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維巍,劉建,黃葵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綜合科,武漢 430030)
革蘭陽性(G+)球菌是社區(qū)和醫(yī)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也是老年肺炎患者主要的致病菌之一。近幾十年來,隨著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對多種抗生素同時耐藥的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所致感染的報道越來越多,導致老年肺炎患者死亡率增高。萬古霉素與替考拉林等糖肽類抗生素一直是治療G+球菌感染的主要藥物,腎毒性等副作用限制其在高齡老年患者中的應用,利奈唑胺為新開發(fā)的唑烷酮類抗生素,是治療G+球菌肺炎的新選擇。2007年11月1日~2010年5月1日,筆者觀察利奈唑胺對慢性腎功能不全高齡患者G+球菌肺炎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入選標準:年齡≥75歲;血肌酐>104μmol·L-1;痰細菌性檢驗均檢出 MRSA;均符合1999年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會通過的肺部感染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嚴重貧血者:血紅蛋白<60 g·L-1;有出血傾向者;已知對利奈唑胺或本品其他成分過敏的患者;嚴重肝功能不良者。退出研究標準:培養(yǎng)所致病菌非利奈唑胺抗菌譜范圍內(nèi);因過敏或嚴重不良反應被迫中途停藥無法評價其療效者;治療3 d病情無好轉(zhuǎn)或惡化者。共入選患者30例,均進行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評價,均為男性,年齡75~89歲,平均(78.4±5.3)歲;30例患者血肌酐均高于正常水平,在112 ~389 μmol·L-1,平均(223.0 ±12.3)μmol·L-1,均有一項或多項基礎疾病,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者 13例,心血管疾病20例,糖尿病12例,惡性腫瘤5例;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12例,醫(yī)院獲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18例。30例患者均于本組試驗前,從其痰標本中分離到MRSA。
1.2 給藥方案 采用利奈唑胺針劑(商品名:斯沃,美國輝瑞公司生產(chǎn),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60289)。每次 600 mg,靜脈滴注,q12 h,bid,療程 14 d。
1.3 觀察指標 收集病程記錄中患者的癥狀及體征變化。①病原學檢查及藥物敏感試驗,治療前及療程結(jié)束后行痰液細菌學培養(yǎng)鑒定及藥物敏感試驗,采用自然咯痰法及吸痰器留取痰液標本。痰培養(yǎng)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采用法國生物梅里埃全自動細菌鑒定儀進行細菌鑒定,藥物敏感試驗采用微量肉湯稀釋法及K-B紙片擴散法,按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NCCLS)2002年標準判斷。②用藥初期和停藥后行胸部CT掃描(病灶局部行高分辨率CT)或胸部X線檢查。③用藥初期的血、尿、大便常規(guī),肝、腎功能,血氣分析等檢查,用藥后7 d以及治療結(jié)束時復查的各項指標。④詳細記錄治療期間發(fā)生的全身不良事件,包括發(fā)生時間、表現(xiàn)、程度、處理及轉(zhuǎn)歸。
1.4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 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頒發(fā)的《抗菌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進行療效的判定。痊愈:感染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和細菌學檢查均恢復正常;顯效:病情明顯好轉(zhuǎn),但上述4項中1項未完全恢復正常;進步:臨床癥狀、體征有改善,實驗室檢查未恢復正常,細菌學檢查仍為陽性;無效:用藥后病情無好轉(zhuǎn)或有加重,需使用其他抗生素??傆行?%)=(痊愈+顯效)/總例數(shù)×100%。
1.5 細菌學療效判定標準 按病原菌清除、假設清除、未清除、替換和再感染5級評定。清除:治療結(jié)束后1 d所取標本中無致病菌;假設清除:治療后患者的病情顯效但不能收集到培養(yǎng)標本,其治療前的標本的細菌培養(yǎng)必須是陽性;未清除:治療后所有原致病菌仍存在;替換:原始分離的致病菌被清除,但培養(yǎng)到其他細菌,臨床無癥狀且不需要治療;再感染:原致病菌被清除,但培養(yǎng)出一種需要治療的新病原菌。
1.6 不良反應評價 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按肯定有關、很可能有關、可能有關、可能無關和無關5級進行評定。以前3者統(tǒng)計藥物不良反應。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5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率或構成比表示。
2.1 體溫 3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發(fā)熱,體溫37.5~40.0℃,平均于治療后(5.0±1.6)d體溫降至正常。
2.2 臨床癥狀 30例患者中有21例存在明顯的咳嗽及咯痰癥狀,癥狀改善平均時間(4.7±1.6)d。
2.3 影像學檢查 30例患者中19例于治療前后行胸部CT檢查,11例于治療前后行胸部X線檢查,胸部X線片或胸部CT均提示治療后炎癥部分消散或吸收。
2.4 血常規(guī) 外周血白細胞計數(shù)>10.0×109·L-1,中性粒細胞百分比>70%有22例,另外8例血常規(guī)正常,治療后24例白細胞計數(shù)及中性粒百分比降至正常。
2.5 療效 痊愈17例,顯效12例,進步1例,無一例無效,臨床總有效率為96.7%,對細菌的清除率為86.7%。
2.6 對腎功能的影響 用藥前血肌酐平均水平為223 μmol·L-1,用藥后降至 143 μmol·L-1,其中 17 例患者腎功能一定程度好轉(zhuǎn)。
2.7 不良反應 30例患者中3例有輕度頭痛,4例出現(xiàn)惡心、輕度腹瀉,患者尿常規(guī)治療前后無明顯變化,肝功能治療前后無明顯變化,血常規(guī)中有4例血小板治療前正常,治療10 d后下降到(50~80)×109·L-1,無出血傾向,停藥7 d后恢復正常,1例出現(xiàn)全血常規(guī)降低,停藥15 d后恢復正常,其余病例無變化,無一例因嚴重不良反應而中途停藥。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6.7%。
