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可娟 江蘇省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十四病區(qū)普外科 222006
乳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手術治療是目前最根本的治療方法,乳癌根治術會切除整個乳房、胸大肌、胸小肌、腋窩及鎖骨下淋巴結[1],會使患者身心受到嚴重影響,患者面對惡性腫瘤對生命的威脅、不確定的疾病預后、乳房缺失致外形受損,各種復雜而痛苦的治療等問題,會產生焦慮、恐懼等諸多復雜的負性心理反應。國內外有報道[2]提示,適當的心理干預對穩(wěn)定患者心身狀況、改善軀體癥狀有較大的幫助,能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對60例乳癌根治術圍手術期腫瘤患者進行了心理干預,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資料 選取2007年1月-2011年12月筆者所在醫(yī)院確診為乳癌需行乳癌根治術的患者120例,均為腫瘤早期。年齡38~54歲,病程2~9個月,均為女性,隨機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本研究的納入標準:(1)年齡21~70歲,根據腫瘤分期標準[3],本組患者均為腫瘤早期;(2)患者及家屬同意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3)患者具有小學以上文化程度,能聽、說、讀、寫,能對問卷正確理解并回答問題;(4)患者既往無其他嚴重病史及精神病史者。
1.2 方法
1.2.1 常規(guī)護理:兩組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進行乳癌根治術的常規(guī)護理。包括:(1)向患者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主管醫(yī)生及護士,幫助患者盡快熟悉醫(yī)療環(huán)境,減輕患者陌生感及緊張感,向患者講解各種檢查和治療的必要性和步驟。(2)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營造一個溫馨輕松的治療環(huán)境,全面了解患者資料,以禮貌而親切的語言與患者交談,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3)向患者及家屬宣講有關乳癌的知識、發(fā)病原因、治療方案、手術步驟及注意事項,幫助患者客觀、全面的認識疾病。(4)有針對性地給予術前指導,做好乳癌根治術的術前護理。(5)做好術后的傷口護理、疼痛護理等術后常規(guī)護理。
1.2.2 實驗組:除上述常規(guī)護理外,進行以下心理干預措施:(1)術前心理支持:正確評估患者的應對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并告知手術治療對疾病的重要性,必要時請病友現身說法,使患者以良好心態(tài)接受手術治療及護理。(2)認知干預:分析和解釋患者出現的心理問題,幫助患者建立正性的認知模式,改變患者對術后身體改變的認識,使患者能夠正確面對疾病。(3)行為干預:應用冥想放松、意念引導、情感宣泄等心理干預方法,使患者消除恐懼、緊張等不良情緒,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利用語言引導為主,音樂背景為輔,讓患者放松,閉上眼睛想像一生中最美好、最愉快的那一幕。以感受真實的快樂,保持神經和軀體放松。或者讓患者采取舒適臥位,深呼吸放松,閉上眼,想像病情正在好轉,并把這種意念擴散到全身,每天1~2次,每次15~20min。(4)爭取社會支持:發(fā)動患者身邊所有支持,包括配偶、親屬、同學、朋友等。醫(yī)護人員多與患者交流,把人文關懷的理念融入到各個細微環(huán)節(jié)中?;蛘咄ㄟ^小組成員的相互交流、相互支持、開放自我,共同分擔疾病所帶來的痛苦,以減輕患者的負性心理。
1.3 評價方法 應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4]對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90個評定項目,每個項目分5級評分,包含了較廣泛的精神病癥狀學內容,從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直至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等,能準確描述被試者的自覺癥狀,能較好地反映被試的問題及其嚴重程度和變化,是當前研究神經癥及綜合性醫(yī)院或心理咨詢門診中應用最多的一種自評量表。SCL-90指標包括:總分和總均分,總分是90個項目各單項得分相加,最低分為90分,最高分為450分,被試的自我感覺介于1~5分。分別于入院后第2天和手術后第10天填寫癥狀自評量表(SCL-9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建立數據庫輸入各量表數據,將所有資料全部量化,輸入專項數據庫進行整理分析。運用SPSS13.0軟件進行處理。
