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生暉,李興鋒,葉麗麗
(1.杭州市公安局,浙江杭州 310002)
(2.寧波市公安局,浙江寧波 315040)
(3.慶元縣公安局,浙江慶元 323800)
新時期基層公安機關踐行核心價值觀工作十法*
□朱生暉1,李興鋒2,葉麗麗3
(1.杭州市公安局,浙江杭州 310002)
(2.寧波市公安局,浙江寧波 315040)
(3.慶元縣公安局,浙江慶元 323800)
本文結合浙江省公安工作實際,梳理總結公安機關踐行核心價值觀工作十法:新警歷練法、名師帶徒法、節(jié)點儀式法、常態(tài)訓練法、典型激勵法、親屬督促法、情緒舒緩法、巧借外力法、警示教育法和教育引導法。
新時期;基層公安機關;核心價值觀;工作十法
踐行“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的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說到底,基層是根本,是重點。當前,以“三所三隊”為代表的基層公安機關,一部分民警出現世界觀人生觀模糊、職業(yè)認同感下降、奉獻精神弱化、身心壓力較大、不公平感增強、弱勢感比較強烈等問題。應該說,在公安內部出現這些思想問題,一方面,這是社會轉型期各種思想激烈碰撞的正常表現,另一方面,這也迫使各級公安機關要高度重視民警層面核心價值觀的樹立和實踐。本文結合浙江省基層公安機關在探索、實踐核心價值觀過程中創(chuàng)新、提煉的新經驗,梳理總結新時期基層公安機關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工作十法。
新警歷練法是指針對新警成長培養(yǎng)的長期性、連續(xù)性等特點,在民警職業(yè)生涯的啟端,將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貫穿業(yè)務培養(yǎng)和日常管理中,通過優(yōu)師帶徒、制定計劃、定期考核來確保實效,有效地促進新警成長、成熟、成才。目前,杭州、寧波、麗水等地公安機關按照新警歷練工作模式,由局政治部、警校協同對新警開展為期三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培訓,通過入警培訓把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政治理論、法律法規(guī)、公安業(yè)務、警務技戰(zhàn)術、隊列和體能等科目的學習訓練,使參訓人員初步具備從事公安實踐工作的能力,達到初任人民警察資格標準。新警初任培訓結束后,通過在一線實戰(zhàn)單位的工作歷練,綜合參考新警歷練表現、專業(yè)特長、個人意愿等因素,分配確定工作單位及工作崗位。以杭、甬、麗為例,已累計歷練新警數百名,與歷練之前相比,參訓新警均能夠迅速樹立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養(yǎng)成良好的紀律作風和組織觀念,真正具備人民警察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
名師帶徒法是指通過老警帶新警的傳幫帶制度,協助單位促進“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深入和升華?!皞鞯馈敝傅氖枪补ぷ鞯囊?guī)律,主要是精神層面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職業(yè)道德觀。新警經過入警培訓已具備基本的警察價值認同,再通過名師的思想點撥,其感染、浸潤作用遠遠超出課堂的教導?!笆跇I(yè)”指的是手把手地傳授業(yè)務本領,是課本知識向實踐知識轉化的催化劑。沒有名師引路,徒弟可能會在黑暗中摸索、碰壁。“解惑”是名師帶高徒的主要目的。新警在遇到疑難問題時,只需名師稍加點撥,即可茅塞頓開、輕易破難。近年來,杭、甬兩地公安機關已普遍推行“師徒制”,在幫助新警樹立核心價值觀、提升公安工作水平方面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當然,在優(yōu)化名師帶高徒工作法的同時,還要強化組織的作用,通過定期講評、點評、考核、交流,力促“組織+個體”疊加共振效應的擴大。
節(jié)點儀式法是指在民警入警、授銜、立功、晉升、離警退休等重要時間節(jié)點,通過規(guī)范隆重的儀式,向民警頒發(fā)相應紀念章、證書,以增強廣大民警的職業(yè)自豪感和歸屬感。當前,各級公安機關高度重視警察禮儀,重視榮譽、警銜等的激勵作用,這既能體現組織對個體的關懷和重視,又能激發(fā)民警獻身公安事業(yè)的熱情和建功立業(yè)的決心。近年來,杭、甬、麗等地公安機關,學習借鑒香港等地警務工作經驗,邀請家屬、社區(qū)群眾參加民警個人從警生涯節(jié)點重大儀式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特別是在一些老民警退休儀式上,由公安機關領導出席給光榮退休的民警頒發(fā)證書、紀念章,既體現了警隊的人文關懷,又提高了廣大民警職業(yè)認同感、榮譽感和使命感。當前,節(jié)點禮儀法仍在學習借鑒、慢慢探索之中,有必要從警察院校教育訓練角度,強化涉外警務、警察禮儀研究,探索一整套警察禮儀標準體例,使之規(guī)范化、標準化,便于操作和執(zhí)行。
