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滑縣木版年畫是河南省木版年畫的一個重要分支,制作工藝比較特殊,主要采用“先印后繪”的方法:先用木版印出墨線稿,然后再以手工彩繪染色。其工序有“繪制畫樣”、“雕刻畫版”、“刷印”、“彩繪”、“裝裱”五個步驟。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根植于民間文化,題材內容廣泛,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和原生態(tài)美感。
關鍵詞:滑縣 木版年畫 神話宗教 戲曲族譜 先印后繪
滑縣位于河南省東北部,介于古代冀州、袞州、豫州之間。古老的黃河在很久以前曾在此流經(jīng),并在滑縣境內反復改道,這里不僅有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的遺址,還留下了金堤、黃龍?zhí)?、白馬坡等歷史痕跡,可以說對黃河的記憶是滑縣人的重要情節(jié),而滑縣文化亦是中原地區(qū)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木版年畫是我國一種歷史悠久的年俗藝術。它的出現(xiàn)和古代雕版印刷技術密切相關。由于年畫往往承擔著祈福迎祥、趨吉避兇的含義,因此經(jīng)常被懸掛在最顯眼的位置?;h的木版年畫,可謂是滑縣地區(qū)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于它的起源年代,因無文字記載,現(xiàn)只能根據(jù)其木版年畫的韓姓傳人說的,滑縣的木版年畫是早在明朝洪武年間由韓氏的先人韓朝英把制作木版年畫的手藝帶到滑縣的。雖然這只是傳說,但是滑縣木版年畫的起源年代應該不晚于明代。
滑縣木版年畫的制作工藝與內容題材
滑縣木版年畫的制作工藝比較特殊,主要采用“先印后繪”的方法:先用木版印出墨線稿,然后再以手工彩繪染色。其工序有“繪制畫樣”、“雕刻畫版”、“刷印”、“彩繪”、“裝裱”五個步驟?;h木版年畫在印制時需要先用黑顏料打一層底色,印制出來墨線后再手工在上面繪制顏色。這層墨色,過去是用煙灰摻上蛋清和皮膠水做成的,有時也用木炭燒成的灰或草木灰。摻膠的比例要嚴格控制,少了,會掉色跑色,多了,墨色會化開。現(xiàn)在用的都是墨。墨線印好以后就需要上色了,這是滑縣木版年畫最令人稱奇的地方。其他地方的年畫一般多為套版,線版、色版同時使用。而滑縣的木版年畫一般先用線版印制好墨線,其余的顏色皆為手繪而成。畫中顏色多為大紅、大黃、大綠、藍色、紫色等。傳統(tǒng)上色用的顏料都是工匠自己做,一塊一塊的礦物顏料再加上膠、蛋清,有時候刻版上還要再刷上一層蛋清或膠,把刻版的槽加厚,延長刻版的使用時間。上色時手要懸空,不能發(fā)抖,這樣才能保證畫面均勻整潔。木版年畫一般都印制在宣紙上,也有少部分印制在布上。
“繪制畫樣”是由民間畫匠根據(jù)民俗之需,把從民間傳說、戲曲故事、神怪書籍中汲取的知識運用到畫樣繪制中。古時繪制畫樣多是使用燃燒后的香頭、柳條頭灰或者鉛筆,在薄綿紙上描繪,幾經(jīng)修改后再用小楷毛筆勾勒一遍,使畫稿變得清晰、流暢易于雕刻。“雕刻畫版”之前則經(jīng)過選材、解板、煮板、合板、攤稿等準備工作。畫版雕刻完成后,需要細心打磨和修理加工,然后再正式“刷印”。其步驟大致分為五步:打紙裱、滋煙、上潮、潤版、刷墨、耥紙。“彩繪”則是在印好的墨線稿上染上各種應有的顏色,又叫“染色”或“上色”?;h木版年畫的彩繪所用顏色以“黑、黃、草綠、朱紅”四種顏色為主,其彩繪筆法則有“涮色、平涂、暈染、水墨”。最后的工序則是“裝裱”。在滑縣木版年畫的神像、族譜、戲曲神話故事這三大類別中,戲曲神話故事一般不裝裱;神像有的裝裱,有的不裝裱;唯有族譜因需張掛多年而必須裝裱。
從內容題材上說,滑縣地區(qū)的木版年畫主要有“神像”、“族譜”、“對聯(lián)”、“花鳥蟲魚”、“山水人物”、“戲曲神話故事”以及“水滸紙牌”、“紙馬靈符”等多種題材。
