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春明宋氏”家族世系考述

    2012-04-13 08:11:43趙珊珊杭州師范大學(xué)研究生院浙江杭州310036
    淮南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12年3期
    關(guān)鍵詞:蘇頌葉適宋氏

    趙珊珊(杭州師范大學(xué)研究生院,浙江杭州 310036)

    “春明宋氏”家族世系考述

    趙珊珊
    (杭州師范大學(xué)研究生院,浙江杭州 310036)

    “春明宋氏”是兩宋時期頗具有典型意味的文化望族之一,其起家之祖為宋綬祖父宋龜符,由此而下,該族世系可以考述者凡九代,最末一代之名人,為南宋進士宋駒。宋氏家族自唐末五代,經(jīng)北宋至南宋,代有聞人。其子孫博學(xué)多識,在文學(xué)、史學(xué)及典章制度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頗能“以文章世其家”。宋綬拜參知政事,其子敏求仕為知制誥、龍圖閣直學(xué)士,宋氏一族遂為名門望族,漸臻輝煌。其子孫后代或以科舉、或以蔭補等途徑入仕,皆能秉承家風(fēng),承繼家學(xué),在文學(xué)、史學(xué)等方面多有建樹,從而保持了家族地位聲望及家學(xué)傳統(tǒng)的鞏固和傳承。從“宋氏”世系開始對“春明宋氏”家族進行初步的考察。

    宋代;家族;“春明宋氏”;世系;文獻

    “春明宋氏”家族,自宋龜符出仕開始,便積累發(fā)展,由一個貧寒人家逐步演變?yōu)槊T望姓。龜符之子皋,已是宋真宗朝著名的館閣文臣,而他為當(dāng)代碩儒楊徽之所青睞,入贅佳婿,更對“宋氏”家學(xué)的豐富和成熟奠定了基礎(chǔ)。北宋中期,宋綬官至參知政事,遂使其家族躋身于名門望族之列。宋綬之子敏求、敏修,熟知典章制度,長于撰述;而其孫慶曾、匪躬、尚賢、正功等亦有功于宋室。當(dāng)然,這一家族也未能超越北宋望族由盛至衰的普遍規(guī)律,到南宋時,已經(jīng)是人才凋零,漸告式微。雖說其真正的興盛時間還不足百年,但“春明宋氏”世代相繼,不斷以文章“世其家”,在文學(xué)、史學(xué)及典章制度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受到當(dāng)時士大夫的高度稱贊。然迄今為止,有關(guān)宋氏家族、家學(xué)的研究還非常薄弱,許多問題尚未得到應(yīng)有的重視。為了彌補這種不足,本文的討論還得從考察“宋氏”世系開始。

    一“春明宋氏”之起家

    “春明宋氏”籍貫為趙州平棘(今河北趙縣)。據(jù)章定撰《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載“宋綬,字公垂,趙州平棘人”,①宋·章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卷四十二,影印文津閣四庫全書本,冊310,頁202下,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6年版(下同)。蘇頌所撰《龍圖閣直學(xué)士修國史宋公神道碑》也稱敏求“世為趙州平棘人”②宋·蘇頌《蘇魏公文集》卷五十一,冊下,頁771,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版(下同)。。徐自明撰《宋宰輔編年錄》卷四③宋·徐自明《宋宰輔編年錄》卷四,冊上,頁285,臺北文海出版社,民國56年[1967]版(下同)。、王偁《東都事略》卷五十七④宋·王偁《東都事略》卷五十七《宋綬傳》,影印文津閣四庫全書本,冊131,頁650中。稱為“隨州(治今湖北隨州市)平棘”,黃震《古今紀(jì)要》亦記為“隨州”⑤宋·黃震《古今紀(jì)要》卷十八,影印文津閣四庫全書本,冊132,頁658下。,實未確考。因為平棘為漢代常山郡治所⑥漢·班固《漢書》卷二十八上,冊6,頁1575,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版。,故宋氏家族亦被目為“常山宋氏”⑦宋·高似孫《緯略》卷七,叢書集成初編本,冊0308,頁102,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版(下同)。。后人稱之為“春明宋氏”者,蓋因宋綬始居春明坊,而子孫繁衍于此之故。王明清《揮麈錄》前錄卷二“本朝望族之盛”條云:“宋宣獻居宣明坊,亦以巷名目之?!雹嗨巍ね趺髑濉稉]麈錄》前錄卷二,頁16,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年版(下同)。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五《春明退朝錄》解題云:“龍圖閣直學(xué)士常山宋敏求次道撰。所記多故實。其父宣獻公綬居第在春明坊,如晁氏稱昭德也?!雹崴巍り愓駥O《直齋書錄解題》,頁165,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下同)。

    “宋氏”起家之祖有史料可考者,為宋綬祖父宋龜符。蘇頌撰敏求《神道碑》稱,敏求“曾祖龜符,本州島別駕”①宋·蘇頌《蘇魏公文集》卷五十一,冊下,頁771。。范鎮(zhèn)撰《宋諫議敏求墓志銘》,也提到“敏求字次道,趙州平棘人。世事王氏,曾祖龜符猶為王氏平棘令,贈太師中書令”。②宋·范鎮(zhèn)《宋諫議敏求墓志銘》,《全宋文》卷八七三,冊040,頁310,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版(下同)。

