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語文的應用角度就明確地告訴我們,語文教學要求“實”?!皩崱必灤┙虒W全過程。教學目標要落實;教學過程要平實;教學訓練要扎實;教學形式要務實;教學效果要真實;教學反思要誠實;教學檢測要切實等,都需要我們教師去認真思考、實踐、分析、總結。
【關鍵詞】有效 實效 落到實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7-0056-02
語文學習是伴隨人的終身的。從牙牙學語到臨終囑咐,都是在表達。而表達對本人而言就是反應自己當時內心的真實想法和情感。因此,從語文的應用角度就明確地告訴我們,語文教學要求“實”。課改專家、華東師大崔允郭博士說:“教學有沒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習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薄坝行А本褪侵笇嵭А_@個“實”字說起來容易,要落“實”,就不那么簡單了?!皩崱必灤┯诮虒W全過程。那么怎樣落到實處呢?
一、教學目標要落實。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屬。它關系到教學活動的導向、教學內容的取舍、教學方法的運用和教學效果的評價。教學目標在目標教學活動中的導向功能,反饋功能,補救功能和評價功能的正常發(fā)揮對教學過程起到了有效控制,克服了因隨意性和盲目性而產生的低效或無效的教學活動,對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基本保證。
落實教學目標的客觀步驟。首先,反復研讀《新課標》。不單是本學期或本學段的內容,還要把整個小學階段的課標聯(lián)系起來。當然以本學段尤其以本學期為主。為的是把握本學期教學的大方向。其次,是通讀教材。從目錄到單元課文瀏覽一遍,粗略把握教材的編排結構,為確定設計教學目標做好內容鋪墊。再次,認真閱讀教參。邊讀前面的總述部分邊聯(lián)系教材進行分析,理清線索,使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中的重點、難點乃至教學方法做到心中有數(shù)。然后,進行單元目標的分解。先從內容上,將課文、口語交際、習作、展示平臺等的總體教學目標標列出來。再將目標細化到每個單元。本單元的閱讀主題是什么,圍繞閱讀教學,教材設計的口語交際主題、習作主題、交流平臺主題分別是什么,將這些內容由精煉簡短的語言分單元標注在教材的目錄旁邊,還要找出幾個方面的內在聯(lián)系,為設計單元課時教案做好充分的依據(jù)準備。最后,設計課文課時目標。要分清楚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各自承擔的教學目標。一般來說,精讀課文是第一次呈現(xiàn)要掌握的閱讀、習作方法,略讀課文則是讓學生鞏固、運用相關的知識方法。
二、教學過程要平實。
教學過程既是一種教師引導下的認識過程,又是學生主動的、生動活潑的發(fā)展過程;教學過程追求的是動態(tài)生成,師生互動交往、共同發(fā)展。但有的教師把動態(tài)課堂誤解為熱熱鬧鬧,所關注的是表層化的動、肢體的動,沒有把著眼點放在內在的動上;把個性化解讀誤解為獵奇,不論學生對文本的解讀走進怎樣的歧途,只是一個勁地叫好。因此課堂上出現(xiàn)了遠離文本主旨的奇談怪論式的所謂個性化解讀,失去了原本語文課堂應有的平實。
其實真正有效的語文課從教學課程來看總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平平實實的。教學過程的平實就是強調教學流程有序,活動設計難易適中,環(huán)節(jié)安排連貫緊湊。小學語文教學的有序性并不是要求線性的教學程序或單一的教學路徑,只是強調清晰的教學思路,教學思路要切實可行,符合語文學科的特質;所謂難易適中就是問題的提出和活動的安排要符合學生現(xiàn)有的實際認知水平,并能為大多數(shù)學生所接受;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連貫緊湊要求是與清晰的教學思路相一致的,是對教學思路提出的具體要求。平實的教學過程倡導:教學重點突出,難點分散,動靜結合,有效互動,課堂氣氛和諧。
