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萬青
(江蘇省靖江市中醫(yī)院針灸科,江蘇靖江 214500)
綜合治療單純性肥胖癥38例觀察
田萬青
(江蘇省靖江市中醫(yī)院針灸科,江蘇靖江 214500)
目的:觀察綜合治療單純性肥胖癥的臨床療效。方法:治療組38例以穴位埋線療法為主綜合治療,對照組31例用常規(guī)針刺療法治療。結(jié)果:總有效率治療組94.74%,對照組77.42%,兩組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治療組體重及體重指數(shù)(BMI)治療前后比較均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結(jié)論:綜合治療單純性肥胖癥有明顯療效。
單純性肥胖癥;穴位埋線;耳穴貼壓;針灸
單純型肥胖屬非病理性肥胖,無明顯內(nèi)分泌-代謝性疾病和特殊臨床癥狀,其發(fā)生與年齡、遺傳、生活習慣及脂肪組織特征有關(guān)。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我們采用穴位埋線為主綜合治療單純性肥胖癥38例,取得較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共69例,均為我院減肥門診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8例,男15例,女23例;年齡20~45歲,平均31.5歲。對照組31例,男12例,女19例;年齡23~46歲,平均31.2歲。兩組性別、年齡、體重、BMI等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參照《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yù)防控制指南(試行)》[1]。中國成年人體重指數(shù)(BMI)≥24kg/m2為超重,BMI≥28kg/m2為肥胖;或(和)腰圍(WC)男性≥85cm,女性≥80cm為腹部脂肪蓄積(中心型肥胖)的界限。BMI=體重(kg)/身高(m)的平方。
治療組:①穴位埋線療法。主穴取腎俞、曲池、中脘、天樞、水分、氣海、陰陵泉、三陰交、豐隆。脾胃積熱者加合谷、內(nèi)庭,痰濕內(nèi)盛加水分、公孫,肺脾氣虛者加肺俞、脾俞、足三里,氣滯血瘀加肝俞、太沖;脾腎陽虛者加脾俞、命門、太溪,腹部肥胖明顯加大橫、帶脈、水道。選主穴2~3個、配穴1~2個,常規(guī)皮膚消毒,術(shù)者戴手套,鋪洞巾,在需埋線的穴位用2%利多卡因進行局部麻醉,取1段1~2cm已消毒的羊腸線,放置在埋線針管前端,然后接針芯,左手固定穴位皮膚,右手持針,刺入穴位,當出現(xiàn)針感后,邊推針芯邊退針管,將羊腸線埋植在穴位下皮組織或肌層內(nèi),針孔處覆蓋消毒紗布。特別要注意無菌操作,嚴防感染,密切觀察術(shù)后反應(yīng)。對皮膚有感染或潰瘍處不宜埋線;對血糖、血壓較高者或伴有其它嚴重疾病者,均暫不埋線治療。14天1次,1次為一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②耳壓療法。主穴取交感、神門、內(nèi)分泌、腎上腺、皮質(zhì)下,配穴取心、肺、脾、胃、三焦、大腸、耳背肺、脾。每次選主穴2~3個、配穴2~3個,常規(guī)消毒耳廓后,用0.6cm×0.6cm的膠布將王不留行貼壓固定于耳穴,每次貼一側(cè)耳,兩耳交替,所施壓力以患者耳廓有酸、脹、熱、痛感為度,每周換貼2次,每天自行按壓4次,每次每穴不少于1min,連續(xù)治療6周。③針灸療法。選取除埋線穴位外的主穴3~4個,配穴1~2個,根據(jù)部位選1.5~3寸毫針消毒后進行針刺,行補瀉手法,得氣后接G6805-II型電針儀選連續(xù)波,留針20~30min,隔日1次,7次為一療程。氣虛或濕盛者在背俞穴施以灸法。共治療3個療程。
對照組:單用針灸療法治療,方法同治療組。
參照《內(nèi)科學》中有關(guān)療效標準[2]。顯效:體重減輕5% ~10%。有效:體重減輕1% ~4%。無效:體重減輕1%以下。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表2。
