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繼峰
(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中國北京100875)
本文討論的“有什么好X的”指的是下面加下劃線的一類格式:
(1)哎,你怎么回事?我跟你說話,你就光看書,破書有什么好看的?(王朔《過把癮就死》)
(2)死個人也看個沒夠,有什么好看的?閃開閃開。(遲子建《岸上的美奴》)
(3)蔣太太說:“瘋了,有什么好傷心的。”(亦舒《流金歲月》)
(4)說話愛激動,一激動五官表情難免抽象,她不清楚有什么好激動的。(馬蘭《桂圓干》)
“有什么好X的”可以獨立成句,也可以作謂語、賓語。例如例(1)的“有什么好看的”在句中作謂語,例(4)的“有什么好激動的”在句中作賓語。在此格式中,“X”最常見的是動詞(動詞性詞語)和形容詞(形容詞性詞語),名詞性詞語很少,在北大CCL語料庫中筆者僅發(fā)現(xiàn)一例:
(5)有什么好騷動的?又不是皇帝駕崩了。(翻譯作品《銀河英雄傳說10》)
“有什么好X的”格式中,X本身可以是一個否定結(jié)構(gòu),如例(6)。另外,該格式本身也有否定形式,如例(7):
(6)有什么好不高興/開心的?
(7)沒有什么好談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X都可以是一個否定結(jié)構(gòu),例如就不可以說“有什么好不招待的/有什么好不念叨的”等;“有什么好X的”格式的否定形式“沒有什么好X的”,語氣和語義強度大大弱于“有什么好X的”格式。
筆者從北大CCL語料庫共收集“有什么好X的”格式語料624條,其中符合本文討論的語料共308條。X是動詞或動詞性詞語共275條,占89.3%;X是形容詞或形容詞性詞語共32條,占10.4%;X是名詞性詞語共1條,占0.3%。
“X”可以是表心理活動的動詞,如“懼怕、擔(dān)憂、擔(dān)心、惶恐、羨慕、在乎、同情、埋怨、抱怨、留戀”等;也可以是行為動詞,如“講、寫、聊、談、招待、打聽、笑、哭、討論、投訴、舉報”等,也可以是動賓、主謂、狀中等謂詞性短語。例如:
(8)你還有什么好留戀的?這地方誰拿你當人了?(王朔《千萬別把我當人》)
(9)按說一切都是光明正大的,有什么好惶恐的?(電視劇本《新結(jié)婚時代》)
(10)這個門有什么好鎖的,里面什么東西都沒有,而且都破了。(周先慎《從林沖看水滸傳的人物描寫》)
(11)這有什么好解釋的?真奇怪!(諶容《夢中的河》)
(12)你天天夜里都沒有落屋,誰知道你在哪里鬼混,有什么好蒙我的?(方方《埋伏》)
(13)你這孩子唯一的毛病,就是太會害臊了,其實這有什么好臉紅的?(古龍《陸小鳳傳奇》)
(14)還有什么好另外布置的?準備追擊!(劉流《烈火金剛》)
上面例句中,“留戀”和“惶恐”都是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鎖”和“解釋”都是行為動詞,“蒙我”是動賓短語,“臉紅”是主謂短語,“另外布置”是狀中短語。
“X”大多為表示心理感受的形容詞,如“難過、激動、緊張、傷心、苦惱、為難、意外、驚訝”等。例如:
(15)有什么好激動的?我已經(jīng)看見了。(戴厚英《人啊人》)
(16)女兒回家有什么好意外的?(方方《暗示》)
(17)他們有什么好緊張的?(王朔《我是你爸爸》)
(18)既然不喜歡,又有什么好為難的呢?(翻譯作品《雪國》)
“有”在此格式中是動詞,表示領(lǐng)有、具有,否定式是“沒有、沒”?!笆裁础痹诖烁袷街芯哂蟹穸ㄐ裕硎菊f話者對所說對象持一種否定態(tài)度,否定的對象是被“什么”修飾的“X”,“什么”的后邊一般還跟著進一步表示說話者否定態(tài)度的話語(邵敬敏,1996),如“有什么好說的?一直唧唧歪歪不停?!薄昂谩痹诖烁袷街惺浅潭雀痹~,用在形容詞、動詞前,表示程度深。在此格式中,“的”字不能省略。
以上我們分析了“有什么好X的”格式的具體構(gòu)成部分,作為整體的“有什么好X的”,在具體語境中可以表示反駁、諷刺、勸阻、貶斥、反感、鄙視等意思,有強烈的反問語氣,起到強調(diào)否定的作用。例如:
(19)中了個十等獎,就領(lǐng)了個破紙杯,有什么好興奮的?
