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元代安徽刻書考

      2012-02-15 23:48:45張守衛(wèi)安徽大學管理學院合肥230039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12年12期
      關鍵詞:旌德縣寧國刻書

      ●張守衛(wèi)(安徽大學 管理學院,合肥 230039)

      元代是諳于弓馬的蒙古游牧民族建立起來的封建王朝,由于實行民族岐視、政治壓迫、經濟掠奪、文化摧殘的政策,科技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反不及兩宋發(fā)展繁榮。表現(xiàn)在刻書業(yè)上,出于對漢族文化的防范,對公私刻書進行了嚴格審查,造成元代刻書業(yè),遠遜于宋代。張秀民先生在《中國印刷史》中說:“元版書本不多,現(xiàn)存約六七百部,臺灣存二百三十部,均有不少復本或殘缺。元代刻書的特點,出版數(shù)量不及宋,質量也稍遜?!保?]198就全國而言,刻書較多的要數(shù)各路官學和書院。私人刻書很難,需由當?shù)厥考澇收垖W使,再呈中央學部批準方能刻印,故元代家、坊刻較少。然而,在安徽地區(qū),無論是官刻還是私刻均有可稱述的地方,私刻多于官刻,更出現(xiàn)了王禎的木活字印刷實踐,使得安徽在元代的全國刻書業(y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自己的特點。現(xiàn)按刻資渠道和分布地區(qū)考述如下。

      1 官刻

      元代安徽的官刻主要集中在皖南沿江一帶,主要官刻及分布地區(qū)有:

      太平路:元代的安徽官刻圖書,以元大德間由太平路儒學官上呈江東建康道肅政廉訪使發(fā)起,遍諜寧國、徽州、太平、池州、廣德等八路一州開刻的“十七史”最為著名。太平路儒學在獲批準后,于大德九年(1305年)首刻了漢代班固撰、唐代顏師古注《漢書》100卷,并作為其他路刻十七史的樣本。此書框高21.1厘米,寬15.1厘米,每半頁十行,行二十二字,注文雙行,行字同,四周雙欄,版心上記字數(shù),下記刻工姓名,黑口。今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分別藏有此刻的明代修補本。

      寧國路:寧國路儒學響應太平路儒學的倡議,于大德九年(1305年)分刊了劉宋時范曄等撰的《后漢書》120卷。今北京圖書館藏有此刻殘存元印本52卷,行數(shù)、字數(shù)、邊欄均同《漢書》,唯《漢書》為黑口,《后漢書》為白口。此刻有牌記云:“大德九年寧國路儒學云教授任內刊”。每卷后附有校正人姓名,或題“張栗、伯穎校正”,或題“張栗同李善繼校正”,或題“寧國路學正王師道校正”,或題“張栗、王鰲叟校正”,或題“張栗同胡大用、程紹慶校正”等。此刻為翻宋景祐監(jiān)本,今北京圖書館藏有此刻的52卷殘本。

      寧國路儒學除在大德間積極參與??陶吠?,還于泰定二年(1325年)雕刻了宋·洪適撰《隸釋》37卷、《隸續(xù)》1卷,又于丁亥年(1347年)重印了此書。今安徽省博物館還藏有元泰定元年(1324年)寧國路刊刻的《新安旌城汪氏家錄》7卷。

      旌德縣:大德間旌德縣校官劉安重刻宋代胡寅撰《致堂讀史管見》30卷。至元中,旌德縣令劉性與婺源州守王文傳重刊宋代朱松撰《韋齋集》12卷,附宋·朱槔撰《玉瀾集》1卷。元代旌德縣刻書業(yè)中,最值得稱道的還是縣尹王禎于大德二年(1298年)用木活字排印自纂六萬多字的《(大德)旌德縣志》。因其系木活字印制,有別于上述雕版印刷,且是世界上第一部有確切記載年代的木活字版印書,在中國乃至世界印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池州路:池州路儒學則于大德十年(1306年)承擔了刊刻晉代陳壽撰、劉宋時裴松之注《三國志》65卷的任務。該刻行數(shù)、字數(shù)、邊欄與《漢書》《后漢書》同,唯書口為細黑口。此刻現(xiàn)僅殘存6卷,藏北京圖書館。池州路儒學于元代還刊刻了唐代李善等撰《李善注文選》60卷,[2]今藏北京圖書館。張秀民先生說此本“勝過宋尤袤本”。[1]213

