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布洛陀文化傳承視野中的民俗體育探析
      ——以廣西田陽縣敢壯山歌圩為個案

      2012-02-15 14:04:10覃明路劉朝猛
      體育研究與教育 2012年2期
      關鍵詞:田陽布洛陀壯族

      覃明路,劉朝猛,蔡 東

      布洛陀是珠江流域原住民族的人文始祖,自古以來就被壯族人們奉為創(chuàng)世神、始祖神和宗教神而備受崇拜。2002年,廣西著名壯族文學藝術家古笛到田陽敢壯山考察,初步認為田陽敢壯山是布洛陀的祭祀遺址。后來,經(jīng)過國家和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有關專家學者的多方考察論證,認為敢壯山是壯民族文化的發(fā)祥地,是布洛陀文化遺址和壯族始祖及珠江流域原住民族的人文始祖布洛陀的故鄉(xiāng)。2006年,敢壯山布洛陀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由此,廣西田陽敢壯山布洛陀文化引起了眾多專家、學者的關注。

      近年來,專家學者主要對敢壯山布洛陀的歷史價值、宗教價值、文學價值、民族藝術、審美價值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如廣西文聯(lián)韋其麟等學者從布洛陀神話的發(fā)展演變、歷史文化內(nèi)涵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廣西社科院壯學研究中心覃乃昌從多學科視角對布洛陀文化的價值和意義進行了研究,牟鐘鑒等學者從民間信仰和宗教問題對其進行研究,梁庭望、廖明君等學者從文化人類學角度對布羅陀文化展開研究,等等。綜上,學者們分別從文化學、宗教學、民族學、人類學等視角對布洛陀文化進行研究,揭示了布洛陀文化的內(nèi)涵,也為后來的研究者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但是,對敢壯山祭祀活動中用身體行為來表現(xiàn)民族文化符號的民俗體育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全面的研究。據(jù)資料顯示,為了祭奠始祖布洛陀,壯族人民在每年的農(nóng)歷二月十九都會自發(fā)前往敢壯山舉行祭祀大典,并形成了廣西最為古老、最為盛大的歌圩。“歌圩之日(每年的農(nóng)歷三月初七至初九),周邊群眾紛紛上山燒香祭拜,以唱山歌、舞獅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體活動來紀念祖公,祈求保佑。”[1]鑒于此,本文在現(xiàn)有的布洛陀文化研究的基礎上,運用體育學的相關知識對田陽敢壯山歌圩中民俗體育形態(tài)進行探析。

      1 壯族民間布洛陀神話概述

      神話產(chǎn)生于人類遠古時代,人們世世代代通過口耳相傳或編寫成經(jīng)詩將其傳承下來,并成為貫穿古今的一條文化鏈。田陽敢壯山一帶布洛陀的神話,歷史悠久,內(nèi)容豐富,題材多樣。

      1.1 與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息息相關

      在田陽敢壯山一帶,民間流傳的布洛陀神話傳說系列中,其中一類是關于生產(chǎn)的神話故事。有一段關于布洛陀造田地造谷種的傳說:遠古時期百姓缺乏食物,只好用野草、草根來充饑,上天憐惜人類,便降下谷種,送來粳稻種。布洛陀走到屋后的山坡上,用鐮刀割去山梁上的荒草,用鋤頭挖荒地,用水牛拉犁翻地,墾出了四塊地,造出了四丘田,造了水車、水壩灌溉田地,并立下春、夏、秋、冬四季。春天將種子撒在開墾的田地里,撒在山林的種子長成芋頭,撒在山溝的種子長成紅薯,撒在山上的種子長成李果,撒在山弄崗場的種子長成桃果,撒在田峒的種子長成稻谷,百姓從此吃上了糧食?!饵N經(jīng)布洛陀》中也唱道:“神仙布洛陀,下來造萬物,么淥甲(姆六甲)下來造萬物,飛來天下作主,做一枚印來傳令,他第一放下雞,第二放下狗,第三放下豬,第四放下羊,第五放下水牛,第六放下馬;布洛陀還叫布伯把野生的鴨、豬、狗捉回來飼養(yǎng),把野牛牽回來馴養(yǎng),用于耕田。從此,大地上就有了雞、鴨、狗、豬、牛、馬等家禽和牲畜。又說:古時候,么淥甲將山上的野生稻采回到田里栽種,從此人們才開始懂得種植水稻?!?/p>

      1.2 與原始宗教信仰息息相關

      “布洛陀信仰是以靈魂崇拜、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信仰為主,和以觀音、佛三寶、太上老君、彭祖、張?zhí)鞄?、八仙等佛教、道教信仰為輔的壯族原生性民族民間宗教信仰。”[2]

