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泉
【摘要】“單元提示”對課文的教學取舍有導向作用。這是由“單元提示”在教材里的地位和作用決定的。以《醉翁亭記》為例說明利用“單元提示”指導教學取舍的方法,對擇取有效教學內容起到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課文教學取舍 單元提示 導向作用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7-0062-02
許多語文教師都有這樣的體驗,上哪一篇課文,就去閱讀思考這篇課文,參閱有關這篇課文的教學參考書、教案或者其它相關資料,然后憑自己的解讀所得,取舍出教學內容,然后進行教學設計,最后付之于課堂教學。整個過程中都忽略了“單元提示”,沒去參考一下教材的“單元提示”,把“單元提示”放在一邊晾著?!皞€別教師依然故我地用單篇課文孤立講授的老辦法處理注重單元整體強化的新教材,并沒有在意每個單元前面那段不起眼但卻是教材編者精心設計的“單元提示”。這種態(tài)度無疑使新教材的教學思想難以充分體現(xiàn)?!薄?〕結果取舍到的教學內容,不是多了,就是少了;有的有效果,有的沒有效果,有的作用大,有的作用小。連自己都不知道所擇取的教學內容,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無效的。在課堂教學中一個勁地講,哪些無效的教學內容占據(jù)了寶貴的課時不說,還浪費了教師的精力,越講越不著邊際,越講越遠離單元教學目標,一點都達不成單元教學目標,枉做了“無用功”。這種費時費力又無效的教學,在于取舍的教學內容的無效,而教學內容的無效主要原因就在于忽視了“單元提示”的存在。所以,要重視“單元提示”在課文教學取舍中的導向作用。
一、“單元提示”在課文教學取舍中的導向作用
(一)“單元提示”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單元提示”在教材中的地位,可以從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的編排體系中看出。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在《初中階段教材編寫說明》中說:“以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為線索,教科書編寫分為三個階段,按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三大板塊組織單元,每個單元包括閱讀和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兩部分?!庇纱丝芍盒陆滩南到y(tǒng)地把課程目標分解,按照語文知識和能力的層次要求,以單元為序列滲透進課文之中,并把每個層次的知識和能力要求作為教學目標寫進了教材中各單元前面的“單元提示”里。所以,“單元提示”就是教材里用于提出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和目標的一段說明性文字,一般包括兩部分,前一部分說明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后一部分提出教學要求和目標。
“單元提示”主要根據(jù)每個單元的特點設計,它不僅概括地介紹教材主題的基本內容,而且在后面一部分介紹本單元的學習要求、方法和目標,比如: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單元提示”。第一部分介紹了本單元的內容“這個單元的文章或記錄作者成長的足跡,或展示他人的成長歷程”;第二部分不僅講述了學習的方法和要點,而且還指明了學習本單元要掌握的程度“①要整體把握課文內容;②用心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并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想想人生的大問題;③提高朗讀能力,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二)“單元提示”的導向作用
“單元提示”寫進教材里,就是教材的一個不可缺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幫助教材形成序列,為教材提示本單元的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對單元教材起到提綱攜領的作用,而且能明白曉暢地為教學“指點迷津”,點明教學的方法、目標和要求。
對于學生,“單元提示”提示學習內容、方法和目標。特別是對指導學生學習課文是極為有利的,它能幫助學生把握每個單元、每篇課文的學習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了解文章的寫作特色;能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教師,“單元提示”提示教學內容、方法和目標。幫助教師掌握本單元教什么,怎么教,要達成什么目標。具有明顯的導向作用。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它絕不能視而不見,或者敷衍帶過。
“單元提示”具有的教學導向作用,直接作用于對課文的教學取舍,作為一個源于教材本身的主要的標準,約束和指導著課文教學內容的取舍,對課文的教學取舍起著導向作用。
二、利用“單元提示”的導向作用進行課文教學取舍
比如,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課文《岳陽樓記》,它有著沒有寫進教材之前的“原生價值”〔2〕,也有著寫進教材之后的“教學價值”。教學內容的取舍雖然“主要著眼于課文的教學價值”,但教學價值的掌握要以掌握課文的原生價值為基礎和前提。所以,無論是課文的原生價值,還是課文的教學價值,都可以進入教學內容。一篇課文的教學內容就很多了。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不同的方法等可以列出相當多的教學內容?!对狸枠怯洝窂脑鷥r值角度有:(1)作者的寫作背景、經過;作者的心路歷程和寫作思路;(2)游覽洞庭湖的時間、地點,游覽的起因、經過和結果;(3)文章的結構;(4)段落大意;(5)中心思想;(6)語言特點;(7)景色描寫;(8)抒發(fā)的思想感情、觀點和政治主張(抱負);(9)文章寫作意圖(贊美滕子京);(10)表達觀點的技巧等。從教學價值角度有:(11)理解作者的政治主張和思想,學習吃苦在前,享樂在后思想;(12)學習生字新詞;積累古漢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3)背誦課文;(14)分析段落大意;(15)歸納中心思想;(16)分析作者的思想和政治抱負;(17)學習景色描寫;(18)學習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19)學習議論的結構安排;(20)寫一篇閱讀體會等。從其它角度和層面還可以提出很多教學內容來。
如果我們不以“單元提示”為導向,來指導對這篇課文的教學取舍,就有可能把以上20個(遠不止這些,還有很多)內容都取來作為教學內容講。這么多的內容,要在兩個課時中完成教學,就是“走馬觀花”,每個內容最多也不過只能平攤到4分鐘左右。短短的4分鐘,要完成一個教學內容,不可能取得多好的效果。
所以,參看一下課文所在的第六單元提示:“本單元所選課文,以寫景記游的古代散文為主。有的表達曠達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樂,有的抒發(fā)閑適之情。所記景色不同,寫作心境不同,卻都是感事抒懷、借景言情的名篇。學習本單元,要借助提示、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體會游記散文借景抒情的特點;要品味古詩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結合親身體驗加深理解?!耙赃@段”單元提示“為導向,把那些指向單元目標,能夠通過教學達成單元目標的內容擇取為教學內容,而把那些不指向單元目標,不能夠達成或達成效果甚微的內容舍棄掉。選取的教學內容可以是: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②借助注釋翻譯課文,積累古漢語詞語;③理清文章的議論思路結構,以此理解作者的寫作動機、觀點和政治抱負。其它的教學內容或次要的教學內容留給別的課文去完成。
這里擇取的三個教學內容,與“單元提示”提出的教學目標一致,把它付之于課堂教學,在兩個課時中集中教學三個教學內容,每個教學內容可以用上30分鐘的時間,有了充裕的教學時間,就可以把這三個教學內容講深講透,讓學生學深學透。而且這些教學內容的教學目的是直接指向單元目標的,能夠有效地達成單元目標。既實現(xiàn)了課程標準的培養(yǎng)目標,也完成了課文的教學任務。這種“少”而“精”的教學內容,只有以“單元提示”為導向,來做課文的教學取舍,才能做到。
誠然,擇取了有效的教學內容,不一定就能上出良好的教學效果來,它還要受到來自于教師、學生、班級等很多因素的影響。所以,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教學藝術,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整合建構,設計恰當?shù)慕贪?,追求最大效能的課堂教學,才能使擇取的教學內容發(fā)揮出最大的效能。
參考文獻:
[1]《“單元提示”對教學的作用》,謝興存,陜西,《中學語文教學參考》,第二期,1996年
[2]《語文教材的雙重價值與教學內容的生成性》,李海林,上海,《語文學習》,200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