    宋皋(991-1040),龜符之子?!堕L編》中有關(guān)于他的記載,卷六十三“景德三年”條云:“先是,三館職事官多不時進用,及上即位,郊祀止加階勛,故有累年官不遷者,己巳,詔京朝官任館職,自至道三年至今不遷官及衣祿二十年者悉以聞,于是直集賢院宋皋賜緋魚”,③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以下簡稱,《長編》)卷六十三,冊3,頁1403,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版(下同)。同書卷六十九“大中祥符元年己巳”條云:“命秘書丞、直史館劉鍇攝將作監(jiān),與內(nèi)侍張承素領(lǐng)徒封圜臺石,太常博士、直集賢院宋皋與內(nèi)侍郝昭信封社首石,并先規(guī)度。鍇、皋請對便殿,以式進御”④宋·李燾《長編》卷六十九,冊3,頁1552。。范鎮(zhèn)所撰敏求墓志則稱:“祖皋,太宗、真宗時尚書度支員外郎,直集賢院,贈太師、中書令、譙國公?!雹菟巍し舵?zhèn)《宋諫議敏求墓志銘》,《全宋文》卷八七三,冊040,頁310。《宋史》卷二百九十一《宋綬傳》也記載其曾為“尚書度支員外郎、直集賢院”⑥元·脫脫《宋史》卷二百九十一《宋綬傳》,冊28,頁9732,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版(下同)。可以說,宋皋繼承并超過了父親的宦業(yè),躋身館閣高官行列,這無疑為“春明宋氏”家族的發(fā)展奠定了仕宦和文化基礎(chǔ)。

    宋皋二子:長曰綬,次曰絪。宋絪或以蔭入仕,宦途也并不顯達。范祖禹《范太史集》卷五一《楚州防御使楚國公贈奉國軍節(jié)度使夫人宋氏墓志銘》云:“夫人宋氏,開封人。曾祖龜,贈太師、中書令、尚書令。祖皋,贈太師、中書令、尚書令、譙國公??冀s,西頭供奉官。母張氏。伯父綬,參知政事?!雹咚巍し蹲嬗怼斗短芳肪砦迨?,影印文津閣四庫全書本,冊367,頁734下。真正能將“春明宋氏”家族發(fā)揚光大的是宋綬。綬字公垂,仁宗朝時官至參知政事,朝廷“賜其居京師春明坊”⑧宋·葉適《葉適集》卷二十二《胡朝奉大夫知峽州宋公墓志銘》,冊中,頁429,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版(下同)。。如果說之前宋氏家族還可作一般仕宦望族觀,至宋綬則已位極人臣,砥柱朝廷,漸臻輝煌。

    《宋史》卷二百九十一《宋綬傳》記載,宋綬自幼聰穎,為外祖楊徽之所器愛,楊徽之,字仲猷,建州浦城人,后周顯德進士,太宗時曾參與修撰《文苑英華》,真宗時官至翰林侍讀學(xué)士。⑨元·脫脫《宋史》卷二百九十六《楊徽之傳》,冊28,頁9866-9869。宋綬天資聰穎,聰慧過人,篤志好學(xué),終得以“以文章道德顯赫兩朝,佐佑仁皇,再登宰政,號令風(fēng)采為時宗工”。⑩宋·蘇頌《蘇魏公文集》卷五十一《文莊楊公神道碑》,冊下,頁769。

    宋綬一生為官三十多年,以恩蔭入仕,四入翰林,兩為參知政事,一為樞密院事,得幸天子,交游名宦,仕歷豐富,徹底改變了宋氏家族的社會地位,為其家族的發(fā)展帶來了契機。

    宋綬也是一個文學(xué)家,文彥博《題宋宣獻書帖后》中稱他“文學(xué)徳望,為一代宗師”。(11)宋·文彥博《潞公文集》卷十三《題宋宣獻書帖后》,影印文津閣四庫全書本,冊367,頁782上。王偁《東都事略》卷五十七《宋綬傳》載其“著有文館、記事、外制、禁林、甲乙、秘殿、遺札七集”(12)宋·王偁《東都事略》卷五十七《宋綬傳》,影印文津閣四庫全書本,冊131,頁650下。,《全宋文》卷三九九宋綬小傳載其著有《常山秘殿集》、《托居集》、《常山遺札》、《文館集》、《天圣鹵簿記》(13)《全宋文》卷三九九,冊19,頁245,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版(下同)。。流傳下來的則有《契丹風(fēng)俗記》,《歲時雜詠》等,可謂著述頗豐。他的文章受到當(dāng)時名臣士大夫的稱羨,宋綬逝世后,歐陽修為其作挽詞云:“望系朝廷重,文推天下工”,評價不可謂不高,并稱他“翰墨時爭寶,詞章晚愈新”,(14)宋·歐陽修《歐陽修全集》卷十,冊2,頁166。楊億也稱贊宋綬的文章“沉壯淳麗,尤善鋪賦,吾不及也”(15)宋·李燾《長編》卷一百二十九,冊5,頁3062。宋綬有詩句云:“奇材劍客當(dāng)前隊,麗賦騷人托后車。江涵帝子翚飛閣,山際真君鶴馭天。”(16)清·厲鶚《宋詩紀(jì)事》卷九,冊1,頁216,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宋人吳開把他的詩作與晏殊詩加以比較,稱贊宋綬“不襲陳跡,甚可佳也?!?17)宋·吳開《優(yōu)古堂詩話》之《望斗氣沉龍巳化置芻人去榻猶懸》,影印文津閣四庫全書本,冊494,頁439下。