神像題材?;h木版年畫的神像題材可分為“獨像”、“群像”、“灶君”、“門神”四類,主要用于祭祀、驅鬼避邪以及祈福迎祥。其中,“獨像”中有以道教中統(tǒng)御諸天的《玉皇大帝》、道教的神仙題材《碧霞元君》、道家的始祖《老君》以及《送子觀音》、《鐘馗》、《佛祖》等。以《鐘馗》為例,試與其他地方的木版年畫作一比較。鐘馗是中國道教神話中的人物,傳為終南山人,他在民間是能除鬼怪、剛正不阿、無私與正義的化身。河北的武強年畫、天津的楊柳青年畫、江蘇的桃花塢年畫等全國各個地方均以鐘馗為題制作了大量的木版年畫。鐘馗在年畫中的形象大致有三種:一是畫面中只有一尊鐘馗頭像,如朱仙鎮(zhèn)的木版年畫,民間稱為“馗頭”;其二是鐘馗門神,即兩尊鐘馗立像,如楊柳青的《鐘馗對幅》和桃花塢的《鐘馗捉鬼》;第三種則是表現(xiàn)鐘馗一手舉劍、一手指蝙蝠的獨立樣式,如武強縣的木版年畫。和其他地方的年畫鐘馗圖相比較,滑縣的木版年畫《鐘馗圖》中,鐘馗手持利劍、一腳踏小鬼、一腳蹬椅子,他的身后有“龍”、“虎”、“蝎子”、“蜈蚣”、“蛇”所謂“五毒”,并成為鐘馗除妖的法寶和利器。鐘馗在畫中的形象突出,面部表情夸張、身著衣袍紅綠對比強烈,整個畫面粗獷、有力,同時充滿了動感??梢哉f,滑縣的鐘馗木版年畫以最簡單最原始的手法表現(xiàn)了滑縣人民大眾的審美情趣。此外,“獨像”中的《財神》題材,包括“文財神”和“武財神”兩種版式。將財神貼于堂屋正中或店鋪內對其供奉則是中國民間最為普遍的習俗之一。還有,滑縣一帶木匠、泥瓦匠則喜供奉《魯班》;鐵匠喜供奉《老君》;已婚婦女則喜供奉《送子觀音》;存放糧食的倉儲則喜供奉《田祖》、《保家仙》等題材。其他如“群像”題材則是用于張掛于堂屋正中的“中堂”形式,有“三神像”、“四神像”、“五神像”和“全神圖”等版式。而“灶君”題材的滑縣木版年畫則在一定程度上受朱仙鎮(zhèn)木版年畫的影響,如《搖錢樹》。另外,“門神”題材還有《日月門神》、《大刀門神》、《小門神》、《騎馬門神》、《福祿壽》等。
族譜題材。“族譜”木版年畫是滑縣木版年畫的特有題材,在滑縣民間又稱“名義”、“名義軸”、“軸子”、“家譜軸”,是民間新年祭祀祖先用的標有列祖列宗姓名和位置的年畫。從它的畫面內容來看,有《龍柏樹》、《崗岔樓》、《松柏樹》、《絨花樹》、《未名族譜》五類。族譜是用來供奉祖先的,通常畫面布局是按照塋地的格局設置的,類似一個陵園,大門有獅子把守,進去之后還有守陵者的住室,之后是甬道,直通后大殿。在甬道上有進香之處。有的畫面上有松、柏、竹、鶴、壽、祿等圖案或符號,有的則配以對聯(lián)。而族譜的張掛也有一定的民俗儀式,臘月三十上午要把祖宗從塋地“請”回家,正月十七再“送”回,充分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孝道這一傳統(tǒng)美德。
對聯(lián)題材。對聯(lián)是滑縣木版年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聯(lián)與年畫常常是不可分的;對聯(lián)和中堂神像或族譜相配,而有的對聯(lián)本身就是年畫。對聯(lián)通常有“八仙對聯(lián)”、“十仙對聯(lián)”、“花鳥字畫對聯(lián)”、“梅花篆字對聯(lián)”幾種。其中,“八仙對聯(lián)”中的“八仙”就是在民間廣泛流傳的八位得道神仙:漢鐘離、張果老、韓湘子、鐵拐李、曹國舅、呂洞賓、藍采和、何仙姑。這一題材在滑縣民間得到廣泛使用,并在滑縣的木版年畫中創(chuàng)造了多種版式。“十仙對聯(lián)”則是在八仙之上再加上老壽星和鬼谷子。至于花鳥字對聯(lián)則是把字以花鳥的形式繪于門聯(lián)中,近距離看是精美的花鳥,遠距離才可看出文字內容,如清代金纓的《格言聯(lián)璧》。此外還有梅花篆字對聯(lián)、楷書對聯(lián)、隸書對聯(lián)等,特別是梅花篆字只能在滑縣看到,體現(xiàn)了滑縣民間藝人的智慧。
戲曲神話故事題材。戲曲神話故事是滑縣木版年畫的一個重要類別:取材廣泛、形式多樣,不僅有立幅形式,更有大量的扇面畫留存。如取自神話故事的《張良吹簫》充滿了田園詩意;取自傳統(tǒng)劇目的《老大王赴會》、《盤絲洞》、《黑石關盤叉》、《八仙過?!返?;另外還有墨線版的《五鬼鬧鐘馗》、《斬黃袍》、《孫臏看桃》、《五女興唐》、《白蛇傳》、《千里送京娘》、《三打白骨精》、《臥龍與鳳雛》等,用線流暢、人物生動、臉部有時簡化到嘴部都被省略。這類木版年畫接近卷軸畫中的線描,使用純色較多,畫面中人物動作豐富、強調戲劇效果。
