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 李德義
(東北農業(yè)大學,黑龍江哈爾濱150030)
從《瓦爾登湖》看梭羅的生態(tài)智慧
王瑞 李德義
(東北農業(yè)大學,黑龍江哈爾濱150030)
亨利·大衛(wèi)·梭羅(1817-1862)美國著名超驗主義作家、自然主義者、環(huán)境主義運動的倡導者?!锻郀柕呛纷鳛樯鷳B(tài)文學的經典凝結了梭羅一生的人生哲學和生態(tài)智慧,體現了他豐富的生態(tài)思想,流露出他對大自然的熱愛。從生態(tài)學視角出發(fā),分別從浪漫的生態(tài)觀、超驗的生態(tài)觀和整體和諧的生態(tài)觀三方面進行分析,我們從中能體會到作者超前的生態(tài)人文精神和生態(tài)思想。
亨利·大衛(wèi)·梭羅;瓦爾登湖;人與自然;生態(tài)觀
作為“美國環(huán)境主義的第一位圣徒和美國文學史上第一位自然闡釋者”,亨利·大衛(wèi)·校羅,《瓦爾登湖》充分體現了他的生態(tài)智慧,本文主要從浪漫的生態(tài)觀、超驗的生態(tài)觀和整體和諧的生態(tài)觀三方面對梭羅的生態(tài)觀進行分析。
19世紀,生態(tài)主義對美國影響巨大,生態(tài)主義文學悄然而生。同時美國浪漫主義的形成和發(fā)展受英國浪漫主義運動的影響很大,帶有一定的歐洲浪漫主義色彩,但是美國浪漫主義具有自身的特點,它反映了美國本國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特點。此時美國本土特色的文學作家們,開始關注自然,他們以敏銳的洞察力觀察著自然,從中細心發(fā)掘,進而充分展現人與大自然的關系。
“共同體”是浪漫主義的一個關鍵詞,梭羅稱自然界為“愛的共同體”——一個由各種自然關系組成的共同體,一個廣闊平等的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他試圖忽略人的意識存在,要完全融入自然界中。在眾多生態(tài)思想作品中,梭羅的生態(tài)思想由于受當時浪漫主義思想的影響,蘊涵許多浪漫主義的特征,所以被稱做“浪漫的生態(tài)主義”。
在《瓦爾登湖》中,知更鳥是他的伙伴,在他小屋子旁的松樹上居住,受他保護。松鼠是他的玩伴,陪他度過孤獨的日夜。斑鴻是他的鄰居,叫他起床。康科德的樹林和各種花花草草是和他一起居住的居民。瓦爾登湖是他的一面鏡子,這是一面石頭打不碎的鏡子,清晰地折射出他的心靈。梭羅生活得像個隱士,他時常覺得那水、那山比那人更與他相投,山川草木都是他的親密伙伴。
“愛的共同體”這個浪漫主義關鍵詞充分體現出浪漫派對自然的尊重,要和自然共為一體,從中也看出梭羅對自然的無限熱愛和贊美之情。熱愛大自然,和大自然融為一體是浪漫主義自然觀的核心。探求和自然的整體性,強調和自然相互依存,恢復人類與地球的廣闊有機體的密切聯系是由浪漫主義自然觀演變而來的一種生態(tài)學觀點。
超驗主義也叫“美國文藝復興”,或者“新英格蘭超驗主義”,是19世紀30年代發(fā)生在美國新英格蘭地區(qū)的一場思想文化解放運動。超驗主義認為自然是人類精神的組成和反映,自然象征著神,人類既不受自然的控制也不必把自然當做敵人。梭羅的生態(tài)思想不僅有浪漫主義的特色,而且還有超驗主義的情懷,他的著作中處處體現著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梭羅說:“如果我內心豐富大腦充滿思想但又拙于表達,那自然就是一種神奇的語言,萬物都是意味深長的寓言,每個自然現象都是一個魔幻的神話?!?/p>
梭羅在《瓦爾登湖》中寫道:“我來到這是因為我想過一種自省的生活,只面對人生本質的東西,我想要深刻的生活,汲取生命的精華,像斯巴達人那樣堅實頑強地生活,以剔除所有不是生活的東西?!蔽覀內绾伟l(fā)現生活的真正意義和生命的珍貴價值呢?在梭羅的超驗主義生態(tài)觀思想中,他認為唯有回歸到大自然中才能發(fā)現生活中的真諦,體味生活的滋味,珍惜生命僅有一次的寶貴價值。梭羅認為大自然是“超靈”的外衣,能表現上帝的精神,能對人產生撼動靈魂的影響。對超驗主義者來說大自然激發(fā)了人的靈感和直覺,人憑著這種靈感去發(fā)現自然的可愛之處,大自然對凈化人類靈魂、啟迪心智起到很大的作用。大自然揭示了人類靈魂的真諦,人類要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簡單而快樂地生活,回到生活最初的原始狀態(tài)。梭羅愿意無憂無慮地生活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真實地觀察著這個世界。“如果我希望一個孩子學點東西,我不會像大多數人那樣,把他送到一個老師那或者一所學校,學習和實踐除了生活藝術以外的一切知識,而且用顯微鏡或望遠鏡看這個世界,卻不是用他的眼睛,不用自然賦予他的眼睛去看真實的世界”。
梭羅超驗的生態(tài)觀中強調回歸大自然,他崇尚直覺和感受,在自然中才能找到生活的真正意義。比起寫作和演說,他更多的是實踐和行動,其中最長的一次實踐活動就是他在瓦爾登湖畔度過的兩年。這兩年中他學會了種豆,制作勞動工具,室內取暖。他在康科德附近的瓦爾德湖邊建了一座小房子,歷經千辛萬苦用自己的雙手獨自建起一座小房子,開始簡單的湖邊生活,沒有鄰居和野獸為鄰。他崇尚生命和自然,常常一人獨自漫步林中,和自然對話進行心靈交流。梭羅在瓦爾登湖邊孤獨地度過了兩年零兩個月,獨自一人卻內心充盈,親近且回歸到自然母親的懷抱中,仿佛成了自然界的“寵兒”。
梭羅作為超驗主義者,對瓦爾登湖的描寫極為詳盡,春夏秋冬的湖變換著不同的顏色,晴朗的天氣它是蔚藍色的,陰雨天又變成了深藍色,一年四季他欣賞著湖的百態(tài)。對湖觀察如此細致的梭羅善于發(fā)現大自然的細微處,自然中的萬物有著各自的象征意義,尤其是瓦爾登湖的象征意義,在梭羅看來湖泊是自然景色中最美也是最富有表現力的。它是地球的眼睛,凝視著瓦爾登湖,人能衡量出自己本性的深度和廣度。“地球的眼睛”象征著一種媒介,看到外部的物質世界,同時又深化人類的精神世界,將二者統一在這靜謐的湖中。湖還象征著人的純潔,人的道德品質,人的潛力,湖作為一面“鏡子”折射著人類的道德。