    宋綬在史學(xué)上很有成就,宋綬先前任翰林侍讀學(xué)士,曾于天圣元年同修《真宗實錄》,五年,同修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國史》,皆告完成,明道二年編修《中書總例》,同修《慶歷國朝會要》,未及成而卒,史稱其“性孝謹(jǐn)清介,言動有常,……博通經(jīng)史百家之

    書,文章為一時所尚,朝廷有大議論,多所裁定”。(18)元·脫脫《宋史》卷二百九十一《宋綬傳》,冊28,頁9735。

    宋綬不僅是整個家族興盛的奠基者,也開創(chuàng)了宋氏家族以史學(xué)、文學(xué)傳世的家學(xué)傳統(tǒng)。恰如晁補之所云:“宋氏自宣獻公益大,德行文章語世族者必先之?!?19)宋·晁補之《濟北晁先生雞肋集》卷三十四《歲時雜詠序》,四部叢刊初編本,冊171,頁13。宋綬的兩個兒子敏求、敏修也因其父恩蔭入仕,并且大都能承繼家學(xué),在文、史方面都有不凡的表現(xiàn)。

    綜上所述,宋皋、宋綬父子在“春明宋氏”家族發(fā)展興盛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作用,奠定了宋氏后代子孫在入仕、婚姻交游和學(xué)術(shù)上的堅實基礎(chǔ)。

    二“春明宋氏”之興盛

    “春明宋氏”的興盛,既由皋、綬奠基于前,更有其子孫輩發(fā)揚蹈厲于后。宋綬是整個家族興盛的奠基者,開創(chuàng)了宋氏家族家學(xué)家風(fēng),但將“宋氏”事業(yè)推上高峰的當(dāng)屬宋綬的兩個兒子宋敏求、宋敏修及敏求之子宋慶曾。他們雖然最初都以前人恩蔭入仕,但后來都能承繼家風(fēng),勤學(xué)不怠。熙寧三年,宋氏家族更有“昆弟三人同年登科”①宋·蘇頌《蘇魏公文集》卷五十一,冊下,頁776。之盛況,可見其時宋氏子孫學(xué)行之優(yōu)。宋綬子孫輩中以宋敏求尤最為著名,其清風(fēng)亮節(jié),學(xué)識博洽,長于撰述,在“春明宋氏”家族的發(fā)展史上是個永不磨滅的亮點。

    宋綬二子“敏求、敏修”。②宋·杜大珪《名臣碑傳琬琰之集》下卷八,曾鞏《宋宣獻公綬碑銘》,冊3,頁1385。長子敏求(1019-1079),字次道,時人亦尊稱敏求為“常山公”③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校正》附志卷上,冊下,頁1146,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下同)。。范鎮(zhèn)所撰敏求墓志銘載其生平曰:

    天圣二年,以宣獻公蔭,為秘書省正字,召試學(xué)士院,賜進士及第,歷館閣校勘。坐赴同舍蘇舜欽進奏院會,簽書集慶軍判官?!裆霞次唬w兵部?!敌滩?。以知制誥知絳州,……是冬召還,復(fù)兵部。修實錄成,遷右議大夫?!髂?,加史館修撰、集賢院學(xué)士。又明年,使河北祭塞河口,還,奏河北旱,蠲其夏租。熙寧七年,為龍圖閣直學(xué)士。十年……以疾終于春明坊之第,享年六十一。終之歲七月癸酉,葬于管城縣馬亭鄉(xiāng)東城原之先塋。④宋·范鎮(zhèn)《宋諫議敏求墓志銘》,《全宋文》卷八七三,冊040,頁310-311。

    宋敏求的官運并不亨通,其宦業(yè)比不上父親宋綬,但他在文學(xué)、史學(xué)上的成就卻超過宋綬,在“春明宋氏”家族史上其著述最為宏富。他善為文章,蘇頌稱贊他“屬詞謹(jǐn)嚴(yán)似權(quán)仆射,論事簡切似李司空,訓(xùn)辭兼常、楊之溫雅,篇什得元劉、之清麗,蓋有湛深之思”⑤宋·蘇頌《蘇魏公文集》卷五十一,冊下,頁775。,宋敏求在史學(xué)、文學(xué)、地理學(xué)上都很有造詣,其曾補編唐末六朝實錄,仁宗朝同修《新唐書》,英宗朝奉詔編修《仁宗實錄》,神宗熙寧年間編修仁宗、英宗《兩朝國史》,未及成而卒。

    宋敏求家富藏書三萬卷,皆略誦習(xí),蘇頌稱他“生十年而承家學(xué),摛辭據(jù)古,早有過人者。自經(jīng)、傳所載,師儒所傳,靡不旁通而浹洽,而于唐世及本朝尤為練達。禮樂之因革,官閥之遷次,朝士大夫之族系,九流百家之略錄,悉能推本源流而言其歸趣”,“至于廟堂典故,學(xué)者疑義,莫不從而質(zhì)之而后決?!雹匏巍ぬK頌《蘇魏公文集》卷五十一,冊下,頁771。敏求亦精于筆札,“凡當(dāng)時巨卿銘碣,必得敏求字為榮”。⑦清·倪濤《六藝之一錄》卷三百三十七,影印文津閣四庫全書本,冊276,頁477中??梢娒羟鬄闀r賢所推崇的程度。

