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曉春
成立于本世紀初的百度MP3是我國最早出現、也是現在使用范圍最廣的網絡音樂搜索引擎之一,它的問世在大大促進了網絡音樂的風行、給其自身帶來顯著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引發(fā)了數量繁多、圍繞著版權問題而展開的商業(yè)糾紛。雖然版權問題廣泛地存在于整個網絡音樂搜索行業(yè)中,但處于行業(yè)龍頭地位的百度MP3搜索常常首當其沖地成為了眾多音樂人、唱片公司口誅筆伐、對簿公堂的對象。雖然由于“避風港”等政策的保護傾向和相關法律的疏漏的原因百度極少敗訴,但這仍然動搖不了音樂供應商和版權管理機構的維權熱情。他們樂此不疲地投入到與百度的對峙中。然而,市場需要良性發(fā)展,法律也將日漸完善,政策的天平不會永遠倒向某一方。經過多年的風波與滋擾,版權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各界和相關機構的高度重視。不但唱片公司、音樂人的維權意識和手段在提高,符合行業(yè)規(guī)范的競爭對手也已經出現。對于百度而言,要保全其MP3音樂搜索服務在業(yè)內的領先地位,找出服務中存在的侵權隱患及應對措施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
百度的MP3搜索頻道自2002年問世以來,不論是從搜索形式上講,還是從搜索功能上來看,都發(fā)生了不小的變化。這些變化旨在使其操作界面更加科學、美觀,功能更加合理、強大,從而進一步受到用戶的歡迎與肯定。但是不論其怎么改變,它的運行原理和贏利方式一直是大同小異的。而了解百度MP3音樂搜索引擎的運行原理和贏利方式正是探究其侵權隱患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百度MP3搜索引擎的運行過程包含兩大步驟。第一步是利用一種叫做“網絡蜘蛛”的軟件程序從互聯網中抓取網頁?!熬W絡蜘蛛”的主要任務就是利用鏈接地址來搜尋網頁,然后將符合需求標準的網頁抓取出來。由于這種程序會像一只不眠不休的蜘蛛在工作中不間斷、循環(huán)式地進行網頁的搜索與抓取工作,故而被稱做“網絡蜘蛛”。整個過程的第二步則是將“網絡蜘蛛”收集得到的網頁集中起來,建立成索引數據庫。這個過程中要用到索引系統(tǒng)。由于“網絡蜘蛛”收集的網頁數量很多而且沒有按照任何一種規(guī)律進行排列,因此還不適合投入到對用戶的使用中。所以這里需要借助索引系統(tǒng)對收集好的網頁進行分析,再按一定法則編排成便于使用者進行搜索的索引數據庫。經過這兩個步驟,用戶就可以通過在搜索框中輸入關鍵字的方式找到符合要求的網頁的鏈接。
和其他很多提供免費服務的平臺一樣,廣告也是百度MP3音樂搜索引擎最主要的贏利方式。由于百度MP3能夠提供免費的試聽與下載服務,免去了用戶購買其他類型音樂制品的花銷,因此受到了網民們的高度關注和廣泛使用,網絡流量居高不下。而網友們的注意力正是其獲利的關鍵點。通過將MP3音樂頻道的網友關注度出售給廣告商,百度獲得了巨額的經濟收益。這些收入的一部分作為分成回到為百度提供音樂內容的唱片公司手中,但前提是要與百度簽訂合作協議。但這類公司所提供的音樂內容在百度MP3音樂搜索引擎中可以搜索到的音樂作品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其他大量的音樂內容的版權人或者供應商跟百度都不存在合作關系,自然無法獲得來自百度方的經濟補償。