20世紀,生態(tài)整體主義開始逐步形成,利奧波德作為其主要代表人物提出了“和諧、美麗和穩(wěn)定”三原則,大自然是美麗的,人類要和大自然和諧共生,保證自然生態(tài)系統穩(wěn)定發(fā)展。生態(tài)整體主義核心觀點是:“把生態(tài)系統的整體利益作為最高價值,把是否有利于維持和保護生態(tài)系統的和諧平衡、完整性、穩(wěn)定性和持續(xù)存在作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作為評判科技進步、人類生活方式、經濟增長和社會發(fā)展的最終標準”。梭羅時代,生態(tài)倫理學這一學科還沒出現,但他憑著對自然的熱愛,對瓦爾登湖的熱情,對生態(tài)文學的執(zhí)著,在《瓦爾登湖》中將“生態(tài)整體觀”體現得淋漓盡致,他的其他著作中也常常體現出生態(tài)整體觀。
19世紀中葉,人類中心主義觀念在梭羅生活的時代頗為流行。人類中心主義認為,人類要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這樣才能彰顯人類的偉大。當時美國正處在經濟高速發(fā)展時期,他們以破壞自然環(huán)境,犧牲生態(tài)系統為代價來換取高額經濟利益。人類中心主義相對于以神為中心的宗教教義而言,是一個重大的進步,但梭羅發(fā)現了人類中心主義的局限性,他認為以人類為中心的單向發(fā)展必然會破壞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和諧,是一種倒退。人的思維和認知必須要脫開“人類中心主義”的立場,才能獲得對于生態(tài)的真正有意義的觀察和理解。梭羅在《瓦爾登湖》中質疑人類中心主義,以人為中心毫無顧忌地開發(fā)自然,破壞自然、認為人類必將以沉痛的代價去恢復自然原本的面貌,這個時間是漫長的。他反對一切以人類利益為出發(fā)點而去破壞大自然、犧牲自然生態(tài)系統的行為,認為人類只是地球龐大生物圈中的小小一員,不是處在中心的、發(fā)號施令的地位,人類要做的,是克制和收斂自己“征服自然”的野心、欲望,不去侵擾其他生命的合法存在,這體現了一種生態(tài)整體觀念。
人類應該熱愛自然、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梭羅生態(tài)整體觀正是包含了這些與自然共生共棲的思想。梭羅置身于大自然中,過著原始人般簡單的生活,和自然萬物成為一體,始終親近著自然,愛護著自然;自然饋贈于他的是陽光、雨露、花朵、糧食,梭羅徜徉于自然中和大自然和諧共生。
梭羅被稱為“生態(tài)學創(chuàng)立之前的生態(tài)學家”,他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生態(tài)觀。瓦爾登湖為梭羅提供了棲身的地方——他獨自建起的小屋子,同時也讓他找到一個精神家園。在這個物質及其簡單而精神卻尤為豐富的家園中,他的心靈受到自然的洗滌而變得更加明澈。從《瓦爾登湖》能看出梭羅的生態(tài)智慧,同時也體現了他浪漫的生態(tài)觀、超驗的生態(tài)觀和整體和諧的生態(tài)觀。大自然給我們靈感,給我們安寧,人類只有回歸自然的懷抱,與萬物和諧共棲共生,才能找回精神樂園。
[1]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Henry David Thoreau[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26.
[2]F.O.Matthiessen.American Renaissance[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4:1 628.
[3]李宜燮,常耀信.美國文學選讀[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1:187.
[4]H.D.Thoreau.Walden[M].New York:Boston&New York Press,1992:145.
[5]利奧波德.生態(tài)倫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11.
Henry David Thoreau’s Ecological Wisdom in Walden
Wang Rui,Li Deyi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Heilongjiang 150030)
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is the 19th century 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 writer,Naturalist and the pioneer of modern environmentalism.Walden condenses the ecological wisdom and philosophy of life in Thoreau's life time which reflected his love and admiration for nature.Walden with its rich ecological connotation,is considered as the classic ecological literature.Through the ecological perspective on Walden,of which embodies the romantic,transcendental and overall harmonious ecological views,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erpret the ecological views respectively.We can experience the author’s forward-looking ecological humanistic spirit in the work.
Henry David Thoreau,Walden,man and nature,ecology
I106
A
1672-3805(2012)02-0101-03
2011-11-10
王瑞(1987-),女,河北邢臺人,東北農業(yè)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在讀碩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