“平”有兩個含義:“平”,一個意義是“平時”,也就是要關注教學的常規(guī)和常態(tài)。過去,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優(yōu)質課和公開課的研究當中,把課當作藝術來做,當作精品來做,過于注重形式,作秀多,花架子多,而忘記教育本身的目的。對于課堂實現(xiàn)教育目的的關注遠遠不夠,舍本逐末,買櫝還珠成為大量上演的話劇。在這種關注之下,教師也難以安心于常規(guī)的日常教學,更忘記了應該如何進行日常教學工作的研究。我們怎樣來克服這種現(xiàn)象呢?那就讓我們的課堂實實在在,使教學研究真正有效地服務于我們平實的教育,不要過于追求外在的美麗。比如上學期上了一節(jié)識字課,這節(jié)課它主要體現(xiàn)常態(tài)教學的真實性,雖然這節(jié)課看上去有些粗糙,但它能反映平時的一面,它是常態(tài)下平實的課堂,它沒有搞一些沒有實際意義的形式,有效的形式就用,無效的形式就是浪費時間。這節(jié)課確定的目標是讓學生讀準字音,認清字形,通過組詞理解字義,培養(yǎng)孩子記憶分辨的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孩子學習漢字的樂趣。對于目標的實現(xiàn)方面注重了策略:一是運用了放手策略,大膽的讓孩子去說,孩子能說的不替他說,能做的不替他做,老師適時地蹲下去和孩子們一起研究,但又適時地站出來去提升、梳理、總結學生的發(fā)現(xiàn),總結他們的收獲;再就是運用了評價、激勵策略,這節(jié)課努力實現(xiàn)實效性,一節(jié)課下來很平實、扎實,學生學到了知識,激發(fā)了興趣。
“平”,第二個意義就是“心平氣和”。作為師者,需要心平氣和面對教育,面對課程,面對課堂,面對師生的日常生活,實踐自己的教育價值,從而杜絕新課程實踐中所出現(xiàn)的喧鬧和浮華。一顆平常心非常重要,心平氣和就是這顆平常心?!叭绻粋€教師能夠以研究的目光來看待自己的教學,那么就會教得從容?!苯處煵皇茄芯咳绾瓮ㄟ^學生的成績獲得自己的利益,而是研究每個學生處于何種發(fā)展階段,每個學生如何獲得成長。一方面是思考,一方面是道德標桿。老子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非平庸也。真正精彩的課出自平時的環(huán)節(jié),從平時的課堂教學所展露出來的浸透于骨髓的精彩與魅力。
“實”,一個是“樸實”。教師如何以真實的自我,體察和激活學生心靈世界的真實,并一起步入文本和生活世界的真實,讓課堂素面朝天。教育是育人的事業(yè),有一句話叫“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真正優(yōu)秀的教師善于以真實的心靈,去領悟學生內在的真實,并做出恰當而真實的反應,才會理解教育世界的真實和美麗。
“實”,另一個意義就是“實效”。一方面就是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成長,不管知識也好,能力也好,思想也好,都必須融化到學生的內心世界,使學生心靈版圖得以擴充,在學生的心靈世界獲得意義,這樣的成長才是真實。另一方面就是“教學相長”。通過關注學生豐富心靈的深入體察教師獲得生命意義的成長。深入心靈,才是真正的教學相長。
通過對上述的詮釋,我們不難看出“平”和“實”實際上是無法分開的。只有心平氣和地關注日常的常態(tài)教學,獲得教學的真實,教學才能做得真實、實效。
三、教學訓練要扎實。
在語文教學改革的今天,字詞教學在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小。多數(shù)老師認為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生字自學的能力,字詞都是在預習中要求學生自己完成,至于課堂上重點以閱讀、理解文本為主,字詞幾乎忽略不計。所以在字詞掌握的實效上,不盡人意,出現(xiàn)了學生錯別字有所上升的局面,對詞語的理解運用模糊、不準確。那么如何讓高年級的學生在字詞的掌握上也能扎實有效?下面就談談我在字詞教學中的做法:
1.要重視課前的鞏固。高年級要培養(yǎng)學生提前自學生字詞的習慣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老師一定要有布置、有檢查,使這種良好習慣扎實、有效地進行。在開課的前幾分鐘,通過字詞的抽讀、特殊字的注音練習,糾正課前預習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掃除障礙,更加扎實地掌握生字詞。
2.在閱讀教學中抓住關鍵字詞。在課堂教學中,應把字詞教學與課文內容教學聯(lián)系起來,做到一舉兩得。詞語解釋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去望詞生意,生搬硬套。這樣,不利于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也就達不到字詞教學的目的。如:在學習三年級《她是我的朋友》一課時,學生在讀到“輸血迫在眉睫”時,教師質疑:“迫在眉睫”是什么意思?學生初步理解大意后,教師繼續(xù)追問:輸血為什么會迫在眉睫?請同學自己讀讀上文再來談談你對這個詞的理解。學生通過聯(lián)系上文,很快回答:因為不趕快輸血,小姑娘很快就會死,讓學生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把“迫在眉睫”一詞的理解引向深入,使學生對關鍵詞和課文內容的理解更具體、更透徹。