(20)有什么好驚奇的?現(xiàn)在小三兒拆散別人家庭的多的是。
(21)有什么好緊張的?不就是朗誦一首詩歌嘛。
例(19)表示根本就不值得興奮,表達說話者對對方的鄙視;例(20)表示沒什么值得驚奇的,表達說話者對對方無知或孤陋寡聞的鄙視;例(21)表示不用緊張,表達說話人對對方的勸阻。
這部分主要考察三個方面:一是使用“有什么好X的”格式的語用背景是什么?二是此格式有哪些語用功能?三是篇章推進模式。
李泉(2001)認為“好什么好+V+的”這種格式使用的前提是,說話人對對方(聽話人)的某一建議、要求或其他言行的否定。我們考察“X”的范圍不僅包括動詞,而且也包括形容詞和名詞,通過對624條語料的分析,我們認為,使用“有什么好X的”格式的語用背景是:說話者對對方(聽話人)的建議、要求、請求、態(tài)度等言行和表現(xiàn)進行否定,例如:
(22)甲(對方建議):今天天氣不錯,我們?nèi)コ璋?
乙(說話人反對):有什么好唱的?就你那破鑼嗓子。
(23)甲(對方請求):親愛的,我們?nèi)タ础短┨鼓峥颂枴罚貌缓?
乙(說話人反對):有什么好看的?都看了十幾遍了。
(24)甲在愁眉緊鎖,不停地嘆氣。
乙(說話人安慰、勸阻):有什么好愁的?車到山前必有路。
(25)甲在看娛樂節(jié)目,哈哈大笑。
乙(說話人反諷、調(diào)侃):有什么好笑的?笑點這么低。
從上面四個例子可以看出,說話人使用“有什么好X的”格式對對方的言行、態(tài)度和表現(xiàn)進行否定,具有強烈的反問語氣,語義和語氣強度都大大強于其否定形式“沒(有)什么好X的”。邵敬敏(1996)認為反問句在語用上至少有三個特點:一是顯示說話者內(nèi)心的“不滿”情緒,二是表現(xiàn)說話人主觀的“獨到”見解,三是傳遞說話人對對方的一種“約束”力量?!坝惺裁春肵的”格式滿足反問句的這三個特點,所以“有什么好X的”是一個反問句,目的是加強語力。
在對外漢語教學(xué)中,教師還要特別強調(diào)一條語用規(guī)則,即“有什么好X的”格式的否定語氣很重,如果不需要特別強調(diào)否定時,一般不用這種格式表達,否則會顯得說話人蠻橫沒有禮貌,而且也會傷害聽話者的感情。
1.表達功能和主觀評判功能
“有什么好X的”是口語中的一種常用格式,是表達說話者對某個人、某件事情或某種觀點的反駁、勸阻、諷刺、鄙視、反感和反對等,是對上文的一種評判,往往帶有說話者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例如:
(26)快別說了,那有什么好談的!(馮德英《迎春花》)
(27)我不是給了他們錢嗎?砸壞的東西我都賠了,那個潘老板還有什么好抱怨的?(瓊瑤《煙鎖重樓》)
例(26)表現(xiàn)了說話者對對方行為的反感,不希望繼續(xù)聽下去,例(27)表現(xiàn)了對潘老板抱怨行為的不理解和反感,說話者有很強的主觀感情色彩。
2.篇章銜接功能
“有什么好X的”往往是對前面觀點或事件的評判,所以該結(jié)構(gòu)與上文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同時它又有引起下文的作用。例如:
(28)天定良緣,誰知卻是這般教人神魂俱碎!既然陰陽路斷,這人世間還有什么好讓我留戀的?我不如一死明志,隨你而去吧!(瓊瑤《鬼丈夫》)
(29)老孫平時很少找老何“通氣”,上級下級之間,有什么好通的?所以老孫一說找老何“通氣”,老何心里就打鼓。(劉震云《單位》)
例(28)“陰陽路斷”是“還有什么好讓我留戀的”的原因,通過意合連接這種語法銜接手段引起下文“不如一死明志,隨你而去吧”。例(29)使用了重復(fù)這種詞匯銜接手段,反復(fù)使用“通氣”一詞來銜接。
