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王回考

      2012-03-19 11:03:26袁貝貝
      關(guān)鍵詞:主簿潁州紀(jì)昀

      袁貝貝

      (溫州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浙江溫州 325035)

      王回考

      袁貝貝

      (溫州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浙江溫州 325035)

      王回(1023 – 1065年),字深父,福州侯官(今福建閩侯)人。他與歐陽修、王安石和曾鞏等人都有交往,與其弟王向、王并稱“三王”。其先輩出自太原,后遷至侯官。其父王平葬于潁州(今安徽阜陽),其家遂定居于此。嘉二年(1057年),王回進(jìn)士及第,授衛(wèi)真縣主簿。王回是北宋著名的文人和經(jīng)學(xué)家,著有《文集》20卷、《清河崔氏譜》1卷,現(xiàn)都已經(jīng)佚失,今僅存詩歌25篇,文章2篇。

      王回;家世;生平;著述

      王回是北宋重要的文人和經(jīng)學(xué)家,和其弟王向、王冏并稱“三王”?!缎W(xué)紺珠》卷七記載:北宋并稱“三王”的有兩組人物,其二即是王回(深父)、王向(子直)和王冏(容季)兄弟[1]。清代李清馥《閩中理學(xué)淵源考》卷十載有“三山王氏家世學(xué)派”,其核心人物即是王回、王向[2]。由于王回的文集已經(jīng)失傳,學(xué)術(shù)界很少關(guān)注他,專門的論文僅有陳振文《“長樂王回”辨考》[3]一文。本文參考該文和其他相關(guān)資料,對(duì)王回的家世、生平和著述等幾方面進(jìn)行探討。

      一、王回的家世

      王回,字深父(又字深甫),福州侯官(今福建閩侯)人?!端问贰と辶謧鳌酚袀鳌F湎容叧鲎蕴?,后徙自河南光州之固始,又遷至福州之侯官。王回之父王平死后葬在潁州(今安徽阜陽),其家也因之定居于此。王家可考的先輩最早為王回之曾祖王廷銘。王廷銘,在閩王時(shí)期仕至遠(yuǎn)安軍使。曾鞏《元豐類稿》卷四十二為王冏所作《王容季墓志銘》云:“容季王氏,諱冏。其先太原人,中徙河南,其后自光州之固始徙福州之候[侯]官,徙候官者五世矣。曾大父諱廷銘,仕閩王為遠(yuǎn)安軍使。大父諱居政,贈(zèng)秘書丞。考諱平,為侍御史,葬潁州之汝陰,故今為汝陰人?!盵4]

      王居政,王回祖父,卒贈(zèng)秘書丞。見上引。

      王甲,王居政子,仕至澧州司理參軍。傅璇琮等《宋登科記考》“王甲”條云:“福州侯官縣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中登進(jìn)士第,調(diào)澧州司理參軍。尋卒?!盵5]97

      王平,字寶衡,王回父,仕至尚書兵部員外郎。王安石《王深父墓志銘》云:“深父諱回,本河南王氏,其后自光州之固始,遷福州之候官,為候官人者三世……考諱某,尚書兵部員外郎。兵部葬潁州之汝陰,故今為汝陰人。”[6]《宋登科記考》“王平”條云:“字寶衡。福州侯官縣人。天禧三年(1019年)中進(jìn)士第,初授許州司理參軍,仕至都官員外郎、守侍御史?!盵5]105

      曾氏,王平妻,王回母,卒于元豐元年(1078年)4月,年79歲,封金華縣君。曾鞏《金華縣君曾氏墓志銘》載:“夫人嫁王氏,為侍御史諱平妻,姓曾氏……蓋其子五人,回、向、固、同、冏……(元豐元年)四月丁卯,夫人亦以疾終,春秋七十有九……子回,忠武軍節(jié)度推官,知陳州南頓縣事;向,峽州硤石縣主簿。固,大名府軍巡判官,國子監(jiān)主簿。同,陳州宛丘縣令。冏,蔡州新蔡縣主簿。女嫁太子右贊善大夫陳臻古。孫五人,泌、汾、汶、沂、澺。汾,郊社齋郎。汶,試將作監(jiān)主簿。”[7]

