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娜
他是書圣王羲之第七子,與父親并稱“二王”。彌留之際,他向神明坦言一生罪過,他思來想去,最后說:“不覺有余事,唯憶與郗家離婚。”他說這句話時,一定是黯然神傷的。什么樣的事叫人耿耿一生,什么樣的人叫人傷懷一世?原來那些功名利祿全不值一提,此恨只關(guān)風與月。
他的發(fā)妻郗道茂是其母郗夫人的娘家侄女。史書沒有記載這對少年夫妻多么恩愛,但王獻之殘存的碑帖,永遠銘記著他對發(fā)妻郗道茂的徹骨相思。
《思戀帖》這樣寫道:“思戀,無往不至。省告,對之悲塞!未知何日復得奉見。何以喻此心!惟愿盡珍重理。遲此信反,復知動靜?!边@封信寫得熾烈而又悲切,甚至有點語無倫次,真是純粹的性情之作。用現(xiàn)代話說就是:“我對你的思戀無處不在,每時每刻。我反省自己時悲哀充滿天地。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再與你相見。怎么樣才能讓你明白我的心呢。只希望你能多多保重。無論早晚一定給我回信,讓我知道你的情況。”《姊性纏綿帖》又說“姊性纏綿,觸事殊當不可。獻之方當長愁耳”,似乎是在為妻子被休后的生活擔憂?!斗顚μ吩V說的依然是別離后的相思和悲愁。
既然舊情難忘,當初又為何選擇分開?
兩晉時很看重門第出身,士族常通過聯(lián)姻鞏固勢力,結(jié)交朋黨。王、謝、郗、桓都是當時的望族,常以婚姻為手段達到政治目的。丞相王導的族侄王羲之與太尉郗鑒的女兒的婚姻就是建立在家族利益的基礎(chǔ)上的?,樼鹜跏鲜菗砹⒃劢|晉的一等功臣,高平郗氏則以軍功獲得皇家的賞識,晉明帝死后,王導與郗鑒等人同受遺命,成為輔政重臣。晉成帝時其他士族想要聯(lián)合廢掉王導,削弱瑯琊王氏在朝中的影響力,多虧親家郗鑒力挽狂瀾,王氏方能高枕無憂。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權(quán)力的更迭,王、郗兩家勢力都有所衰退。郗鑒去世后,郗家更是大不如前,郗夫人曾對她的弟弟說:“王家見二謝,傾筐倒庋;見汝輩來,平平爾;汝可無煩復往。”同樣是姻親,王家厚此薄彼,足見其勢力的強弱高低。好在這位郗夫人除了美貌與智慧外,還為王家連生七子,所以枝繁葉茂,地位穩(wěn)固,深受愛戴。而郗道茂就沒有這么幸運了,她嫁給王獻之十余年,只育有一個女兒,還沒幾歲就夭折了。這也成為后來兩人離婚的一大緣由。當然最重要的是,王獻之被公主惦記上了。
這位新安公主雖然是二手的,但依然是名牌貨。她的第一位丈夫是桓溫的兒子桓濟?;笣鸀橹\篡兵權(quán)刺殺自己的叔父,未遂,被判流放,公主立即與之劃清界線,離婚再嫁。這當然也是皇室與權(quán)臣為平衡各方勢力做出的決定,因為郗道茂的父親郗曇早已亡故,她的娘家本就屬于郗氏沒落的一支,而郗氏最具權(quán)威的人物是她的堂兄郗超,他是桓溫謀朝篡位的主要謀士,但桓溫半路上病死了,郗家也就失去了靠山。新皇年幼,皇室需要門閥的輔弼,王羲之一脈也需要更多的庇護,于是兩家一拍即合,從此郗氏被排擠出權(quán)力中心,郗道茂成了這場政治變動的犧牲品。這一邊被掃地出門,那一邊則順著公主的裙帶一路攀升,從州主簿、秘書郎、秘書丞這樣清閑的六品小官,漸漸升為建威將軍、吳興太守、中書令這樣的三品大員,成了皇室政要人物。
據(jù)說王獻之也有過反抗,他用艾草燒傷了自己的腳,并以此拒婚。然而這種自殘沒有奏效,倒是給他自己后半生留下了身心的傷痛。也許對于男人來說,事業(yè)永遠高于愛情,自我的婚姻家庭必然要服從于其家族和事業(yè)。清高和氣節(jié)在權(quán)力和暴力面前是那么的不堪一擊。
王獻之一直對郗氏耿耿于懷,但他后來還是有了一個非常寵愛的小妾桃葉,現(xiàn)今秦淮河的渡口邊,仍然流傳著他歡快真摯的名為《桃葉歌》的情歌:“桃葉復桃葉,渡江不明楫。但渡無所苦,我自來迎接?!庇腥苏f,這是移情。但他對新安公主也還不錯,被東晉皇室評為模范駙馬,只是一直沒有子嗣。到了41歲,新安公主終于為他生了一個女兒,取名王神愛。她像祖父和父親一樣工于書法,后來成了“白癡皇帝”晉安帝的皇后。
王獻之沒能守護他的獨生女兒長大成人,他43歲時因病而亡。他一生中最溫情的時刻恐怕就是秦望山下與郗道茂在一起的日子了,無案牘公務(wù),無世俗煩擾,他們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也曾舉案齊眉,也曾花前月下,或許還曾有過讀書潑茶的情趣,只是“當時只道是尋常”。
那段日子讓他咀嚼了一生一世,也許是苦澀的,也許是甜蜜的?!洞净w帖》中他清雅纏綿的墨跡保存至今,不知道那一筆一畫的提頓與勾連有多少是他訴說不盡的悵惘和哀傷。
編 輯/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