    敏求好古敏求,不以門第驕人,而好賢下士,朱弁《風(fēng)月堂詩話》卷下載:“王介甫在館閣時,僦居春明坊,與宋次道宅相鄰,次道父祖以來藏書最多,介甫借唐人詩集日閱之,過眼有會于心者,必手錄之,歲久殆錄遍,或取其本鏤行于世謂之《百家詩選》?!雹嗨巍ぶ燠汀讹L(fēng)月堂詩話》卷下,叢書集成初編本,冊2557,頁11。其一生交游廣泛,其中不乏名臣重卿,文壇巨匠。敏求知太平州時,歐陽修曾賦詩一首相贈,對其褒揚有嘉,⑨宋·歐陽修《歐陽修全集》卷七《送宋次道學(xué)士敏求赴太平州》,冊1,頁111。司馬光與宋敏求交往頻繁,其《傳家集》中同宋敏求的唱和詩及書信有14篇。宋敏求通判西京、知太平州時,司馬光以《送次道通判西京》、《送次道知太平州》相贈⑩宋·司馬光《傳家集》卷十三、卷十四,影印文津閣四庫全書本,冊365,頁531中,頁533上。,還曾為宋敏求所撰《河南志》作序,字里行間對其極為稱許。

    宋氏兄弟與梅堯臣交友甚篤,《宛陵集》中梅堯臣與宋氏兄弟唱和詩篇達55首之多,其詩《寄宋次道中道》即稱:“日世常山公,伯仲文學(xué)均。與我數(shù)還往,以義為比鄰。”(11)宋·梅堯臣《宛陵先生集》卷二十五,四部叢刊初編本,冊145,頁8。

    宋敏求善為文章,明習(xí)典禮,博物洽聞,為當(dāng)時的士大夫所敬重,畢仲游稱其“引大體,明是非,至可進而退以自見,雖古節(jié)士無以加諸”,(12)宋·畢仲游《西臺集》卷六《褒賢集序》,冊1943,頁78,叢書集成初編本,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版(下同)。曾鞏所做祭文對其評價則更全面,文中云:

    北宋史學(xué)極盛,史家眾多,而能父子前后相繼修國史及實錄者,在北宋只有宋綬、宋敏求父子,如同漢代司馬談、遷,為當(dāng)時士大夫所稱慕。蘇頌評論宋綬、敏求父子,稱其“五朝正史、二圣編年,出于一門父子手筆,可謂家世之盛矣”。(14)宋·蘇頌《蘇魏公文集》卷五十一,冊下,頁771。

    宋敏修,字中道,宋綬次子,敏求幼弟。蘇頌《龍圖閣直學(xué)士修國史宋公神道碑》載敏求“早與仲弟都官君敏修,文章學(xué)問互相開發(fā)”,(15)宋·蘇頌《蘇魏公文集》卷五十一,冊下,頁776。可見敏修頗能承家學(xué)?!端螘嫺濉みx舉九》載:慶歷三年五月六日“賜太常寺太祝宋敏修進士出身。敏修,故參知政事綬之子,以遺恩陳乞,召試學(xué)士院中格,命之?!雹偾濉ば焖伞端螘嫺濉?,冊5,頁4401下,北京中華書局,1957年版。從當(dāng)時一些士大夫為其所作制詞中可知,他曾擔(dān)任過著作佐郎、秘書省、守監(jiān)簿等職,并兩為太常博士。其著有《春秋列國類纂》。

    宋敏修與當(dāng)時宦學(xué)名流如王安石、蘇頌、梅堯臣、蔡襄、畢仲游等交厚,彼此多所詩文唱和。嘉祐年間,宋敏修通判洺州時,王安石曾賦詩《送宋中道倅洺州》②宋·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卷九《送宋中道倅洺州》,四部叢刊初編本,冊153,頁9。相贈,并在敏修死后為其撰挽辭云:“文史傳家學(xué),聲名動帝除。蘭堂空作賦,金匱不讎書。勝事悲疇昔,清談想緒余。吹簫索上去,歸國有魂車?!雹鬯巍ね醢彩杜R川先生文集》卷三十五《宋中道挽辭》,四部叢刊初編本,冊154,頁6。

    蘇頌作有《宋中道都官》二首,胡宿《文恭集》卷十三著錄有《宋敏修可著作佐郎制》,稱贊其先人有史功,而敏修也能承繼家學(xué),不辱門風(fēng)。

    敏修曾兩為太常博士,其一制詞為蔡襄所撰,云敏修“世以儒聞,能名其家,經(jīng)術(shù)益茂,命試列等,粲然可觀”;④宋·蔡襄《端明集》卷十一,影印文津閣四庫全書本,冊364,頁437下。另一制詞為王珪所撰,稱其“學(xué)古從政,裕于干能,考之有司而功令當(dāng)陟”。⑤宋·王珪《華陽集》卷二十七,叢書集成初編本,冊1915,頁343。

    梅堯臣與宋敏修的關(guān)系尤為密切,《宛陵集》中寫給宋敏修的詩就有36首。其一詩篇《月下懷裴如晦宋中道》云:“吾交有裴宋,心意月影比?!雹匏巍っ穲虺肌锻鹆晗壬肪硎对孪聭雅崛缁匏沃械馈罚牟繀部蹙幈?,冊145,頁6。另一詩作則稱“晩節(jié)相知人,唯有胥宋裴”。⑦宋·梅堯臣《宛陵先生集》卷二十五,四部叢刊初編本,冊145,頁5。