      王向,王回二弟,字子直,進(jìn)士,仕至峽州硤石縣主簿。見上引《金華縣君曾氏墓志銘》。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二十六載:“王向,平之子,字子直,終硤石主簿。”[8]《宋登科記考》“王向”條云:“王平子,王回弟。嘉祐二年(1057年)登進(jìn)士第。仕止于新蔡縣主簿?!盵5]239其中關(guān)于“新蔡縣主簿”的說法是錯(cuò)誤的,蓋因王冏之仕履誤入。曾鞏《元豐類稿》卷十二《王子直文集序》云:“長樂王向字子直,少已著文數(shù)萬言,與其兄弟俱名聞天下。……”[9]

      王固,王回三弟,字子堅(jiān)。曾任大名府軍巡判官、國子監(jiān)主簿。見上引《金華縣君曾氏墓志銘》。曾鞏《元豐類稿》卷四十二《王容季文集序》云:“予嘗敘深父、子直之文,銘容季之墓,而容季之兄固子堅(jiān),又集容季之遺稿,屬予序之?!盵10]又陳衍《閩侯縣志·王平傳》云:“王平,字寶衡……卒年六十三。仁宗厚賻,御史有賻由平始。復(fù)錄其子向?yàn)槿嘟杪?,且曰:‘使有祿以養(yǎng)其母?!?,平游潁州,樂之,臨終遺囑葬于潁陰,遂家焉。子五人:回、向、冏,第三子固,歷大名府軍巡判官、國子監(jiān)主簿,第四子同,陳州宛丘令?!盵11]

      王同,王回四弟,仕至陳州宛丘令。見上引《金華縣君曾氏墓志銘》和《王平傳》。

      王冏(一作冋),回五弟,字容季,仕至蔡州新蔡縣主簿。見上引《金華縣君曾氏墓志銘》。曾鞏《王容季墓志銘》云[4]:“容季王氏,諱冏……嘉祐六年進(jìn)士及第,主蔡州之新蔡簿。……”《宋史·王回傳》附《王向傳》云:“弟同,字容季,性純篤,亦善序事,皆蚤卒。仕止于縣主簿?!盵12]12846此文中“同”字當(dāng)是誤字。王冏字容季見于多種宋代文獻(xiàn),應(yīng)無疑義。

      王氏,王回之姐妹,嫁太子右贊善大夫陳臻古。見上引《金華縣君曾氏墓志銘》。

      王汾,王回子,郊社齋郎。見上引《金華縣君曾氏墓志銘》。

      王汶,字希道,王回子,試將作監(jiān)主簿。見上引《金華縣君曾氏墓志銘》。又《宋詩紀(jì)事》卷五十小傳云:“汶字希道,一字道原,汝陰人?;刂樱性娂?,雪溪王铚序之?!盵13]

      王泌,王沂,王潢,事跡不詳,皆為回之子侄。見上引《金華縣君曾氏墓志銘》。

      二、王回的生平事跡

      關(guān)于王回的生平事跡,由于文獻(xiàn)匱乏,今天能考證出來的并不多,現(xiàn)根據(jù)有關(guān)文獻(xiàn)排列如下:

      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王回出生。王安石《王深父墓志銘》云:“其卒以治平二年(1065年)七月二十八日,年四十三?!盵6]由治平二年上推42年,即天圣元年(1023年)。

      康定元年(1040年),王回18歲,在開封與蘇頌、劉敞等人一起讀書。蘇頌云:“康定元年乾元節(jié),推恩近著,先公任中書舍人,欲奏薦。予乞且應(yīng)舉。先公初不懌,既而大稱許,復(fù)勉以勤篤,又延建安黃晞先生數(shù)公置門下,及與長樂王深甫、子直,清江劉原父、貢父兄弟同硯席,凡五六年。后予已忝科第,往來京師,猶相從講論?!盵14]

