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梅 趙鋒利 孫照琨
PBL教學模式淺析
李開梅 趙鋒利 孫照琨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廣州 510405)
PBL教學模式;教育改革;素質教育
一堂精彩的好課,不僅需要教師擁有飽滿的精神,滿腔的熱情,抑揚頓挫、快慢交替的語音、語調,優(yōu)雅的肢體語言,同時也需要教師掌握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方式——PBL教學模式。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模式是以問題為基礎的具有綜合性、系統(tǒng)性、較大靈活性和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的教學形式,其目的是最大程度提高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提高上課質量。教師將PBL模式有機滲透到課堂中來,可充分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實現(xiàn)“提高學習效果”目的。PBL教學模式具有多樣性,常常根據(jù)教學內容采用以下各種方式穿插在課堂教學中,使得課堂生動而有趣。
教師就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有針對性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設置成設問式問題、啟發(fā)式問題、糾錯式問題、有獎競答式問題等。教師可根據(jù)課堂具體氣氛來進行選擇,這些問題可以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也可以讓學生以自由討論的形式參與回答。例如講解維持正常血液循環(huán)與血壓的三個主要因素:①心臟的功能正常②周圍血管功能正常③適當?shù)挠行аh(huán)血容量,我們聯(lián)系中醫(yī)的基礎知識,設計問題:如果用中醫(yī)理論應當如何對此進行闡述?(答案是“心氣充沛、血管通利、血液充盈”)此問題一提出就引發(fā)同學們熱情參與、認真思考,從而提高他們的課堂積極性,同時也讓中西醫(yī)基礎知識進行了有機的結合。對教學重點進行問題設計,此種教學方式可讓教師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認知存在的問題,發(fā)現(xiàn)閃光點和不足,講解時會更有針對性,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能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好感。
在案例討論中要實現(xiàn)教學目標,首先要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臨床典型病歷,在此基礎上圍繞本課核心內容進行有效裁減,形成短小精簡的案例,讓學生根據(jù)案例設想此病人就在我們眼前,做為首診醫(yī)生的我們該如何對此病人進行診斷與處理,提出自已的診斷意見、治療方案,以及在診斷過程中需要考慮相鑒別的疾病??刹扇W生相互討論(是否進行分組討論由教師靈活掌握),或獨自思考方式,此模式不僅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課堂參與熱情,更能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要點,同時教師根據(jù)學生對此案例的診治情況,亦可了解學生對本課內容的掌握程度,有針對性地對不足之處再進行深刻講解,加深學生對本次課堂重點內容的掌握。此種教學方法常常安排在課堂結束部分,做為對本次課的總結,亦可將之設在講課開始,在課堂結束時對此案例再進行分析總結,這樣學生在課堂中能始終帶著對問題的好奇、思索,認真聽課堂內容的講授。
在醫(yī)療實踐工作中,我們擁有很多的醫(yī)療經(jīng)驗,這些經(jīng)驗或是成功或是失敗,不管結果如何,留給我們的是寶貴的經(jīng)驗,學生們很喜歡聽這些臨床中實實在在發(fā)生的小故事。我們在課堂中隨時穿插這些臨床中常見的問題,能調動學生的學習氣氛,加深學生對課堂內容的記憶。
是將模擬的臨床場景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在場景教學中引入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并以標準化病人和教師共同構建教學場景,由問題引出教學內容,進行啟發(fā)式教育,使學生在掌握專業(yè)知識的前提下培養(yǎng)臨床思維能力、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如若條件允許,還可以請患者親自參與到教學中來,由患者親自講解自身患病時的癥狀感受,以及診治經(jīng)過,這樣改變了既往教學方式的枯燥乏味,增添了課堂教學形式的多樣性,增添了生趣活潑。
疾病中任一病癥的臨床表現(xiàn)只憑教材中的文字描述和傳統(tǒng)的講授很抽象,難使學生真正理解,所以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在幻燈片中運用圖片、動畫、錄像視頻、特殊的符號或彩色線條來展示不同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癥狀和體征)、診斷、防治措施,因其形象逼真很容易吸引學生的興趣及注意力,降低學習難度,易于知識的鞏固掌握,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PBL教學模式多種多樣,針對學生具體情況靈活采取學生興趣濃烈、參與性高的形式,這縮短了課堂與臨床的距離,有利于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也有利于貫徹啟發(fā)性原則,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以熱情的態(tài)度投入到教學中,對教學內容的嫻熟,并將教學內容與PBL教學模式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能完成一堂高質量的教學活動。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1-034
1672-2779(2012)-01-0064-01
(本文校對:韓世輝 收稿日期:2011-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