      1.2.1祖先崇拜所謂祖先崇拜,就是對祖先靈魂的尊崇和信仰,并渴望通過祭祀的形式得到祖先的保佑。從古至今,祖先崇拜一直是壯族民眾最重要的信仰,其崇拜形式具有多樣性,既有文化英雄崇拜、家族近祖崇拜,又有始祖崇拜和遠祖崇拜,其中男性始祖布洛陀和女性始祖姆六甲是壯族民眾最主要的崇拜對象。布洛陀在《磨經(jīng)》中被認為是“開天辟地、創(chuàng)造萬物,安排秩序、排憂解難”[3]的壯族始祖神。他不僅創(chuàng)造了天地萬物,還將建造房屋、教養(yǎng)牲畜的方法傳給人們,后人因此將他奉為麼教最高神位的神。每到布洛陀的誕生日,人們都會自發(fā)的舉行祭祀儀式。如:為了祭祀布洛陀,廣西田陽敢壯山每年三月初八都要舉行盛大的布洛陀祭祀節(jié)。在這一天,來自田陽地區(qū)和附近十幾個縣的壯族人們穿著民族服裝,帶上祭品、香火、紙錢到敢壯山參加布洛陀祭祖大典。在麼公的主持,先擊鼓燃香,再頌唱大典儀式歌,然后各村村民以村為單位輪流上主祭臺朝拜祖神布洛陀。除了上主祭臺集體祭拜外,還可以在敢壯山山腳通往山頂?shù)牡缆穬膳圆逑慊鸺腊荨?/p>

      1.2.2靈魂崇拜靈魂觀念在一切宗教觀念中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觀念之一,[4]也是全部宗教觀念的基礎和出發(fā)點,[5]創(chuàng)造布洛陀文化的壯族先民們也不例外。他們認為每一個人都有靈魂附在他們的肉體上,一旦靈魂離開肉體,人就會得病或者死亡。他們還認為人死亡的只是肉體,靈魂不會因肉體的死亡而死亡,其靈魂會因肉體的死亡而進入另一個世界。并且他們相信自然界中每個有生命的個體都是有靈魂存在的,甚至認為與他們生活關系密切的所有的東西(包括沒有生命的東西)都有靈魂存在,因此,便誕生了他們?nèi)f物有靈的觀念。據(jù)資料記載,壯族先民的靈魂崇拜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萌芽,如廣西桂林盔皮巖新石器遺址、廣西的橫縣西津遺址、南寧豹子頭、武鳴敢造等貝丘遺址發(fā)掘出來的人骨中所反映的喪葬形式便是例證。

      1.2.3圖騰崇拜圖騰是群體的標志,旨在區(qū)分群體。普列漢諾夫指出:“原始人不僅認為他們同某種動物之間的血緣關系是可能的,而且常常從這種動物引出自已的家譜,并把自己一些不太豐富的文化成就歸于它”,由此看見,在原始人的信仰中,圖騰就是某種動物或自然物同氏族存在血緣關系,因而用來做本氏族的徽號或標志。壯族是多種圖騰崇拜的民族。在對麼經(jīng)的研究中,已證實的壯族圖騰崇拜數(shù)量已有數(shù)十種。如在《布洛陀孝親唱本》中有文字描述:“一個部族花紋像牛、一個部族灰黑像雞、一個部族矮像草、一個部族哮聲像羊、一個部族哮聲像果子貍、一個部族叫聲像螞蟲另”。[6]《磨經(jīng)布洛陀》中也有類似敘述:“天下十二國,生出十二王。各國不相同,一國蛟變牛,一國馬蜂紋,一國聲如蛙,一國音似羊,一國魚變蛟,其他國不講。”這里提到的牛、馬蜂、蛙、羊、蛟等“便是十二個部族的圖騰,其中的蛙圖騰上升為壯族的守護神,成為壯族最大的圖騰?!盵7]

      2 敢壯山歌圩中民俗體育的表現(xiàn)形式

      民俗體育是指“在傳統(tǒng)民俗活動中所呈現(xiàn)出的體育樣態(tài)?!盵8]“是順應和滿足人們多種需要而產(chǎn)生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tài)”。[9]

      在布洛陀文化影響下,壯族民俗體育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2.1 傳統(tǒng)稻作農(nóng)耕文化中的民俗體育