      慶歷六年(1046年),王回24歲,與父王平、弟王向居住開封。王安石與王回兄弟二人成為好友,并一再寫信向曾鞏推薦。是年,曾鞏向歐陽修薦王回及其弟王向。曾鞏《再與歐陽舍人書》云:“近復(fù)有王回者、王向者,……覽二子之文,而思安石之所稱,于是知二子者,又魁閎絕特之人?!盵15]李震《曾鞏年譜》將此書系于慶歷六年[16]92。據(jù)此信可知,此時(shí)王回與王安石已成為好友,但與曾鞏尚無直接交往。本年,曾鞏得歐陽修回信后,作書與王安石,對(duì)王回給以高度稱贊。曾鞏《與王介甫第一書》云:“間以王回、王向文示之,亦以書來,言此人文字可驚,世所無有。蓋古之學(xué)者有或氣力不足動(dòng)人,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恥也。其重之如此?!盵17]

      慶歷七年(1047年),王回25歲。是年其父卒于侍御史任上。高海夫在為王安石《王深父墓志銘》文中“考諱某”作注云:“王平(983 – 1047年)……”[18]王回遵父之遺囑,舉家遷至潁州,并將葬其父于此。其后,王回生活在潁州。

      皇祐元年(1049年),王回27歲,從知州歐陽修、通判呂公著及常秩、劉敞等人游。是年,歐陽修從揚(yáng)州移知潁州?!豆沤袷挛念惥矍凹窊?jù)呂公著《家傳》載:“劉原父敞,愽學(xué)有高才,王深父回,好古君子也,二人者皆寓潁,公(呂公著)日與相從,……”[19]呂南公《請(qǐng)見蔡簽判書》云:“常夷甫在汝陰,閉戶而靜居,郡邑之工僚,非亟款其門則不忍出見;而王深甫則異于是,凡得位于汝陰之人,無不紛紛而造請(qǐng)?!盵20]

      皇祐二年(1050年),王回28歲。本年正月初七,在潁州參與歐陽修招集的分題詩、分韻詩創(chuàng)作。宋陳均《九朝編年備要》卷十九載:“皇祐中,歐陽修為州,劉敞、王回與之游。聞秩居里巷,有節(jié)行,間亦與之燕集。由此知名?!盵21]朱弁《風(fēng)月堂詩話》卷下載:“歐公居潁上,呂申公晦叔作太守。聚星堂燕集,賦詩分韻……詩編成一集,流行于世。當(dāng)時(shí)四方能文之士及館閣諸公,皆以不與此會(huì)為恨。”[22]這次宴集賦詩的時(shí)間是皇祐二年正月初七,當(dāng)時(shí)歐陽修知潁州,呂公著是通判。對(duì)此,韓酉山《歐陽修潁州聚星堂燕集賦詩考述》[23]一文有具體的辨析。

      皇祐五年(1053年),王回31歲。王回此前曾至開封,是年回到潁州,拜見歐陽修,并捎去某知縣寺丞之書信。歐陽修《與知縣寺丞(皇祐五年)》云:“某啟。自相別后,至王回秀才來,始一得所惠書,承居京師無恙……”[24]歐陽修因其母于去年去世,居潁州守制。是年閏七月二十七日,王回作《王氏書目序》。《全宋文》卷一五一五載:“皇祐五年閏七月二十七日,回、向、固、同、尚[冏]序。”[25]

      至和元年(1054年),王回32歲。是年七月,曾與王安石同游褒禪山。王安石《游褒禪山記》落款云:“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盵26]

      嘉祐二年(1057年),王回35歲,此年他進(jìn)士及第。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二十六載嘉祐二年(丁酉)章衡榜進(jìn)士名單有:“王回,平之子,向之兄,字深甫。終忠武軍節(jié)度推官,知南頓縣?!盵8]李震《曾鞏年譜》“仁宗嘉祐二年丁酉(1057年)”條載:“在京師,與曾鞏別?!逼湎乱枴杜c王深父書》中:“與深父別四年矣,向往之心,固不可以書道?!庇旨影凑Z云:“此書作于嘉祐五年(1060年),上推四年,當(dāng)為是年?!盵16]175-176