    宋昌言,字仲謨,宋綬從子?!端问贰肪矶倬攀弧端蚊羟髠鳌份d敏求“……族弟昌言?!雹嘣っ撁摗端问贰肪矶倬攀弧端蚊羟髠鳌?,冊28,頁9737。同卷《宋昌言傳》載:“昌言字仲謨,以蔭為澤州司理參軍……稍遷河陰發(fā)運判官……遷開封府推官同判都水監(jiān)……轉(zhuǎn)少府監(jiān)?!雹嵩っ撁摗端问贰肪矶倬攀弧端尾詡鳌?,冊28,頁9737。

    試驗過程中,需要檢測面包制品的比容,檢測方法按照下面的公式進行計算,得出5次檢測結(jié)果的平均數(shù)為面包的比容數(shù)值。

    昌言一生長于治水?!端问贰に尾詡鳌?、《明一統(tǒng)志》等均載有其為官和治水事跡。昌言一生作為管理水利的官員,頗有政績。然其與家學(xué)之昌,并無貢獻。

    宋綬孫輩中,能承先人遺緒者首推敏求之子宋慶曾。

    宋慶曾,字承甫,為敏求長子,沈遘所作《大理評事宋慶曾可光祿寺丞》稱“爾祖先帝之大臣,有勤勞于國家。爾父方執(zhí)史筆,以事朕左右。爾克承其世,官簿以應(yīng)審官之法來上”。⑩宋·沈遘《大理評事宋慶曾可光祿寺丞制》,《全宋文》卷一六二一,冊074,頁233。畢仲游《西臺集》卷一三《判西京國子監(jiān)宋公墓志銘》云:“公以王父蔭起家,守秘書省校書郎,十遷至朝請大夫,自監(jiān)南京糧料院十任而判西京國子監(jiān),積勛至上柱國,封平棘縣開國男,食邑四百戶?!?11)宋·畢仲游《西臺集》卷十三,叢書集成初編本,冊1944,頁203。

    慶曾頗能繼承家學(xué),好學(xué)不倦,文章典麗,著述頗多。畢仲游所撰墓志銘中稱:“昔孫伯黡司晉之典籍以為大政,命為籍氏,而籍談為司典之后。今宋氏自宣獻公以儒居位,凡郊丘、廟祧、會朝、禮文、官名、制度一皆出之手。至常山公益明習(xí),而公繼兩人后,卷不釋手者三十年,亦多知古今沿革典故,公卿大夫疑于事必咨公而后乃行,本朝之籍氏也?!庇衷破錇槿恕叭屎裉癜?,君子也”,“平居惟家學(xué)之為嗜,雖一飲一食未嘗忘其學(xué)”。(12)宋·畢仲游《西臺集》卷十三《判西京國子監(jiān)宋公墓志銘》,叢書集成初編本,冊1944,頁203。

    “元豐八年三月,哲宗皇帝即位,太皇太后垂簾共政,有司討論垂簾之儀未備,惟公(慶曾)家有其書,乃詔公上之?!?13)同10??梢姂c曾家中所珍藏歷代禮書和朝章國典之富。當(dāng)年仁宗即位,以沖年難理國政,由章獻皇后垂簾稱制,未有故實,“宋宣獻家蔵書過秘府,……于其家討論盡得之”(14)宋·孫升《孫公談圃》卷下,《全宋筆記》第二編,冊1,頁163,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事隔六十多年,哲宗即位,宣仁皇太后垂簾,其典禮又由慶曾奏定,祖孫前后輝映,實成儒林嘉話。

    宋慶曾一生著述甚豐,有家學(xué)之遺風(fēng),畢仲游《判西京國子監(jiān)宋公墓志銘》載:“公嗣常山公著《平棘集》二十卷、《河南訪古錄》一卷、《先公故事》一卷、《愚谷記》五卷、《纂楹中集碎金》一卷。”(15)宋·畢仲游《西臺集》卷十三,叢書集成初編本,冊1944,頁203。

    慶曾有兩兒三女,男子為宋焞、宋輝。“焞為通直郎提舉秦鳳路弓箭手,輝為通利軍衛(wèi)縣尉,女曰福和、福延、福因,皆已嫁”,“公以崇寧元年十一月某日卒,年六十五,至明年二月某日葬公鄭州新鄭縣西顏村世墓次?!?16)宋·畢仲游《西臺集》卷十三《判西京國子監(jiān)宋公墓志銘》,叢書集成初編本,冊1944,頁204。

    “春明宋氏”自宋皋、宋綬始,至敏求、敏修,慶曾,累代為名史官,均以博學(xué)多聞、善著述獲譽當(dāng)世,經(jīng)歷了宋皋、宋綬“父子同館”(17)宋·謝維新《古今合璧事類備要》續(xù)集卷十七,影印文津閣四庫全書本,冊312,頁131上。、宋綬、敏求父子相繼掌誥(18)宋·宋敏求《春明退朝錄》卷上,頁10,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版。,前后相繼修國史的輝煌,敏求、敏修兄弟“并以文學(xué)見稱于世”(19)元·陸友仁《研北雜志》卷下,叢書集成初編本,冊2888,頁182,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版(下同)。,及至慶曾一輩仍多有能承續(xù)家學(xué)者,與其先人前后輝映,宋氏家族“四世以名德相繼”,(20)宋·晁說之《景迂生集》卷十六《劉氏藏書記》,影印文津閣四庫全書本,冊373,頁725上。其時可謂家學(xué)昌盛、人物輩出。后隨著社會嬗遞與家族遭遇變故,尤其是“宋氏”家藏典籍“元符中蕩為煙?!雹偎巍び荣蟆端斐跆脮俊泛笮?,叢書集成初編本,冊0032,頁35。,對“宋氏”家學(xué)傳承亦造成了極大破壞,宋氏家族慢慢進入衰微期,昔日家學(xué)之昌茂不復(fù)存在,其后世子孫在宦途和學(xué)問方面的成就也逐漸失去了往日的輝煌。

