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立競
(云南工商學院,云南 嵩明 651700)
民辦高校和公辦高校一樣,是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基地,肩負著人才培養(yǎng)、知識創(chuàng)新、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等重任。在新形勢下,黨對高校(含民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相比,普遍存在著辦學歷史不長,黨的基層組織較薄弱,師資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生源質量較低,管理體制和規(guī)章制度不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難開展等實際問題,導致學生中存在的問題較多,嚴重影響了育人的質量。因此,在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和改進民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這是值得研究和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
云南工商學院(前身是云南愛因森軟件職業(yè)學院)自1999年創(chuàng)辦以來,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父母之心育人,幫助學生成功”的辦學宗旨;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堅持注重技能、聯(lián)系實際,把學生就業(yè)工作作為首要任務;堅持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學、科研、管理、服務之中,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努力開拓新領域。學院建立健全黨委統(tǒng)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全體教職員工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機制,對在新形勢下如何加強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了有益的實踐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斷推進,保證了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有力地維護了學院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大局,促進了學生健康成長,實現(xiàn)了專升本目標,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
學院先后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學生工作領導小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評估指標建設領導小組等機構;明確了黨委領導,書記主管、副書記主抓、教學副院長分管,馬列部、學生工作部、團委等職能部門具體實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制定了《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實施辦法》等制度,形成了融教育、管理、服務為一體,專兼職隊伍相結合的工作機制,職責明確、渠道暢通,為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組織保證,做到有領導、有組織、有計劃、有檢查、有落實。
要有效地開展民辦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至關重要。但由于民辦高校的師資隊伍流動性較大,給民辦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帶來很大困難。為此,云南工商學院十分重視師資隊伍的選拔、培養(yǎng)、考核、使用、獎懲、穩(wěn)定等方面的建設。
1.切實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培養(yǎng)培訓工作。學院制定了師資隊伍建設五年規(guī)劃和年度教師培訓計劃,建立和完善有重點、分層次、多形式的培訓體系,利用每年兩個假期,有計劃、分層次對教師進行培訓,努力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工作水平和組織能力。
2.整合資源,建立開放、靈活的人才配置機制。根據(jù)“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學院聘請公辦院校資深教授到學校上課,帶動和輔導年輕教師成長;積極構建領導與教師結合、校內與校外結合、輔導員與班主任結合、專職與兼職結合的教師隊伍格局。
3.根據(jù)民辦高校實際,既重視教師的精神鼓勵,又重視教師的物質獎勵,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學院堅持對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每兩個月一次的測評,測評分為教學主管質量評價、學生網(wǎng)上滿意度測評和教學督導部門評價三個檔次,每年測評四次,分為A、B+、B、B-、C 五個檔次。根據(jù)測評的檔次,對獲得A、B+檔次的教師分別發(fā)給50%和30%的獎勵工資,獲得B-和C 的教師分別給予相應的處罰,有效地促進了教師的公平競爭。
4.高度重視師德建設。教師的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要求民辦高校的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立德樹人。為此,學院在注重教師業(yè)務培訓的同時,聘請董事長、校黨政領導及相關專家上課,引導教師們努力學習,提高思想政治覺悟、科學文化知識和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有計劃地組織教師開展社會實踐、學習考察和學術交流活動,使教師們進一步了解國情,了解世界,開闊視野,豐富教學素材,成為學生政治上的引導者、學習上的啟迪者、工作上的支持者、生活上的服務者,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5.鼓勵支持教師在職攻讀博士、碩士學位,提升隊伍的學歷層次。僅2010年以來,我院年輕教師共考取博士3人(學校視情況給予全額或減半資助學費),碩士69人(每人資助學費1 萬元)。并重視青年教師的職稱評聘,近三年來,有120 多名年輕教師獲得講師任職資格,有6 名講師晉升為副教授(其中有兩位講師破格晉升)。同時,學校還積極支持教師報考各類專業(yè)職稱,成為“雙師型”教師,并從師德水準、學歷水平、智能結構、教學能力、學生評價等方面建立健全科學的評價機制。