      嘉祐四年(1059年),王回37歲。據(jù)清蔡上翔《王荊公年譜考略》載,是年,王安石作《明妃曲》二首,王回與庭堅(jiān)論此詩[27]。宋蔡正孫《詩林廣記后集》卷一載[28]:

      黃山谷云:“往歲嘗與王深父語此詩,以為詞意深盡。深父曰:‘不然??鬃釉疲骸耙牡抑芯蝗缰T夏之亡也?!薄叭松б鉄o南北”,此語非是?!罡杆寡?,可謂忠孝之心矣?!?/p>

      嘉祐五年(1060年),王回38歲,始出仕為衛(wèi)真縣主簿?!度挝摹份d其《抱關(guān)賦》,序云:“嘉祐五年,回始仕為衛(wèi)真主簿,日負(fù)吏責(zé),閔己之不如古人也,作《抱關(guān)賦》。”[29]同年,王回辭官歸潁州。曾鞏云:“嘗舉進(jìn)士,中其科,為亳州衛(wèi)真縣主簿。未一歲,棄去,遂不復(fù)仕?!盵30]《后山談叢》載其事較詳[31]?!堵∑郊肪硎濉锻趸貍鳌份d:“王回字深甫,福州侯官人。嘗舉進(jìn)士中第,補(bǔ)衛(wèi)真縣主簿。議邑事不合,移疾自免?!盵32]同年,歐陽修舉薦王回充館職?!对柲曜V》系此事于嘉祐五年庚子(1060年)十一月[16]196。歐陽修著有《舉章望之曾鞏王回等充館職狀(嘉祐五年)》[33]。是年,王回寫信給曾鞏,此事曾鞏在《與王深甫書》中有記載:“鞏再拜:與深甫別四年矣,向往之心,固不可以書道。而比得深甫書,輒反復(fù)累紙示諭,相存之勤,相與之深,無不盡者?!盵34]

      嘉祐六年(1061年),王回居潁州,與潁州知州蘇頌游。蘇頌《蘇魏公文集》卷六十一《少府監(jiān)致仕王君墓志銘》云:“由京師舟行,東南五百里而近郡曰汝陰……嘉祐中,予忝麾守,時(shí)長樂王深甫徙閩籍,占著郡內(nèi)……深甫,予友也。……”[35]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王回43歲。六月,王回被授忠武軍節(jié)度使推官,知南頓縣。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百五載其事[36]。沈遘《西溪集》有《上殿薦王回孫侔常秩札子》[37]。七月,王回去世。王安石為作《王深父墓志銘》:“其卒以治平二年(1065年)七月二十八日,年四十三。”[6]又作《祭王深父文》。歐陽修亦作《祭王深父文》,其下注云:“周本、叢刊本注云‘治平二年作’?!盵38]劉攽為作《王深父哀辭》。曾鞏為作《王深父文集序》[16]217。

      熙寧六年(1073年),王回卒后9年。常秩上其文集,補(bǔ)其子汾為郊社齋郎?!独m(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百四十五載[39]:“(五月癸亥)錄故忠武軍節(jié)度推官王回子汾為郊社齋郎?!?/p>

      三、王回的著述

      王回的著述包括文學(xué)和經(jīng)學(xué)兩個(gè)方面,可惜大都失傳了?,F(xiàn)僅就所知,一一排列如下:

      文集20卷,現(xiàn)已佚?!堵∑郊肪硎濉锻趸貍鳌份d:“王回字深甫,福州侯官人。嘗舉進(jìn)士,中第補(bǔ)衛(wèi)真縣主簿。議邑事不合,移疾自免,從之。大臣薦之朝廷,授以一邑,命下而卒,年四十二,有集二十卷?!盵32]其《王深甫文集序》云:“深甫,吾友也,姓王氏,諱回……文集二十卷……”[30]《宋史·藝文志》載有《王回集》十卷,可能有誤。