常態(tài)訓練法是指針對民警各種現實思想問題,將經常性訓練貫穿于隊伍各項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進一步提升思想教育工作的及時性、針對性、靈活性和群眾性。一是營造“氛圍”。良好的警營工作氛圍對經常性思想工作具有積極的催化作用,通過警營沙龍等形式,加強教育引導和學習訓練,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檢查經常性思想工作的落實和效果。二是突出“針對性”。通過開展經常性的集中教育、民主討論、思想交流互助和自查自糾,筑牢民警思想防線,確保理想信念堅定、政治方向明晰;通過把增強職業(yè)道德和樹立服務意識作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強化民警的自豪感、責任感、使命感以及甘于奉獻、不計個人得失的高尚情操。三是增強“預見性”。堅持以人為本、換位思考,摸清民警靜態(tài)、動態(tài)的思想脈搏,見微知著地了解民警的思想和行為變化。通過提前預警,抓住問題根本;通過把握時機,獲取最佳效果;通過加強管理,實現跟蹤問效。
典型激勵法是指緊緊抓住隊伍中涌現出來的不同層次、類型、崗位的典型,樹立先進層,轉化后進層,帶動中間層,促進人們形成共同價值取向和行為規(guī)范。在具體實踐中,一是把人民警察核心價值體系作為選擇和確定典型的政治原則和價值尺度?!暗湫汀北仨毷侨嗣窬旌诵膬r值體系的積極倡導者和模范實踐者,能夠從不同側面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本質要求。二是確保先進典型事跡客觀真實。真實是先進典型的生命。遵循客觀真實的原則,按照先進人物的本來面目塑造典型形象,從具體環(huán)境條件中把握典型事跡。三是堅持面向基層面向群眾。基層是絕大多數先進典型成長的肥沃土壤,在推選先進典型時,注意聽取群眾意見;在宣傳先進典型時,注意收集群眾反映;在學習先進典型時,注意擴大群眾參與。四是不斷改進宣傳方式方法。帶著深厚感情深入挖掘背后的動人故事和感人細節(jié),運用藝術手段把生活的真實和藝術的真實結合起來,運用多種宣傳方式使先進典型走進千家萬戶。
親屬督促法是指通過前移隊伍教育管理關口,充分發(fā)揮好單位、同事、家人等社會資源在8小時之外的督促作用,全方位、多側面出擊,使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形成合力。民警的思想變化不僅與警營內部的各種因素密切相關,而且與社會環(huán)境、家庭、親友的影響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親屬督促法深刻認識到這個特點,從封閉式走向開放式,建立定期聯絡家屬和關愛提醒制度,利用親情對民警個人的影響,充分發(fā)揮信函、電話、網絡等信息載體的有效功能,加強對民警的思想和行為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引導和提醒糾正,形成警營、家庭、社會、網絡四位一體的思想工作教育模式,促使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思想認知水平和道德覺悟能力有效提升。同時,注意發(fā)揮橋梁與紐帶作用,發(fā)揮社會、家庭的力量,及時掌握隊伍思想脈搏,并針對分析出來的人員和問題,落實談心幫教和整改措施,切實把預防、監(jiān)督工作落到實處,確保隊伍思想穩(wěn)定。
情緒舒緩法是指堅持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原則,幫助民警消除不良情緒,舒緩心理壓力,調整精神狀態(tài),促進身心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健康的心理素質,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一是思想上“解惑”。通過把核心價值體系從抽象的理念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民警”的轉化,使廣大民警真正自覺自愿地接受核心價值體系所蘊涵的道德原則、精神信仰和價值理念,并最終轉化為自覺的行動。二是文化上“解悶”。