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艷
(浙江工貿職業(yè)技術學院 汽機學院,浙江 溫州 325003)
應付是指個體處于應激環(huán)境或遭受應激事件時,為平衡自身精神狀態(tài)所作出的認知和行為上的努力[1]。一般研究認為,個體實際應付依賴于應付資源、自我變量以及社會環(huán)境并受其影響。面對心理壓力事件,我們可能會有消極的反應,諸如焦慮、驚恐、抑郁等。也可能會有積極的反應,諸如激發(fā)勇氣、增強斗志等。這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個體的心理應付方式。而個體的心理素質綜合反映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具體就體現(xiàn)在心理調試能力的高低和心理應付水平的優(yōu)劣[2]。正因為如此,應付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受到廣泛的重視,目前對于本科生群體、研究生群體、各種職業(yè)人群的心理應付方式的研究已經(jīng)比較成熟,但是對于高經(jīng)濟職貧困生(以下簡稱“貧困生”)這一特殊群體的研究尚少。而高職貧困生群體一方面具有大學生的心理共性,同時也具有心理特性,對其心理應付方式進行調查研究,將有利于進一步教育工作的開展。
關注、關愛貧困生是當前教育中的熱點問題之一?,F(xiàn)在貧困生的定義也有所延伸。廣義上指學生中的弱勢群體,包括: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心理問題學生、學習困難學生等等。狹義上指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由于家庭貧困也間接引發(fā)部分學生的適應困難、自我評價低、學習后進等問題。本文中貧困生專指經(jīng)濟困難學生。目前,黨和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扶持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yè),社會各界也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應當說貧困大學生在校期間的經(jīng)濟壓力得到了一定緩解。但是,由于貧困生承受著經(jīng)濟和心理上的雙重壓力,其心理健康更值得關注。近幾年,許多學者對貧困生心理健康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情況不容樂觀。胡海青、莊凡等發(fā)現(xiàn),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顯著差于非貧困生,同時發(fā)現(xiàn)大部分貧困生的心理問題是適應性或發(fā)展性的心理問題,還未發(fā)展至心理疾?。?]。所以,心理健康工作的定位不僅僅是預防心理疾病,更在于促進成長與發(fā)展。
進一步的心理工作的開展需要建立在一定的調查基礎上。本研究旨在通過對高職貧困生的應付方式進行調查、分析。思考進一步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何進一步開展思政工作,如何更好地為貧困學生提供援助和服務,幫助他們成長成才。
浙江工貿職業(yè)技術學院2010年9月、10月,抽取540名被試,發(fā)放調查問卷580份,其中有效問卷486份。被試的構成情況:經(jīng)濟貧困生96,非經(jīng)濟困難生390;男生206,女生262;理科224,文科244;大三41,大二241,大一185。
本研究主要從性別、年級、經(jīng)濟條件幾個方面對高職生心理應付方式進行探討,涉及三個問題:即高職生中男女生的心理應付方式差異;一、二、三年級高職生心理應付方式差異;經(jīng)濟困難生與非經(jīng)濟困難生之間心理應付方式差異。
本研究采用《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CSQ),該量表在國外應對方式量表基礎上,根據(jù)實際應用的需要,結合我國人群的特點編制而成。
簡易應對方式問卷由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兩個維度(分量表)組成,包括20個條目。積極應對維度由條目1—12組成,重點反映了積極應對的特點,如“盡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和“找出幾種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等;消極應對維度由條目13—20組成,重點反映了消極應對的特點,如“通過吸煙喝酒來解除煩惱”和“幻想可能會發(fā)生某種奇跡改變現(xiàn)狀”。
問卷為自評量表,采用多級評分,在每一應對方式項目后,列有不采用、偶爾采用、有時采用和經(jīng)常采用4種選擇(相應的評分為O、1、2、3),由受試者根據(jù)自己情況選擇好一種作答。結果為積極應對維度平均分和消極應對維度平均分。
1.以 分散和集中施測相結合的方式對被試進行《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CSQ)調查,實際發(fā)放問卷580份,收回問卷540份,回收率為93.1%,其中有效問卷486份,有效率90%。
2.對被試進行分層隨機抽樣。根據(jù)歷年學生申請助學金、助學貸款、勤工儉學崗位情況,以及浙江工貿學院貧困學生檔案可參考數(shù)據(jù),經(jīng)濟困難學生與非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比例大致在1:4.2。從兩個分層中,采取簡單隨機方式抽取被試。