如上文所述,通過出售網友關注度來獲得廣告收入是百度MP3搜索引擎的主要贏利方式。作為一個贏利型機構,百度在MP3音樂搜索平臺上投入了技術、人力、財力和時間,由此獲利本來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是,百度MP3音樂搜索頻道上的一些不合理的廣告方式在給百度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卻極大地傷害了音樂內容供應商和版權人的合法權益??v觀百度MP3音樂搜索頻道的頁面,除去必要的內容以外,廣告無處不在。不論是在其首頁、試聽頁還是榜單頁均存在著各種形式的廣告。其中引起爭議最多的還是下載頁面中的廣告。一般而言,百度只能在與其有合作關系的唱片公司提供的音樂內容的下載頁面中放置廣告,而百度MP3在大多數時候也確實是這樣做的。但是仍然存在著部分音樂作品,其版權人與供應商分明不存在與百度的合作關系,卻也被在下載頁面中安排了廣告。由于百度提供的是音樂內容的深度鏈接,網友在下載這些音樂的時候會繞過供應商頁面的廣告而直接獲取到音樂內容。過種直接侵害供應商權益的行為無疑為百度MP3音樂搜索埋下了深深的侵權隱患。
雖然百度MP3一再堅稱自己只是一個提供資源鏈接的搜索型網站,但對于其是否有過人工干涉搜索的行為這一問題,外界還是質疑不斷。其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根據一家版權代理公司對百度MP3的長期跟蹤調查,發(fā)現百度MP3平臺中提供的音樂內容與其相關的鏈接不符,它們實際上都別有出處。其次,還有許多出現在百度MP3上的音樂內容,其鏈接所指向的地址卻是一個無法單獨訪問的網站。雖然這些網站無法單獨訪問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但百度仍然無法擺脫旗下存在隱形的、用來放置音樂作品的網站的嫌疑。而這種參與搜索過程、人工干預搜索鏈接結果的行為正屬于一種直接的侵權行為。必然會使得百度在面對訴訟時明顯處于劣勢的一方。
深度鏈接之所以會引起爭議和糾紛,主要是因為它常常會避開被鏈接網站的主頁而直接指向其中的資源。由于深度鏈接避開了主頁,那么主頁上的廣告也就被繞過了。許多以廣告為合法收入的被鏈接網站也就因此蒙受了經濟上的損失。雖然百度MP3沒有在自身的服務器上存放音樂內容,避開了對版權所有人權益的直接侵犯,但毫無疑問其提供深度鏈接、使被鏈接內容變成可無限利用的免費資源的做法確實存在著很大的侵權隱患。首先,如果被鏈接網站并沒有其網站上所提供的音樂的合法使用權,那么百度的行為就構成了與被鏈接網站對版權所有人的共同侵權。其次,如果被鏈接網站上的內容是經過了授權的,那么糾紛就會存在于被鏈接網站和百度MP3之間,因為百度的行為已經造成了被鏈接網站的合法權益的損害。
我們國家曾經參考國外相關法律法規(guī)引入了一條針對網絡版權問題、旨在保護我國剛剛起步的互聯網產業(yè)的“避風港”原則。其具體內容用在百度MP3問題上就是,如果百度MP3所提供的鏈接可能或者確實存在對其他版權所有者或者供應商的侵權行為,那么只要其能夠在接到版權人通知后的一定時限內將涉案的鏈接刪除就可以避免承擔法律責任。這就是版權糾紛中常提到的“通知移除”。這么多年來,百度之所以可以在眾多的版權相關法律訴訟案件中保持極低的敗訴率,就是仰賴于這個避風港政策的庇護。但是,避風港政策對于百度來說只是一個短期的保障,不會長久地存在。隨著社會各界對版權問題了解逐漸加深,相關法律法規(guī)必定也會日趨完善,百度終究不可能長久地依賴這層屏障的保護。
此外,類似于來自外界法規(guī)的保護,百度自身也存在著一些避免版權糾紛的自我保護措施,這其中免責聲明就是一類。所謂免責聲明其實就是一種再次強調百度中立性和守法意愿的自我闡述。但是百度對免責聲明的處理并不夠好,除不夠顯著以外,其中的部分內容與相關的法律條文的規(guī)定也有一些出入。所以,綜合看來,不管是保護政策還是免責聲明,都不能把百度MP3從侵權的隱患中拯救出來。
