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正剛
多年來,很多教師都在感慨:如今許多學生學習沒有主動性,說化學是“第二門外語”,甚至厭學。老師應如何引導學生發(fā)揮學習主動性,自主地學習,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大課題,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各種思想都在影響著學生,教師的引導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在平時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一、思想引導
在同學中往往存在這樣的思想,學習是為了考重點、考大學。因此有希望考入重點高中者則努力拼搏,無希望者往往消極厭學,特別是在農(nóng)村中學,考重點往往也是某些家長唯一追求的目標。因此要引導學生學習,首先必須加強思想教育,明確學習的目的。我經(jīng)常教育學生: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發(fā)展自己,作為社會中的一員,應當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知識,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這樣將來才能立足于社會。作為一名學生把考入大學作為自己的學習目標當然無可非議,但更應明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發(fā)展自己,提高自己。
二、學習引導
1.注重開端
(1)培養(yǎng)信心
初三學生第一次接觸化學,他們感到好奇,又不知從何學起,特別是對學習缺乏自信心的學生。因此,在化學的第一節(jié)課上我就向同學們介紹:學習初中化學所需的基礎知識很簡單:外語只要會26個字母;數(shù)學只要會加、減、乘、除,會解簡單的方程;初二物理學習的好壞不影響初三化學的學習,把化學這一學科放在初二同學們照樣可以學好等等。通過這樣的介紹學生感到化學的門檻很低,信心大增,學習勁頭十足。
(2)激發(fā)興趣
通過第一堂化學課讓學生了解化學是一門怎樣的學科,了解化學知識在工農(nóng)業(yè)、醫(yī)藥、國防、日常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同時對學生進行了化學史教育,講化學的發(fā)展和形成,介紹科學家探索化學奧秘的逸事,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學好化學知識是多么重要,它將直接關系到祖國的發(fā)展和建設。這樣做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3)樹立目標
有目標才有動力,目標的確立應當適宜,要讓學生“蹦一蹦就能夠得著”。因此在第一堂化學課上我就指出:初三剛剛接觸化學這一學科,全體同學都在同一起跑線上,在化學這一學科上,大家程度都一樣,以后的學習成績是好是差,主要取決于同學們的努力情況,只要同學們不偷懶,一定能學好這一學科。對同學們提出以下希望:第一次提問能順利回答;第一次實驗能獨立完成;第一章測驗都得到滿意的成績的“三個第一”的目標,爭取邁好頭一步,同學們的反映較好,積極性較高。
2.重視過程
(1)及時克服學習中的困難
愛護、鼓勵學生對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至關重要,特別是學習有困難的同學,應加倍關心和幫助他們,及時發(fā)現(xiàn)和幫助他們清除學習中的障礙,更要注意清除他們的自卑情緒,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教師對學生的成績進步,要給予充分肯定,給予積極的評價,多鼓勵,少批評,同時不斷提出需要學生經(jīng)過努力獲得成功的問題,激起學生積極探索的欲望。
(2)遵循規(guī)律鞏固和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化學良好動機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有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弱到強的發(fā)展過程,即好奇→興趣→喜愛→愛好→熱愛。興趣可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直接興趣是由于某種事或活動本身引起的興趣,往往能直接滿足人的需要。但好奇是一種比較原始的、本能的、不穩(wěn)定的認識傾向,這時的興趣也只是直接興趣。而間接興趣是由活動的目的、任務、活動的結果引起的興趣。
因此,在教學上首先可利用初三學生剛接觸化學時的好奇心,開展化學教學,同時在教學中應不斷地加以引導,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轉化。
三、情感引導
學生的積極情感主要是在教師情感的影響、誘導下產(chǎn)生的。在教學中,要努力創(chuàng)設師生情感交流的氣氛,促進學生積極情感的形成,實現(xiàn)師生情感的共鳴和協(xié)調。怎樣才能較好地創(chuàng)設師生情感交流的氣氛呢?
1.精神飽滿地走上講臺
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功能不僅是傳授知識,更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試問:沒有抖擻精神和蓬勃生氣怎能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一個滿臉倦容、無精打采的教師走進課堂,教學的氣氛必然死氣沉沉的,學生必然會懶得動腦、動手學習。所以,教師必須精神飽滿、舉止大方地踏上講臺,使學生精神為之振奮,迅速集中注意力,盡快進入學習角色。
2.盡快叫出學生的名字
教師在給新班級上課的時候,如果能熟記并且隨時叫出學生的名字,同時投以親切、鼓勵的目光,學生往往首先是驚喜,隨即轉為興奮、自信,覺得新老師了解自己、關心自己,自己在老師的心中有一席之地。師生間的距離一下就縮短了,情感的增力作用就能得到充分發(fā)揮。每位教師都應十分重視這一良好的開端。
3.適度地褒獎
教師及時、真誠和恰如其分的褒獎,能讓被褒獎者受到激勵,又能使其他人感到鼓舞。因此,教師要多表揚少批評、多鼓勵不數(shù)落,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揚長避短,增強信心。
教師的褒獎要盡量具體,讓學生知道“好在何處”,少用“好”、“很好”等籠統(tǒng)的方式。褒獎語應和學生的思想水平、分析能力適應,具有可接受性。
4.課下多與同學交流、談心
教師和同學之間的情感交流,不應只局限于課堂教學當中,課下更是教師與同學進行情感交流的主要陣地,通過課下交流,可更多地了解到學生的思想狀況、學習情況,及個人性格特點,有針對性地克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消極情緒,引導學生積極學習。
在教學中應多與同學進行情感交流,這樣才能縮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達到“親其師、信其道”,提高化學教學效果的目的。
四、目標引導
學習積極性的提高,與目標及目標的實現(xiàn)密切相關,目標越清晰,則學習越自覺,目標順利實現(xiàn),則學習的積極性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在教學中不同的學習階段,可提出不同的學習目標,如就實驗方面而言,可由“學習實驗、掌握實驗”→“分析實驗”→“設計實驗”,逐步提高。
實踐證明,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發(fā)掘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引導,必能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上,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qū)灰古鎮(zhèn)灰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