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南京衛(wèi)生學校 江蘇 南京 210038)
職業(yè)院校德育課教學中開展公民教育的途徑研究
李玲
(南京衛(wèi)生學校 江蘇 南京 210038)
職業(yè)院校德育課由于其基本任務、基本內容與公民教育具有質的同一性,而成為開展公民教育的主陣地。在教學中,教師應從教學內容的發(fā)掘、設計及教學素材的選擇、課堂氛圍的營造、課后作業(yè)的布置等多方面入手開展公民教育,使學生在德育課教學中學到公民知識,培養(yǎng)公民意識,提高公民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公民素質。
職業(yè)院校;德育課;公民教育;途徑
公民教育是對全體公民進行的,以培養(yǎng)公民在民主與法制的框架內積極參與政治和社會生活所必需的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為目的,與公民作為法定權利和義務的主體相關的政治、法律、道德、經濟、社會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如何有效地開展公民教育已成為各國教育者共同探討的問題。目前,我國各級各類學校借鑒西方的教育經驗已經摸索出了多種教育模式,如開設公民教育的課程體系、開展公民教育的實踐活動等。但由于多種因素,開設公民教育課程、開展公民教育實踐活動還是在部分地區(qū)、部分學校或班級進行試驗,它的推廣還有一個過程。2008年在第二屆北京青少年學生公民教育國際論壇中提出的六點行動建議的第一點就是教學改進行動建議,建議指出應在開展對公民教育的實踐和理論研究基礎上,努力探索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公民教育的新途徑和新方法,使公民教育的內容有效落實在各門學科的學習之中。職業(yè)院校德育課因其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的地位及其自身的特點而決定了它是開展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徑。實踐證明,在德育課中滲透公民教育的做法,一方面,可使學生在德育課的教學中學到公民知識、培養(yǎng)公民情感、提高公民能力,進而提升職業(yè)院校學生的公民素養(yǎng);另一方面,教學中借助公民教育的元素也能提高德育課的實效,使得德育課教學與公民教育相得益彰。
抓住德育課程中公民教育內容進行教學,提高教學實效性 在德育課程的課改教材中,公民教育的部分理念已納入課程目標和內容之中,但教材呈現(xiàn)的內容并不是從公民教育的角度提出的,德育課教師應善于抓住德育課程中公民教育的內容進行教學設計,提高教學實效性。首先,要認真研讀教材,找出教材中可以進行公民教育的教學內容。如在《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教學中可以著重結合 “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市場遵循規(guī)則”、“正確看待分配公平”、“綠色消費”、“積極參與政治生活”和“依法行使民主權利”等內容,側重于提高學生辨析社會現(xiàn)象、主動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其次,要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目標。德育課的教學目標有認知、情感態(tài)度觀念和運用三維目標,與之相對應的是公民知識的掌握、情感的培養(yǎng)和能力的提高。教學中,學生應注重知識的掌握,因此,教師應重視情感、態(tài)度、觀念目標,運用目標的教學設計以開展公民教育。通過情感、態(tài)度、觀念目標的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意識,運用目標的實現(xiàn)使學生運用知識分析一些實際問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公民經驗。再次,教學過程的設計應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公民教育是主體性教育,因為公民的本質決定了公民必須以人格的獨立性為前提。公民社會承擔著培養(yǎng)公民民主素質的使命,但是缺少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以及創(chuàng)造性,民主素質就無從談起。德育課的課堂設計應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使課堂成為民主的課堂,使學生從中獲得公民經驗。
導入具有公民教育效果的教學素材進行公民教育 教學中,教師除了抓住德育課程中相關公民教育的內容進行教學設計外,還可以選擇具有公民教育效果的教學素材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公民教育。例如,在講授“效率與公平”問題時,我導入《華西村》的視頻,一方面,學生了解了效率與公平的知識,另一方面,也耳濡目染了華西村人積極奮斗、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在講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內容時,導入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相關視頻和報道,一方面,幫助學生了解文化的多樣性和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學生在呈現(xiàn)的材料中體會了祖國的強大,激發(fā)了愛國情感。在講授“人民政府服務人民”內容時導入汶川地震的素材,學生在感受服務性政府的同時,體會了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的重要性,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需要說明的是,教學素材的選擇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正反素材都可以使用。但對于消極的或是反面的素材,教師一定要有駕馭能力,能引導學生用發(fā)展的積極的態(tài)度來審視社會消極的一面。
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利用隱性德育因素,讓學生養(yǎng)成公民意識 德育課教學中,我根據(jù)教學內容主要采用問題探究、行為訓練、情感體驗等方法以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提高公民教育的效果。以《投資理財》教學為例,我沒有按教材順序一一講解儲蓄、債券、股票保險的優(yōu)缺點,而是運用問題探究法,首先設計模擬投資理財活動,將學生分成4組,結合學生在不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段的收入,設置家庭月收入盈余1000元、2000元、3000元、4000元作為問題情境,每組選擇一個問題情境。小組成員根據(jù)本組的問題情境設計投資理財五年計劃,計算五年后資產的收益并預測可能存在的風險。然后進行小組內交流,評出最佳理財方案,對這個方案進行修訂,形成小組理財計劃表。最后,以小組為單位,在班級內進行交流。教師對這些理財方案進行評估,從而形成不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階段的理財參考方案。在問題探究中,學生能主動學習,與同學積極溝通,聽取他人建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尋找最理想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通過活動,理解了不同投資渠道的特點,學會結合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理財,并會計算自己的收益。另一方面,在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中,學生的參與、合作、溝通意識得到培養(yǎng),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提高了。