花鳥魚蟲及山水人物題材。滑縣木版年畫中的花鳥蟲魚及山水人物題材雖不多,但是如《老虎》、《喜上眉梢》、《龍虎斗》、《牡丹》、《垂釣圖》、《壽星》、《麒麟送子》等等,甚至采用手法近似國畫,裝裱亦有扇面形式,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其他。另外,滑縣的木版年畫還有“紙馬”、“靈符”、“陰間捕票”、“護身符”、“往生神咒”以及“水滸紙牌”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帶有封建迷信色彩,亦是較為廣泛的民間題材。
滑縣木版年畫的文化內涵與地域特色
中國各地的木版年畫印制中心大概從明代中后期陸續(xù)出現(xiàn):著名的如天津楊柳青鎮(zhèn)年畫、蘇州桃花塢年畫、山東濰縣年畫、河北武強木版年畫以及四川綿竹、福建泉州等地的木版年畫,樣貌繁多又各具特色。與其他地方的木版年畫,包括河南的朱仙鎮(zhèn)木版年畫相比較,滑縣木版年畫的藝術特征還是顯而易見的:在制作方法上滑縣則是先印后繪而不用彩色套版印刷,印好的墨線稿顏色以墨色為主,并且顏色大多在稀釋、調和之后再使用,且染色技法又有“涮色”、“平涂”、“暈染”、“水墨”等技法,色彩對比強烈,構圖飽滿而有層次,勾勒的線條強勁、有力。所繪人物的表情夸張、直白、簡潔而傳神,有時簡略到人物的嘴部都被省略,眼睛也只是由一條縫隙勾勒出來,具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和原始的生態(tài)美。
滑縣木版年畫涉及的題材可謂博大精深,既有道家思想,又有儒家和佛教思想。比如,在一些族譜和神像的畫面上,除了兩邊有對聯(lián)外還有一個橫批“神之格思”,即出自《詩經(jīng)·大雅》:“神之格思,不可度思?可射思!”“如在其上”則出自《中庸》:“子曰……神明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倍按蟮略簧眲t出自《周易·系辭傳》中“天地之大德曰生”等強調了敬神、神的力量及對生命的尊重等。
值得關注的是,用于供奉祖先的族譜在滑縣木版年畫中占有重要地位;“孝悌忠信、禮儀廉恥”、“木本宗功、水源祖德”等對聯(lián)則強調了百孝為先的儒家思想;另外年畫中使用了大量的紙馬也是用于喪葬中的行孝禮數(shù)??梢哉f,中國的傳統(tǒng)儒家正統(tǒng)思想在滑縣木版年畫中亦得到傳承。
滑縣木版年畫類別極為豐富,在題材上以儒家正統(tǒng)思想為核心的神像、族譜和戲曲神話故事年畫為主,其內容多取材于滑縣廣為流傳的地方戲,其中最多的題材是大弦戲、大平調的內容和八仙內容。戲曲神話故事題材中又有相當一部分取材于隋唐戲。這些都是深深地根植于滑縣地區(qū)的民間文化。而滑縣還留存有大量祭祀用的族譜、紙馬、靈符等作品,則有一定的民間的宗教、巫術色彩。這些都是直接服務于滑縣的民間百姓。
可以說,與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采用古老印刷技術的滑縣木版年畫不僅反映了豫北平原人民的敬天地、敬祖宗、不屈服于大自然的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更從根本上承載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和智慧結晶。
滑縣地處開封朱仙鎮(zhèn)的正北方向,中隔黃河,相距不過百里,但兩地的木版年畫風格卻有著極大的差異,滑縣在藝術上是完全獨立的年畫產地,是歷史上重要的但今天被遺忘的北方年畫中心。滑縣木版年畫無論是在體裁、題材還是繪畫風格、制作工藝上,都與其他年畫有很大不同。
在裝潢方面,畫幅有大有小,大的以卷軸中堂為主。有的畫(如神像畫《七十二位全神圖》和族譜畫《拾貳名義》)都達到六尺長,還有像幾乎家家戶戶都供奉的神像畫《天爺》也達到五尺長,還配有對子,很適合掛在堂屋正面的墻壁上。小的大多有門畫大小。
