仇義
摘 要 主動參與、善于合作、樂于探究,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大力倡導的學習方式。而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法,在課改實踐中得以廣泛應用??墒强v觀實踐課堂會發(fā)現(xiàn),課堂中很大一部分合作學習存在問題,不能真正發(fā)揮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勢。因此,如何充分發(fā)揮“小組”的作用,充分運用“合作”的手段,是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本文就是通過對合作學習實施過程中,學生方面和教師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何時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方法和步驟的把握兩個方面提出具體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 合作學習 課堂教學 策略 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文獻標識碼:A
How to Have Both Form and Content
——Talking about the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in Cooperative Learning
QIU Yi
(Yueqing Dajing No. 3 Middle School, Yueqing, Zhejiang 325615)
Abstract Active participation, good cooperation, willing to explore, this is a new round of curriculum reform advocate of learning.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as an effective way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methods, curriculum practice can be widely used. But look at classroom practice will find that a large part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 there is a problem, can not really play a 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dvantage. Therefore, how to make the "group" effect, make full use of "cooperation" means teachers must think about. This is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process,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from the timing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methods and steps to take two concrete-solving strategies.
Key words cooperative learning; classroom teaching; strategy; ability
進入新一輪課改以來,合作學習成為課堂上的一大“亮點”,越來越多的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并運用了合作學習這一教學策略。但實際效果卻不盡如人意,不少課堂的合作學習環(huán)節(jié)都是為合作而合作。不看教學內容,不看學生實際,不看是否需要,每課必有合作學習環(huán)節(jié)。其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大方面:
學生方面:
(1)分組不科學。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異質分組是促進小組合作的首選方法。因為異質才能有分工,分工才能有合作,合作才能有優(yōu)勢互補、相互提高??墒?,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最常見的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組。這種以自然狀態(tài)的前后桌進行分組,雖然開展小組活動簡便易行,但因為人員搭配不合理,勢必不能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最大作用。
【案例一】對于一堂基于小組合作學習的環(huán)保宣傳畫創(chuàng)作課,有這樣一個教學準備工作片斷:
課前讓學生3人一組自由組合,然后在課堂中讓各組成員集中就座。
作為一堂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教學策略的課,該執(zhí)教者對合作學習的分組把握上就有所欠缺。學生的自由組合,從學習過程來看,很容易造成一人獨當一面,多人搭車或者各自為政的現(xiàn)象。從學習結果來看,也會因為同質分組,造成一些小組作品完成不了或者整體質量不是很好的后果。
(2)討論時間控制不當。有時雖采取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但討論的時間過短,學生剛剛進入角色,思維還未完全展開,問題的討論還未深入、未透徹,就被教師止住安排下一項內容,合作學習顯得匆忙、凌亂。這樣很容易挫傷學生合作學習的熱情,養(yǎng)成敷衍了事的不良習慣。