肺炎是最主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往往導致嚴重的后果,金黃色葡萄球菌是院內(nèi)肺炎及呼吸機相關肺炎的最主要的致病菌之一,尤其是其中的MRSA,醫(yī)源性MRSA感染特別常見于老年人和危重患者[1]。不僅如此,MRSA感染還延長住院時間,增加住院費用,以往臨床上主要應用糖肽類抗生素(主要包括萬古霉素和替考拉寧)治療嚴重的MRSA感染,但糖肽類用于治療嚴重MRSA感染存在局限性:潛在的毒副作用,需胃腸外給藥(無口服劑型),故治療嚴重葡萄球菌感染需要全新類別藥物替代糖肽類[2]。利奈唑胺(斯沃)是全球第一個被批準用于臨床的唑烷酮類抗菌藥,具有獨特的抗菌作用機制,阻斷細菌核糖體蛋白合成(阻止70S始動復合物形成),與其他類抗菌藥物之間幾乎沒有交叉耐藥性,對大多數(shù)臨床重要的G+菌有效,口服生物利用度近100%,按600 mg,q12h劑量給藥耐受性較好[3]。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腎小球濾過率逐漸下降,以及腎動脈硬化、腎基底膜增厚等退行性病變,使有效腎單位數(shù)明顯減少,從而導致腎排泄功能減退,很多抗菌藥物在老年使用時受到限制[4]?;谝陨显?,對于老年人的 MRSA感染,選擇既有效又安全的抗菌藥物尤為重要。
筆者在本研究回顧性總結(jié)2 a多臨床高齡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利奈唑胺的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該藥物在治療高齡患者MRSA感染時,療效確切,總有效率高,沒有無效病例出現(xiàn),對細菌清除率高。當血肌酐水平升高時,腎小球濾過率已下降至正常水平的1/3以下,而通過本研究發(fā)現(xiàn),用藥后非但沒有出現(xiàn)腎功能損害加重,其中17例患者腎功能還有一定程度好轉(zhuǎn),血肌酐平均水平用藥后下降,分析原因考慮是患者由于感染造成肌酐水平升高,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后腎功能隨之好轉(zhuǎn)。而且治療過程中并未對利奈唑胺劑量進行調(diào)整。目前研究顯示,無論腎功能如何,給藥后患者具有相似的利奈唑胺血濃度,因此無需對腎功能不全者調(diào)整劑量[5],這與本研究結(jié)果是一致的。
利奈唑胺的兩種主要的無活性代謝產(chǎn)物(PNU-142586和PNU-142300)在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可能蓄積,蓄積量與腎功能不全的嚴重程度呈正比[6],其蓄積所致臨床意義目前尚無相關研究,這兩種代謝產(chǎn)物都可以被透析所清除[7],故建議臨床醫(yī)生對嚴重腎功能不全患者應權衡這些代謝產(chǎn)物可能帶來的風險。筆者在本研究選擇的患者在用藥期間也出現(xiàn)一些不良反應,與以往報道[8]相同的是用藥后出現(xiàn)了可恢復的血小板下降,其中1例的下降水平達到30%,但沒有導致出血,在停藥后7 d均有恢復,另外1例出現(xiàn)血常規(guī)三系減少,其中白細胞計數(shù)2.45×109·L-1,紅細胞計數(shù) 2.96 ×1012·L-1,血小板計數(shù)56 ×1012·L-1,該例患者入選之前就存在白細胞及紅細胞輕度減少,停藥15 d后恢復至治療前水平,中途根據(jù)血液科會診意見給予藥物治療,另外一些患者出現(xiàn)以惡心為主要表現(xiàn)的胃腸道反應,均可以忍受,未給予臨床處理,該反應考慮可能與藥物有關。
綜上所述,利奈唑胺治療 MRSA感染時,有多種給藥方式選擇,療效確切,可作為治療高齡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MRSA感染的選擇用藥。
[1] 胡必杰,魏麗.醫(yī)院獲得性肺炎發(fā)病時間對病原構成影響的回顧性隊列研究[J].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2005,28(2):112-116.
[2] JOHNSON A P,WARNERM,LIVERMOREDM.Activity of linezolid againstmulti-resistantgram-positive bacteria from diverse hospitals in the United Kingdom[J].JAntimicrob Chemother,2000,45(2):225-230.
[3] JONESR N,F(xiàn)RITSCHE T R,SADER H S,et al.Zyvox annual appraisal of potency and spectrum program results for 2006:an activity and spectrum analysis of linezolid using clinical isolates from 16 countries[J].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2007,59(2):199-209.
[4] STEVENSD L,HERR D,LAMPIRISH,et a1.Linezolid versus vancomycin for the treatment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coccus aureus infections[J].Clin Infect Dis,2002,34(1):1481-1490.
[5] MARIN H K,ANDREW S,YING P,etal.Epidemiology and outcomes of health-care-associated pneumonia from a large vs database of culture-positive pneumonia[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5,171(2):388-416.
[6] FALAGASM E,SIEMPOS I I,PAPAGELOPOULOS P J,et al.Linezolid for the treatment of adults with bone and joint infections[J].Int JAntimicrob Agents,2007,29(3):233-239.
[7] FALAGASM E,SIEMPOS I I,VARDAKASK Z.Linezolid versus glycopeptide or beta-lactam for treatment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l infections: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J].Lancet Infect Dis,2008,8(1):53-66.
[8] VELISSARIOU IM.Linezolid in children:recent patents and advances[J].Recent Pat Antiinfect Drug Discov,2007,2(1):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