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珍
湖北省三峽大學仁和醫(yī)院普外科,湖北 宜昌 443001
外科腹部術后因麻醉和手術的影響,??稍斐赡c麻痹,產生腸脹氣,出現(xiàn)腹脹,我院自2003年以來采用新斯的明足三里治療腹部術后腹脹86例,療效顯著,現(xiàn)報告如下。
86例患者男54例,女32例;年齡28~78歲;胃癌42例,胃潰瘍28例,腸梗阻10例,腹部外傷6例。
用5ml注射器抽取新斯的明1ml放入治療盤中帶至病房床頭柜上,囑患者仰臥屈膝位,取一側足三里穴,用0.5%碘伏消毒皮膚待干,取注射器對準足三里穴皮膚進針約2cm,病人感酸脹即將藥液緩慢注入。
顯效:注射一次腹脹明顯減輕,肛門排氣,食后稍脹。
有效:注射一次腹脹減輕,肛門排氣,食后稍脹。
無效:注射一次,腹脹減輕。
顯效 64例 (74.4%),有效 22例 (25.6%),有效率100%。
外科腹部術后促進腸蠕動,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是術后即注射維生素B1,每日兩次,若無效患者感腹脹,于術后72小時行小量不保留灌腸。經過上述處理一部分患者腹脹減輕,肛門排氣,但仍有一部分患者無效,腹脹加劇,尤其是腸梗阻的患者,此時患者的心理焦慮,對醫(yī)生的治療方案產生懷疑,往往不配合治療及護理,無故發(fā)脾氣,對此類病人護理人員要克制,忍讓,從病人的角度去考慮和處理問題,根據(jù)病人的不同情況,有的放矢的進行心理護理,向病人講述新斯的明足三里治療腹脹成功的病例,使其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護理。通過對86例病人的心理護理,病人消除了對治療方案的疑慮,全部康復出院。
腹部手術后腸蠕動未恢復,應暫禁食水,待腸蠕動恢復,肛門肛氣后可遵醫(yī)囑逐步給予流質,半流質等易消化食物,指導患者切忌暴飲暴食。
腸梗阻是腹部手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因此我們應對出院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指導他們在飲食上要注意進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忌食腸脹氣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少食油炸食物,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腸梗阻的發(fā)生。
新斯明具有刺激腸蠕動,促進肛門排氣的作用。足三里為陽明胃經,為合之穴,有強壯保健,健脾強胃,增強腸蠕動的功能[1]。故新斯的明足三里可促進術后排氣,治療術后頑固性腹脹。
[1]王昆華,侯宗立,針刺療法在腹部外科手術后的臨床應用[J],中華實用中西醫(yī)雜志,2006,17(19):2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