      《清河崔氏譜》1卷,已佚?!端问贰に囄闹尽份d:“王回《清河崔氏譜》一卷?!盵12]5151

      王回的文章,《全宋文》錄《事君賦》、《駟不及舌賦》、《責(zé)難賦》、《愛人賦》、《抱關(guān)賦》、《與弟容季書》、《與常夷甫書》、《答姚子張書》、《答黃好謙書》、《答曾子固書》、《答王補(bǔ)之書》、《故跡遺文序》、《王氏書目序》、《古列女傳序》、《三黜賦序》、《謹(jǐn)微賦序》、《書種放書》、《書襄城公主事》,《晉蔡謨贊》、《嵇紹贊》、《告友》、《毀戒》、《嫌戒》、《水議》、《霍邱縣驛記》25篇[40]。

      王回的詩,《全宋詩》錄其《浙江有感》、《雙鳧》2首[41]。

      《臨河寄介卿詩》,已佚。宋吳子良《荊溪林下偶談》卷一“王介甫初字介卿”條云:“《王深甫集》有《臨河寄介卿詩》,《曾南豐集》亦有《寄王介卿詩》?!赌芨凝S漫錄》載南豐《懷友篇》,蓋集中所遺者,其篇末作《懷友書》兩通,一自藏,一納介卿家?!盵42]

      《潁州西湖》詩4首,已佚。蘇頌《蘇魏公文集》卷三有《古詩補(bǔ)和王深甫潁川[州]西湖四篇》,即《甘棠湖 》、《宜遠(yuǎn)橋》、《竹間亭》、《明月舫》,所寫皆潁州西湖之景。由此可知,王深甫曾作《潁州西湖四篇》。

      王回是宋代的名士,文學(xué)、經(jīng)學(xué)皆為世人所重,所交往亦多名公巨卿。以上所考尚有不少疏漏,還望方家給予補(bǔ)充,匡我不逮。

      [1] 王應(yīng)麟. 氏族類[C] ∥ 王應(yīng)麟. 小學(xué)紺珠: 卷七 ∥ 紀(jì)昀. 四庫全書: 948冊(c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539.

      [2] 李清馥. 三山王氏家世學(xué)派[C]∥李清馥. 閩中理學(xué)淵源考: 卷十 ∥ 紀(jì)昀. 四庫全書: 460冊(c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75-176.

      [3] 陳振文. “長樂王回”辨考[J]. 莆田學(xué)院學(xué)報(bào)2005, (4): 68-69.

      [4] 曾鞏. 王容季墓志銘[C] ∥ 曾鞏. 元豐類稿: 卷四十二 ∥ 曾鞏. 曾鞏集. 北京: 中華書局, 1984: 579.

      [5] 傅璇琮, 龔延明, 祖慧. 宋登科記考[M]. 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9.

      [6] 王安石. 王深父墓志銘[C] ∥ 王安石. 王文公文集: 卷九十二.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 962.

      [7] 曾鞏. 金華縣君曾氏墓志銘[C] ∥ 曾鞏. 元豐類稿: 卷四十五 ∥ 曾鞏. 曾鞏集. 北京: 中華書局, 1984: 606-607.

      [8] 梁克家. 人物類一[C] ∥ 梁克家. 淳熙三山志: 卷二十六 ∥ 紀(jì)昀. 四庫全書: 484冊(c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359.

      [9] 曾鞏. 王子直文集序[C] ∥ 曾鞏. 元豐類稿: 卷十二 ∥ 曾鞏. 曾鞏集. 北京: 中華書局, 1984: 197.

      [10] 曾鞏. 王容季文集序[C] ∥ 曾鞏. 元豐類稿: 卷四十二 ∥ 曾鞏. 曾鞏集. 北京: 中華書局, 1984: 199.

      [11] 陳衍. 閩侯縣志[M]. 臺(tái)北: 成文出版社, 1966: 200.

