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先元
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麻醉科,安徽 六安 237006
在我國氯胺酮被廣泛應用于小兒靜脈麻醉,但單用氯胺酮麻醉術中血壓、心率很不平穩(wěn)。本研究在于觀察氯胺酮復合異丙酚在小兒麻醉中的應用效果。
60例1~14歲行四肢或下腹部手術患兒,ASAⅠ~Ⅱ級,隨機分成A、B 2組。所有患兒術前血壓、心率均在正常范圍,肝腎功能無明顯異常,無呼吸道感染癥狀。
60例患兒術前30min均肌注魯米那鈉 2mg/kg、東莨菪堿 6μg/kg,進入手術預備間肌注氯胺酮5mg/kg+咪唑安定0.1mg/kg,入睡后送入手術間,能配合的較大患兒入室前可以不用藥。入室后接心電監(jiān)護、吸氧同時開放靜脈通道。
A組:用配好的0.5mg/mL氯胺酮按0.1~0.2mg/kg間斷靜脈推注維持麻醉
B組:氯胺酮100mg+異丙酚100mg+生理鹽水配至20mL接微量泵,切皮前按1mg/kg給予作負荷量,緊接著按2~3mg/kg恒速泵入,術中根據手術刺激強度大小及血壓、心率變化適當調整泵入速度。
觀察并記錄2組患兒術中血壓、心率、氧飽和度數(shù)值以及停藥后蘇醒時間。
麻醉過程中使用邁瑞多功能監(jiān)護儀監(jiān)測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心電圖(ECG),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和呼吸頻率(RR)。記錄時點:注藥前、注藥后5min、手術開始時、術后 10min、停藥后5min及麻醉蘇醒時。記錄麻醉起效時間和恢復過程中呼之睜眼清醒時間,并24h內隨訪。
采用SPSS 10.0分析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各項指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2組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不同時點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認為差異存在顯著性。
A組患兒術中血壓、心率明顯上升,且每于推氯胺酮時上升顯著,之后又小幅下降,5~10min后麻醉變淺,再次推氯胺酮,血壓、心率波動再次重演。反復多次往往血氧下降,且時有惡心嘔吐發(fā)生,術后停藥平均40min左右蘇醒。
B組患兒于推注負荷量時往往會出現(xiàn)血壓、心率及血氧飽和度輕微下降,但很快恢復正常并維持平穩(wěn),術后停藥平均10min左右蘇醒。
氯胺酮是鎮(zhèn)痛作用很強的靜脈麻醉藥,其不良反應少且可預防,故目前仍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尤其是小兒和門診短小手術。氯胺酮高度脂溶性,入血后很快透過血腦屏障產生鎮(zhèn)痛和麻醉作用,但5~10min后重分布到肌肉、腸道、脂肪、皮膚等身體其他部位,這種重分布使其作用時間短暫,但完全蘇醒約需40min左右。
氯胺酮有興奮中樞交感神經作用,故用藥后血壓上升、心率增快,由于其重分布的原因很快血壓心率又會下降。氯胺酮對呼吸影響輕微,但速度過快、用量過大會出現(xiàn)明顯的呼吸抑制,甚至呼吸停止。
異丙酚具有鎮(zhèn)靜催眠作用,起效快作用時間短,持續(xù)輸注后不蓄積,副作用小,是很好的靜脈麻醉藥。正常劑量對循環(huán)呼吸影響輕微,劑量過大出現(xiàn)呼吸循環(huán)抑制。
將異丙酚和氯胺酮復合應用可以得到鎮(zhèn)痛鎮(zhèn)靜的結合,可以部分抵消氯胺酮對心血管的興奮作用,且二者復合持續(xù)靜脈泵人血藥濃度恒定,故術中生命體征平穩(wěn);可以減少氯胺酮的用量,術中術后嘔吐、煩躁發(fā)生率大大降低,術后蘇醒快。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小兒麻醉方法,值得推廣。
[1]莊心良,曾因明,陳伯鑾.現(xiàn)代麻醉學[J].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
[2]全國衛(wèi)生專業(yè)技術資格考試專家委員會.麻醉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63.
[3]王世泉,王明山.麻醉意外[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227.
[4]裴凌,許國忠.異丙酚和羥丁酸鈉用于低重小兒腭裂修復術麻醉的臨床比較[J].臨床麻醉學雜志.1998,14(2)∶102.
[5]王若松.靜脈麻醉與藥物輸注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1:110-112.
[6]孟慶云,柳順鎖.小兒麻醉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6:486;1997:79~237.
[7]王紅薇,陳武榮:丙泊酚復合氯胺酮靜脈麻醉用于乳房纖維瘤切除術[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2,18(3).
[8]夏時金.氯胺酮的不良反應[J].臨床麻醉學雜志,1994,10(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