3.最后,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1.5進行統(tǒng)計分析。
采取積極應對方式的平均分為22.8,標準差為4.7;采取消極應對方式的平均分為9.4,標準差為3.8。可見,在面對問題時,更多的學生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在積極應對方式中,“盡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與“盡量克制自己的失望、悔恨、悲傷和憤怒”的得分最高,分別是2.1分和2分,可見大學生思辨能力整體較強,能理智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在消極應對方式中,關于“自己安慰自己”、“試圖休息或休假暫時把問題(煩惱)拋開”、“接受現(xiàn)實而因為沒有其它辦法”、“試圖忘記整個事情試圖忘記整個事情”、“幻想可能會發(fā)生某種奇跡改變現(xiàn)狀”等問題的得分最高,依次為1.88分、1.81分、1.27分、1.17分和1.07分,其他各項得分在1分以下。相對積極應對方式,消極應對方式更加值得關注。從數(shù)據(jù)顯示,消極應對方式主要有逃避、合理化、自我安慰以及幻想等等。
所謂積極和消極是相對的。并不是積極的應對方式就一定有積極的后果,或者消極的應對方式就產生消極的后果。如“接受現(xiàn)實”和“自己安慰自己”被歸為消極怨懟,但其卻有著緩解挫折打擊的作用。不同應對方式,在不同時間和情景,在不同的人身上,會有不同的結果,這是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問題。
根據(jù)表一,男女生在積極應對方式和消極應對方式上沒有顯著性差異。對消極應對方式13—20各條目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評價表述)。根據(jù)表二,第14題“通過吸煙、喝酒、服藥和吃東西來解除煩惱”男女生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
表格1 男女生應對方式的比較
表格2 男女生消極應對方式各條目的比較
根據(jù)表格3:三個年級學生在積極應對方式和消極應對方式上沒有顯著性差異。根據(jù)圖1、圖2,可以看到消極的心理應對方式隨著年級的上升而逐級下降,而積極的心理應對方式,一年級和三年級較高,二年級最低。從消極應對維度看,隨著學生的成長、年級的上升,他們心理更加成熟,越來越少采取消極的方式來應對生活、學習、環(huán)境中的事件。
根據(jù)表格4:經(jīng)濟條件困難學生與非經(jīng)濟困難學生在消極應對方式上存在顯著差異,而在積極應對方式上存在邊緣顯著差異。經(jīng)濟條件不同的學生在積極應對方式和消極應對方式上均有很大的不同。相比于其他因素,經(jīng)濟條件對心理應對方式的影響更加敏感,即經(jīng)濟條件的狀態(tài)深刻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
表格3 不同年級學生應對方式的比較
根據(jù)調查結果,貧困生的心理應對方式與非貧困生存在顯著差異,這與國內的很多研究結果保持一致[4-5]??梢?,經(jīng)濟上的貧困生不僅僅承受著經(jīng)濟上的壓力,而對其影響更為深遠的還是貧困學生的心理問題。相對于非貧困學生,貧困生的應對方式在積極應對維度上得分更低,而在消極應對維度上得分卻更高??梢娯毨w的心理應對水平不如非貧困學生,而心理應對方式作為反映心理健康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更是指出了潛藏在貧困生背后的、比現(xiàn)實的經(jīng)濟問題更應該引起我們重視的心理問題。
1.客觀因素
首先,社會文化中的不良風氣造成了貧困生的心理困擾。市場經(jīng)濟大潮的沖擊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日趨冷漠、勢利和虛偽,在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思想的影響之下,社會文化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被演化成一種以金錢為唯一目標的亞文化,似乎有了錢就有了一切,沒有錢就什么都沒有。而這種重視利益的風氣早就影響到了校園中,主流文化被沖淡,這勢必給貧困生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
圖1
圖2
其次,擇業(yè)、就業(yè)的壓力使得貧困生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目前,人才市場呈現(xiàn)出買方市場,替代性就業(yè)使得高職生面臨就業(yè)劣勢。而自費上學、雙向選擇、就業(yè)形勢的日益嚴峻,都使今天的大學生面臨著較大的生存壓力,加之不公平現(xiàn)象和惡性競爭的存在,對貧困生來說這種壓力就更大,這容易使他們對未來產生悲觀的消極心態(tài)。
再次,貧困生原生家庭環(huán)境對人格的早期影響。貧困學生多來自偏僻、經(jīng)濟落后地區(qū),從小到大的環(huán)境對于其人格的形成,已經(jīng)有了深遠的影響。而這些家庭往往知識文化水平低、社會支持系統(tǒng)薄弱、教育方法不科學,均不利于學生早期人格的形成。所以貧困生中不擅長人際交往、孤僻、內向的人數(shù)往往較高。
2.主觀因素
首先,理想自我和現(xiàn)實自我之間的沖突。貧困生往往帶著家長的希望來到高校,他們以往是家里的希望,是村里人夸耀的大學生,因此有較高的自我評價。但隨著自我意識的成熟,看到外面的世界,發(fā)現(xiàn)自己在藝術修養(yǎng)、見世面等方面均不如來自城市的同學,就發(fā)現(xiàn)理想自我和現(xiàn)實自我之間的鴻溝。因而,常常產生自卑感、無助感、焦慮感。