結合公民教育對學生進行德育,開展德育活動,引導學生走向社會 例如,在學習科學消費的內容后,為了讓學生理解保護環(huán)境、綠色消費,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的重要性,真正行動起來,以實際行動來保護環(huán)境,綠色消費,教師首先將全班分為4組,每組選擇一項任務,分別為:(1)調查食堂飯菜的浪費情況;(2)調查學校水電的浪費情況;(3)針對周邊商店和農貿市場調查《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的執(zhí)行情況;(4)到周邊商店調查一次性用具的使用情況。然后指導每組學生設計調查表和訪談記錄表,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業(yè)余時間進行調查。在課堂上,每組學生匯報自己的調研結果。根據(jù)調研結果,教師引導學生一起概括其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其嚴重性。鼓勵學生制定一個行動綱領,踐行綠色消費觀,厲行節(jié)約。在講授“價格和價值規(guī)律”內容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關于某地區(qū)某種商品的價格波動情況的調查,分析引發(fā)價格波動的因素,理解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運用經濟規(guī)律指導消費生活。最后,做好教學后的總結和反思。教學完成后,教師發(fā)給學生一張自制的調查表,側重了解學生對書本知識的掌握、教學過程的參與、自己的收獲、課堂中各種能力的提高等。教師對于調查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和反思,為下一步課堂教學中公民教育的開展積累經驗。
增加了學生的公民知識 德育課中,教師通過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的公民教育設計,導入相關素材,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良好。從課堂提問、課堂評價、課后作業(yè)及測試可以看出學生對德育知識、公民知識的掌握更牢固了。
養(yǎng)成了學生良好的公民意識 首先,積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參與和合作意識。系列教學活動中,學生參與熱情高,能和組內同學積極溝通,合作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快樂。其次,民主寬松的課堂氣氛和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培養(yǎng)了學生的民主意識等。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討論時,學生積極思考,敢于向教師挑戰(zhàn),勇于發(fā)表觀點,課堂成為民主的課堂,讓學生真正過上民主的課堂生活,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民主、批判和創(chuàng)新意識。
促進了學生公民能力的提高 首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溝通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德育課的教學過程由傳統(tǒng)的傳授、接受過程轉變?yōu)橐詥栴}情境為細節(jié)的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產生新問題的引導、發(fā)展和解決的過程。以學生間討論和探究為主的形式,并輔之以教師的適當指導,讓學生在討論探究中,積極思考,團結合作,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無疑培養(yǎng)了學生的多種能力等。其次,開展主題社會實踐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公民的能力,關鍵體現(xiàn)在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而開展主題社會實踐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參與公共事務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社會調查實踐活動,學生獲得了大量豐富的資料。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還使學生學會了如何與人打交道,如何采訪、如何與同學合作,如何撰寫調查報告等,提高了社會實踐能力。
[1]張建明.北京中小學生公民教育實踐回顧與建議[OL].(2008-10-22).http://www.bjesr.cn/esrnet/site/bjjykyw/002930012 8395841d9.ahtml.
[2]武小鹿.從高校德育中探索公民教育資源[J].學理論,2011,(2).
[3]李萍,鐘明華.公民教育——傳統(tǒng)德育的歷史性轉型[C]. 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2006.
[4]俞慈珍.略論現(xiàn)階段擴大公民的政治參與問題[J].求實,2008,(2).
[5]孔月霞,韓曉捷.大學生公民教育新路徑探析[J].道德與文明,2008,(6).
[6]許曙青.職業(yè)院校公民教育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研究的探[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8,(12).
[7]余雙好.現(xiàn)代德育課程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有話職說
內容充實的生命就是長久的生命,我們要以行動而不是以時間來衡量生命。
——小塞涅卡
G712
A
1672-5727(2012)02-0108-02
李玲(1977—),女,江蘇南京人,碩士,南京衛(wèi)生學校講師,研究方向為職業(yè)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