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燕 李海波 張佐香
北中國三人行
馬曉燕 李海波 張佐香
馬曉燕
網(wǎng)上看到一組拍攝酒泉的老照片。照片是澳大利亞人喬治·沃尼斯特·莫理循(George Ernest Morrison 1862-1920)拍攝的。之所以說老舊,是因拍攝的照片已很老舊,大約是上世紀1910年之后兩三年的某個時間里拍攝的,所以那時的酒泉本身委實也是很老舊的。
但是在看到這組老照片的時候卻讓我感到格外親切,一則可能是它黑白的色調(diào),具有永恒的懷舊的意味;二則,酒泉是我的故鄉(xiāng)。但更主要的第三個原因,可能是這組老照片勾起了我的心緒,讓我對祖輩們生活的場景有了一個較為確切清晰的印象。
母親姓于,出生于總寨鎮(zhèn)三奇堡她外祖父家。
其實,母親真正的家在現(xiàn)在的上壩鄉(xiāng)光輝村,是一戶殷實的人家。這個家庭最大的特點是四世同堂,人口眾多。光母親的祖父這一枝上就有八個子女,其中,有六個兒子。
母親的祖父遵循饑荒年餓不死手藝人的古訓(xùn),將他的兒子們都相繼打發(fā)出去,分別學(xué)成了木匠、泥瓦匠、鐵匠、石匠、紙匠。
在年景不太好的時候,這些身懷技藝的人都相繼到了酒泉城里,在四大街開辦了五行,當起了純粹的手藝人,做起了買賣。只有我的外祖父在成年后做了上門的女婿。他的岳母大人是他的姑媽,由于是一個遺孀,雖有房產(chǎn)幾十間,良田數(shù)百畝,但卻人丁不旺,只有一子一女,且兒子年幼,不能管理田上的事務(wù)和近百十號長工,于是把自己的侄子招贅上門。
1927年,我的母親出生。之后,她的兩個弟弟也相繼出生。
母親姐弟三人,吃飯睡覺皆跟隨她的外祖母。只有在晨起和晚睡時向她的母親請安。
母親九歲的時候,有一天晚上,她和兩個弟弟照常去給她的母親問安,看到外祖母在一個女傭的服侍下正在洗漱,而我的外祖父已經(jīng)上床,一切都和以往沒有什么不同。然而,在第二天早上再去時,外祖母已經(jīng)躺在床上去世了。那時,外祖父早就去了田里。
去世的外祖母表情痛苦,衣服和頭發(fā)凌亂,身上有抓痕。經(jīng)請來的醫(yī)生檢查驗證,證實外祖母系突然犯了羊羔瘋而死。
兩年后,外祖父續(xù)弦。半年后,我的繼外祖母成了身懷六甲的孕婦。這時候,母親的舅舅也已長大成家,她的年輕倔強的妻子堅決從俗,不允許我的繼外祖母把孩子生在他們王家。無奈的外祖父只好拖家?guī)Э诨氐搅斯廨x村。繼外祖母相續(xù)生了三個孩子后,在又一次生產(chǎn)時難產(chǎn)。之后,外祖父把母親留給了疼愛她的父母大人,然后帶上其他兒女也去了城里,和自己的兄弟們一起做起了買賣。
當年,解放軍路過肅州時,正在開鐵匠鋪的四外祖父曾經(jīng)給他們打過大刀,提供制造過大量的兵器。解放后,四外祖父加入了共產(chǎn)黨,一路官拜處級。而因著這一切,在當時,這個大家族受到了政府的禮遇。不幸的是母親的外祖母一家被打成地主,抄了所有家產(chǎn),全家人都挨了批判,最后落得家破人亡。
五十年代初期,我母親帶著我大哥回娘家,外祖父就住在北門那兒。有天,來了個雜耍團的耍猴,五歲的大哥跟著人群追看,母親并未在意。因為那時的酒泉城并不大,四大街一大半的生意人都是他們家族的人。
但是雜耍的人轉(zhuǎn)完了四大街人都走完了,大哥卻沒有回來。
