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全喜
(河南省上蔡縣人民醫(yī)院普外科,河南 上蔡 463800)
大腸癌是臨床上常見的起源于大腸黏膜的惡性腫瘤,主要包括有結腸癌和直腸癌,其發(fā)病率較高,臨床上主要的治療方法有手術治療,化療及放療等,其中手術治療是首選方法,本文主要探討80例大腸癌合并腸梗阻患者的外科手術治療效果。
對于2005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80例大腸癌并發(fā)腸梗阻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因為腹痛、腹脹、停止排便等表現(xiàn)進行就診。其中男性患者有38例,女性患者有42例;年齡在36~75歲,平均年齡(58.7±3.2)歲;患者的病變部位:其中有41例患者病變位于左半結腸,有33例患者病變位于右半結腸,有6例患者的病變位于直腸;疾病史:其中有20例患者有心臟病史,有16例患者有糖尿病史,有11例患者有肺臟疾病史。
主要根據(jù)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進行診斷,患者糞便性狀發(fā)生了改變,顏色變?yōu)楹谪浖t色,有粘液,排便頻繁;患者發(fā)生痔瘡,很長時間不能愈合,發(fā)生原因不明的貧血和肚子疼痛;患者體重減輕;患者的肛門發(fā)生潰瘍,出現(xiàn)肛門持續(xù)性疼痛;患者出現(xiàn)結腸息肉或腫瘤。
對80例患者在手術前進行常規(guī)治療,糾正酸堿平衡和水電解質(zhì)紊亂,抗感染治療(主要以抗革蘭陰性菌和厭氧菌為主的抗生素),同時在術前進行胃腸持續(xù)減壓;對于完全腸梗阻的患者不進行灌腸處理,給予抗生素進行口服;對于不完全梗阻的患者可以口服緩瀉劑或進行灌腸,絕對不能給予甘露醇;本次研究80例患者,均在術后進行胃腸減壓及灌洗,其中有34例患者一期進行左半結腸切除術,有19例患者行直腸二期吻合術,對于6例直腸癌晚期的患者行乙狀結腸造瘺術。
本次研究80例大腸癌合并腸梗阻患者,其中有18例患者的梗阻部位在升結腸,有3例患者的梗阻部位在橫結腸,有43例患者的梗阻部位在降結腸,有6例患者的梗阻部位在直腸;病理類型:80例患者中,有42例患者為腺癌,有29例患者為黏液腺癌,有3例患者為印戒細胞癌,有6例患者為未分化型癌。
80例大腸癌并發(fā)腸梗阻患者中術后有4例患者發(fā)生死亡,病死率為5%;其中有21例患者一期進行右半結腸切除術,有34例患者一期進行左半結腸切除術,有19例患者行直腸二期吻合術,對于6例直腸癌晚期的患者行乙狀結腸造瘺術;所有患者中手術后有12例發(fā)生切口感染,發(fā)生率為15%。
大腸癌是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主要是大腸黏膜在各種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物理、化學及生物等)發(fā)生惡性病變,腸梗阻使其最常見的并發(fā)癥,預后較差,病死率高[1],目前,臨床上對其治療主要有手術治療、化療、放療及中醫(yī)治療等,其中手術切除是最常用的方法,本文主要探討大腸癌合并腸梗阻的外科治療方法。
大腸癌合并腸梗阻患者應該盡早進行手術,關鍵在于將梗阻接觸的同時治療腫瘤,根據(jù)不同的病變特點,采取不同的手術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2]:①右半結腸癌并發(fā)腸梗阻:對于大腸癌位于右半結腸癌的患者,采用右半結腸切除術,其主要適用于患者的一般狀況較好,患者的耐受能力強,癌腫較小可以切除[2];②左半結腸癌并發(fā)腸梗阻:對于此類手術目前尚沒有統(tǒng)一的結論,傳統(tǒng)上認為應該進行分期手術,首先對于患者進行結腸造口術,其次切除癌腫,最后進行還納[3];③直腸癌合并梗阻:主要進行手術切除癌腫,一般在結腸鏡下在患者的梗阻部位放入金屬支架進行減壓,以利于手術切除[3]。臨床上主要根據(jù)患者的不同病變特點,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本次研究80例大腸癌并發(fā)腸梗阻患者中術后有4例患者發(fā)生死亡,病死率為5%;其中有21例患者一期進行右半結腸切除術,有34例患者一期進行左半結腸切除術,有19例患者行直腸二期吻合術,對于6例直腸癌晚期的患者行乙狀結腸造瘺術;所有患者中手術后有12例發(fā)生切口感染,發(fā)生率為15%。
綜上所述,對于大腸癌并發(fā)腸梗阻患者而言,在臨床上根據(jù)患者的病變特點,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進行治療,其治療效果較好,圍手術期進行積極治療能夠提高治療效果。
[1]涂毅,羅建飛,童仕倫.左半結腸癌致腸梗阻一期切除 52例臨床分析[J].臨床外科雜志,2010,7(4):220.
[2]徐惠綿.結腸癌致梗阻 308 例外科處理綜合報告[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0,15(7):412.
[3]陳正宣.急性腸梗阻的診斷治療[J].新醫(yī)學,2006,37(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