      “斗?!边@項民俗體育運動在壯族人民的生活中很早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它反映了壯族人民的農(nóng)耕生產(chǎn)方式。壯族是一個典型的農(nóng)耕民族,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jīng)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霸缭谛率鲿r代,位于紅水河上游流域就出現(xiàn)了稻作農(nóng)業(yè)?!盵10]壯族主要分布的嶺南及西南乃至東南亞地區(qū),由于有著相近的氣候和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人們一直保持著以稻作為主的農(nóng)業(yè)生業(yè)方式,形成了一個質(zhì)態(tài)相同、內(nèi)涵豐富、的稻作文化即那文化圈。并誕生許多冠“那”字的地名,如意為“水牛田”的那懷、意為“螞蝗田”的那兵,等等。這些地名的出現(xiàn),成為壯族稻作文明起源的標記。牛作為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主要生產(chǎn)工具,在壯族人民心中并不是一般的牲畜,它們認為是生存的關鍵因素之一,而評價牛的優(yōu)劣,主要看它們的力量是否大,因此,與牛相關的體育項目隨之誕生。據(jù)布洛陀詩經(jīng)記載,“布洛陀造牛后,教壯族先民用牛耕田耙地代替人耕,牛耕田耙地需要力氣,為判定出哪一頭牛力氣大又靈活,布洛陀就教人們用斗牛來評定?!盵11]壯鄉(xiāng)斗牛傳統(tǒng)一直沿襲至今,每到農(nóng)閑時節(jié),在廣闊的山坡、田野隨處可見斗牛比賽。斗牛時,在人們的挑逗下,牛使出各種招數(shù)欲將對方擊敗,場面頗為壯觀,觀眾往往以這種驚險、激烈的運動而感到愉快。

      “摩托籮拉”西紅柿比賽是在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方式影響下誕生的民俗體育項目。廣西田陽縣是全國最大的冬菜生產(chǎn)基地之一,西紅柿是該縣的蔬菜主打品牌。每到西紅柿成熟的時節(jié),菜農(nóng)們你追我趕地用摩托車將一籮又一籮的西紅柿從田坎運到公路旁,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如今,田陽人將這一平時生產(chǎn)生活方式演變?yōu)橐豁棙啡o窮的體育活動——“摩托籮拉”西紅柿。在比賽過程中,一個個“摩托籮拉”選手用自己的摩托車,按規(guī)定裝滿了兩大籮西紅柿,在賽道上奔馳。“摩托籮拉”西紅柿比賽既是豐收喜慶之樂,又是力量、技巧的較量,它考驗選手高超的駕駛技術和機敏的越過障礙的動作,趣味無窮。

      此外,夫妻抬西紅柿比賽、“圣女池”三決戰(zhàn)(在一個直徑約8米,高約30厘米裝滿小西紅柿的土坑里進行“摔跤、頂牛、斗雞”活動)等民俗體育活動都體現(xiàn)出壯族的農(nóng)耕文化。

      2.2 宗教信仰文化中的民俗體育

      “布洛陀信仰是以靈魂崇拜、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信仰為主?!盵2]為了祈求生活平安祥寧而祭祀神或瑞獸來驅(qū)鬼娛神的行為普遍存在,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獻祭和祈禱?!捌矶\是主要是通過語言形式和身體動作來表達對神依賴感和敬畏感的行為?!盵12]在布洛陀祭祀中,螞拐(青蛙)舞就是壯族先民模擬青蛙以及農(nóng)耕勞動的一組身體動作。壯族先民在長期的生產(chǎn)生活實踐中觀察,發(fā)現(xiàn)蛙鳴與雨水有著密切聯(lián)系,于是便出現(xiàn)“青蛙呱呱叫,大雨要來到”的諺語。由于人們當時對青蛙的生理特性及其與雨水的關系無法解釋,于是就將之神化,認為青蛙是天上主管雨水的“雷公”的女兒,便把青蛙奉為神靈加以崇拜,希望通過青蛙可以求得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10]除此之外,祭祀大典中的舞龍舞獅是為了驅(qū)邪鎮(zhèn)妖,祈求神靈保佑五谷豐登、生活安寧;有“東方橄欖球”之稱的搶花炮寓意為富貴、財富、繁榮。

      由此可見,由于遠古時期的壯族先民對自然界的許多現(xiàn)象無法理解,認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由神靈在主宰。認為,五谷豐登,這是神靈保佑的結果;而莊稼欠收,則是因為人們敬神不恭,是神靈給予的懲罰。所以,他們在祭祀大會上載歌載舞,通過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來娛神,其主要目的是祈求通過一定的巫術形式來獲得神靈或神獸的保佑,以保證莊稼豐收、家畜強壯和人身安全等。