母親急忙到自己的叔叔伯伯及堂兄堂弟家尋找,都不曾看見大哥。后來,全家人全部出動,更是發(fā)動了很多人,找遍了整個酒泉城的角角落落,卻不見大哥的蹤影。母親的堂兄在政府做事,得知消息后,給軍分區(qū)搖了電話,軍分區(qū)不但派了很多當兵的出尋,還在高音喇叭里廣播,才找回了大哥。原來,大哥貪戀雜耍的猴子,竟然不知不覺跟著雜耍團的人跑了。已經(jīng)出了城的雜耍團隊走了一段路之后,聽到廣播,才發(fā)現(xiàn)人群里多出來了一小孩,這才給送了回來。
現(xiàn)在看著這些古老的照片,我推算著,在這些照片拍攝的年代,母親的堂兄們有可能已經(jīng)有人在這些街上從事某個行當了,或者在此后不久的時間里。對于那樣的年代,十年八年的變化頂多是又多添了幾家做生意的鄰居,而自家又多添了幾個孩子,先前的孩子又長大了很多,有些可能成了家,另立了門戶。僅此而已。
因此,這些老照片上,車夫趕著高大木輪的馬車,或者漂亮豪華帶棚的馬車行走,進城的人依然大多騎著驢或騾馬。有錢的人家住著雕梁畫棟的木屋,一般的人家住著土坯房子。
這些還談不上熱鬧繁華的街市,是當年外祖父輩們生活的場景吧?大哥走失后,我的親人們都從各家出動,就是在這樣的四大街的老街上焦急地奔走問詢的吧?他們的聲音和呼吸已經(jīng)隨著歲月的風塵撣落進了歷史的深處。在今天,先輩們已然遠去的一切,在這些珍貴的老照片中鮮活了起來。
記得從前,母親偶爾拉拉雜雜地講述她娘家的這些事情的時候,令我不能明白的是母親的伯父及叔叔們?yōu)槭裁催M了城還要干這些依然進行體力勞動的帶有生產(chǎn)性質(zhì)的半作坊式的行當?為什么不直接開商行做經(jīng)銷商?尤其,木工和泥瓦匠在城市里會有什么前途?
在看到這些老照片的時候,一切都恍然而悟。
對于一個經(jīng)濟并不發(fā)達的年代,在一個并不繁華的邊遠小城,純粹的消費品市民和客商還有周邊的農(nóng)民是消費不起的。
看來市場培育產(chǎn)業(yè),這句話在任何時候都適用。
那些漂亮的木屋,簡陋的土坯房子,都是木工和泥瓦匠的杰作??!再看看那些馬車,突然覺得那時,在城里當個木匠或泥瓦匠還是蠻不錯的,最起碼,生活能有個著落。
李海波
【引子】青光在地,習(xí)風在耳,黃卷在手,菩提在心。目光流轉(zhuǎn)卻于剎那停滯,紅塵萬丈之外的觀想,握在手中的是如星如月的念珠,藏在心底的是一生一世的供養(yǎng)。
窗外,厚實的雪在昏昏的夜燈下泛著星星點點的光,透過黛青的天空,目光所觸之處都是關(guān)于愛的懷想。原以為自己早已過了兒女情長的年月,生命中不再有悲喜交織的強烈感受,但一首《愛的供養(yǎng)》以及與其相依存的那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戀卻在不經(jīng)意間闖入雙眸,撞入心房。
深情的吟和,讓等待的夜格外空靈了。
時間如利刃,磨礪的不僅是面龐,更是心智。遙想與妻的相遇相識,十五六歲的青春氣息如是昨天。陌生的城市,清貧的生活,讓彼此的相處多了一份相依為命。那樣的感情,如同九月的晴空清新而純粹,也許是病痛時的一聲問候,也許是拮據(jù)時的幾張餐票,也許是寒冬里的兩手相握,失卻了大起大落,收獲了于平實之中的浪漫??僧敺蛛x無可避免時,我們選擇朋友式的握手告別,踏上汽車即將遠去,眼角的淚卻怎么也不能拭去了。都說年少是承載不了愛情的,那用力一握之后的余溫為何會長留指尖,那朦朧于淚光中的身影為何會常駐腦海,那種無以名狀的痛又為何經(jīng)久不可碰觸呢?不知歸期,亦或此生再無歸期;不說再見,亦或今生不再相見。
