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寫作學會閱讀學專業(yè)委員會(習稱“中國閱讀學研究會”)主辦的“2011華夏閱讀論壇”之“文學閱讀與鑒賞暨江蘇全民閱讀推廣工作研討會”與“校園閱讀與學習型圖書館研討會”先后在南京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蘇州校區(qū)、中原工學院圖書館舉行。
首場論壇由中國閱讀學研究會與江蘇省圖書館學會閱讀與用戶工作委員會聯(lián)合主辦,3月31日至4月3日在蘇州召開,旨在探討全民閱讀、健康閱讀和文學閱讀引導等方面的問題。第二場由中國閱讀學研究會與河南省高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河南省圖書館學會、中原工學院聯(lián)合主辦,4月27日至4月30日在鄭州召開,旨在探討圖書館閱讀與用戶服務工作、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健康發(fā)展,尋求全民閱讀推廣工作的可持續(xù)、創(chuàng)意性發(fā)展方略,從而提高校園閱讀的水平、養(yǎng)成終身閱讀的習慣。
當代大學生如何閱讀
張懷濤(中原工學院圖書館館長)知識經(jīng)濟時代,掌握知識和創(chuàng)造知識的人將在社會發(fā)展中起重要作用。讀書的人和不讀書的人之間容易產生各種差距,如信息差、知識差、智慧差、修養(yǎng)差、機遇差、健康差等。讀書雖然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雖然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
讀書的策略有六點:一是博約結合,在博覽群書的基礎上突出重點;二是主題引導,帶著問題閱讀,并把閱讀與事業(yè)目標、人生目標結合起來;三是循序漸進,打好基礎,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四是巧用時間,零星時間用來泛讀,整段時間用來精讀;五是融會貫通,把知識融合貫穿,以得到系統(tǒng)透徹的理解;六是學創(chuàng)相生,他人之書與個人之見相互生發(fā),讀書與創(chuàng)造相互促進。好的讀書方法能使人在閱讀的過程中主動積極思維,以加深對事物的理解和體驗,并有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知識的積累,產生獨特的感受。
曾祥芹(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教育的全部問題應歸結為閱讀問題。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那么,什么是閱讀教育?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F(xiàn)代學人良好的閱讀習慣,就是讀書、閱網(wǎng)、觀景的三結合。
世界上的書只有三種:無字書、紙本書和電子書。相對于自古就有的6000余年歷史的無字書,紙本書有1300余年,電子書僅有十數(shù)年。然而紙本書數(shù)量的急劇增長和電子書的風生水起,要求我們讀者的閱讀方式也要適應這個變化。青少年愛網(wǎng)但不精讀書、老人不愛網(wǎng)卻讀書。理想的現(xiàn)代學人閱讀習慣是讀書、閱網(wǎng)、觀景的三結合,在有字處得意,無字處明理。另外,在閱讀方法層面,要精讀紙本書,快讀電子書,活讀無字書。
郭英劍(中央民族大學教授)以電子閱讀、手機閱讀乃至Ipad閱讀為特征的數(shù)字化閱讀,更多改變的是人們的閱讀方式,而不是閱讀內容,所以,以“深閱讀”和“淺閱讀”來劃分傳統(tǒng)閱讀方式與數(shù)字化閱讀方式是不準確的;而且,數(shù)字化閱讀并不一定會導致膚淺化。應該說,閱讀是否膚淺化,既取決于閱讀者是否愿意思考以及思考的深度,也取決于作品本身是否能夠引人思考,及作品本身是否膚淺。換句話說,不能用媒介載體的不同而只能根據(jù)作品的內容去界定閱讀的“深”和“淺”。
徐建華(南開大學教授)閱讀只有“功利性閱讀”與“非功利性閱讀”兩種,不要鄙視“功利性閱讀”,但更要尊重“非功利性閱讀”。
徐雁(南京大學教授,中國閱讀學研究會會長)在應試教育機制下培育的步入大學校門的大學生們的閱讀現(xiàn)狀令人擔憂,存在著嚴重的缺失——缺失人文閱讀,缺失紙質文本閱讀,缺失結構性閱讀和目標性閱讀,更缺失“苦讀”和“悅讀”,“深閱讀”和“深思考”。在“技術至上”、“拜金主義”等功利主義思想和享樂觀念影響下,當代大學生的閱讀呈現(xiàn)極端功利色彩和極度娛樂化傾向,致使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嚴重下降。因此,校園閱讀推廣工作和“學習型圖書館”、“書香校園”的創(chuàng)建依然任重而道遠。
