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成珠
(徐州市睢寧縣教育局教研室,江蘇 徐州 221200)
“放生”文本插圖 放飛想象翅膀
葉成珠
(徐州市睢寧縣教育局教研室,江蘇 徐州 221200)
語文教材中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圖,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恰當運用文本插圖,并引導學生通過插圖進行各種學習活動,借圖激趣,借圖導學,借圖練說,借圖促寫,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語文教材;插圖;運用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增強學生學語文和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爆F(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教材中都配有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直觀、形象、內(nèi)涵豐富,它配合課文中的主要人物、情節(jié)、景物繪制或拍攝而成,是語文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魯迅先生曾說:“書籍的畫,原意是在裝飾書籍,增加讀者興趣的,但那力量,能補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是一種宣傳畫?!币徽Z中的,文本中的插圖就是將圖畫和文本聯(lián)系起來的一種形式。遺憾的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對這一“特殊的藝術語言”視而不見,棄而不用,即使使用也是走馬觀花、走走形式而已。這個看似不起眼實則寶貴的教學資源被閑置廢棄的確可惜。如果教師對這些插圖進行研究、開發(fā)并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著名教育學家皮亞杰曾說:“兒童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也不是被動地接受環(huán)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的支配?!比绾渭ぐl(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每一位教師都在積極探討的話題。然而,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都忽視了課本中的插圖對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作用。課本中的插圖比抽象的語言文字更直觀形象,更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大多數(shù)學生拿到新的課本都會津津樂道地翻看插圖,特別是文本中的一些彩圖對孩子們更具吸引力。孩子們一邊欣賞,一邊臨摹,有的還會在圖上作一些“圖上生圖”。實際上,通過審圖,不僅會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還會對學生的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活動產(chǎn)生強烈的影響。針對這一點,我們在講授帶有插圖的文章時,可以讓學生細細地讀圖、審圖,同時根據(jù)課文與插圖設計幾個相關的問題,使學生對插圖有一個清晰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學生定會情趣高漲。例如:教學《我們愛你啊,中國》一文時,我就是利用插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上課伊始,我?guī)ьI大家一起觀察課本中的兩幅插圖,與學生一起欣賞,這兩幅圖上畫的是什么美景?看完這些圖畫能不能說說你的感受?見到這么美的祖國山水,你會產(chǎn)生怎樣的感情?這樣,審圖不僅有效地挖掘文本中的教學資源,而且充分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教學伊始就抓住了學生學習的注意力。這樣一來,由于有了圖畫的先導,又有了一個較為明確的目標,學生就會有濃厚的興趣,也就有了廣泛的參與和投入,這樣的教學效果難道還值得懷疑嗎?
大部分插圖是課文中關鍵內(nèi)容的再現(xiàn),往往插圖一現(xiàn),全文就豁然開朗。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觀賞插圖來預習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最后的姿勢》一文中,文本配備了幾幅震撼人心的插圖,有兩幅圖描述的是地震后破敗不堪的畫面,一幅描述了在地震來臨那千鈞一發(fā)的時刻,譚千秋老師張開雙臂護住四個學生的感人情景。學生在預習時,通過觀察插圖,再結合課題《最后的姿勢》去感受插圖,基本上能夠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再去朗讀、預習課文,學生學習的效果就會更好些。