      廣德路:廣德路分刊了十七史中的《南史》80卷,板式與《漢書》同,半頁十行,行二十二字。此外,廣德路還對宋版《史記》130卷進行了重修。

      徽州路:徽州路雖然名列“十七史”刻印的行列,但實際上并沒有參與十七史的刊刻。沒有參與刻印正史的紫陽書院、徽州路官學在元代的安徽刻書業(yè)中,刻書最多,確切可知的即達12種。著名的刻本有:紫陽書院于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重印的魏了翁《大易集義》64卷(今北京圖書館藏),元貞三年(1297年)雕刻的程信叔《中庸講義》3卷。大德四年(1300年)徽州府學重印的宋代魏了翁撰《九經要義》中的《周易要義》10卷、《禮記要義》32卷、《儀禮要義》50卷,延祐六年(1319年)郡守朱霽刻元代洪焱祖撰《續(xù)新安志》10卷,七年(1320年)又刻宋代羅愿撰、元代洪焱祖音釋的《爾雅翼》32卷,至順元年(1330年)徽學教授王子宜刻王芮撰、鄭鎮(zhèn)孫纂注的《歷代蒙求》1卷,至順四年(1333年)祁門縣衙刻汪元相《祁閶志》10卷。另據(jù)《(弘治)徽州府志》卷四《職制·名宦》記載,大德初年,徽州路總管郝思義于州學刻印了《朱文公語類》及《農桑輯要》兩書,旨在振興理學,勸課農桑。《四庫全書總目》著錄元方回撰《桐江續(xù)集》37卷,解題稱:“今觀集中,……六卷末題‘初授徽州路儒學教授馮夢龜、林一桂等刊’”,知元代徽州路儒學尚刊有《桐江續(xù)集》 37卷。[3]

      2 私刻

      元代安徽地區(qū)私刻較為昌盛,可考的私刻家有望江的王幼學、汪舜民、程可紹,宣城的貢師泰,婺源的汪同、汪澤民,休寧的朱升、程景山,績溪的汪夢斗,歙縣的方回、鄭玉、倪士毅、胡一桂等。

      望江:學者王伯大(字幼學)于至元元年(1341年)刻自著《資治通鑒綱目集覽》59卷,江舜民刻胡炳文撰《云峰文集》10卷,程可紹刻《孝經刊誤》若干卷。

      宣城:貢師泰于至正十八年(1358年)刻宋代戴復古撰《石屏詩集》10卷,元末婺源汪澤民在宣城與寧國張師愚輯刻《宛陵群英傳》28卷。

      休寧:婺源縣紳汪同在休寧縣浯田創(chuàng)辦的商山義塾(又名商山書院)于至元二十年(1360年)至二十四年(1364年)刊刻了書院山長、休寧學者趙汸的經學專著《春秋屬辭》15卷,《春秋師說》3卷、《附錄》2卷,《春秋左氏傳補注》10卷,計3種30卷,今藏北京圖書館。趙汸經學著作被刻的還有《春秋集傳》《春秋金鑰匙》,共5種。元末明初的朱升(1299-1370)則是休寧另一位重要的刻書家。朱升先后刻自輯《小四書》4種5卷,即宋代方逢辰《名物蒙求》l卷、宋代程若庸《性理字訓》1卷、元代陳櫟《歷代需求》1卷、宋代黃繼善《史學提要》2卷,《四書》《五經》旁注9種,以及《地理五行書》《墨莊率意錄》等。休寧程景山輯刻其曾祖父宋代程泌撰《沼水集》60卷等均很有名。

      績溪:至正九年(1349年)汪夢斗刻其祖父宋代汪晫撰《西園康范詩集》1卷、《實錄》1卷、《續(xù)錄》1卷、《附錄外集》1卷等4種4卷,今藏北京圖書館;晫之五世孫汪疇又刻汪晫《曾子子思子》2卷。[4]

      歙縣:方回(1227—1307)??塘撕芏鄷?。今北京圖書館就藏有方回所辦的虛谷書院在大德三年(1299年)刻元代釋園至撰《筠溪牧潛集》7卷,貞元間刻元代鮑云龍撰《天原發(fā)微》5卷。鄭玉(1298—1358)的三樂堂在至正間刻自撰《師山先生文集》11卷(今北京圖書館藏元刻明修本9卷),其專著《春秋經傳闕疑》45卷,生前由王季溫負責刊校,其門人還出資刊刻了宋羅愿撰《羅鄂州小集》6卷《附錄》2卷。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鄭氏叢桂堂雕刻了元·陳檉撰《通鑒續(xù)編》24卷;理學家倪士毅(1303-1348)于至正三年(1343年)重新??琳辏?341年)五月由建陽書商劉叔簡日新堂刻的自著《四書輯釋大成》36卷。原因是劉刻不善,經倪氏“重加正是,視前益加精密”。經學家胡一桂于皇慶二年(1313年)自刻《周易本義啟蒙翼傳》3卷、《外篇》1卷等,今藏北京大學圖書館。

      婺源:據(jù)《(弘治)徽州府志》卷十《人物·藝術》記載:婺源馬肅,字叔敬,以儒醫(yī)為名,自著《竹莊吟稿》,鋟板于家。新安理學家婺源人汪炎昶,除編纂《四書集疏》闡發(fā)朱子之學外,也工于詩詞,“有家刻五卷行世”。

