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軍歌的原型是《八路軍進行曲》
2010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歌詞創(chuàng)作者公木的百年誕辰紀念。公木本名張松如,曾任吉林大學副校長,是著名詩人、學者。公木曾參與修訂《東方紅》歌詞,創(chuàng)作電影《橋》、《白毛女》、《英雄兒女》的主題歌歌詞。
2010年6月,公木夫人吳翔提供了公木創(chuàng)作于1939年的《八路軍進行曲》歌詞,以及公木上世紀60年代在吉林大學工作期間的一份《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歌詞手稿,同是一首歌,但歌詞相異。
改動最多的一句歌詞,是1939年原始歌詞版本里“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一句,在1949年的版本中變成“全中國人民徹底解放”;在1964年拍攝的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中,攻入上海的解放軍戰(zhàn)士脫口唱出的是“勝利的旗幟高高飄揚”;現在人們熟知的軍歌版本則為“毛澤東的旗幟高高飄揚”。在1949年版本中,歌詞最后一句為“爭取民主自由,爭取民族解放”,但如今的歌詞是“向最后的勝利,向全國的解放”。
對于軍歌歌詞何時被修改,又因何被修改?十多年來一直從事軍樂史研究的解放軍藝術學院教授李詩原說,這些屬于國家高級機密,因為1950年以后的軍事檔案還未解密,需請示中央軍委批復之后才能查閱。
1939年誕生于延安之后唱響各抗日根據地
1938年的延安,燃燒著自由與民主的圣火。這一年,公木來到延安,先是在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后被調到抗大政治部宣傳科任時事政策教育干事。
1939年1月,公木結識了作曲家鄭律成。鄭律成有心與公木合作,寫一組大合唱的歌。一個星期之內,公木一口氣完成了《八路軍進行曲》、《快樂的八路軍》、《八路軍與新四軍》等8首歌曲的歌詞寫作。公木每寫完一首,鄭律成就拿去編曲。10月,《八路軍大合唱》的全部編曲始告完成。
1939年冬天,《八路軍大合唱》由鄭律成親自指揮,在延安中央大禮堂進行專場演奏。很快,這些剛勁嘹亮的歌曲在戰(zhàn)士中流傳開來,尤其是《八路軍進行曲》,鏗鏘有力,氣勢恢宏,深得戰(zhàn)士青睞。
《八路軍進行曲》不僅在各抗日根據地唱得響亮,甚至在抗戰(zhàn)后期連國民黨的部隊也愛唱。
詞作者公木的坎坷命運
1942年10月,公木調往魯藝任教。此時,反自由主義運動已在魯藝的校園彌漫開來。公木的詩歌《大圍墻》、《小圍墻》因為有“諷刺首長之嫌”,被定為“反動文章”的代表作。由他參與組建的文藝團體——鷹社,被作為“特務集團”挖了出來。隨后,公木在北師大讀書期間因參加學生運動、兩次被捕入獄的經歷被重新提了出來。時隔30多年,1979年的一天,公木在課堂上對著臺下年輕的面孔講到延安,他突然哭了,泣不成聲。
建國后的公木,一次又一次地被卷入各種政治運動。1958年4月,公木被劃為“右派”。1963年5月,公木被摘去“右派”帽子,在此之前,他已調任吉林大學中文系工作。1966年“文革”開始后,公木再次遭遇批判。1981年,公木在《公木詩選》的后記中寫道:“自1958年以后,便再不曾真正寫過詩?!?/p>
1988年正式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文革”時期,江青發(fā)動群眾對實際上是代軍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進行修改。當時吉林省革委會在省委黨校專門成立了修改軍歌的工作小組,認為現行軍歌歌詞沒有提“黨的領導”。公木作為摘帽“右派”也參與其中,但他從始至終都坐在最后一排,不說一句話,最后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1988年7月25日,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簽署命令,將《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正式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對于后來多個版本的歌詞,公木曾向夫人吳翔表示:“相比之下,我還是更喜歡原來的詞,但改詞是國家需要,我服從就是?!?/p>
1998年,公木去世,他的墓碑上甚至沒有生卒年月,但工整地鐫刻著《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的原始歌詞。
鏈接:軍歌最初原詞
向前!向前!向前!
我們的隊伍像太陽,
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
我們是一支不可戰(zhàn)勝的力量。
我們是善戰(zhàn)的鐵軍(工農的子弟),
我們是民眾(人民)的武裝,從無畏懼,絕不屈服,永遠抵抗(英勇戰(zhàn)斗),
直到把日寇逐出國境(反動派消滅干凈),
自由(毛澤東)的旗幟高高飄揚。
聽!風在呼嘯軍號響;
聽!抗戰(zhàn)(革命)歌聲多嘹亮!
同志們整齊步伐奔向敵人的后方(奔赴祖國的邊疆)。
向前!向前!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向華北的原野(向最后的勝利),
向塞外的山岡(向全國的解放)!
(注:括號內的詞是改后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