表1 治療1個療程后兩組療效比較 例(%)
表2 治療3個療程后兩組療效比較 例(%)
治療組治療前后體重及BMI變化比較見表3。
表3 治療組治療前后體重及BMI比較(±s)
表3 治療組治療前后體重及BMI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 <0.01。
治療前 1個療程后 3個療程后體重 70.33 ±9.77 65.27 ±8.65 55.25 ±7.24**BMI 33.39 ±3.29 29.85 ±4.21 24.26 ±2.35**
隨訪1年,治療組復(fù)發(fā)3例,復(fù)發(fā)率8.33%;對照組復(fù)發(fā)6例,復(fù)發(fā)率25.00%。
周某,男,45歲,2006年7月15日就診。肥胖已有5年,身高 175cm,體重 108kg,腰圍 108cm,體重指數(shù)35.27。舌苔白膩,大便偏干。取腎俞、曲池、中脘、天樞、氣海、陰陵泉、三陰交。舌苔白膩乃脾虛濕盛之象,加水分、豐隆;腹部肥胖較著加大橫。常規(guī)消毒后埋入羊腸線,適當控制晚餐進食量,多食蔬菜。1個療程后體重降至98kg,2個療程后體重降至91kg,3次埋線后即第1個大療程結(jié)束時體重降至84kg,腰圍94cm,休息20天,又進行第2個大療程治療,繼續(xù)3次埋線結(jié)束后,體重降至74kg,腰圍88cm。半年后隨訪體重75kg,腰圍88cm。
針灸治療單純性肥胖病作用機理有兩個方面,一是能夠抑制患者過亢的食欲,抑制亢進的胃腸道消化吸收機能,從而減少能量的攝入;二是可以促進能量代謝,增加能量消耗,促進體脂的分解。其作用是通過對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功能的調(diào)整來實現(xiàn)的[3]。穴位埋線減肥療法將羊腸線(即生物蛋白)植人特定穴位,利用其對穴位的持續(xù)刺激作用和能量釋放取得減肥的療效。一方面通過刺激穴位調(diào)節(jié)下丘腦一腦垂體—腎上腺皮質(zhì)和交感—腎上腺皮質(zhì)系統(tǒng),使內(nèi)分泌紊亂得以糾正,并且抑制了肥胖者亢進的腸胃消化功能,從而減少能量的攝入;另一方面,羊腸線在體內(nèi)軟化、分解、液化過程中消耗機體能量,同時刺激遲鈍的自主神經(jīng),使其功能活躍,增加體能消耗,促使體內(nèi)脂肪分解,腎俞治療肥胖,亦即古人水穴治療理論之體現(xiàn);曲池為大腸合穴,可抑制食欲亢進,燃燒和消除脂肪;天樞為胃之募穴,治便秘,加強排泄;針氣海有飽腹感,對脾腎虛或更年期肥胖效果明顯;陰陵泉為脾之下合穴,能健脾利水,抗衰老,治脾虛濕盛肥胖;三陰交為肝、脾、腎三經(jīng)交會穴,能運化水濕,補腎、養(yǎng)肝。此外,部分患者在停止埋線和療程結(jié)束后,體重仍在持續(xù)緩慢的減輕,逐步達到標準體重,表明埋線治療遠期療效也很好。耳壓交感、神門、內(nèi)分泌、腎上腺、皮質(zhì)下等有通經(jīng)絡(luò)、行氣血、調(diào)臟腑作用。
觀察表明,體針減肥有一定效果,但整體療效不如綜合減肥療法,且有針刺次數(shù)多、時間長等缺點。值得注意的是,在減肥過程中,不宜過分地控制飲食,特別不主張采取饑餓療法。分節(jié)食后重則可能導(dǎo)致厭食,造成消化器官功能障礙;輕則可能導(dǎo)致代謝機能降低,而代謝功能降低是進一步增肥的潛在因素。不過,應(yīng)當控制甜食和油膩食物,減少脂肪和糖的攝入,并適當增加活動量。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yù)防控制指南(試行)[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2-4.
[2]葉任高,陸再英.內(nèi)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834-835.
[3]魏群利,劉志誠.單純性肥胖病的針灸治療機理研究進展[J].針刺研究,2000,25(4):302.
R246.1
B
1004-2814(2012)11-944-02
201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