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潤滑劑的用途
滾動軸承由于制造精度的偏差和承載時引起的各個零件的變形,造成了滾動體與滾道之間、滾動體與保持架之間、保持架與內(nèi)外圈之間的直接接觸和滑動摩擦。這種滑動摩擦的大小,同軸承的轉(zhuǎn)速、載荷有關(guān)。當轉(zhuǎn)速增加、載荷加大時,摩擦力相應增大;反之減少?;瑒幽Σ劣?,軸承的各個零件磨損愈快,其使用壽命和工件精度也就顯著降低。在這種情況下,我們?nèi)魧S承施以潤滑,則可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因為潤滑不僅有降低摩擦阻力、減輕磨損的作用,還有冷卻、散熱、清洗、密封、減震、防銹的功能。
潤滑劑的主要用途如下:
(1)減少摩擦
通過潤滑,可以減少滾動體與滾道之間、滾動體與保持架之間和滾動體端面與軸承套圈擋邊之間的滑動摩擦。
(2)散熱
通過潤滑,能散發(fā)滾動軸承工作時由于摩擦而產(chǎn)生的熱量,并均勻地將熱量分布于軸承的所有部件,可避免燒傷。
(3)防銹
能防止軸承零件表面生銹。
(4)密封
如果采用潤滑脂潤滑,潤滑脂可以填塞密封裝置和固定與旋轉(zhuǎn)零件之間的間隙,能增強其密封性能,防止灰塵、水分及其它雜物侵入軸承。
(5)降低噪音
因潤滑劑有一定的緩沖吸振作用,故可降低噪音。
(6)減輕軸向滑動
軸受熱伸長時,軸承的內(nèi)圈或外圈會順著配合面產(chǎn)生軸向滑動摩擦,通過潤滑可以減輕這種摩擦。
(7)減震、緩沖擊
潤滑劑除具有上述用途外,還有填充空間,確保彈性,承受振動,吸收沖擊及減震緩沖作用。
2. 潤滑劑的種類及應用
滾動軸承所使用的潤滑劑有兩大類:(一)潤滑脂(俗稱黃油);(二)潤滑油(俗稱機油、車油或稀油)。
(1)潤滑脂
潤滑脂由潤滑油和稠化劑組成。稠化劑系指各種皂類和蠟,以纖維狀態(tài)分散于油中。這些纖維互相交織成網(wǎng),并把油吸附和固定在網(wǎng)中,使油失去流動性并呈膏狀。潤滑脂的牌號用針入度的大小來確定,牌號大,則針入度??;反之針入度大。
針入度是指在實驗條件下,圓錐體落入潤滑脂中的深度,是說明潤滑軟硬程度的指標。針入度愈大,潤滑脂愈軟,稠度愈??;針入度愈小,潤滑脂愈硬,稠度愈大。故而,潤滑脂牌號愈大,說明脂愈硬。
① 潤滑脂的優(yōu)點與不足
優(yōu)點是潤滑能力強,粘附能力強,密封性能好,泄露可能性小,且能使軸承密封裝置簡化,長期工作不需要更換,延長使用壽命。
不足之處是內(nèi)摩擦大,不適合高速運轉(zhuǎn)的軸承;更換潤滑脂困難,需拆開機器有關(guān)部件才能更換;潤滑脂不能回收,不如使用潤滑油經(jīng)濟。
② 潤滑脂的種類
適用于滾動軸承的潤滑脂由4種:鈣基脂和合成鈣基脂、鈣鈉基脂(軸承脂)、鋰基脂。
鈣基脂和合成鈣基脂有良好的耐水性,能在潮濕環(huán)境下工作。鈣基脂中含有1.5~3.5%的水,水在脂中起結(jié)構(gòu)穩(wěn)定劑作用,能夠保證油皂不分離。但耐熱性差,軸承溫度高時,易使鈣基脂中水分蒸發(fā),油皂分離,影響使用。
鈣基脂按針入度分為1、2、3、4、5五個牌號。有的鈣基脂還加入2~4%的二硫化鉬。
合成鈣基脂按針入度分為2、3兩個牌號。
由于鈣基脂和合成鈣基脂的耐熱性差,在使用時不能超過規(guī)定的溫度。在加注鈣基脂時,為防止鈣基脂變質(zhì),應采用油槍、刮刀或手指加入,嚴禁加熱融化添注。
對于油皂分離或混入水及雜物的鈣基脂,可通過下述方法進行處理后使用,即將油脂加熱至125℃,使水脫盡,趁熱用紗布過濾,除去雜質(zhì)。待冷卻至90℃左右時再按過濾后的潤滑脂重量的2%稱取水,將水緩緩加入攪拌,便可使鈣基脂恢復合格,投入使用。
鈉基脂耐高溫,粘附性強,全部融化后仍有潤滑作用,冷卻后可重新凝成脂狀。主要用于溫度較高,且不與水和潮濕氣體接觸的潤滑部位。鈉基脂按針入度分為2、3、4三個牌號。鈉基脂的工作溫度,2號、3號不超過120℃;4號不超過135℃。用油嘴加脂的潤滑部位,不宜使用鈉基脂。
鈉基脂不耐水,遇水易乳化流失。對于已混入水分引起乳化變質(zhì)的鈉基脂,可用下述方法處理使用:即將變質(zhì)的鈉基脂放入大鍋中,先加熱到140℃左右,使水分脫盡,然后升溫至(180~200)℃,讓油皂均勻混合,再冷卻到40℃左右,用手揉搓即可恢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