其次,高抱負和低承受能力之間的沖突。多數(shù)貧困學生由于經(jīng)濟貧困的原因,對上大學都抱有較高的期望值,他們就是希望通過上大學來改變自己貧困的現(xiàn)狀。這種個體的抱負水平與現(xiàn)實水平的適當差距可以對個體產生激勵作用,但往往有些貧困生的抱負水平過高又缺乏一定的挫折承受力。這樣極易導致挫折體驗的產生,而這正是貧困生普遍存在的弱點。
表格4 經(jīng)濟貧困學生與非貧困生應對方式比較
1.從思政角度,建立長效機制服務經(jīng)濟困難學生
在經(jīng)濟上給予貧困學生援助是我們長期在從事的工作。但是僅僅如此,無法滿足貧困學生多方位的需要。由于助學獎學金、勵志獎學金、助學貸款等等渠道所提供的資金援助還是有限的。由于貧困的標準各地區(qū)間難以統(tǒng)一,地理上的距離導致無法現(xiàn)場查看學生家庭經(jīng)濟狀況等因素,有些家庭并不貧困的學生也渾水摸魚,經(jīng)常出現(xiàn)申請人數(shù)多,補助金有限的局面。從另一方面,也說明經(jīng)濟上的直接援助,只能起到輔助作用。
此時,解決貧困生的困難,自立自強自助是一條更好的途徑。學生可以通過節(jié)假日打工、勤工儉學等方法積累自己的生活費用。不但能夠解決經(jīng)濟上的問題,而且能夠增長社會經(jīng)驗和工作技能,樹立自信心、積累社會人際資源。但是,學生信息渠道十分有限,同時適應社會工作的心理調試,社會工作的安全指導等,均需學校給予一定的幫助和支持。因此,成立“貧困生服務站”是有必要的,通過一個組織整合各方面的資源,為學生提供工作的信息和資源,提供工作過程中的指導,為其做學校和工作之間的調節(jié)劑。
思政路線上的老師,更應該正確引導貧困學生的價值觀發(fā)展方向,使貧困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品質。同時,應該給貧困學生更多的鼓勵、支持和關注。
因此,一個集經(jīng)濟援助、思想指導、自助幫扶為一體的長效服務機制是亟待探索和建立,這樣將會為貧困生帶來全方位的幫助。
2.從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在三個層面對貧困生進行心理幫扶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通過心理講座、心理課程、心理活動、學生心理興趣愛好社團等等,使心理健康知識以大面積的形式向學生推開,讓更多地學生了解心理知識、掌握心理調節(jié)技能。在此過程中,許多貧困生也將在第一個層面上,得到心理教育的點撥。
其次,思政隊伍與心理健康隊伍合力。思政前線的教師是貧困生問題的第一發(fā)現(xiàn)人,而良師益友的關懷和支持,構筑了貧困生在校期間的心理支持系統(tǒng)。大批的貧困生將在這第二個層面上,得到心理的滋養(yǎng)和溫暖。但是很多輔導員、班主任、學生干部雖然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識,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仍然有很多不當操作或者缺乏敏感性。因此,如果為他們提供一些簡單易操作的心理輔導活動模板,就能很好地解決資源有限的問題,標準化操作將減少許多不當應用心理技術的不良后果。筆者繼該調查研究之后,將致力于開發(fā)改善學生應對方式的團體心理輔導模板,供思政教師、心理委員等采用。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開展心理咨詢與治療工作。第三個層面,是貧困生心理問題最有效的干預。咨詢教師在咨詢中要表達對貧困學生的理解支持和疏導撫慰,把障礙性咨詢和發(fā)展性咨詢相結合,采用情緒疏導、認知調整和行為指導等基本咨詢步驟和方法,幫助他們有效地克服已經(jīng)存在的心理問題。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咨詢工作可以借助于團體咨詢和個體咨詢兩種方式進行。一方面,可以針對貧困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成立貧困生成長輔導小組,有針對性地進行團體輔導。另一方面,可以針對不同貧困生存在的特殊心理問題,進行個體心理咨詢與治療。
由心理教育點撥、在校社會支持系統(tǒng)、學生心理干預體系共同協(xié)作,以及貧困生服務組織的牽頭和帶動,思政教育、心理教育雙管齊下,貧困生的問題將會有進一步的改善。
[1]Matheny K B, Ayeock D W, Pugh J L.Curlette W L.etal.Stress coping: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ynthesis with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Counseling Psychologist[J].1986(14):499.
[2]Mcwhirter J.el t.Elementary school Guidance and counseling[M].1994.128(3):188-196.
[3]胡青,莊凡.高職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26(1):71-74.
[4]張建衛(wèi),劉玉新,李順斌等.特困大學生的壓力源及應對方式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0,14(4):261-261.
[5]李艷紅.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應對方式研究[J].中國健康教育,2002,18(9):56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