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秦妮
那一口缸在記憶中蘇醒。
缸擺在奶奶家的小院里,兩堵矮墻的夾角處。墻上擺著幾個土缽,土缽里養(yǎng)著些賤命的花草。缸土褐色,大大的肚,是農(nóng)村常見的樣式。幼小的我伏在缸沿上,只能看見一缸的波瀾,在陽光下明晃晃地刺著眼。缸里長了些許青苔,墨綠的顏色,在幽幽的水波里顯得如詭異的巫女。缸里養(yǎng)著一池水,清凌凌的,是水閥開時積攢起來的。那時農(nóng)村沒有自來水,人的飲水全靠每天傍晚水閥里流出的水。誰說水無色無味?那一缸水有著淡淡的森林的氣息,靜謐地吐露著新鮮。
缸里有時養(yǎng)著魚,青灰色的鯉魚,紅色的鯽魚,在缸里沉默地游弋著。它們離開了生長的天地——誕生的那彎池塘,只能從缸中瞭望到的那一方晴空里找尋屬于自己的家園。我彎腰伏在缸沿上,黛色的水中彎彎地浮出我的影子。魚浮出水面,破開搖擺的倒影,吐出一串串渾濁的空氣。它們和青苔、缸是一體,承載著年華的無聲回憶。
缸很盡責(zé),堅守著自己肚中的財寶。清晨,半夢半醒之時,同臥一床的奶奶已“叮叮當(dāng)當(dāng)”地從缸中打出淺淺的一臉盆水,洗漱完畢便將水倒在園中的土缽里?;ú菀揽恐刻烨宄康囊荒樑杷靡宰聣训厣L。奶奶又麻利地取幾瓢水,倒入鍋中,與幾勺米一起熬成香糯的粥。然后,奶奶又將我從床上喚醒,用清涼的水打濕我的面孔。新的一天,從水缸中開始。
近年再去奶奶家,缸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院落、老屋雖然還在,卻只是堆放柴火的閑屋。家里蓋了新房,爺爺奶奶都搬進(jìn)了新屋居住。新屋旁打了口井,取水方便得很,晝夜均可,且水冬暖夏涼。但我腦海中始終浮現(xiàn)的是那一口缸的影子,那池幽幽的水。老屋終究還是成了多余,只在記憶的一角散發(fā)出清淡的魚腥味,把我的童年牢牢地封守在心靈的角落里。
(本文獲第十一屆放膽作文大賽初中組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