插圖以其直觀、具體、可感的視覺形象,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我們還可以通過文圖的銜接點為學生迅速有效地進入文本打開方便之門。如在教學《牛郎織女》一文時,就可以從插圖入手,喚起學生學習的期待。因為我們的孩子對民間故事特別感興趣,尤其對牛郎織女這樣的故事更是耳熟能詳,有的學生甚至能夠完整地講述故事情節(jié)。我在教學時,首先讓全體同學觀察文中牛郎織女相見的插圖,讓孩子們展開豐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插圖的情景,給插圖配一個自己編的故事。孩子們興趣十足,都爭先恐后地介紹著自己給插圖編的故事。接著我問:“我們的課本中又是如何介紹牛郎織女的故事的呢?”這樣不僅順勢導入了該課,而且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逼渲欣斫饽芰κ呛诵?。有的學生在閱讀文本時對文本的理解比較困難,這時教師可考慮用插圖作為解讀難點的突破口,化難為易。因為插圖往往同課文的重點、難點部分密切相關。文章是作者情感的流露,無論是自然景物的描繪,還是對人物的刻畫,無不包含著作者濃烈的思想感情。同樣,作為與課文相關的插圖,它也包含著作者的審美情趣、生活體驗以及對課文思想內(nèi)容的高度濃縮。有的是對文本精辟的理解或延伸,有的是對課文某一片斷精心的描繪,還有的是對課文重、難點的直觀展示。這些無不滲透著畫面作者的審美情趣和對文章旨意的理解。
例如:我在教學《安塞腰鼓》一文時,就把課文的插圖與文字有機地結合起來指導學習。課文中寫道:“一錘起來就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這段文字對于安塞腰鼓表演的場面描寫極為精彩和震撼。如果讓學生只從文字上去感受安塞腰鼓的大氣與恢宏,學生是很難感受到它所帶給人們的震撼的,即使感受得到也是空洞的表象。而我們的畫家將這段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內(nèi)容用自己的畫筆直觀地展現(xiàn)了出來,凸現(xiàn)了安塞腰鼓表演場面的壯闊。通過指導看圖,避免了抽象的講解與生硬的想象,不僅讓學生較為輕松直觀地領會段落中所描繪的安塞腰鼓的氣勢,也會讓“安塞腰鼓”這一中華厚重的民俗文化在孩子們的心中扎下深深的根。
學生欣賞插圖的過程也是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以審美的眼光審視這些插圖,把它化為自己的理解。學習《詹天佑》一文時,可以充分引導學生觀察插圖,讓學生圍繞插圖說說詹天佑在接受任務后克服了怎樣的困難去勘測設計線路。圍繞插圖讓學生盡情去想象,結合插圖再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的介紹,親自動手去重現(xiàn)詹天佑的設計圖,畫出詹天佑設計的我國第一條鐵路,這樣不僅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而且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保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說”的能力需要訓練,而且要貫穿在閱讀教學中來進行。插圖能從多方面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說的欲望,利用插圖進行說的訓練,學生不會覺得無話可說,而且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讓學生看著圖畫復述是訓練學生說的能力的一個很好的形式。圖畫會給予學生很多提示,會讓學生復述的內(nèi)容重點突出,而且言之有序?!蹲詈蟮淖藙荨芬晃闹校n文中的三幅插圖個個都是震撼人心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廢墟”“坍塌”“生死攸關”“舍己為人“等詞語將文中的幾幅圖鏈接在一起,讓學生根據(jù)插圖來復述課文內(nèi)容,感受譚千秋老師在那生死攸關、千鈞一發(fā)的時刻,奮不顧身地保護學生的感人壯舉。在看圖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并試著從衣著、神態(tài)、心理等方面展開敘述。因為有了具體可感的圖畫,學生就不會覺得無話可說。同時,通過這一訓練,也可了解學生對文本思想、人物情感等的具體把握。
看圖作文是習作訓練的方式之一,因為它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受到教師和學生的喜愛。除了那些專門為訓練寫作而精心設計的插圖,教材中的其他插圖,只要教學需要,也可以拿來練習寫作。利用插圖練習寫作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對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大有裨益。
例如:教學《青海高原一株柳》這篇課文,可以先請學生觀察插圖中的柳樹,然后要求他們寫出柳樹的形狀,再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柳樹形狀特點的語句讀一讀,體會一下作者的寫作角度、方法、用詞,找出自己習作片段與課文描寫的差距,在清楚了自己的不足之后,再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仿照文中的方法來描述一種自己喜歡的植物。與傳統(tǒng)的看圖習作相比,這種邊學邊練的方式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深刻理解,而且“現(xiàn)學現(xiàn)用”,效果更佳。雖然課文選用的插圖不一定全面,但現(xiàn)有的插圖我們?nèi)裟芎煤眠\用,必將為我們的語文教學增色不少。
由此看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插圖的作用對于打造高效課堂的作用是不可小覷的。因此,我們必須充分利用好教材給我們提供的這一寶貴的資源,讓插圖不再成為課堂教學中一道被閑置的風景。
[1]李杰.讓插圖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冥冥《風箏》一課給我的啟發(fā)[J].語文建設,2004(1).
[2]劉春玲.插圖對兒童的閱讀理解和記憶的影響[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0(1).
[3]曾天山.國外關于教科書插圖研究述評[J].外國教育研究,1999(2).
(責任編輯:符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