關(guān)了心門。用外在的驕傲遮掩住內(nèi)心的脆弱,只是每每夢回,總有曾經(jīng)的溫馨將逐漸成長的心情淋濕。又是一年秋葉黃,大學(xué)校園里年輕的愛情在九月的艷陽下熠熠閃光,那些隨時迸發(fā)出的火花也總會將惆悵的眼神擊傷。一低頭,一轉(zhuǎn)身,一只手伸在面前,抬眼竟是舊時模樣,時間就停在了那時那刻。不曾想像的相見褪去了所有的面具,才發(fā)現(xiàn),在彼此風塵仆仆的心上,年少的那一盞心燈總是點亮的,千百日子的酸澀都未能使它泯滅。才知道,那種無法放棄的牽掛,那份不能釋懷的感傷,就是愛。妻心,我心,心香一束,上天賜予的紅絲線原來一直就握在自己手中,日久卻從未擱棄。
“愛就一個字,我只說一次,哪怕用行動表示?!睆埿耪芮楦柚械恼Z句成為了我們對愛的允諾。我在山區(qū)教書,她在市里工作,盡管每個周末都可相見,但筆下鴻雁依舊來往不絕,似乎我們要窮盡所有的文字將離別歲月的所有遺憾進行填補。平靜的雪地,兩行深深淺淺的腳印,那一個冬天,因為有了這份失而復(fù)得的愛而格外溫暖。于是,一個女孩在飛雪中懷抱十一朵玫瑰的場景成為那個冬天那個城市被定格的美麗畫面。我想,若上蒼真有所知,一定洞悉著我們內(nèi)心的哀愁與祈求,才會用如此的方式給予我們愛與被愛的力量,當我們停住目光,心中不滅的燈火早已將前路照亮。
該用怎樣的文字來將愛描述?該是深夜守候的焦急吧,在匆匆忙忙的人群中尋覓,當熟悉的身影立于眼前,一個擁抱,一句嗔怪就是愛;該是分別時的不舍吧,在車來車往中將空氣凝固,兩行清淚,一樣離愁就是愛;該是成婚時的不悔吧,拋開塵俗牽絆,毅然執(zhí)子之手,一間陋室,一室希望就是愛;該是行走的陪伴吧,貧窮也好,富有也罷,喜悅也好,悲傷也罷,一路相隨就是愛……又該以怎樣的方式來將愛實現(xiàn)?該是四時季節(jié)變幻中,將厚厚薄薄的衣衫穿起,無需擇要,只有踏實;該是辛勞打拼午夜回歸時,將昏昏黃黃的燈盞擰亮,無需疑慮,只有等待;該是歡喜或是悲傷時,將那一份脆弱攬入心懷,無需勸慰,只有依靠……
鎖孔轉(zhuǎn)動,酒精的氣味裹雜著寒意一起涌入。疲憊的腳步聲沉悶無比,一如妻此時的焦慮與擔憂。妻將我的臉攬在她的心口,那熟悉的心跳此時竟有些亂了,我通紅的臉頰,緊促的呼吸,都在傳遞著身體不適的信息。妻安頓我睡好,又將清涼的毛巾敷上我的額頭,輕手按撫我的胸口。凝望她緊鎖的眉頭,不覺痛上心來。原來,我內(nèi)心所有的感覺妻早已一同感受,無需更多言語表達的意念早已將兩份心智融為一樣情懷。這樣的愛,不受世俗的侵擾,沒有時間局限,早已滲透彼此肌體嵌入靈魂深處了。這樣的愛,不受空間束縛,沒有小兒女的跌宕,早已溫潤如水卻也如火摯熱如山沉穩(wěn)。
《宮》的最后,晴川與八阿哥深情相擁,勝于死別的生離場景不由為之動容,晴川附在愛人耳邊輕聲叮囑:“你要好好吃飯,好好睡覺!”面對愛人漸行漸遠的背影,遙想無期的近在咫尺卻遠在天涯,八阿哥喃喃回應(yīng)著“我一定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只這一句絕望中的叮嚀,就足以擊碎所有的撕心裂肺,不求蕩氣回腸,只求好好愛一場。淚眼婆娑,與妻四目相對,原來,心酸也是疼痛著的。
“如果有一天我們老了,有一個人要先離開,我希望是我先走?!薄安缓茫悴荒苓@樣自私!還是我先走,你要好好活著。”“不行。如果你先走了,我不知道沒有你的日子該怎樣過下去。”
“傻瓜,沒有你我又怎樣過下去呢?”