版權問題一直是困擾著百度MP3、造成其糾紛不斷的根本原因。要最大程度地消除百度MP3音樂搜索平臺上存在著的侵權隱患,就應當深化與版權人、第三方網站的合作。目前,百度MP3最大的隱患就是,長期向用戶提供可能沒有得到正式授權的音樂內容的試聽與下載。那么,要杜絕隱患,就要合法地使用這些音樂內容。而通常所認為的能使這些內容合法化的方法有以下幾個。第一個是取得網站上所提供的鏈接所指向的音樂內容的直接授權;第二個是盡可能地與取得了這些音樂內容合法授權的第三方網站合作;第三個就是與音樂內容的版權所有人合作,從而取得這些作品的正式授權以達到合法使用這些資源的目的。
百度MP3法律糾紛不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產業(yè)鏈上相關各方在利益獲得上的極大不均衡。具體來說,這主要體現在:不管是以百度MP3為典型代表的音樂搜索引擎,還是購買百度關注度的廣告商,或者是享受到了免費音樂資源的廣大網友,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便利與好處,而作為搜索內容提供者的第三方網站和音樂作品版權所有人,從獲利角度來講,相比前三者而言卻少得可憐。這種極度不平衡和對內容提供商及其版權所有者權益的嚴重忽視直接導致了產業(yè)畸形,嚴重地制約了這一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從這個角度來看,要徹底停止行業(yè)紛爭、促進其有序發(fā)展、消除其中存在的不平衡隱患,最好的辦法就是百度方面主動與利益相關的各方建立起合理的利益分成系統(tǒng),充分地重視起音樂內容供應商及其版權人的合法權益,使他們付出的勞動能有合理的經濟回報。這樣做,既是出于對行業(yè)未來的考慮,也是在為百度自身謀取更長遠的發(fā)展。
百度MP3之所以逃脫不了對音樂供應網站和音樂版權所有人權益侵害的嫌疑,無非是因為其平臺上提供了能夠避過提供音樂內容網站的主頁和廣告而直達其資源內容的深度鏈接。所以,只要百度愿意放棄對深度鏈接的提供,使得音樂搜索和普通網頁的搜索一樣,只能到達相關聯網頁的首頁而不是深度資源就可以避免對第三方網站權益的侵害。但是這種做法無疑會給百度MP3帶來非常不穩(wěn)定的發(fā)展局面,廣大網友已經習慣了在百度MP3享受到免費的試聽及下載服務。如果貿然停止對這類服務的供應,必然會使得百度喪失數量巨大的網友關注度,繼而引發(fā)作為百度MP3音樂搜索頻道支柱收入的廣告收益的大幅度縮水。面對強大的市場競爭和網友對百度服務落差的失望,百度MP3的發(fā)展局勢就變得極為不利了。所以,除了上文所提及的辦法,百度還可以嘗試建立自己旗下的、用來儲存得到了合法授權音樂的專屬平臺。如此百度MP3就由一個音樂搜索平臺轉型成為一個數字音樂市場,這樣一來,百度只需要依據授權與否來選擇用于平臺上提供給用戶下載與試聽的音樂,而不必擔心對其他網絡音樂供應商和版權所有人的侵權問題了。
[1]陳紹平.MP3搜索引擎服務商的法律責任——對“百度案”和“雅虎案”二審判決的評析[J].電子知識產權, 2008,(8)
[2]宋偉.網絡服務提供者間接侵權中過錯推定原則的適用[J].電子知識產權,2008,(11)
[3]馮曉青,謝蓉.網絡搜索引擎引發(fā)的著作侵權糾紛及其判斷[J].信息網絡安全, 2009,(11)
[4]謝冠斌,史學清.網絡搜索服務商過錯責任的合理界定[J].知識產權, 2008,(1)
[5]史學清,汪涌.避風港還是風暴角[J].知識產權, 2009,(3)
[6]劉家瑞.論我國網絡服務商的避風港規(guī)則[J].知識產權, 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