如上所述,“有什么好X的”有承上啟下的連接作用,說話者在強調(diào)X所攜帶的信息時,帶有強烈的個人主觀色彩,說話者在使用這一格式時,往往對造成這一主觀評價的原因進行描寫和說明,以增加自己評判的說服力。“有什么好X的”格式所處的篇章語義結(jié)構(gòu)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個是對原因的描寫或說明,一個是結(jié)論?!坝惺裁春肵的”處于結(jié)論層。兩個層次的搭配可以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先描寫、說明,然后推出結(jié)論,另一種是有結(jié)論,然后對結(jié)論進行描寫、說明,有學(xué)者將這兩種形式簡稱為“順推”、“倒推”(唐雪凝,2009)。
1.順推,即“描寫、說明——結(jié)論”。先對事情的原因進行描寫說明,然后引出說話者的主觀結(jié)論“有什么好X的”。例如:
(30)我們坐在宿舍門口的石凳上,相對無言,還有什么好說的?(姜天民《第九個售貨亭》)
先對“我們相對無言”的狀態(tài)進行描寫,然后推導(dǎo)出“還有什么好說的”的結(jié)論。
有時作者在推出結(jié)論之后,也往往進行補充說明和闡發(fā)。例如例(28),先通過天定良緣“教人神魂俱碎”的描寫和說明,推導(dǎo)出“還有什么好讓我留戀的”的觀點,引起讀者的共鳴,然后繼續(xù)闡發(fā)“我不如一死明志,隨你而去吧”,引起讀者的同情。
2.倒推,即“結(jié)論——描寫、說明”。先說出自己的觀點或結(jié)論,然后對此結(jié)論進行描寫、說明。例如:
(31)“有什么好抱怨的?”雨杭生氣的大吼:“你還做了什么事?你自己說說!”(瓊瑤《煙鎖重樓》)
倒推和順推各有各的語用特點,如果要強烈表達說話者的主觀情緒,往往用倒推的形式,因為倒推更容易使聽話者接收到說話者的焦點信息,例如例(31)。順推使語氣稍微舒緩一些,循循善誘,逐步推進,說明原因,使聽話者信服,例如例(30)。
首先,研究句法語義問題要立足于語篇來考察,孤立的研究某一句法格式,并不能分析并得出其具體的語義和功能,例如該句式“有什么好X的”,如果不依托上下文語境,我們無法分析其語義、語用特征,結(jié)合具體語境,就可使分析簡單、明晰,如“我快餓死了,有什么好吃的都拿過來”,“不就是中了個彩電嗎,有什么好炫耀的?”。
其次,“有什么好X的”格式中的“有什么”具有一定的語法化傾向,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一)該格式中的“有”和“什么”結(jié)合非常緊密,必須同時出現(xiàn),缺少任何一個部分都不能成立。例如:
(32)a.有什么好激動的?不就是生了個兒子嘛。
b.*有好激動的?不就是生了個兒子嘛。
c.*什么好激動的?不就是生了個兒子嘛。
(二)該格式的“有”和“什么”在某種程度上與原來的意義有所偏移,表現(xiàn)為原來的意義有所虛化,比如:
(33)a.有什么好看的,給我拿兩本。
b.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一本破書。
前一句“有”和“什么”是界限分明的兩個詞;后一句的“有什么”凝固化程度比較高,說話者并不是要聽話者明確地回答關(guān)于“什么”的問題,而是表達自己的一種主觀感覺。
最后,“有什么好X的”格式中“好”的語法化,“好”由性質(zhì)形容詞演變?yōu)槌潭雀痹~,用在形容詞、動詞前,表示程度深。(李晉霞,2005)。
岑運強主編:《語言學(xué)基礎(chǔ)理論》(修訂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5年。
李晉霞:《“好”的語法化與主觀性》,《世界漢語教學(xué)》,2005年第1期。
李 泉:《漢語語法考察與分析》,北京:北京語言大學(xué)出版社,2001年。
劉長征:《“(X)整個一(個)Y”格式試析》,《漢語學(xué)習(xí)》,2007年第1期。
邵敬敏:《現(xiàn)代漢語疑問句研究》,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6年。
唐雪凝:《試析“那叫一(個)X”》,《漢語學(xué)習(xí)》,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