我推薦三本給養(yǎng)心靈、給力人生的書:美國作家貝克·哈吉斯著《閱讀致富》;美國學者拿破侖·希爾著《思考致富》;臺灣學者高希均著《閱讀救自己》。在現(xiàn)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如果你的家庭不富有,也沒有權勢,你靠什么立足?只能靠自己??孔约旱氖裁?當然是靠自己的能力。能力來自哪里?來自不斷的學習,來自教育,最根本就是閱讀。
林公武(福州市文聯(lián)副主席)讀書是人類世代求生存、求發(fā)展,改造世界,提高自身素質的日益強化的行為。讀書,使一代又一代的人步步攀登上進步的階梯,追求我們的地球村明天更美好,邁向理想化的大同世界。讀書是人類走向文明的必然需求,是人類心靈升華的必然結果,更是人類智慧的必然結晶;同時,讀書是對人生的磨練,讀書要把書讀活,讀書也是成才之本。無論讀書、寫字,實際上都會涉及到如何做人,即人品問題。書如其人,把書品定位在人品之中,把人品位于書品之上。
韓靜嫻(南京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圖書館館員)大學生的功利性閱讀與職業(yè)性閱讀無需圖書館員引導,我們的導讀工作重點應該放在非功利性閱讀上。通過成立書友會、愛心義賣等形式來激發(fā)大學生愛書的激情,漸漸引導他們進入“化”的境地,來達到預期的效果。
李文蕾(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一個人不光要有科技素養(yǎng)還要有人文素質,這樣才能成就完整的人格。一個人的人生不可能不遇到挫折,如果他能從書中得到安慰和啟迪,那他將是幸福的。圖書館館員職業(yè)閱讀的范圍是“與讀者一起閱讀,同用戶一起提升”。
建設學習型圖書館
陳蓉(江陰市圖書館館長)江陰市圖書館從2008年起關注兒童閱讀推廣,從最初形態(tài)簡單的親子共讀活動,發(fā)展到現(xiàn)在已有一定影響的繪本閱讀推廣,走出了一條獨特的以繪本為載體、以圖書館兒童繪本館為陣地、以全市各幼兒園為共建共享單位的兒童閱讀推廣之路。此外,江陰市圖書館以打造“市民的大書房,城市的大教室,文明的大窗口”為理念,開展了“好生活、好讀書”市民閱讀促進活動,以引領大眾的閱讀風尚。館刊《讀讀書》是為了引導更多的人走進閱讀,喜歡閱讀,進而讓閱讀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單純地為既定讀者群提供書評、讀書方法、新書資訊等內容,倡導的是一種知性生活。因此,《讀讀書》圍繞閱讀,從“在書房”、“在寫書”、“在讀書”、“在生活”這幾個角度呈現(xiàn)知性生活,并且在設計上打破傳統(tǒng)讀書類雜志的固定版式,創(chuàng)建自身的特色。
儲開穩(wěn)(南京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蘇州校區(qū)圖書館館長)南京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蘇州校區(qū)圖書館在2010年成立了啟明書友會,發(fā)行了《知明》書友報,并將啟動書聊吧的建設,把閱讀欣賞和閱讀療法更好地結合起來,進一步做好讀者服務工作?!拔幕凶摺弊⒅匦凶邔ο蟮奈幕裕栉镌佒?、引發(fā)思考。關于“閱讀治療”,建議:變教化為點化,助學生點石成金;化感性為理性,讓學生畫龍點睛;轉被動為主動,使學生觸類旁通;任思想穿越時空,引學生獨辟蹊徑。
徐雁學習型館員的時代特征是:重視閱讀,始終堅持“終身學習”理念不動搖;追求創(chuàng)意,善于在業(yè)務實踐中不斷挖掘新元素;服務第一,真誠保持與用戶的溝通和互動;勇于進取,自覺站在社會新文化與時代高科技的最前沿;志存高遠,努力從學習型起步成長為一專多能的研究型人才。
學習型圖書館建設的10個“拓展型指標”:(1)在圖書館文化主導下,公眾不斷提高對圖書館的親近度和依賴性,社會潛在讀者不斷地轉換為圖書館辦證讀者;(2)館辦各種講座聽眾流轉性較大,并與館藏文獻閱借流通量形成良性互動;青、中、老、少、婦讀者的年齡布局日趨和諧合理,到館閱、借量呈持續(xù)增長態(tài)勢;(3)地方文獻征集入藏并利用成果迭現(xiàn),鄉(xiāng)土文化導讀活動卓有成效;(4)館辦各種專題展覽、研討會構成系列,形成特色,與所在社區(qū)、高校、科研機構、公務機構建立資訊互通平臺;(5)圖書館網(wǎng)站主頁信息更新較為及時,讀者點擊率、跟帖率較高;(6)掌握“閱讀療法”有關理論、方法,善于以“文學導讀”為抓手,有效推高館內書刊閱借率;(7)館網(wǎng)或館堂常年公布新到書目或專題推薦書目榜,且編撰有書目解題(內容提要);(8)創(chuàng)編導讀館刊,創(chuàng)建讀者協(xié)會,啟動館志(館史)編纂工程;(9)館員業(yè)務進修、學識深造意識強,自主投稿、參與征文踴躍,館、部級領導成員層至少擁有一個以上的開放性個人主頁;(10)館辦“讀書節(jié)(月)”、“服務周”活動創(chuàng)意日佳,出新率好,激情度高,可持續(xù)發(fā)展預期明確,參與者廣泛性受惠趨勢明朗。