牢牢把握住廣大民警實現成長成才的強烈愿望,通過開展多種類型的警營文化活動,形成寓教于樂的文化體系,增強廣大民警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良好心態(tài)和工作熱情。三是心理上“解壓”。針對民警個體心理發(fā)展、心理適應與心理障礙問題,正確區(qū)分思想問題與心理疾患的界限,精準解決民警的心理困擾,逐步建立健全以教育和發(fā)展為宗旨的民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巧借外力法是指突破地域、時空的限制,拓寬視野,借助培訓機構、高校、部隊、企業(yè)等形成的新知識、新思路,拓展教育工作新途徑,提高教育工作的知識量與說服力,使公安政治思想工作更豐滿、更具體。一是借助熱點問題,析事明理搞教育。緊扣民警對熱點、難點問題普遍關注的特點,提升民警認知能力和服務本職、堅定理想信念的決心,使教育活動達到觸類旁通、引發(fā)深思的效果。二是借助典型事例,循循善誘搞教育。借助正反兩方面的典型事例,有針對性地開展法紀教育,引導民警增強法紀觀念,提高法律意識,避免和杜絕涉法案件的發(fā)生。三是借助外界資源,形成合力搞教育。采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的方法,邀請地方的專家、學者、典型人物走進警營,不斷擴大教育資源。四是借助形勢任務,緊扣特點搞教育。根據公安工作和崗位特點,把握教育的主題,明確教育的著眼點,采取多種形式,分階段分層次,抓好各項教育活動,及時做好平時和戰(zhàn)時的教育動員工作。
警示教育法是指依托影片、講座、基地等形式,以案說法,及時糾正背離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的各種思想和行為,引導廣大民警從反面教材中吸取教訓,做到警鐘長鳴、常警常醒,從而達到警示訓誡的防范預警和教育挽救目的。當前,各種思潮交錯碰撞,在拓寬視野、重塑自我的同時,超負荷、低收入的強烈反差,沖擊、震蕩著民警傳統(tǒng)的思想道德,身處違法犯罪的社會毒瘤邊緣,被各種社會利益關系包圍牽絆,少數民警心態(tài)失衡。在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的過程中,浙江省公安廳組織開展全省公安機關廉政文化“進警營進警校進民警家庭”活動,以廉政文化潛移默化,引導廣大民警的思想行為統(tǒng)一到人民群眾認同的價值觀念、道德規(guī)范上來;溫州市局制定出臺了《談話提醒暫行辦法》,提出了“對每個人要經常喊話、對少數人要經常拍肩、對個別人要依紀查處”的隊伍管理新思路;海寧市局本著以人為本、注重預防的目的,全面構建民警違紀違規(guī)預警研判機制,等等,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引導法是指通過信仰溝通、愿景傳遞、意識灌輸、觀點推介、理念培訓等方法和途徑,將理論灌輸和思想啟迪直接作用于民警的精神世界,強化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認知和價值認同,從而引導民警的思想和行為。浙江全省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堅持教育為本、教育為重、教育為先,通過持之以恒地抓學習教育,不斷加深廣大民警對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認知和情感認同。一是寓“理”于“教”。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為基層公安機關思想政治工作服務,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知識含量和情感分量,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滲透力和感召力。二是寓“教”于“小”。把教育引導滲透在日常警務中,融匯于日常的談話交流中,貫穿于日常的大小會議中,從而提高教育引導的實時性,增加覆蓋面和影響力。三是寓“小”于“引”。引導廣大民警樹立忠誠的信念、頑強的品質、堅韌的精神,引導廣大民警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感情去執(zhí)法、去管理、去服務,引導廣大民警明善惡,辨是非,光明磊落,兩袖清風,秉公執(zhí)法。
(責任編輯:史榮華)
D631
B
1674-3040(2012)06-0080-03
2012-11-02
朱生暉,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辦公室調研科副科長;李興鋒,浙江省寧波市公安局辦公室調研科民警;葉麗麗,浙江省慶元縣公安局辦公室民警。
*本文系浙江省公安廳辦公室特約研究員2012年重點調研課題之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