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強 楊麗偉
聽力與語言是人類交流和認識世界的重要手段,聽力障礙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社會交往能力和生活質量。然而,最新的調查顯示,我國現(xiàn)有聽力障礙患者2000多萬,其中7歲以下聾幼兒約80萬,每年還將新生聾兒3萬余名,老年性耳聾患者約900多萬,聽力障礙已經成為我國各類殘疾之首。近日,記者采訪了鄭州耳鼻喉學會委員、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閆保星教授,請他來談談哪些原因會引起聽力障礙,出現(xiàn)聽力障礙怎么辦,生活中有何可行的防范措施。
采訪開始前,記者問道:“閆教授,您還記得2005年春晚的節(jié)目嗎?”
“這個……有沒有提示呀?”閆教授一臉悅色。其實,記者也知道很多醫(yī)務工作者的春節(jié)都是在醫(yī)院度過的,也許不是忘了,而是根本沒時間看。
“一群聾啞姑娘演繹的舞蹈……”
“《千手觀音》,是《千手觀音》!”記者的話還沒說完,閆教授就喊了出來,“這個節(jié)目我還真看過,而且印象很深刻。這群聾啞姑娘太不容易了!”
閆教授的神色凝重起來。說到這,目前我國現(xiàn)有聽力障礙的殘疾人2000多萬,且呈現(xiàn)病因多樣化、診治盲目化的趨勢,因此我們必須要加強科學指導,讓大眾遠離誘發(fā)因素,盡情聆聽聲音,享受美好生活!
藥物致聾很常見
閆教授告訴記者,目前,聽力障礙的說法有很多,耳聾、耳背、重聽、聽力下降等,基本都是一回事。那么,哪些因素會引起聽力障礙呢?
器官老化隨著年齡增大,身體各器官都會退化,聽覺器官也是一樣。目前,我國已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性耳聾的人數(shù)不斷增加。
疾病影響高血壓、血脂異常、腦血栓等疾病都會影響身體微循環(huán),會對聽神經造成一定的損害。中耳炎、聽神經瘤等可以直接導致聽力的下降。
遺傳因素母親若在妊娠期間感染水痘、麻疹等病毒,也可能會影響胎兒出生后的聽力。
耳毒性藥物藥物性耳聾在后天性耳聾中占很大比例,小兒多見。耳毒性藥物主要是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如慶大霉素、鏈霉素等,還有抗腫瘤藥物、利尿劑等。據(jù)了解,“千手觀音”里的聾啞姑娘,有不少是小時候得使用了耳毒性藥物所致。
噪音致聾噪音也是致聾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噪音影響緩慢而持久,長時間在高噪音環(huán)境中,聽覺細胞就會勞損,長期如此可對聽力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比如,電影院里的觀眾們常在不自覺的情況下處于高危的噪音環(huán)境之中。我們還常在公共汽車上看到一些人戴著耳機,把聲音開的很大;還有人睡覺的時候戴耳機聽廣播,可能睡著后廣播還在播,這種長時間高音量的聲音刺激,對聽力損害是非常大的。
此外,外傷、壓力也可導致聽力的下降??蓪е履I上腺素分泌增加,內耳微循環(huán)的小動脈痙攣、收縮,導致內耳感音部分損害,引起聽力下降。
你的聽力還好嗎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怎樣才能判斷自己是否出現(xiàn)了聽力障礙?
“這個問題很關鍵,準確診斷是防治的基礎。”閆教授建議,懷疑自己有聽力下降時可做以下簡單測試,進行初步判斷。
您是否常覺得別人講話聲音小,要求對方“大聲點”?
家人是否經常抱怨您看電視或聽廣播音量太大?
是否常有人說您講話聲音太大?
您是否常忽略電話鈴聲和門鈴聲?
是否經常聽不見別人在背后叫您?
您是否常感到小孩和女性的說話聲特別難以聽清?
您是否常忽略音調較高的聲音,如鳥叫聲或手機鈴聲?
是否常聽見別人說話卻無法理解講話的內容?
您是否常覺得別人講話口齒不清,要求對方“再說一遍”?
與人交談,您是否經常出現(xiàn)打岔的現(xiàn)象?
幾個人一起說話時,您是否常跟不上別人的談話?