(3)缺乏合作技能, 參與度不均衡,效度不高。在課堂上,常常發(fā)生這樣的現(xiàn)象:教師說開始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就開始合作交流。實際上,學生根本不知如何進行合作學習。因為,在教學中教師沒有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具體方法,沒有指導各小組成員之間如何分工,如何交流、補充等問題。這種合作學習也只是采用了一種新的教學形式,在內容上并沒有實質性的改變。
教師方面:
(1)給予學生合作學習的內容沒有價值。在討論教學中,執(zhí)教者提出的問題淺顯直白或問題答案就在文本中,找出來即可,根本就無需討論。
(2)指導不得法。一方面,在合作學習時,教師對指導的度把握不準。學生在合作學習時,教師不失時機地中間插話:“要怎么樣,不能怎么樣,這樣是不對的,應當那樣?!?這和直接講授有什么差別。另一方面,教師沒有很好地關注學生的思維動態(tài)、爭論焦點、合作效果,教師“導”的功能沒有很好發(fā)揮,使得學生的爭論越來越偏激,合作學習顯得形式、異位。
(3)評價不科學。教師在對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時,要以小組團體的成績作為評價基礎。但在教學時教師往往把評價和獎勵過多地集中在小組中的某些學生身上,從而忽略了對全體的評價和獎勵。例如,在某小組成員進行全班性的匯報交流后,教師對小組匯報的評價是“你說得真好”、“你的見解真不錯”。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決定從何時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方法和步驟的把握兩個方面提出具體的解決對策,以期對小組合作學習這一重要的學習方式的更好開展提供幫助。
何時開展合作學習:
依據(jù)合作學習的理念、目標以及當前廣大教師探索實踐的經驗,一般來說,合作學習適合在以下兩個領域開展:
(1)綜合性應用。在運用各種基礎知識、基本操作,或用多種工具解決實際問題或教師設計的實踐任務時,勢必涉及問題的分析、任務的分解以及實現(xiàn)技術的選擇等環(huán)節(jié),而這些要素的確定,學生不通過討論、合作肯定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而且,一些復雜任務的完成,還會帶來實現(xiàn)技術的復雜性和多樣化,分工合作應該是理想的選擇。
(2)開放性探究。開放性在這里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內容上的擴展,比如學科整合的任務探究;二是探究結果的不確定性和不唯一性,這種跨學科、創(chuàng)造性和探究性的學習,不但為合作的存在提供了生存空間(例如,跨學科的探索肯定促成組內成員異質程度的增加,為分工創(chuàng)造了條件),而且可以使學生在好奇心、好勝心的驅使下,高效地達成合作學習既定的教學目標。
【案例二】基于小組合作的網絡信息獲取、處理和發(fā)布:“我來做個小導游”。
本課是一堂集共享文件夾的設置、瀏覽器和搜索引擎的使用、網絡信息的下載等操作為一體的綜合實踐課。教師通過營造“我來做個小導游”的虛擬情境,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通過自主探究,完成一份旅游計劃表和相關景點的典型資料(圖片和文字),以達到對已學知識和技能的綜合應用,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本案例中,單靠個人的力量一節(jié)課中是無法順利地完成任務的,這就為合作學習提供了合理地契機。而且通過虛擬情境的創(chuàng)設,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小組協(xié)助學習的欲望。
開展協(xié)助學習的方法和步驟: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著一些相對固定的模式和步驟,這些模式和步驟對于初始階段的嘗試往往有著直接的指導意義,合作學習也不例外,一般我們可以對參加學習的成員進行合理、科學的分組。合作學習既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種目的,成功的小組分組不僅可以高效地達成既定的知識目標,而且可以體現(xiàn)和達到社會性目標,即表達、交流、合作等社會人際交往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合作學習的設計就是小組分組和小組活動設計,小組分組的科學、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整個合作學習的成敗得失。
【案例三】對于案例一中的教學準備工作,某教師是這樣處理的:
課前組織學生進行了分組,以3人為一組,分組時盡量安排每個小組有一名計算機操作比較熟練的同學和一名繪畫(書法)比較好的同學,并要求各小組在課前討論確定宣傳畫的構思。
該教師在分組這個關鍵環(huán)節(jié)上的處理就非常出色:他既沒有隨意地進行自由分組,也不是采用同質分組和基于層次的異質分組,而是抓住作品創(chuàng)作的兩個關鍵(創(chuàng)意和制作),按照學生的技能特長進行異質分組,很好地解決了由于創(chuàng)作空間增大而可能帶來的無從著手的尷尬。
(2)對小組及其成員進行有效的監(jiān)控。合作學習以小組探索為基本特征,但也離不開教師的適時指導和調控。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把課堂的舞臺留給學生,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無所事事了。相反,教師要擔負更大的管理和調控職責。因為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隨時都會有意外的問題發(fā)生,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往往會阻礙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教師應該統(tǒng)觀各學習小組的情況,并深入到各小組中去。當發(fā)現(xiàn)合作小組的學習流于形式時,教師要給予引導,提出要求;當合作小組的學習出現(xiàn)障礙時,教師要及時給予點撥;當合作小組的學習出現(xiàn)思維的火花時,教師要給予鼓勵,增加學習成員合作的熱情。