      [12] 脫脫. 宋史[M]. 北京: 中華書局, 1977.

      [13] 厲鶚. 宋詩紀(jì)事[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1259.

      [14] 蘇頌. 累年告老恩旨未俞詔領(lǐng)祠宮遂還鄉(xiāng)闬燕閑無事追省平生因成感事述懷詩五言一百韻示兒孫輩使知遭遇終始之意以代家訓(xùn)故言多不文[C] ∥ 蘇頌. 蘇魏公文集: 卷五 ∥蘇頌. 蘇魏公文集. 北京: 中華書局, 1988: 52.

      [15] 曾鞏. 再與歐陽舍人書[C] ∥ 曾鞏. 元豐類稿: 卷十五 ∥ 曾鞏. 曾鞏集. 北京: 中華書局, 1984: 248-249.

      [16] 李震. 曾鞏年譜[M]. 蘇州: 蘇州大學(xué)出版社, 1997.

      [17] 曾鞏. 與王介甫第一書[C]∥曾鞏. 元豐類稿: 卷十六∥曾鞏. 曾鞏集. 北京: 中華書局, 1984: 254-255.

      [18] 高海夫. 唐宋八大家文鈔校注集評(píng): 臨川文鈔[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1998: 3508.

      [19] 祝穆. 薦其行義[C]∥祝穆. 古今事文類聚前集: 卷二十八∥ 紀(jì)昀. 四庫全書: 925冊(c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52.

      [20] 呂南公. 請(qǐng)見蔡簽判書[C] ∥ 呂南公. 灌園集: 卷十四 ∥ 紀(jì)昀. 四庫全書: 1123冊(c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35.

      [21] 陳均. 神宗皇帝[C] ∥ 陳均. 九朝編年備要: 卷十九 ∥ 紀(jì)昀. 四庫全書: 328冊(c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88.

      [22] 朱弁. 風(fēng)月堂詩話[M]. 北京: 中華書局, 1988: 101.

      [23] 韓酉山. 歐陽修潁州聚星堂燕集賦詩考述[J]. 江淮論壇, 1999, (4): 86-92.

      [24] 歐陽修. 與知縣寺丞書[C] ∥ 歐陽修: 書簡: 卷一 ∥ 歐陽修. 歐陽修全集. 北京: 中華書局, 2001: 2411.

      [25] 王回. 王氏書目序[C] ∥ 曾棗莊. 全宋文: 第69冊(cè).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 364-365.

      [26] 王安石. 游褒禪山記[C] ∥ 王安石. 王文公文集.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 418-419.

      [27] 蔡上翔. 王荊公年譜考略[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9: 328-339.

      [28] 蔡正孫. 詩林廣記后集[M]. 北京: 中華書局, 1982: 190.

      [29] 王回. 抱關(guān)賦[C] ∥ 曾棗莊. 全宋文.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 358.

      [30] 曾鞏. 王深甫文集序[C] ∥ 曾鞏. 元豐類稿: 卷十二 ∥ 曾鞏. 曾鞏集. 北京: 中華書局, 1984: 196.

      [31] 陳師道. 后山談叢[C] // 紀(jì)昀. 四庫全書: 1037冊(c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75.

      [32] 曾鞏. 王回傳[C] ∥ 曾鞏. 隆平集: 卷十五 ∥ 紀(jì)昀. 四庫全書: 371冊(c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51.

      [33] 歐陽修. 舉章望之曾鞏王回等充館職狀[C] ∥ 歐陽修. 奏議: 卷十六∥歐陽修. 歐陽修全集. 北京: 中華書局, 2001: 1705.

      [34] 曾鞏. 與王深甫書[C] ∥ 曾鞏. 元豐類稿: 卷十六 ∥ 曾鞏. 曾鞏集. 北京: 中華書局, 1984: 263.

      [35] 蘇頌. 少府監(jiān)致仕王君墓志銘[C] ∥ 蘇頌. 蘇魏公文集: 卷六十一 ∥ 蘇頌. 蘇魏公文集. 北京: 中華書局, 1988: 935.