周圍親近的人是否向您提起過,您可能有聽力方面的問題?
如果上述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您的聽力情況很正常。如果有些問題答案為“是”,您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聽力問題。這時最好到醫(yī)院耳鼻喉科進行專業(yè)的聽力檢查,獲得準確的診斷。對于存在聽力下降的患者,應該找到引發(fā)的病因,積極進行治療。
助聽器,讓聆聽更輕松
隨著康復醫(yī)學的發(fā)展,助聽器的產生給眾多聽力下降患者帶來了福音。聾兒戴上助聽器,能與正常同齡孩子一樣上學;成年人戴上助聽器,聽力改善,可以克服生活中的困難,擺脫耳聾的煩惱;老年耳聾者,戴上助聽器,可以更好地享受人生。
雙耳戴上助聽器不但聲音更大,聽得清楚,還能辨別出聲源的方向,特別是在噪聲環(huán)境中,更提高了聽清語言的能力;雙耳戴上助聽器,也改善了聆聽聲音的音質,聽起來也更自然,更富于立體感。雙耳配戴助聽器,還可避免由于一側長時間不帶助聽器而導致該耳聽覺靈敏度下降、功能廢退,以至于在日后給此患耳配戴助聽器時發(fā)生久久不能適應的弊病。
目前的助聽器能滿足大多數(shù)耳聾患者的需要。需要注意的是,也有一些耳聾的患者是不適合用助聽器的,比如一些人有中耳炎,一戴助聽器就流膿;還有一部分人先天性外耳道閉鎖,戴不了普通助聽器。助聽器一定要科學驗配,由專業(yè)醫(yī)生做出正確的聽力診斷,并排除不能配助聽器的限制,進行科學驗配和正確使用,就不會加重聽力受損的程度(自然衰退除外)。
閆教授介紹,除了助聽器,臨床上還有一種新的治療工具——人工耳蝸。人工耳蝸植入是目前用于治療雙側重度或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的唯一方法。經過言語訓練后大部分極重度耳聾患者(聾啞患者)可恢復說話及語言交流能力。但目前我國的人工耳蝸主要依賴進口,費用較高,每個價格約20萬左右,而且植入人工耳蝸后還要有一套完整的聽力康復教育計劃,需要充裕財力、物力支持,高昂的價格影響了其在大眾中的普及。
做好保健,保護聽力
佩戴助聽器是目前聽力障礙患者補償聽力的普遍方式,人工耳蝸也可以讓一些重度耳聾患者重獲聽力。但不管怎樣,前期的預防才是首要的,可以通過積極的生活方式干預,科學用耳,保護聽力。
良好的心態(tài),學會自我調節(jié),正確應對壓力。
少用或禁用對聽神經有損害的藥物。避免濫用抗生素是降低藥物性耳聾的一項重要措施。特別是存在聽力障礙家族史的人群更要注意。
遠離噪聲。平時應注意聽收音機時間不宜過長,音量不宜過大,盡量不要戴耳機睡覺。在噪聲車間工作的人群要注意戴好耳塞,做好防護。
改變不良習慣。不要拿硬物去掏耳朵。
經常按摩耳朵。如按摩耳廓、捏耳,也可以按摩頸后發(fā)際兩側凹陷處的風池穴,可促進內耳血液循環(huán),起到醒腦聰耳的作用。
積極治療高血壓、血脂異常等疾病,對防止微循環(huán)障礙、延緩老年人聽力減退的速度非常重要。
“聽力是我們與外界交流的重要手段,它對我們很重要。希望廣大讀者朋友能做好保健防治工作,讓耳朵可以盡情聆聽世界的美好!”采訪結束,閆教授表達了自己的美好心愿。
閆保星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主任醫(yī)師、教授,鄭州市耳鼻喉學會委員,河南省醫(yī)師協(xié)會耳鼻咽喉分會委員,從事耳鼻喉臨床工作20余年,具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和臨床技能,對耳鼻喉-頭頸外科領域的常見病及多發(fā)病的診治經驗豐富,對一些疑難雜癥有獨到見解,曾在省級、國家級專業(yè)雜志發(fā)表論文20余篇,參編專著1部,獲省級科研成果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