      2.3 種族繁衍文化中的民俗體育

      拋繡球是最能反映壯族兩性交往文化的民俗體育項目之一。在每年的農(nóng)歷二月十九至三月初九,壯族先民自發(fā)前往敢壯山燒香祭拜、唱山歌,由此也形成了廣西最為古老、最為盛大的歌圩。歌圩期間,小伙子和姑娘們早早都換上的節(jié)日盛裝,男攜禮物,女揣繡球,成群結隊的前往敢壯山歌場對唱山歌。有的姑娘搭起五彩繡棚,若有小伙子到來五彩繡棚旁,便以對歌審度對方人品、才華;也有男女對列,相對互拋接繡球,邊拋球邊對歌,以歌聲相互了解,若滿意小伙子的人品、才華,就將手中精致的繡球拋向意中人,若小伙子也中意對方,就在繡球上綁上自己攜帶的小禮物,拋回贈于女方。若姑娘收下小伙子的禮物,就說明她接受了小伙子的追求?!澳信蹠?,各為行列,以五色結為球,歌而拋之,謂之飛駝。男女目成,則女受駝而男婚已定?!盵13]由此可見,拋繡球運動是為了維護民族繁衍生息而進行的一項尋求配偶為目的的活動。在社會生產(chǎn)力低下的古代,青年男女基本上沒有什么戀愛自由,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青年男女只能在類似于歌圩的場合中以拋繡球運動尋求配偶,這不僅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繁衍方式,也是壯族青年男女追求自由愛情的觀念,同時繡球象征著幸福的生活,寄托了壯族人民對生命的渴求。除了拋繡球外,歌圩中有時還舉行碰蛋活動:歌圩中,如果對姑娘滿意,便用手上彩蛋碰姑娘手中彩蛋,如果姑娘不愿意和他做朋友,她就把彩蛋整個護著,如果姑娘如愿意和他做朋友,她就露出手中的彩蛋讓小伙子來碰。每碰破一個蛋,兩人共同分吃,由此,二人從中已結下情誼。碰過彩蛋之后,他倆就會沒人的花間樹下,竊竊私語的說著情話。

      3 敢壯山歌圩中民俗體育的傳承與發(fā)展

      3.1 布洛陀文化傳承的載體

      田陽敢壯山歌圩是為了祭祀壯族祖先布洛陀。顯而易見,活動內(nèi)容以儀式為主,其本身就是文化傳承的一種方式,許多傳統(tǒng)的文化形式借助祭祀儀式形式不斷重復和傳遞。儀式中蘊藏著豐富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資源,原生態(tài)民俗體育就是其中之一,它伴隨著儀式的進行以其獨特的肢體語言展演著其中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由于有民族信仰和傳統(tǒng)力量的支撐,儀式得以延存,儀式中的原生態(tài)民俗體育也就一直存在。現(xiàn)今布洛陀祭祀中開展的民俗體育,不僅是人們自娛自樂不可缺少的身體活動,還是布洛陀文化傳播與傳承的重要載體,這種傳承不是通過正式的社會組織進行,而是民眾自發(fā)的群體行為。據(jù)田陽縣旅游局統(tǒng)計,每年田陽敢壯山布洛陀祭祀大典時,田陽縣周邊鄰縣壯族群眾自發(fā)的匯聚敢壯山,祭祀布洛陀祖公,其中2004年參與人數(shù)約為18.5萬,2005年參與人數(shù)約為30.4萬,2006年參與人數(shù)約為35.1萬,2007年參與人數(shù)約為37.2萬,2008年參與人數(shù)約為40.6萬,2009年參與人數(shù)約為42.5萬。

      3.2 提供健身資源,豐富閑暇生活

      自古以來,壯族人民過著以農(nóng)耕為主要生產(chǎn)方式的生活。春種秋收,農(nóng)民一年四季都在為生計而辛勤勞作,其身心難得有時間放松。人是一個有生命的個體,不可能永無休止地勞動,所以必須在適當?shù)臅r間進行適宜的娛樂活動,通過娛樂活動調(diào)節(jié)疲憊的身體及緊張的精神?!鞍。◇w育……你可使憂傷的人散心解悶,你可使快樂的人生活更加甜蜜!”這是顧拜旦對體育的描述。在經(jīng)濟相對比較落后,休閑娛樂活動缺乏的農(nóng)村,諸如敢壯山歌圩中斗牛、拋繡球、螞拐舞等這些依附節(jié)日而存在的民俗體育活動便成為農(nóng)民休閑娛樂的主要方式。親身體驗民俗體育活動的群眾,不僅身體得到了鍛煉,而且心理也得到了宣泄和放松;而觀賞原生態(tài)民俗體育活動人群,通過體會運動過程中的體育韻律、節(jié)奏、運動場景等獲得精神上的放松。