      [36] 李燾. 英宗治平二年[C] ∥ 李燾. 續(xù)資治通鑒長編: 卷二百五 ∥ 紀(jì)昀. 四庫全書: 317冊(c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01.

      [37] 沈遘. 上殿薦王回孫侔常秩札子[C] ∥ 沈遘. 西溪集: 卷八 ∥ 紀(jì)昀. 四庫全書: 1097冊(c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79.

      [38] 歐陽修. 祭王深父文[C] ∥ 歐陽修. 居士外集: 卷二十二 ∥ 歐陽修. 歐陽修全集. 北京: 中華書局, 2001: 1044.

      [39] 李燾. 神宗熙寧六年[C] ∥ 李燾. 續(xù)資治通鑒長編: 卷二百四十五 ∥ 紀(jì)昀. 四庫全書: 314冊(c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77-178.

      [40] 曾棗莊. 王回[C] ∥ 曾棗莊. 全宋文: 第69冊(cè).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 354-376.

      [41] 傅璇琮. 王回[C] ∥ 傅璇琮. 全宋詩: 第10冊(cè). 北京: 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 1992: 7075.

      [42] 吳子良. 王介甫初字介卿[C] ∥ 吳子良. 荊溪林下偶談: 卷一 ∥ 紀(jì)昀. 四庫全書: 1481冊(c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88.

      Textual Research on Wang Hui

      YUAN Beibei
      (College of Humanities,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China 325035)

      Wang Hui (1023- 1065), courtesy name Shenfu, came from Houguan of Fuzhou, present Minhou county of Fujian Province. He had connections with Ou Yangxiu, Wang Anshi and Zeng Gong and was called“the Three Wangs” with his brothers (Wang Xiang and Wang Jiong). His ancestors firstly lived in Taiyuan, and later moved to Houguan. Wang Hui’s father, Wang Ping, was buried at Yingzhou, present Fuyang of Anhui Province. Since then, his family settled there. In 1057, the second year of Emperor Jiayou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Wang Hui passed the Imperial Competitive Examination and was assigned as Subprefectural Registrar of Weizhen County. As a celebrated scholar and Confucian scholar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Wang Hui wrote twenty volumes of Anthology and one volume of The Family Tree of the Cuis in Qinghe County, which were both lost now. Today, there are only twenty-five poems and two articles being handed down.

      Wang Hui; Family Background; Lifetime; Writings

      K244

      A

      1674-3555(2012)06-0077-06

      10.3875/j.issn.1674-3555.2012.06.014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從xuebao.wzu.edu.cn獲得

      (編輯:朱青海)

      2011-11-27

      袁貝貝(1987- ),女,安徽阜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學(xué)

      猜你喜歡
      主簿潁州紀(jì)昀
      西湖煙水我如家
      Beat the Grass and Startle the Snake打草驚蛇
      《左傳》里有穮和蓘
      知識(shí)窗(2023年5期)2023-05-26 22:30:43
      西湖書院四賢祠與明清潁州西湖開發(fā)
      得潁意甚奇
      來時(shí)霧散盡
      飛言情B(2019年10期)2019-09-10 07:22:44
      吟雪
      做官不識(shí)字
      幸?!傋x(2016年9期)2016-11-08 17:22:22
      曹操割發(fā)代首
      不知足詩
      讀者(2013年18期)2013-12-21 07:06:20
      含山县| 崇礼县| 日土县| 三都| 疏附县| 太康县| 泰顺县| 当雄县| 本溪| 磐安县| 苏尼特右旗| 长丰县| 九寨沟县| 南平市| 通河县| 万山特区| 江口县| 宝应县| 来凤县| 伊川县| 常德市| 洞头县| 隆林| 遂昌县| 广丰县| 利辛县| 永川市| 丘北县| 沁源县| 连南| 阿尔山市| 凌云县| 鲜城| 同江市| 辽源市| 海盐县| 伊宁县| 义马市| 左云县| 玛曲县| 宕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