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軍,劉淑娟
(泰山學院生物與釀酒工程學院,山東泰安 271021)
生命科學是建立在科學實驗和實踐上的一門學科,實驗教學始終貫穿著整個大學生物科學本科教育過程,是生物科學本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1].在實驗教學中采用的評價標準在教育教學中具有導向、激勵、改進、為決策提供信息等功能.為此,從高校植物學實驗入手,在對現(xiàn)有植物學實驗教學評價體系局限性分析基礎上,提出了植物學實驗教學評價改革的新思路,建立了新的植物學實驗教學評價體系.
現(xiàn)有的植物學實驗教學評價,過分強調結果性評價,忽視過程性評價,對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的具體表現(xiàn)情況的評價重視不夠,考核的成績主要來自于期末實驗筆試和實驗報告的優(yōu)劣,缺少質性方面的評價.這樣就造成了學生重視文字材料、忽視實際操作技能的訓練與掌握,本末倒置,甚至出現(xiàn)有的學生沒有做實驗,其所得成績比實際參加者還好的現(xiàn)象,難以激勵他們以認真的態(tài)度對待實驗[2].因此,建立新的植物學實驗教學評價體系就十分重要.
現(xiàn)有的植物學實驗教學評價中評價的主體是任課教師,而將學生作為被評價者處于消極的被評價地位,沒有形成諸多主體共同參與、交互作用的評價模式.忽視學生發(fā)展過程中的同伴評價、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控.這樣,一方面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和他們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教師也不能及時準確地發(fā)現(xiàn)問題,不利于發(fā)揮評價的調節(jié)、激勵、改進、教育教學等方面的功能.
現(xiàn)有的植物學實驗教學評價為了選拔"合適教育的學生",在很大程度上是檢查學生的植物學實驗知識掌握情況和技能操作是否純熟,過分強調植物學實驗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強調終結性評價忽視形成性評價,忽視學生掌握植物學實驗知識、植物學實驗技能操作的過程與方法,以及與之相伴隨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導致部分學生學生極力回避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顯微繪圖不是忠實于自己的觀察結果,而是極力描摹教材中的插圖,不利于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yǎng).
現(xiàn)有的植物學實驗教學評價在實驗課程教學評價內容上,過多倚重植物學科知識,特別是課本上的知識,而忽視了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心理素質以及情緒、態(tài)度和習慣等綜合素質的考察;過分重視評價學生"動手"的規(guī)范訓練,即實驗操作本身和實驗的直接結果,忽視對科學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的評價;過分重視評價的結果,對學生在植物學實驗過程中的具體表現(xiàn)重視不夠.完成實驗就算完成考核任務,不利于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更不利于通過實驗探究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
評價的內容既要包括對學生植物學學科知識的評價,又要加強對學生的植物學實驗研究能力、實驗探究能力、實驗創(chuàng)新能力、實驗動手能力的評價.同時,將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呈現(xiàn)的對實驗的態(tài)度、情感與價值觀進行評價.從而培養(yǎng)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實驗時的主動性、合作精神以及實驗過程的習慣、整潔、衛(wèi)生、安全等.
采取平時考查和定期考試相結合,理論考核和教學實踐(演示講解)相結合,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口頭評價和評語評價相結合,質性評價和量化評價相結合,書面考查與實驗技能考核相結合,自評與他評(師評和同學互評)相結合[3].
在制定的實驗評價體系時,要注意有所取舍、有所組合,各指標間既相關又不重疊,更互不矛盾,并給出合理的評價權重、評價內容、評價方式、評價主體,使操作簡約化.
改變以往教師僅僅憑借實驗報告和期末筆試來考核評價學生實驗成績的局面,將植物學實驗教學評價分為平時評價(30%)、實驗報告評價(20%)、操作考核評價(30%)和期末筆試評價(20%)四個部分,學生的實驗成績按總成績來評價(見表1).
表1 植物學實驗教學評價體系
將“平時評價(30%)+實驗報告評價(20%)+操作考核評價(30%)+期末筆試評價(20%)”的模式綜合評價學生的實驗評價體系運用于泰山學院植物學實驗考核中后,收到了明顯的教學效果.具體體現(xiàn)在如下幾方面:(1)端正了學生實驗態(tài)度;(2)規(guī)范了學生實驗操作;(3)調動了學生實驗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4)增強了學生實驗探究能力;(5)豐富了學生植物學理論知識;(6)融洽了學生之間的合作關系;(7)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的實驗情感態(tài)度;(8)實驗報告撰寫符合實際.在教學實踐中,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首先,植物學實驗平時評價中,評價指標多、學生多、教師少,造成了評價過程中教師不能仔細的觀察每位學生的實驗過程;其次,有的評價指標如“實驗探究能力”不容易在學生短時間的實驗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給教師評價造成一定的困難;再次,在實驗操作考核中,實驗設計對于學生來說難度大,耗時多,需要查閱大量資料.解決這些問題仍需要高校對植物學實驗教學進一步給予重視并采取一定措施,如:評價制度化,減小生師比,增加實驗課時,改善實驗條件,開放實驗室和資料室等.
綜上所述,新的植物學實驗教學評價體系能較好地控制和監(jiān)督植物學實驗教學,它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合作精神,更能啟迪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開拓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學生今后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礎.當然,評價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作[4],如何更好體現(xiàn)新型評價理念,建立目標多元、方式多樣、注重過程的評價機制,全面反映學生的植物學實驗學習的發(fā)展過程,仍是一個長期的工作,應需要在具體實驗教學中不斷完善和發(fā)展,建構出逐漸成熟的植物學實驗教學評價理論體系.
[1]王幼芳,李宏慶,馬煒梁.植物學實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張慶芳,遲乃玉.微生物學實驗教學考核評價體系的建立及實施[J].微生物學通報,2009,36(9):1432-1435.
[3]唐萍.改進植物生理學實驗評價體系探討[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0,38(4):36-37.
[4]孫忠梅,蔡艷嫦.地方高校實驗教學評價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28(11):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