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學平
寧夏路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750000)
公路橋梁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往往容易產生離析以及泌水等問題。離析是指新拌混凝土出現各組份的分布不均或者各組份產生的分離。離析通常包括兩種形式:第一種是水泥漿體從混合料中流出或者是粗集料從混合料中分離出來;第二種是粗集料下沉至新拌混凝土的底部。泌水指的是在混凝土凝結以前表面產生析水的現象,泌水其實是一種特殊的離析形式。怎樣有效防止混凝土產生離析以及泌水現象是廣大混凝土專業(yè)人員長久以來非常重視的問題,也是有效提高混凝土工程質量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措施,本文利用流變學理論對于混凝土產生離析的原因以及施工控制的重要因素進行了分析,并且充分結合施工實踐經驗提出了有效的預防措施。
假如混凝土的水灰比過大或者提高了單位用水量,由于新拌混凝土當中的多余水分會產生比較厚的水膜將水泥顆粒表面包裹,使得顆粒分離,不僅產生潤滑作用使得顆粒之間的剪應力屈服值有所下降,并且還造成水泥漿體的粘度降低,進而導致新拌混凝土的塑性粘度大大下降。所以在重力的作用下,粗顆粒將克服粘聚力以及屈服阻力而產生脫落,而細顆粒漿體上浮產生離析或者泌水問題。因此在混凝土符合工作性要求的基礎上,水灰比愈小新拌混凝土的抗離析能力也就愈強。若選擇粘結性以及保水性比較好并且水化非??斓募毸?,比如粉煤灰水泥,能夠大大增強水泥漿體的粘結力,提高水泥漿體以及集料之間的塑性粘度,防止產生離析現象。并且提高了新拌混凝土的保水性能能夠有效預防泌水現象的產生。水泥用量如果愈大,新拌混凝土的塑性粘度也就愈大,有利于防止離析以及泌水現象。水泥用量如果太小,水泥漿體無法將集料混凝土包裹,變得干硬并且結力比較小非常容易產生離析?;炷林腥绻系牧Χ忍?,那么細集料用量比較少或者級配不連續(xù)等。盡管能夠提高顆粒之間的機械咬合力有利于增強屈服應力,然而因為集料的總體表面積大大減少,從而減弱了水泥漿體集料間的粘結力,造成粗集粒將會懸浮在水泥漿體中,混合料無法密實,也容易導致離析的產生。選擇表面比較粗糙的集料可以提高水泥漿體的粘結力以及物理吸附性能,提高塑性粘度以及屈服應力,能夠有效防止離析的產生。將引氣劑或者減水劑等表面活性劑添加在新拌混凝土中,不僅可以利用雙電層以及氫鍵的作用使得水泥以及集料的有效結合,并且可以降低用水量,進一步提高水泥漿體的粘度。
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必須對材料的質量進行嚴格控制,主要包括對水泥、集料的質量以及集料的含水量進行控制。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或者結束之后,因為混凝土受到外部的不均勻作用力或者由于施工控制不當產生太高的附加荷載等,從而使得新拌混凝土混合物界面產生了太大的剪切應力,容易產生離析現象。比如人工拋擲混凝土或者下料傾斜等原因造成混凝土拌合物橫向不均勻受力,混凝土拌合物下落過程中產生了比較大的沖擊力,混凝土振搗時間太久或者遠程運輸受到振動等都容易使得混凝土產生離析分層或者泌水問題。
在混凝土施工中必須選擇粘結性以及保水性能好的水泥。選擇表面比較粗糙的集料,盡可能降低水灰比,選擇細集料以及砂率比較大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添加適量的減水劑、引氣劑,以預防產生離析現象。
禁止使用產生離析現象的混凝土,務必對其進行處理。處理之前必須對產生離析的原因進行認真分析,如果設計方案存在問題,則需要調整其配合比或者加入適量的減水劑。如果由于施工過程中沒有對材料用量進行嚴格控制而造成離析,則務必另外拌制混凝土。
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產生離析現象對于整個工程外觀以及質量都會造成較大的影響,所以怎樣有效控制離析現象的產生應是所有施工人員非常重視的一個問題。而在混凝土施工實踐過程中是不是會產生離析并非控制設計的技術指標,設計過程中對混凝土是不是會產生離析現象考慮比較少。通過流變學的基本理論分析了混凝土產生離析現象的原因,以便能夠引起施工專業(yè)人員的高度重視,針對離析以及泌水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研究,為有效預防與控制其產生提供了有益的參考。混凝土產生離析使得混凝土結構不均衡,產生孔洞、水影以及蜂窩狀結構,甚至會使得混凝土結構出現非常明顯的分層現象,導致混凝土結構強度大大下降,影響到其使用性能以及外觀。根據流變學的理論對于塑性混凝土產生離析現象的各種影響因素進行了闡述,并且根據具體的施工實踐提出了有效的防止措施。
[1] 劉鵬清.公路橋梁施工中混凝土離析現象分析[J].中國水運,2009(08).
[2] 梁國柱.影響泵送混凝土離析的因素及應對措施[J].廣東建材,2006(10).
[3] 文乾照.橋墩混凝土施工中的離析現象及防止措施[J].鐵道建筑,200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