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衛(wèi)利等
足癬,俗稱腳氣。由于足癬會造成足部瘙癢、起水皰、脫屑,嚴重時趾縫間、足弓等處糜爛流水,甚至感染引起丹毒、蜂窩織炎或濕疹,令患者不勝其煩,為此本刊特邀專家撰稿,為您詳解腳氣防治知識,助您——
腳的自述:“我的主人是一個馬大哈,從來不在意我的感受,自從我被真菌感染后,經(jīng)常會掉很多皮屑,他總是用手把我抓得遍體鱗傷,痛得我滿頭大汗后還給我穿上化纖的襪子,弄得我一天都覺得濕乎乎的,他不知道我喜歡純棉的襪子呀!我不能忍受的還有他那雙不透氣的大皮鞋,一天下來我都快窒息了。終于到了休息的時候,主人對我一頓狂抓亂打之后就使勁用肥皂搓洗我,真想告訴他,我喜歡中性的洗滌用品,用堿性洗滌用品越洗我越難受。還有我的主人總去穿別人的鞋子,襪子也不和別人的分開洗,這樣很危險,我體內(nèi)的真菌是會到處亂竄的。現(xiàn)在主人新婚妻子的腳也有些不舒服了,我知道這是遲早的事兒?!?/p>
以上是一段得了腳氣的腳的自述,從中可以看出得腳氣和不良生活方式有很大關系。那么腳氣是一種什么病,又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腳氣是一種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傳染性皮膚病,醫(yī)學上把它稱為足癬。早在1839年,科學家就發(fā)現(xiàn),有一種叫做舍恩萊毛癬菌的真菌,能夠引起人類疾病,它是第一個被證實能引起人類疾病的微生物,比人類認識細菌感染還要早。但從那以后,真菌引起的疾病并沒有被人類真正重視。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時候,當在南太平洋潮濕地帶作戰(zhàn)的美軍被發(fā)現(xiàn)大量患有皮膚真菌感染時,人們才對這類皮膚淺部真菌感染重視起來。經(jīng)研究證實,真菌便是引發(fā)腳氣的主要原因。
引起腳氣的真菌叫皮膚癬菌,是一種喜歡生活在皮膚角質層中的真菌。它們有一些生活在土壤里,稱為親土性真菌;有一些生活在動物皮毛上,稱為親動物性真菌;另外一些生活在人的皮毛中,稱為親人性真菌。這三類真菌都可以感染人類,因為感染途徑太多,皮膚真菌感染常常會復發(fā)。隨著生活的日益現(xiàn)代化,雖然許多地方的衛(wèi)生條件得到了改善,但洗浴中心、足浴館等環(huán)境不但非常有利于真菌的生存繁殖,而且給真菌傳播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腳氣常見于20-50歲的人群,男性多于女性,目前其流行人群正在擴大,青少年的發(fā)病率有所增長。如果在污染的地面上赤腳行走,常易感染足癬,致病真菌在人類皮屑中可以存在12個月以上,當接觸了這些含菌皮屑,就可受到感染。腳汗多和穿不透氣的鞋襪,也是易患腳氣的重要因素。此外,腳氣易在同一家族的成員中流行,但有時夫妻之間卻沒有因生活中的密切接觸而使另一方感染腳氣。這就表明,個體的易感性在一定條件下起了決定性作用,而這種易感性是遺傳決定的。另外,當人體免疫力降低時,也容易患腳氣或使原有腳氣加重,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或使用了免疫抑制劑等。
一般來說,腳氣可分為以下三種臨床類型:
急性或慢性趾間感染型:是腳氣最常見的類型,常包括丘疹鱗屑型和浸漬糜爛型。以瘙癢、脫屑、浸漬和趾蹼裂口為特征,瘙癢可輕可重。在白色浸漬糜爛的皮膚下可出現(xiàn)發(fā)紅和滲出,有時還發(fā)出令人厭惡的氣味。第3與第4趾和第4與第5趾間最常受累,但也可以傳播到腳的相鄰部位,包括趾甲。
慢性角化過度型:感染是在淡紅色皮膚上覆蓋白色細碎鱗屑,見不到水皰和膿皰。角化過度通常只限于腳跟、腳底和腳的側邊。這種類型的足癬,患處皮膚常常是干燥的,而且無瘙癢癥狀。
水皰型:感染以形成水皰為特征,通常開始于腳底、腳弓和腳趾間隙。水皰大小不等,可以單獨存在或融合成大皰,皰內(nèi)充滿清澈的液體。當水皰破裂后,留下一個不整齊的環(huán)狀邊緣。這種類型的腳氣往往瘙癢劇烈。由于瘙癢嚴重,患者常因搔抓而繼發(fā)細菌感染,引起局部糜爛、腫脹和疼痛,影響走路,嚴重時可引起下肢丹毒和淋巴結炎等并發(fā)癥。
腳氣通常是雙側同時發(fā)生。腳氣的瘙癢癥狀令人十分煩惱,它實際上是人體排異反應的一種表現(xiàn)。但時間長了,人體便會逐漸適應這類真菌,瘙癢的感覺也就變輕了,甚至完全消失。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在腳氣沒有急性發(fā)作的時候,雖然也存在皮膚損害,卻往往不癢,如冬季,多數(shù)有腳氣者都沒有感覺,還以為腳氣已經(jīng)自愈。但當天氣轉熱時,真菌又開始大量繁殖,引發(fā)人體的免疫反應,從而出現(xiàn)皮膚的急性期損害。此外,不少腳氣患者常伴發(fā)念珠菌和細菌感染,這時往往導致?lián)p害加重和皮損范圍擴大,當細菌通過破損皮膚進入組織深部,就會發(fā)生局部紅腫和皮膚表面溫度增高,此時會出現(xiàn)明顯的疼痛而不是瘙癢。
專家介紹
潘衛(wèi)利,浙江省人民醫(yī)院皮膚科主任,主任醫(yī)師。中國菌物學會醫(yī)學真菌專業(yè)委員會委員,浙江省醫(yī)學會皮膚病學會分會秘書長。從事皮膚病臨床研究工作20年,擅長皮膚醫(yī)療美容、治療皮膚真菌病和性傳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