    三“春明宋氏”之發(fā)展

    宋敏求子孫頗為昌盛,考之范鎮(zhèn)《宋諫議敏求墓志銘》及蘇頌《龍圖閣直學(xué)士修國史宋公神道碑》稍有出入,范鎮(zhèn)稱其“子男九人:慶曾,殿中丞;匪躬,著作佐郎;弄孫及其次早亡;尚賢,將作監(jiān)主簿;正功,大理評事;表微,將作監(jiān)主簿;揆方、處仁未官。女二人,適贊善大夫王佑、大理寺丞呂希純,皆亡。孫七人:焞,將作監(jiān)主簿;燔、煜、燁、爚、火造、輝皆未官。孫女六人,長適太常寺太祝曾說,次白馬縣丞范祖德,余在室。曾孫女一人?!雹谒巍し舵?zhèn)《宋諫議敏求墓志銘》,《全宋文》卷八七三,冊040,頁311。蘇頌記載敏求“子男九人:慶曾,殿中丞;匪躬,著作佐郎;二早夭;尚賢,將作監(jiān)主簿;正功,大理評事;表微、揆方,將作監(jiān)主簿;處仁,始名。女子二人,適贊善大夫王佑、秘書丞呂希純,并先亡。孫八人:焞,將作監(jiān)主簿;燔、煜、爚、□、輝、灼,皆未官。孫女七人,長適太常寺太祝曾說,次適白馬縣丞范祖徳,五幼未有行?!雹鬯巍ぬK頌《蘇魏公文集》卷五十一,冊下,頁777。

    兩宋之交,“宋氏”子孫大多以父祖輩恩蔭入仕,多任丞、郎、簿、尉等低級閑散官職,且有關(guān)記載分散凌亂。

    宋匪躬,字履中,④宋·范祖禹《范太史集》卷五十五,影印文津閣四庫全書本,冊367,頁746上。宋敏求次子,以蔭為著作佐郎。文彥博《舉宋匪躬》札子稱其“名臣之后,能世其家,博學(xué)多聞,習(xí)知典故?!雹菟巍の膹┎堵汗募肪硭氖坝∥慕蜷w四庫全書本,冊367,頁825上。《長編》卷四百七“元祐二年”條載:“朝奉郎宋匪躬為正字,匪躬,敏求子,文彥博薦之也?!雹匏巍だ顮c《長編》卷四百七,冊16,頁9911。同書卷四百六十九“元祐七年”條載“正字宋匪躬為秘閣校理”⑦宋·李燾《長編》卷四百六十九,冊19,頁11201。。元祐中著有《館閣錄》。

    匪躬與當(dāng)時的清流名士多有交游唱和,王安國曾作《宋匪躬太祝先輩示及劉貢父伯仲三人同年登第之詩因奉》一首,秦觀《淮海集》收錄有《次韻宋履中近謁大慶退食館中》⑧宋·秦觀《淮海集》卷九,影印文津閣四庫全書本,冊373,頁15下。、《次韻宋履中題李侯檀欒亭》⑨宋·秦觀《淮海集》卷卷十,影印文津閣四庫全書本,冊373,頁17下。二首,《清江三孔集》收錄有孔武仲《次韻宋履中歲晏言懷》、《答宋履中見贈》、《次韻宋履中兄弟九日詩》三首⑩宋·孔文仲等《清江三孔集》卷十,影印文津閣四庫全書本,冊449,頁590上、592下、593上。以及《宋履中學(xué)士挽詞》二首(11)宋·孔文仲等《清江三孔集》卷九,影印文津閣四庫全書本,冊449,頁587上。。

    時館閣文人多有交游,活動內(nèi)容豐富,匪躬也是其中主要人物,孔武仲《信安公園亭題名記》就記錄了當(dāng)時的情況,(12)宋·孔武仲《信安公園亭題名記》,《全宋文》卷二一九四,冊100,頁316。匪躬逝后,孔武仲為其做挽詞,稱他“文雅承三世,淵源見九流”(13)宋·李燾《長編》卷四百七,冊16,頁9911。。

    宋尚賢,將作監(jiān)主簿。(14)宋·范鎮(zhèn)《宋諫議敏求墓志銘》,《全宋文》卷八七三,冊040,頁311。

    宋正功,以蔭為大理評事?!度挝摹肪矶似呔泡d其崇寧中知單州,并載錄其詩作《題高適琴臺詩刻》(據(jù)《平津館金石萃編》卷一九,刁忠民校點)。(15)宋·宋正功《題高適琴臺詩刻》,《全宋文》卷二八七九,冊133,頁296。

    宋表微,以蔭為將作監(jiān)主簿,曾知解州。慕容彥逢為其與他人合作的制詞云:“勅具官某:爵祿之柄在予一人,褒善錄勤,夫豈虛授?爾等協(xié)力鹺事,各迪有功,宜錫恩章,俾遷位秩,往其只服,益懋厥修可?!?16)宋·慕容彥逢《摛文堂集》卷七,影印文津閣四庫全書本,冊375,頁357下。勉勵之外,對其家學(xué)文章并無涉及。

