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穎 喬丹
摘要: 作者結合所在院校的實際情況,分析了目前高職院校英語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對此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 高職高專英語教學 分層次教學測試
近幾年來,由于各高校不斷擴招,新的高校不斷出現,高等教育已漸漸趨于大眾化,大學教育已成為提升個人文化水平的必須,高職高專由于適應了國家對職業(yè)人才的需求,在這一時期異軍突起,短短幾年時間里已占據了中國高等教育的三分之二。毋庸置疑,如何在這樣一個規(guī)模的群體中教好英語是當前英語教育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教育部高教司2000 年對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目標做了如下闡述:“高職高專教育培養(yǎng)的是技術、生產、管理、服務等領域的高等應用型專門人才。英語課程不僅要打好語言基礎,更要注重培養(yǎng)實際使用語言的技能。”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達到這個目標并非容易之事。本人所在學校是所由原來的承德衛(wèi)校升格的高職院校,自2010年開始招收高職學生以來,英語教學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效果不盡如人意。對此本人結合我院英語教學現狀及十幾年來的教學實踐和探索,對英語教育中存在的幾個問題做了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建議,以供參考。
一、目前存在的問題
1.生源質量不容樂觀。
以我院為例,所招學生大多是高中學生中的中下等生,高考英語成績普遍偏低,有的甚至只有十幾分。高教司曾明確入校高職學生必須達到的英語水平:需認知1000(較低要求)——1600(標準要求)單詞。對于基礎如此薄弱的學生,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實屬不易。
2.教學設施難以達到要求。
硬件上的不足幾乎是高職院校的通病,我院也不例外。高職生所用語音室設備故障頻頻,給教學帶來諸多不便??晒┦褂玫亩嗝襟w教室相當有限,明顯不能滿足英語教學的要求,錄音機成了英語教師的標志。這無論對學生的語言學習,還是對促進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協(xié)調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都是遠遠不夠的。
3.課堂教學研究不足。
在高職院校的英語課堂上經常會出現教師在講臺上賣力地講,學生在講臺下呼呼大睡的情形。這其中固然有學生基礎太差,放棄了英語學習等方面的因素,教師在課堂教學上研究的不足不可否認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說,教師只備了教材,沒有備學生。比如該怎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什么樣的教學內容更適合學生,對教材應怎樣合理地增刪,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更行之有效,布置什么樣的課堂任務易被接受等問題都還有待解決。
4.關于分層次教學。
分層次教學是指按學生實際學習程度,把學生分成不同層次的班級,并在班級授課制下進行施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組織形式。由于高職學生入學時英語水平參差不齊,進行分層次教學理論上可以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分層次教學卻碰到了許多問題。以我院為例,與強化班相比,普通班的出勤率明顯偏低,遲到早退現象嚴重,課班堂紀律松散,學生中幾乎無人能讀、能聽,破罐子破摔現象嚴重,態(tài)度惡劣,幾乎無法正常開展教學。由此看來,分層次教學并不是簡單地排列組合,還有許多的操作性問題有待討論和研究。
5.教學評價方式不合理。
我國各類教育的評價長期存在的一個大問題是過于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忽視改進與激勵功能。本是手段的考試都成了學校教師教育追求的目的,以致應試教育根深蒂固,導致教師與學生重結果,輕過程,重學業(yè)成績,輕綜合素質和全面發(fā)展,重量化和書面測試,輕綜合評價。有些學生平時不學,缺勤現象嚴重,只要期末考試神不知鬼不覺地抄一抄就能拿個好成績,這種現象大大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助長了不良風氣的樹立。
二、幾點建議
1.增加教育投入,重視教師隊伍建設。
“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臺錄音機”的教學條件遠不能滿足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改革和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的需要。因此,必須花大力氣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對硬件設施的投入,盡快建設現代化的教學平臺,為英語教學改革提供堅實的物質保證。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教師自身素質、身體狀況和教學水平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高職院校普遍都存在教師學歷結構不合理,研究生比例偏低的現象。學校在抓好教師基礎培訓工作的同時,應拓寬進修培養(yǎng)渠道,加快教師學歷建設的步伐。提高教師整體的教學水平,還有賴于廣大教師的共同努力,新時期的英語教師更應具備熟練使用現代化電子技術和設備,獲取信息并從事教學的能力。
2.設計有效的課堂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
多年來,外語教學界盛行各種教學法,它們告訴教師應該教什么,如何教,課堂教學的程序是什么。各種教學法之間的競爭、流行和沒落所隱含的一個共同的觀點是:在外語教學中存在著一種最佳的學習或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在各種學習環(huán)境下都能奏效,只要忠實地執(zhí)行這種方法就能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在這種情形下,教師或盲從或無所適從,常處于一種任某種教學法擺布的處境。語言學家David Nunan 曾強調指出教師作為教學中的主要角色,應著力研究自己的課堂。對教師而言,特別具有現實意義的是學習任務而不是某種方法,教師應研究并設法找出哪些任務在課堂中是成功的,哪些任務是失敗的。高職院校英語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狀況,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設計可行的課堂任務,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努力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習者外語習得的條件。
3.實施切實可行的得分層次教學。
分層次教學無疑是對高職公共英語教育的有效探索。它能有效改變自然班教學中存在的優(yōu)生吃不飽,后進生跟不上的尷尬局面,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發(fā)展。本人認為分層次教學應堅持不懈地繼續(xù)進行下去,并使之不斷趨于完善。對于我院分層次教學存在的問題,可以從三個方面去解決。(1)嚴格考勤制度,把考勤與期末總評,以及各項評優(yōu)直接掛鉤。(2)針對普通班學生,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克服學生的自卑心理,多加贊賞與鼓勵,幫助學生建立信心。(3)教考結合,教師在課堂上教了什么內容,考試就考什么內容,使學生提高聽課的積極性。當然,分層次教學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去探索、研究,才能更好地去完善它,讓它發(fā)揮更理想的作用。
4.科學的評價系統(tǒng)。
目前高職院校的評價系統(tǒng)多以結果性評價為主,即以期末考試成績?yōu)橹?,其實教師心里都清楚教師對學生的總體評價有時會比考試卷面成績更準確一些。如果能提高平時成績的權重,即重視形成性評價,就更能如實地反映學生在英語課程中的表現。而對于平時的測試及期末測試應建立從命題、閱卷到反饋的完整性校內英語測試管理體系,逐步建立試題庫、集體閱卷和及時反饋的制度,提高校內英語測試的信度與效度,提高閱卷尺度的統(tǒng)一性,重視測試結果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指導性。英語測試對英語教學有正、負兩方面的影響。只有發(fā)揮其正面影響,才能促進英語教學,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深層動機。
高職英語教育的實際情況還存在許多問題,除了本人以上談到的這些,還有許多方面值得深思。教師和教學管理者應深入探討和研究,善于學習,敢于創(chuàng)新,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使高職英語改革進行得更卓有成效。
參考文獻:
[1]周學明.基礎英語教學改革之我見[J].語文學刊(外語教研版),2005,(5):73-77.
[2]任翠菊.高職英語分層次教學的探索[J].文教資料,2005,(35):119-120.
[3]周樹江.《英語課程標準》與高職英語教學新模式的形成[J].文教資料,2005,(34):120-121.
[4]David Nunan.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