【案例四】小組合作制作賀卡:感恩父母。(2課時)
學生已經完成圖像處理基本操作的學習,時值母親節(jié)前夕,為了讓學生綜合練習photoshop的各種工具,老師向學生布置了“感恩父母”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一張圖文并茂的賀卡制作,以表達對父母的感恩之情。
(課前準備工作略)上課伊始給出任務,為了明確任務,教師給出完成任務的目標,要求作品:(1)能表達對父母的感恩之情;(2)賀卡要圖文并茂,版面要美觀、大方,標語要有創(chuàng)意。
在第二課時中,學生通過小組分工合作,進行素材的制作和收集、作品的制作。在這個階段,教師適時介入學生的合作學習中,提供有效的引導和幫助。
本案例中,執(zhí)教者在一些細節(jié)上處理得就非常到位,最突出的是很好地發(fā)揮了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主導作用,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幫助者。體現(xiàn)在任務的設計上,利用母親節(jié)前夕這個契機,給出了任務“感恩父母”,比較到位地落實了新課標關于“培養(yǎng)學生從實際問題出發(fā),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個理念。體現(xiàn)在自主學習的指導上,教師不但在活動前明確完成任務的目標,而且引導小組展開討論,進行任務分析,把原本籠統(tǒng)的總任務細化為一個個具體的易于實現(xiàn)的子任務,為小組合作的開展提供了可行性。更值得提倡的是教師在介入合作學習的方式和方法上,不是簡單地提供現(xiàn)成的答案,而是指明方向和思路,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實施了分層教學。
(3)對合作學習實施準確的評價,提高合作后勁。評估工作是課程的收尾工作,也是決定合作學習成功與否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陀^準確的評價工作是對合作學習的畫龍點睛,對于合作學習小組的成員日后更好地開展合作學習,起著良好的反饋和促進作用。所以,教師的評價要體現(xiàn)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的原則。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學習過程的評價與學習結果的評價相結合。對表現(xiàn)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下轉第29頁)(上接第20頁)使小組之間出現(xiàn)互動、互勉、互相促進的局面,讓每個學生真切地體驗到合作學習的快樂與成功,從而產生進一步合作的欲望。
【案例五】(接案例四)兩個課時后,每個小組基本都完成了賀卡的制作,教師在課后把這些作品打印出來發(fā)給各個小組并在教室里張貼。當學生看到自己制作的賀卡時,個個欣喜萬分,滿足感和自豪感溢于言表。
本案例中教師并沒有進行顯性的教學評估,只在課后把所有小組的作品打印出來。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樣做也起到一定的評估作用。但如果在此基礎上開展全班范圍內的作品展示和討論,學生可以找到自身不足,挖掘自身潛力,然后通過作品的完善來達到自身意義建構的目的,最終完成能力的高效攀升,顯然進行這樣的作品評估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和后續(xù)教學的促進作用會更大。
著名科學家楊振寧曾說過:“如果說在過去還有可能一個人獨立完成諾貝爾獎項工作的話,那么進入80年代以來,尤其是進入信息社會以來,沒有人們的共同參與、相互合作,任何重大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不可能的?!笨梢姡〗M合作學習對當今課堂教學改革而言,其意義是何其的重大。與此同時,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無疑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是正?,F(xiàn)象。只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實踐,“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將不斷發(fā)展、日趨完善,從而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胡濟良,李尚仁.初中技術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 王德俊.新課程教學設計[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 周耀威.簡論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3(4).
[4] 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的對話[M].北京:北師大出版社,2002.
[5] 蘇育仁.物理小組合作學習若干問題的探討[J].物理教學探討,200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