    宋揆方、宋處仁,范鎮(zhèn)所撰墓志銘記載兩人未官,蘇頌所撰神道碑則稱揆方將作監(jiān)主簿,處仁始名??贾芳?,宋張綱《駁程俱差遣指揮狀》提到宋處仁知南劍州,并非沒有為官。

    宋剛叔,晁補之《雞肋集》卷三十四《續(xù)歲時雜詠序》載“宋氏故多賢,而宣獻公之孫曰剛叔”,并稱他“篤志于學(xué),不愧其先人”,“嘗集宋詩人之所為,

    為《續(xù)歲時雜詠》,以成其祖之意”。(17)宋·張綱《駁程俱差遣指揮狀》,《全宋文》卷三六七一,冊168,頁267。并未提到他父親的名諱。

    至于宋敏求的孫輩,范鎮(zhèn)、蘇頌所撰敏求墓志銘及神道碑中除了提到宋焞曾任將作監(jiān)主簿外,余皆只錄其名。畢仲游所撰宋慶曾墓志銘載:“公娶燕氏右諫議大夫度之女,生兩男子三女子,男曰焞與輝也。焞今為通直郎提舉、秦鳳路弓箭手。輝為通利軍衛(wèi)縣尉。女曰福和、福延,福因,皆已嫁。孫六人,曰某,郊社齋郎,曰圻舉進士,余女子也?!?18)宋·晁補之《濟北晁先生雞肋集》卷三十四,四部叢刊初編本,冊171,頁13。

    宋輝,慶曾之子,“字符實,春明坊宣教公之族子”。(19)宋·畢仲游《西臺集》卷十三,叢書集成初編本,冊1944,頁204。生活在兩宋之交,敏求逝時,宋輝年齡尚小,故范鎮(zhèn)、蘇頌皆稱其未官?!吨信d小紀(jì)》、《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等典籍中有他為官的記載?!度挝摹肪砣柸屋x小傳載:“建炎三年十二月,由戶部員外郎遷直徽猷閣,充江淮等路發(fā)運使。次年正月,除龍圖閣閣。紹興二年正月知臨安府,五月升秘閣修撰,賜三品服。后坐事落職,至紹興九年二月,始以右中散大夫復(fù)為秘閣修撰,充京西路轉(zhuǎn)運副使,權(quán)京畿都轉(zhuǎn)運使職事。踰月,改充應(yīng)天府路轉(zhuǎn)運副使,兼提點刑獄公事?!雹佟度挝摹肪砣柸?,冊141,頁111。關(guān)于宋輝,莊綽稱他:“無它才能,在揚州嘗掖高宗登舟渡江,故被記錄,歷發(fā)運使,以殿撰知臨安府,士民皆詆惡之。”②宋·莊綽《雞肋編》卷中,頁54。

    總體來說,宋輝仕途尚順,官至三品大員,然其為官政績乏善可陳,甚至被目為“俗而懶”③宋·周必大《文忠集》卷六十九《寶文閣學(xué)士通奉大夫贈少師梁公神道碑》,影印文津閣四庫全書本,冊383,頁415下。,“政殘”“性愚”④宋·莊綽《雞肋編》卷中,頁54。,史籍中亦多有詬病。周必大《文忠集》和莊綽《雞肋編》都記有他的逸事,莊綽評價他“終以扶持之勞,簡在上心也?!雹菟巍でf綽《雞肋編》卷中,頁55。可見對其頗不認可。其文學(xué)、史學(xué)方面的成就也已無法與先輩相比。所幸的是,他給后代還能帶來享有一官半職的余蔭,南渡后的宋氏家族有一支徙居紹興,即宋表微的后代,便是靠他的恩蔭而列藉仕版的。

    宋圻,慶曾孫,曾舉進士,另有一孫宋某,此二人父親未可考。

    四“宋氏”家族在南宋

    宋氏家族在南宋,史籍可考的主要是宋表微這一支。

    葉適《胡朝奉大夫知峽州宋公墓志銘》載:“靖康之難,宋氏奔迸,或在蜀,或在越,事定,解州家竟不知存亡。秘閣修撰名輝,公(宋紹恭)之從叔父也,請于奉議,以公后通奉,而以修撰遇郊之恩任之,然后解州始得祀于南方。”⑥宋·葉適《葉適集》卷二十二《胡朝奉大夫知峽州宋公墓志銘》,冊中,頁429。

    表微之子宋炤,知豐縣。

    表微之孫宋坦,字茲匹,曾任奉議郎,贈通奉大夫。

    宋紹恭,表微的曾孫,字彥安。葉適為其所撰《胡朝奉大夫知峽州宋公墓志銘》載:“曾祖表微,知解州;祖炤,知豐縣;父坦,贈通奉大夫。公名紹恭,字彥安,歷監(jiān)南安廟,明州比較務(wù),心喪免。崇安主簿,麗水縣丞,知永嘉縣,兩浙運司干官,心喪免。通判江州,知峽州。嘉定九年十月初九日卒,十年三月初九日,合其配蔣氏葬會稽縣五云西鄉(xiāng)秦望金山”,“子曰駒,登進士,第淮西總領(lǐng)所干官;曰騻,早夭;曰騋,徽州司戶。女嫁古靈陳杓,知蘄水縣唐榑,洓水司馬楊,皆已卒。孫曰永孫,德孫,右孫,孫婿曰山陰任獻可”。⑦宋·葉適《葉適集》卷二十二《胡朝奉大夫知峽州宋公墓志銘》,冊中,頁428。