2.1 入院第2天兩組患者SCL-90評分情況比較 見表1。
表1 入院第2天兩組患者SCL-90評分情況比較(n=60,分,x±s)
2.2 手術后第10天兩組患者SCL-90評分情況比較 見表2。
表2 手術后第10天兩組患者SCL-90評分情況比較(n=60,分,x±s)
3.1 乳癌根治術患者進行心理干預的重要性 乳癌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且發(fā)病年齡逐漸年輕化[5],由于乳腺對女性的特殊意義,致使乳癌患者術后心理應激嚴重程度更為顯著,患者需承受巨大的心理負擔和社會壓力。乳癌根治手術治療易造成患者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紊亂,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絕大多數患者認為乳癌是不治之癥,更多地采取逃避、屈服、幻想等消極應對方式,負性情緒壓抑在內心不向外發(fā)泄,極易出現適應不良,而產生各種心身癥狀,迫切需要心理干預[6]。本研究通過SCL-90量表測評后進一步證實,乳癌根治術患者存在嚴重的心理應激。通過心理干預可有效改變患者心理應激狀態(tài),負性情緒明顯減少,軀體化癥狀明顯減輕,減少消極應對方式,改善自我認知。健康的心理狀況可通過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tǒng)的作用,改善免疫力和提高生活質量,形成良性循環(huán),增強治療效果,減輕疼痛及治療的副作用,使更多患者從中受益。有研究[7]發(fā)現,個體在高應激狀態(tài)下,如果缺乏社會支持和良好的應對方式,心理損害的危險度可達43.3%,是普通人群的2倍。通過改變原認知過程中引起不良行為、情緒反應的錯誤認知觀念,能夠較好地使乳癌根治術患者的情緒恢復到相對比較健康的狀態(tài)。
3.2 心理干預可明顯降低患者的負性心理 本研究實驗組通過采取術前心理支持、認知干預、行為干預及爭取社會支持等心理干預措施,突出了以人為本的人性化服務理念,針對乳癌根治術患者不同的心理和行為狀況,采取有針對性的干預。通過積極的認知干預和行為干預,使患者了解到自己的負性情緒對治療和康復的影響,從而達到糾正錯誤認知,建立自我調節(jié)能力,學會有效的應激應對方法。實施心理干預后SCL-90測評提示,患者的心理狀況明顯改善,在總分及陽性項目數均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這一結果提示,心理干預使乳癌根治術患者心理應激狀態(tài)有所緩解,患者的情緒好轉,治療依從性提高,負性心理明顯降低。
隨著近年來心身疾病發(fā)病率的不斷上升,人們越來越多地認識到心理因素在各種疾病的發(fā)病和治療過程中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和研究價值,心理干預對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轉歸有著深刻的影響,已成為心理神經免疫學的熱點問題。但由于心理社會因素難以定量,心理干預的效果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何在臨床心理干預過程中克服這些客觀因素所帶來的偏差,有待醫(yī)護人員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深入研究。
[1] 曹偉新,李樂之.外科護理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187-189.
[2] 楊潤濤,黃雪薇.心理干預改善癌癥患者心身狀況的薈萃研究〔J〕.中國腫瘤,2009,18(3):187-190.
[3] 黎國屏,王松鶴.實用臨床乳腺病學〔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97-201.
[4]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31-35.
[5] 蔣麗萍.青年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下旬版,2009,25(12):70-71.
[6] 黃琳俐,蘇秀寧,石開發(fā).個體化心理干預對癌癥患者術前負性情緒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2):27-28.
[7] 崔世香,鄧寶鳳,朱一英.對48例SARS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分析和心理干預〔J〕.中華護理雜志,2004,36(8):6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