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鵬,敬 偉,兀 偉
(西安工業(yè)大學電信學院,陜西西安 710032)
把教學當成一門藝術,就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電工學》是高校工科非電類專業(yè)的一門重要課程[1]。作為一門研究電工和電子技術理論和應用的技術基礎,知識點多且占用課時長,學生面對上、下冊兩本書的學習,感覺難于把握要點。教師應該針對教學內(nèi)容及教學中的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及手段,提高學生對電工學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動手技能,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們認為突出重點,以點帶面,在電工教學中充分挖掘基本概念和基本規(guī)律,擴大已知知識的輻射面、滲透度和影響力,以期增強對新知的理解,把已經(jīng)明白的“舊知”溶解到“新知”當中去,使“新知”成為“舊知”的必然推演或進化,這樣新的知識便不再僵硬和格格不入了。
我們在教學時能夠啟發(fā)學生從已學過的知識點出發(fā)來理解新的知識點,不僅能使新知識點能夠更好地被學生掌握,而且會減少學生的排斥心理,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講授基爾霍夫定律的時候,可以啟發(fā)學生單純從電位和電壓的概念出發(fā)來理解基爾霍夫回路電壓定律,可以引導學生從電路中某一點電荷不可能無限增加或無限減少的角度來領悟節(jié)點電流定律。若不這樣,學生就會只對基爾霍夫定律的含義有所理解和記憶,而在運用這種規(guī)律分析具體電路時,往往不能靈活應用。
大自然有著對稱的美,“電工學”中也存在大量的對稱性。如能巧妙地觀察對稱,就能大大減輕學習電工學的勞動量,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例如,在電路中電壓和電流是一種對稱,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也是對稱,由這種對稱相應地又有串聯(lián)分壓和并聯(lián)分流之對稱。同樣,電壓源對稱于電流源,相應地就有戴維寧定理和諾頓定理之對稱。電容對稱于電感,相應地在正弦電路中,就有電容中的電流超前其兩端電壓九十度與電感中的電流則滯后兩端電壓九十度之對稱,相應地就有容抗和感抗之對稱。
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善于發(fā)現(xiàn)和利用這些對稱能夠大大地便于學生的記憶,既節(jié)省時間,又能提高學生對新知的領悟力,從而提高學生對電工知識的駕馭能力,學以致用。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會深刻體會到在講解定義、概念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提供直觀的實物、直觀的模型、直觀的語言等途徑,能使枯燥的知識興趣化、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理論形象化。不但能減少教學難度,而且使教學內(nèi)容直觀、易懂、易記,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拓展學生的思路,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講授直流電路這一章的“電流”與“電位”時,介紹導體內(nèi)電流產(chǎn)生的條件:導體兩端有電位差,就會有電流。如果介紹高水位與低水位的差值就是水位差,有水位差的兩水位之間就有水流動。此時便自然引出電位差的概念:在電路中兩電位之間的差值就是電位差,有電位差的兩電位就有電流產(chǎn)生。從而得到結(jié)論:導體內(nèi)產(chǎn)生電流的條件是兩端必須有電位差,這樣一來就使得這個概念變得很好理解。又例如額定值與電源負載大小的概念可用汽車載物來比喻。另外適當?shù)剡\用故意出錯,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判斷是非的能力,例如習題課可將提出幾種不同解題結(jié)果,讓學生分析判斷找出錯誤之處,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電工學”的教學內(nèi)容中有好幾塊知識與實踐是密切相關的,而這些知識的掌握往往又與學生技能的形成有著密切的關系(如低壓電器和繼電接觸器控制系統(tǒng)等電力拖動知識、電工測量與電工儀表知識和安全用電知識)。這些知識的傳授,如能結(jié)合實踐,那就可以實現(xiàn)學生的技能速成。就拿低壓電器和繼電接觸器控制系統(tǒng)來說,書上關于低壓電器的說明性文字和圖片就有10頁左右,光是讀上一遍也費時不少,況且學生還不能形成感性認識。其實低壓電器歸納起來無非是導通和切斷問題,也就是開關問題,其核心是觸點,或是常開觸點,或是常閉觸點,或是人為控制通斷的觸點,或是由溫度、時間、速度等物理量控制通斷的觸點。無論那種觸點的低壓電器,只要將實物發(fā)給學生,并讓學生用萬用表測測電阻感受一下通斷,就可以掌握其工作原理和本質(zhì),使用自然也就不在話下了。
在每部分結(jié)束時,采用PBL教學方法提出問題,這些問題既要有足夠的綜合性、復雜性和先進性,又要有新穎和挑戰(zhàn)性,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例如電路部分的實例:①分析汽車點火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模擬電路部分的實例;②分析收音機的交流信號和直流電源供電原理;數(shù)字電路部分的實例;③電子遙控鎖的電路設計。將學生隨機分組,每組6人,小組成員在查閱資料、充分討論后代表給出集體的陳述和解決問題方案,由教師點評(小組表現(xiàn)、問題解決情況、焦點及分歧、改進意見等),并給出成績,計入小組成員的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30%-50%)。這種方法實施期間,大家互教互助,在集體榮譽面前,學習討論的積極性很高。當然此法對實驗班小班進行效果更好。
學習方法多種多樣,教學方法亦是如此。無論運用何種方法,首先其目的旨在營造一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主動地去學習。學習積極性有了,就不感到難了;其次才談的上培養(yǎng)出更重要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創(chuàng)新等能力。對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課題研究,涉及各方因素[3],就目前大學教師課堂教學的具體對策,我們做了一些改革實踐,取得一定效果,還有一些問題,此文僅為拋磚引玉之作,與師生交流。
[1] 胡林芳.如何提高學生對電工學的學習興趣[J].第四屆電工電子論壇
[2] 梅人朗.PBL:教育實踐和研究的未來挑戰(zhàn)[J].上海:復旦教育論壇,2008,6(1):81-86
[3] 李春彪.“電工學”課程教學中的四個有力杠桿[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5年8月27卷4期: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