      此外,元代安徽的許多著述是在外地雕刻的,安徽人在外地為官時也雕刻了許多圖書,因其所刻圖書是在外地雕刻出版,嚴格說來,不能算作安徽刻書,故不予考述。

      以上元代安徽所刻圖書,僅就可考的而言,已有65種,其中官刻25種,私刻40種,全部所刻幾占全國現(xiàn)存元版書十分之一。刻書內容涉及經、史、子、集各個方面。刻書機構則有官刻,也有有私刻。這些都為明、清時代安徽地區(qū)刻書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 刻書特點

      從以上安徽所刻圖書看,元代安徽地區(qū)刻書具有以下特點:

      (1)整個元代安徽所刻圖書都集中在池州、徽州、舒州(安慶)、太平州、廣德路、宣州(寧國路)等皖南沿江一帶,淮北地區(qū)幾乎無一刻書記載。這反映了宋末元初北方和中原地區(qū)的戰(zhàn)亂對安徽北部地區(qū)經濟文化破壞之嚴重,而安徽南部則處于相對穩(wěn)定的局面,經濟、文化較北部發(fā)達的事實。

      (2)私刻占據(jù)絕大部分,私家刻書機構成為刻書的主要力量,這與宋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全部有據(jù)可考的110多種安徽宋刻本中,官刻本有80多種,幾占全部刻本總數(shù)的73%,而到了元代,官刻本只有25種,而私刻則有40種,幾占全部有據(jù)可考65種刻書中的62%。這說明,到了元代安徽的私刻已經代替官刻成了刻書的主體。

      (3)刻書質量好,內容廣。元代公私刻書均延請書法高手上版,請藝高雕匠精心刻印。尤其是各路官學人才濟濟,財物雄厚,不惜工本,勤于校讎,使不少元版超過宋代水平。元代皖版遺存一般都具有版口中線黑口多,仿趙孟頫字體多,避諱松馳,并出現(xiàn)簡、俗字體等元版圖書的時代印記。所刻書籍,內容廣泛,涉及經、史、子、集四部各個方面。

      (4)創(chuàng)造了木活字印刷術。元貞元年至大德四年(1295-1300年)安徽旌德縣尹王禎創(chuàng)造了木活字印刷術,并于大德二年(1298年)用自己發(fā)明的木活字印刷了由他主編的《旌德縣志》。更可貴的是,王禎還根據(jù)他的印刷實踐經驗,撰寫了一篇《造活字印書法》,并繪制了“活字板韻輪圖”附在他所著的《農書》末尾,成為印刷史上的珍貴文獻,對我國印刷技術的進步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總之,無論是刻書的數(shù)量,還是刻書的質量,無論是雕版印刷,還是活字印刷,元代安徽刻書都在當時全國的刻書業(y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亦為明清時代徽州發(fā)展成為全國的刻書中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張秀民.中國印刷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2]楊繩信.中國版刻綜錄[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7:26.

      [3](清)紀昀,等.欽定四庫全書總目 [M].北京:中華書局,1997:2203-2204.

      [4](元)俞師魯.曾子子思子跋[M]//(弘治)徽州府志 卷11辭翰·題跋.

      猜你喜歡
      旌德縣寧國刻書
      溝梁梁也要奔小康
      黃河之聲(2020年6期)2020-10-21 10:14:00
      稷山一片棗紅天
      黃河之聲(2017年19期)2017-12-16 16:25:19
      旌德縣規(guī)?;笄蒺B(yǎng)殖污染治理及有機肥生產補償機制探討
      論元代儒學刻書
      卷宗(2017年9期)2017-07-07 18:32:54
      旌德縣林業(yè)生態(tài)的建設與發(fā)展
      爸爸媽媽,請放下手機
      古中國情思
      黃河之聲(2016年22期)2016-04-01 06:32:50
      安徽省旌德縣野生金蕎麥資源調查研究
      明代安徽官方刻書考
      天一閣文叢(2013年1期)2013-11-06 10:01:17
      兩宋安徽官方刻書考
      天一閣文叢(2012年1期)2012-10-13 07:58:21
      长汀县| 叶城县| 沾化县| 河津市| 奉新县| 青阳县| 织金县| 葫芦岛市| 南部县| 通道| 阿坝县| 滁州市| 铜梁县| 永昌县| 南皮县| 肥东县| 孝昌县| 滨海县| 赣州市| 封开县| 许昌市| 太和县| 泗阳县| 湖州市| 获嘉县| 文成县| 故城县| 乌拉特后旗| 上杭县| 临安市| 新昌县| 罗平县| 南汇区| 闻喜县| 乌拉特中旗| 菏泽市| 花莲县| 揭东县| 固安县| 武乡县| 昆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