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媛芝 陳蘭英
吉林省磐石市明城鎮(zhèn)衛(wèi)生院護理組,吉林磐石 132301
靜脈穿刺是臨床輸液、輸血、臨床檢驗用血等常用的護理操作技術(shù)。能否做到一針見血,是爭分奪秒搶救病人時的關(guān)鍵,同時也能減輕病人的痛苦,提高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度。靜脈穿刺成功率的高低與操作者的技術(shù)熟練程度、患者的靜脈充盈度、患者的病情程度、操作者的心理素質(zhì)、患者及家屬的配合、穿刺針的質(zhì)量是密切相關(guān)的。因此,就相關(guān)因素逐一進行闡述。
因小兒頭皮靜脈交錯成網(wǎng)狀分布,分支較多,尤其是正中靜脈有易固定、不易滑動、彈性較好的特點,因此,一般選擇正中靜脈穿刺成功率較高。兒童多選擇手背靜脈、大隱靜脈及肘靜脈等。大隱靜脈、肘靜脈血管較粗,彈性好不易滑動。尤其是哭鬧不止的患兒,穿刺最好選擇大隱靜脈,因為哭鬧不止的患兒出汗、亂動、易引起輸液貼粘貼不牢固,易引起外滲。大隱靜脈穿刺成功后用小手板固定較好。長期輸液的患兒穿刺成功后可采用留置針,避免長期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及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負荷。
由子長期患病,消耗多,皮下脂肪少,血管彈性差,易選擇斜面較短的針頭穿刺。穿刺時皮膚繃緊,從靜脈上方向下壓迫直接刺入。
由于循環(huán)血量減少,靜脈塌陷,血管彈性較差,管腔小,很難看清血管,首先拍打、熱敷、向心性擠壓皮膚等物理方法,使血管擴張、靜脈充盈后穿刺成功率較高。
由于穿刺部位腫脹,顏色蒼白,彈性低,靜脈不顯露,根據(jù)解剖學的特點選擇穿刺部位,用手指按壓所需穿刺部位,使局部凹陷,靜脈顯露,迅速消毒,快速穿刺,進針不宜過深。
肥胖病人皮下脂肪較厚,血管彈性較好,靜脈較細,不易顯露,首先根據(jù)解剖學特點,分清靜脈走向,用手指摸著靜脈穿刺,慢慢試探性進針。
在當今的社會狀態(tài)下,尤其是兒童患病,一個患兒要由2~4名家長陪伴,如眾星捧月一般,患兒在接受穿刺時都有緊張,恐懼的心理,因此患兒常常啼哭不止,家長對護士,尤其對年輕的護士常有不信任的心理,在穿刺前,他們往往會說我們孩子的血管不好,問你是否能一針扎上,這樣會給護士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如果你不能一針見血,家長會發(fā)出哀嘆聲,甚至會說出一些難聽的話來,因此,這就要求我們護理人員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對家長進行耐心細致的解釋,用真誠和良好的服務(wù)態(tài)度,消除家長的不安情緒,尤其現(xiàn)在多數(shù)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兩代人都圍繞著一個孩子轉(zhuǎn),作為我們護理人員,首先自身應(yīng)該消除影響操作心理上的不良因素,對待患兒要像對待我們自己的孩子一樣,取得患兒及家長的配合,排除一切內(nèi)外因素對穿刺的影響,提高穿刺成功率。另外,長期的護理工作使我們深切的體會到,如果我們的心情不好,尤其是在操作時,噪音、患兒的哭鬧、周圍人的議論,會造成我們心煩意亂,操作時情緒急躁,不能準確判斷血管的位置、走向,急于求成等因素也影響穿刺的成功率。因此我們必須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修養(yǎng),提高心理素質(zhì)及應(yīng)變能力,即使工作再繁忙,我們也要做到忙而不亂,做到手與心理的協(xié)調(diào)一致,才能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如針頭斜面較大、針頭有極小的鉤、針體部分有小孔、針梗部位有液體滲出、針梗與輸液膠管連接不緊等。因此,在操作前我們必須仔細認真檢查輸液器的各個部分,避免因輸液器的因素對穿刺造成的影響。
在臨床操作過程中,有時也會出現(xiàn)我們憑多年的經(jīng)驗感到穿刺時有破膜感和落空感,但沒有回血,這時我們應(yīng)該停止進針,擠壓輸液管近針端使之回血。
總之,在臨床工作中,我們護理人員必須有良好的綜合素質(zhì),才能做到一針見血,盡量減輕患者的痛苦,用我們辛勤的勞動換來患者的康復及對我們的信任,這樣才能構(gòu)建和諧的醫(yī)患關(guān)系。
[1]惠菊芬.提高護生靜脈穿刺成功率的體會[J].醫(yī)學信息·上旬刊,2010,23(19):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