趙普光(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文學與圖書館的聯(lián)系非常緊密,文學書籍的館藏量、借閱頻率等,是衡量一個圖書館文化水準的重要指標。另外,文學和圖書館的功能在某些方面是非常契合的,那就是教化作用。圖書館是一個文學陣地和窗口,盼望圖書館人能夠利用這樣一個平臺,更好地發(fā)揮文學的溫潤、化育作用。
錢惠良(常熟鐵琴銅劍樓紀念館館長)讀書氛圍在鄉(xiāng)鎮(zhèn)一帶是比較難搞起來的,但是他們現(xiàn)在積極地舉辦“書香古里”閱讀節(jié),建設“農家書屋”。如今,常熟的“農家書屋”里的書和書柜都是全新配備的,條件比較好,“書香古里”已成為地方的一個文化名片。
錢軍(南京郵電大學圖書館書記、副館長)如果圖書館人自己對書的內容都不做深刻的了解,就很難對讀者產生感染力,所以一方面要與書打交道,一方面也要與人打交道。其次,讀者與閱讀工作是圖書館工作中歷史最悠久的工作之一,但是目前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閱讀與用戶工作委員會的成立對讀者工作的開展是一個好的契機。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在文化系統(tǒng)里都有自己的定位問題,讀者工作才是根本。
許琳瑤(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碩士研究生)首先,各圖書館的館刊是圖書館的形象代表,它體現(xiàn)了圖書館的文化定位;第二,地方文化很重要,如果圖書館能夠極大地體現(xiàn)出地方的文化特色,讀者會更喜愛前往圖書館;第三,圖書館與讀者的互動活動非常有效,圖書館如果能舉辦更多與讀者互動的活動,讀者就會逐漸把圖書館作為自己的精神家園,對整個社會的文化氛圍起到很好的作用。
張道義(深圳大學圖書館館長)“閱讀推廣”是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責任,閱讀是思考之源、創(chuàng)新之根。高校圖書館不僅要為教學科研服務,還要參與校園文化建設,指導大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思考,明白事理,逐漸將大學生的應試性閱讀轉化成對知識真理的追求。無形中圖書館從學生的閱讀之所變成了幫助學生閱讀好書的圣地。這樣,圖書館服務育人的功能也得到了提升和擴充。
張懷濤我們開展“書香校園”建設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閱讀輔導工作階段,主要措施有面向新生開展圖書館利用教育,面向高年級學生開設文獻檢索課,以校報為陣地進行讀者教育、以櫥窗和板報拓展讀者視野、舉辦書刊展覽、成立讀書協(xié)會等。第二階段:閱讀推廣活動階段,探清閱讀需求、聯(lián)合部門開展活動、舉辦名師講座、出版學生作品集、提升“信息檢索”課水平、創(chuàng)設“讀書與修身”課等。第三階段:閱讀文化建設階段,使讀書節(jié)成為全校矚目的盛典、讓傳統(tǒng)項目持續(xù)飄香、創(chuàng)新項目充滿魅力、立體型教學平臺日益堅實、圖書館與讀者深入交流、圖書館員有資格成為讀者之友。
李剛(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人文與技術平衡十分重要,美國一流大學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向發(fā)展中國家、向社會大眾傳播,幫助學生以及付不起MIT學費的自學者獲得一流的課程。這場“知識下嫁”運動的本質是在悄無聲息中向全球擴展美國文化及西方文化的影響。移動閱讀時代已經(jīng)到來,知識經(jīng)濟正在呼喚當代圖書館員改變服務方式,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發(fā)展!
王宗義(《圖書館雜志》常務副主編)館員職業(yè)閱讀的范圍:(1)首先要了解讀者所讀,與讀者有共同語言,在交流中,引導他們進入理想的文獻環(huán)境。一句話,概括為“館員與讀者一起閱讀”。(2)學科館員要有信息情報的前沿意識,對用戶重點學科所需文獻要相當?shù)氖煜ず土私?,于學科分類中來實踐“辯章學術,考鏡源流”之宗旨,使讀者能即類求書,因書究學。只有這樣才能做好導航員的基礎工作。概括為一句話:“館員與用戶一起提升?!?br/> (根據(jù)錄音整理,未經(jīng)作者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