      3.3 提高民族文化認同,增強民族凝聚力

      由于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對人們生產(chǎn)和生活方式的影響,各民族的文化差異在日常生活中逐漸減小,但是到了民族傳統(tǒng)的節(jié)日里,各民族文化又充分的體現(xiàn)出來:人們穿上自己民族的服裝,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活動。這就是民族文化的功能——產(chǎn)生和增強一個民族的凝聚力。民俗體育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是維系民族感情的紐帶。如田陽敢壯山歌圩是壯族民間一個大規(guī)模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年都有數(shù)十萬的群眾自發(fā)的參與,節(jié)日期間會舉行多種民俗活動,其中最為隆重和熱鬧當屬祭祀大典和民俗體育活動。平時人們長期勞作,很少與本村以外的陌生人交往,生活圈子單一且狹小。因此,歌圩中的民俗體育不僅渲染了節(jié)日的氛圍,還使來自不同地方的壯族群眾通過體育的形式相互交流、溝通,增進了感情,促進了民族團結。

      4 結束語

      敢壯山歌圩中的民俗體育是壯族人民在長期的勞動和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布洛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布洛陀文化對敢壯山歌圩民俗體育活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敢壯山歌圩民俗體育活動正是在布洛陀文化的傳承中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在歷史的磨練和環(huán)境的洗禮下,這些民俗體育活動始終顯示出強勁的生命力,它們表現(xiàn)出的不僅僅是單純的體育文化,還保存著壯族先民對客觀世界、自然環(huán)境的“萬物有靈”的思想觀,傳承著壯族先民在生產(chǎn)、生活等方面的智慧和經(jīng)驗。而這些都呈現(xiàn)出濃郁的稻作文化特點當中。

      [1] 袁飛.廣西田陽敢壯山歌圩文化的傳承與保護[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7(5):90~93.

      [2] 時國輕.廣西壯族民族民間信仰的恢復和重建[D].中央民族大學,2006:4.

      [3] 梁庭望.古壯字結出的碩果——對《壯族磨經(jīng)布洛陀影印譯注》的初步研究[J] .廣西民族研究,2005(1):80.

      [4] 呂大吉.宗教學通論新編(上)[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5] 呂大吉.宗教學通論新編(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6] 張聲震.壯族磨經(jīng)布洛陀影印譯注[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04.

      [7] 梁庭望.中國民族百科全書(壯族黎族松佬族毛南族京族卷)[M].香港:香港源流出版社,1994.

      [8] 王敬浩,周愛光.身體和諧的建構——民俗體育的發(fā)展邏輯及現(xiàn)代道路[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8,42(10):15~19.

      [9]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科學詞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0] 覃乃昌,鄭超雄,覃德清,等.紅水河文化考察與研究[J].廣西民族研究,2000(2):77~79.

      [11] 編寫組.民族體育集錦[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5.

      [12] 時國輕.壯族麼教及其現(xiàn)狀淺析[J].宗教學研究,2005(4):170~176.

      [13] 何衛(wèi)東,伍廣津.廣西壯族投繡球的體育文化發(fā)展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178~180.

      猜你喜歡
      田陽布洛陀壯族
      田陽甘蔗螟蟲發(fā)生情況研究及防治對策
      壯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壯族民歌“喜”的情感表達
      田陽書畫作品
      廣西田陽現(xiàn)代舞獅文化發(fā)展動因研究
      運動精品(2018年6期)2018-11-25 14:55:17
      “壯族三月三”來對山歌
      廣西少數(shù)民族創(chuàng)世神話的概念隱喻認知分析
      ——以《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廣西卷》為例
      長江叢刊(2017年24期)2017-09-03 10:03:26
      試論廣西田陽古美山歌的風格特征
      長江叢刊(2016年18期)2016-11-25 23:59:29
      壯族麼經(jīng)布洛陀中的“麼漢皇”與布依族摩經(jīng)中同類題材文獻對比研究
      《麼經(jīng)布洛陀影印譯注》所收錄抄本年代上限考
      荔浦县| 奈曼旗| 青阳县| 潜山县| 莎车县| 丰台区| 伊川县| 江孜县| 邵东县| 汉源县| 浮梁县| 灌南县| 灌云县| 光泽县| 德令哈市| 龙口市| 株洲市| 永泰县| 闽侯县| 万源市| 武胜县| 平顶山市| 洪江市| 昌平区| 谢通门县| 乌鲁木齐县| 锦州市| 佛坪县| 确山县| 科尔| 北京市| 营口市| 紫阳县| 依兰县| 松阳县| 哈巴河县| 康乐县| 屏山县| 遂平县| 新乡市| 万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