在繪畫風格上,畫幅大的都是先用線版墨印,然后著色。滑縣的木版年畫的人工著色彩繪顏色大多是用水稀釋過的,且半透明,比較淡雅精細,部分以工筆、水墨為主,色彩和諧,人物造型鮮活。畫幅小的如人工著色,則色更淡,給人更多的想像的空間,如套色則以大黃、大紅、大綠、朱紅為主。
在題材上,滑縣木版年畫以神像和族譜為主,“敬神鎮(zhèn)宅降祥納福、天地眾神和諧共存”的主題非常突出,刻印的神像中,既有包括天地三界佛道各類神靈三皇、如來佛祖、玉皇大帝、千手觀音、奉山老奶、太上老君、土地神、雷神、送子觀音(送生老奶)、田祖(神農氏)、文財神比干、武財神關圣帝君(關公)等七十二全神這樣的大型神像,也有命名為“神之格思”的以玉皇大帝、觀音菩薩、田祖、關圣和增福財神為主體的神像。其構圖上分層排列,主次分明,其版面復雜而清晰優(yōu)美。這些大多是千百年來與中國民間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并受到人們長期信仰的土生土長的神靈。玉皇體現(xiàn)對天的崇敬;田祖神農氏開辟了農業(yè)種植,在以農立國的社會具有崇高的地位;觀音則以救苦救難大慈大悲得到廣泛信仰,關帝忠義千秋,后來更與比干組成文武財神賜予人間財富與福蔭。它充分體現(xiàn)中原人民的崇拜和信仰,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有《鐘馗捉鬼圖》,粗獷豪放,夸張而富有美感。此圖民間則習慣貼掛在床的里墻,以避鬼邪,祛病鎮(zhèn)宅,多年來深受民眾歡迎。
此外,滑縣木版年畫還有一種“文氣”——它把字和畫結合得非常好,多把對聯(lián)、橫批與圖畫連在一起,字畫相配,文雅大氣,這也是中國人非常喜歡的一種方式。畫位于中間,而文字位于畫體周圍的對聯(lián)中。對聯(lián)與畫連在一起,形成一體。文字基本上分為三類:一類是漢字,多表示對神的崇拜;第二類是滿文,因為滑縣木版年畫曾大量銷往我國東北;第三類就是有點篆書至今難以識別、需要進一步去破解的文字。
結語
總之,一說到木版畫,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天津的楊柳青、開封的朱仙鎮(zhèn)、蘇州的桃花塢、山東的楊家埠等中國傳統(tǒng)木版畫。木版畫是中國繪畫的一種形式,這種繪畫體裁是伴隨著農歷春節(jié)喜慶新春和除兇避邪的民間活動而產生的,故而稱之為“年畫”?;h木版年畫所用畫版均采用上等梨木雕刻而成。無論是在體裁、題材還是繪畫風格、制作工藝上,都與其他年畫有很大不同?;h木版年畫采用印繪結合的制作方法,基本程序為繪稿、雕版、印刷、彩繪,至今仍保留著這種最原始的制作工藝。
滑縣木版年畫在體裁上以卷軸中堂為主,而與之相隔僅百里之遙的朱仙鎮(zhèn)木版年畫以門畫和斗方為主。從繪畫風格上看,它與朱仙鎮(zhèn)木版年畫大不相同。比如色彩,朱仙鎮(zhèn)木版年畫多用紫色,強調黃紫對比。而滑縣的木版年畫則很少使用紫色。此外,這里的顏色大多是用水稀釋過的,且半透明,比較淡雅。朱仙鎮(zhèn)木版年畫顏色不加水,基本上是原色,對比強烈。朱仙鎮(zhèn)的年畫是以套版為主,但這里的年畫是以單線印刷加手繪為主,比較接近天津楊柳青的畫法。此外,滑縣木版年畫較為“文氣”——它把字和畫結合得非常好,多把對聯(lián)、橫批與圖畫連在一起,字畫相配,文雅大氣,這也是中國人非常喜歡的一種方式。
參考文獻:
1.薄松年:《中國年畫史》,遼寧美術出版社,2008年版。
2.王樹村:《中國民間年畫史論集》,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社,1991年版。
3.馮驥才主編:《中國木版年畫集成》,中華書局,2009年版。
4.魏慶選編著:《滑縣木版年畫》,大象出版社,2009年版。
(作者為鄭州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
編校:董方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