    《葉適年譜》載淳熙六年,葉適30歲,居家守制,與永嘉知縣宋紹恭交往,其子宋駒二十歲,從適問學(xué)。⑧周夢江《葉適年譜》,頁52,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紹恭與葉適關(guān)系頗為密切,常常議論天下時事,“損邑大夫重,坐語常移日”,“意所縱奪,微辭抑揚”,葉適稱自己則“黙受教”⑨宋·葉適《葉適集》卷二十二《胡朝奉大夫知峽州宋公墓志銘》,冊中,頁429宋紹恭更是詳悉宋代史事,葉適稱他“論稱平至渡江公卿行事本末,其人賢不肖,無一差忒”,紹恭為官也頗有才干,“公治縣,約期會,緩征役,早計預(yù)定,陰化潛弭,……吏民皆稱公聰明允恕,易事而難悅,謂后此更十五令無能繼者,而其前亦鮮及也”。⑩同3;宋·周必大《文忠集》卷六十九《寶文閣學(xué)士通奉大夫贈少師梁公神道碑》,影印文津閣四庫全書本,冊383,頁415下。

    宋駒,字廐父,紹恭之子。淳熙八年進士(11)宋·張淏《會稽續(xù)志》卷六,影印文津閣四庫全書本,冊165,頁587下。,葉適《宋廏父墓志銘》載其:“任徽州司戶,知壽春縣,其為兩浙轉(zhuǎn)運帳司,六部架閣文字,淮西總領(lǐng)所,浙西提刑司干官,皆不赴”,“歿嘉定十三年五月丙申,年六十二。十二月已未,夫人黃氏,子永孫,婿任獻可,即山陰縣承務(wù)鄉(xiāng)之陳塢葬焉。一女,未行,孫曰慧孫?!?12)宋·葉適《葉適集》卷二十五《宋廏父墓志銘》,冊中,頁490。

    宋駒學(xué)于水心,為葉適及門弟子。南宋干、淳年間,理學(xué)大興,諸儒空談性。

    命論道,漠視國家危難而無所顧,并聲稱“道已存矣”,而宋駒“固未信”,師從葉適研究“古今倫貫、物變終始”。(13)宋·張淏《會稽續(xù)志》卷六,影印文津閣四庫全書本,冊165,頁587下。其用功甚銳,葉適對宋駒亦多所推崇,稱他“博習(xí)古今,與余講中外盛衰詳矣”(14)宋·葉適《葉適集》卷二十二《胡朝奉大夫知峽州宋公墓志銘》,冊中,頁430。,“家居或盡一史,露抄雪纂踰月不出門,野宿或?qū)R唤?jīng),山吟水誦兼旬不返舍。每與余言,自謂樂甚,非人所知具”,“其趨舍不同流,知奚用為,蓋余友如君比不過數(shù)人爾”,與其講談“識益增,智愈長,千歲前成敗是非之跡,糾結(jié)者條理,郁暗者昭灼”。(15)宋·葉適《葉適集》卷二十五《宋廏父墓志銘》,冊中,頁491。銘曰:“以為誠好學(xué),則孔氏之所稱,顏回而已。以為非好學(xué),則天下之滔滔,又將誰是!咨爾后人,勿怠勿止,尚君之似!”(16)宋·張淏《會稽續(xù)志》卷六,影印文津閣四庫全書本,冊165,頁587下。宋駒逝后,葉適為其撰有祭文一篇。(17)宋·葉適《葉適集》卷二十八《祭宋廏父文》,冊中,頁585。

    及至南宋,宋紹恭、宋駒,可謂尚能承先人遺緒,但也只屬曇花一現(xiàn),“宋氏”后人再未能重現(xiàn)“春明宋氏”家族昌盛時期的輝煌,其史學(xué)傳家的家學(xué)傳統(tǒng)在南宋也難以再得到傳承與發(fā)展。

    K207

    A

    1009-9530(2012)03-0067-06

    2011-11-11

    趙珊珊(1983-),女,杭州師范大學(xué)研究生院古典文獻專業(yè)研究生。

    猜你喜歡
    蘇頌葉適宋氏
    一字為師
    一字為師
    知識窗(2022年7期)2022-08-05 02:12:35
    葉適政治思想的制度本位及其歷史地位
    原道(2022年2期)2022-02-17 00:56:42
    水心文脈近三臺:葉適之學(xué)在南宋臺州的傳播*
    宋氏扁針點穴拔罐驗案舉隅
    蘇頌:博學(xué)愛民 清白傳家
    人民周刊(2019年11期)2019-07-10 02:05:10
    北宋宰相蘇頌的為官之道
    魅力中國(2019年6期)2019-01-13 13:52:40
    論葉適對《詩》的史學(xué)解讀
    《宋氏女科撮要》版本及學(xué)術(shù)思想探要
    葉適門人孫之宏及其《周禮說》考述
    新闻| 江西省| 赣州市| 梓潼县| 吉林市| 左权县| 晋宁县| 濉溪县| 甘泉县| 沅陵县| 文化| 诸暨市| 定边县| 温州市| 罗甸县| 闽侯县| 韩城市| 明水县| 张家界市| 灵石县| 大兴区| 利津县| 宜宾市| 历史| 新营市| 乌鲁木齐市| 南康市| 鄂托克旗| 桐庐县| 商城县| 图木舒克市| 白水县| 达尔| 武山县| 库尔勒市| 朝阳县| 突泉县| 大同市| 银川市| 黑龙江省| 乌审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