3.結合練習中詞語訓練說話。教材有專門進行詞語訓練的內容,這些詞語多為課文中的新詞、重點詞。做這項練習時可以讓學生利用這些詞語作提示,回顧課文內容,復述課文。在課文講解結束后,可以將文中的關鍵字詞挑選出來,讓學生根據(jù)這些字詞去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課文,這樣,教師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字詞,是否真正掌握了字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同時也檢測了學生對文本的掌握情況。
4.利用詞語進行小練筆。課后練習中的詞語可以根據(jù)課文內容連起來進行說的訓練,也可以讓學生把說的內容再寫下來,寫的時候,斟酌詞句,進行小練筆。小練筆除了利用課后練習中詞語進行,還可以利用每單元后練習中的“熟記成語”里的成語。
5.加強作文評改中的字詞糾正。習作是學生對字詞的具體運用,忽視習作中的字詞糾正,等于放棄了對字詞應用的檢驗。重視學生對字詞“認”“辨”,而忽視“用”,這是本末倒置。
總之,字詞教學仍然是語文教師不可忽視的內容,它與閱讀教學并不矛盾,是相輔相成的,都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教學形式要務實。
從教學形式看,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出現(xiàn)了“熱熱鬧鬧走過場,認認真真搞形式”的形式主義教學風氣。如,我聽過的一些公開課,常常感到不是在上課而是在演戲,整節(jié)課教師一個人包攬了編、導、演等多項工作,學生則認真地配合教師,假戲真做。新課標中倡導的“學科整合”已被許多小學語文教師演繹得變了味道。在一些公開課上動不動就用上了眾多的諸如唱歌、跳舞、繪畫、手工、游戲、表演等非語文教學手段,甚至喧賓奪主。如一位教師在教學《黃山奇松》一課時,在沒有引領學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三棵松樹的情況下,就匆匆讓學生進行各種表演。這位教師用多媒體展示了三棵客松的形象,讓學生按照大屏幕上所展示的客松形象進行表演,學生伸出手臂進行比劃,課堂上鬧哄哄的。教師又讓學生一起跟唱山寨迎客歌,結果大部分學生不會唱,課堂顯得有些凌亂。這樣的表演,學生是動起來了,但這樣的“動”是以肢體為主的淺表層次的動,學生的思維沒有真正動起來,更沒有真正實現(xiàn)與文本的對話,進行情感上的互動。如果教師放棄這些浮華的形式,進行務實的對話閱讀教學,效果就會好得多。如教師可以從迎客松為突破口,引導學生走進課文,通過讀一讀、找一找,去領略迎客松的奇特,問學生:“迎客松到底是怎樣歡迎來客的,你能從課文中找出描寫迎客松特點的句子嗎?說說哪些詞表現(xiàn)了迎客松是黃山的主人?”這樣的教學形式才會讓人體會到濃濃的語文味。
五、教學效果要真實。
從教學目標到教學過程到教學形式都不務實,都在追求虛美,那么教學效果的虛美也就成為了必然。虛美的教學效果,從表面上看十分精彩,似乎達到了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教學效果,但從語文學科的特質視角去審視,實際上語文課所特有的目標和任務一個也沒實現(xiàn)。如一位教師在上《只有一個地球》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在一節(jié)課里向學生展示了五十多張圖片資料,播放了四個影像資料,還開展了三次熱烈的討論。整節(jié)課圍繞環(huán)境問題進行教學,內容涉及環(huán)境教育的方方面面,就是沒有引導學生誦讀文本、品味語言、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沒有引導學生去感受本篇說明文特有的語言準確、生動、邏輯性強的特點,忽略了對說明方法的教學,而這些才是語文課最基本的應該達成的知識與能力目標。如果說這節(jié)課的情感目標基本實現(xiàn)了,那也是通過非語文的方法實現(xiàn)的。情感目標與過程與方法目標是一致的,語文課的情感目標應該通過語文的過程與方法實現(xiàn),這樣的教學效果才是真實的語文課教學的效果。
除了以上“實”,還有“實”如:教學反思要誠實,教學檢測要切實等,都需要我們教師去認真思考、實踐、分析、總結。就不做一一細說了。
作者簡介:
張德芳,女,47歲,中共黨員。1984年參加工作,一直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期間曾擔任過大隊輔導員、團支部書記、教導主任、德育副校長、教學副校長。學歷: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任職資格:中教高級。是市級師德標兵、骨干教師。2005年至今是四川省小學語文骨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