堅持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作為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陣地、主渠道。學院嚴格按照國家新課改方案推進思想政治課程建設,堅持使用國家教育部統(tǒng)編教材,根據(jù)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廳有關要求,結合學校的實際,在形勢與政策課程中開設了“云南省情”和“校史院情”專題,在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中增設了“職業(yè)素質教育”、“三生教育”、“就業(yè)指導”、“職業(yè)規(guī)劃與設計”等課程,深受學生歡迎。
學院注重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的開發(fā)與使用,把校園網(wǎng)建成廣大教師和學生獲取教學信息、開展交流的橋梁和紐帶。學院還積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進,鼓勵教師優(yōu)化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方法,增強教學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任課教師根據(jù)職教學生的特點特長,嘗試啟發(fā)式、參與式、研究式和案例式等教學方法,力求生動活潑、以情動人、以理服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院還探索出“三一課堂教學法”,即在一堂課的教學中,要“有一段精彩視頻、一個經典案例、一組師生互動”,提倡在教學中,能用視頻的不用圖片、能用圖片的不用文字、能用多媒體的不用黑板,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wǎng)絡輔助教學等現(xiàn)代化教育手段組織教學,使學生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適時地獲取和交流信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質。同時,學院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盡可能獲得“三聲”教育效果,即要有笑聲、掌聲和師生互動的辯論聲。
針對民辦高校大學生文化基礎比較薄弱、思想比較活躍、個性特征比較突出等特點,學院有針對性地開辦學生黨校和團校,制定了《發(fā)展黨員工作辦法》、《學生黨員發(fā)展標準與程序》、《關于推薦優(yōu)秀團員參加黨校培訓實施細則》等。學院還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通過舉辦報告會、演講比賽、時事論壇、志愿服務、下鄉(xiāng)支教等社會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彰顯我院學子的風采,激勵廣大學生刻苦學習,不斷追求進步與發(fā)展,積極向黨團組織靠攏。為了做好學生黨員的發(fā)展工作,黨委還向年級、班級委派黨代表,成為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指導員。從2007年組建黨委以來,現(xiàn)已設立11個黨總支、21個黨支部,聘用黨務干部100多名,先后發(fā)展學生黨員2600 多人,實現(xiàn)了基層黨組織的全覆蓋,有效地促進了黨建工作的開展,提高了基層黨組織的科學化水平。
學院積極引導學生根據(jù)興趣愛好成立學生社團聯(lián)合會,利用各種形式在學生中廣泛組織開展“12345”系列教育活動。1.開展一個主題教育:即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通過課堂教學、形勢報告、專題講座、知識競賽、學術研討等形式,抓好科學理論進課堂、進教材、進學生頭腦的“三進”工作;2.重視兩個結合:即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堂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學院先后與5000 多家企業(yè)建立了聯(lián)系,與250 多家企業(yè)簽訂了合作培養(yǎng)人才的協(xié)議,為學生就業(yè)工作奠定了基礎,近三年來畢業(yè)生就業(yè)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2010年達到97.8%,2011年達到98.6%,受到省教育廳表彰和獎勵;3.開展“三百”活動:即學唱100 首經典紅歌,閱讀100 部經典名著,吟誦100 首經典詩詞,把這項教育活動從新生軍訓開始貫穿到整個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4.加強“四德”教育:即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思想品德教育,培養(yǎng)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的能力和高尚品質;5.增強“五自”能力:即教育學生學會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學風、校風的建設。
學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全方位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根據(jù)職教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學院從新生入學開始,積極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激發(fā)心理潛能,提高心理素質,引導學生學會克服困難,克服心理疾患,學會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同時,還建立學生心理檔案,開展經常性的心理咨詢活動,完善心理健康危機預警機制。此外,學院創(chuàng)建了“四位一體”的學生教育管理體制,即導師制、輔導員制、助理輔導員制、班級核心小組制,并推行輔導員與班主任“雙軌制”的管理辦法,將教書和育人有機結合起來,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教學管理,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總之,云南工商學院積極探索民辦高校思政工作的新途徑、新形式,促進了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維護了學校的穩(wěn)定,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實現(xiàn)了專升本目標。學院還先后榮獲全國“特色名校獎”、全省首屆“青年創(chuàng)業(yè)省長獎”、全省“民辦教育先進集體”、全省“高校大學生就業(yè)工作先進單位”和“無邪教單位”、“理論武裝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學院黨委被評為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先進單位,被省委學習型黨組織建設領導小組確立為全省民辦高校示范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