“那我們就約定,有一天,我們一起走……”
張佐香
意大利記者吉阿提尼訪問著名鋼琴家魯賓斯坦結(jié)束時,鋼琴家送了一盒他最喜歡抽的雪茄。記者受寵若驚,感激地說:“我要好好地把它珍藏起來?!濒斮e斯坦聽了連連擺手,堅決地說:“千萬不可,你一定要把它抽掉。這些雪茄美妙如人生,人生是不能保存的,你一定要盡情享受它。沒有愛和不能享受人生,就沒樂趣。
很久以前,我就喜歡上了“享受”一詞。享受是幸福和甜美的化身。正如蒙田所言,享受人生是至高無上的美德。我享受生命的意念,來源于天地萬物的開啟。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上帝創(chuàng)造了日月星辰、雨雪霧靄、飛瀑流泉、花草樹木愉悅?cè)说亩俊4蟮睾竦螺d物,獻出了五谷瓜果、走獸菜蔬,滋養(yǎng)人的軀體。上帝的本意是要人們在辛勤勞作的同時,快樂地享受生活。享受,這樣一個美好的詞語,不知道在何時被一些智商很高的穿長袍的布道者和鴻儒雅士扭曲了。數(shù)千年來,某些崇山峻嶺般的偉人先知,阻擋著人類自然生命的小溪流。萬山不許一溪奔。他們用條條框框制約著、束縛著人們,要人們做艱辛工作、犧牲和自律的殉道者。
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是一個世界愛的結(jié)果。每一個生命都是珍貴的、無價的,都是秉承天地、人神的造化而結(jié)晶的靈物。這種褻瀆生命的教化,如今已被否定,可是新的困惑依然纏繞著人類。在這個媒介充塞了視聽,信息代替了思想的浮躁的世界上,我們的心靈和軀體逐漸分離,各行其事。我們的心靈充滿了對寧靜生活的向往,而我們的軀體卻背負著超重的身外之物,向前急馳,無暇他顧。每個人都在慨嘆:活得太累了!其實,正是因為我們走得太快了,以致于把靈魂落在了身后。為何不放慢腳步,聽聽自己的心音,做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好好地享受生活呢?!
享受不是毛毛雨,不會從天而降。享受是創(chuàng)造的過程。但是,享受生命其實可以很簡單。享受可以是林中的一次散步。綠樹成陰,滿眼綠葉田田,蒼翠欲滴的葉縫間彌漫著清新的氣息,漸漸地沁入心脾,心魂一下子就氤氳了起來?;蜻呑哌叧了?,或與愛人孩子邊走邊閑談,或與三兩知己把酒話桑麻……那份愜意是無法言說的。享受可以是一杯午茶。我喜歡在午后濃睡的慵懶中為自己沏一杯香茗,漫不經(jīng)心地往玻璃杯內(nèi)放入茶葉,沏入沸水,透過晶瑩的液體,盯著香茗舒展的肢體,等待著它們慢慢地將水染綠。在令人銷魂的松懈中,我感受到了神性的愛和關(guān)懷。午茶構(gòu)成了一種夢幻、一種虛擬、一種擺脫了真實的逍遙與自由。午茶盡管短暫,不能再續(xù)水,但它是個涼亭驛站。享受可以是抽出時間讀自己心儀已久的一本好書。目及神凝,齒頰生香,心游萬仞,精騖八極,靈魂自由地呼吸,精神飽滿而芳香。全身因獲得真理的照耀和愛的澆灌釋放出蓬勃活力。享受是一次結(jié)伴而行的郊游,大家圍坐在草地上,身后是蓊郁的樹木,清澈的溪流。溫馨幽遠的風景,恬淡如西洋油畫。大家在和煦的陽光下幸福地談?wù)撉倨鍟嬙娫~文章。享受還可以是睡前誦一首唐詩吟一闕宋詞,或者貪看一幅吳昌碩的水墨畫,聽一曲薩克斯……
享受不是一擲千金的揮霍,不是燈紅酒綠的奢侈,亦不是珠光寶氣的華貴,而是屬于正常人的最基本的樂趣。我們的生命受到自然的恩賜,無比優(yōu)越。如果我們白白虛度此生,或者覺得它不堪重壓,那只能怨我們自己。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享受生命需要淡泊的情懷和澄明的智慧,懂得享受生命的人,總是令人欣喜和感動。一個懂得享受生命和珍愛生命的人,會為一汪清水駐足,會為一串鳥鳴發(fā)出會心的微笑,會為一盆鮮花念上“應(yīng)是綠肥紅瘦”。享受,應(yīng)該是每個人心中的一份禪意。有了它的陪伴,人生之路必有善有美可陳,眉宇之間,必然充盈著幸福清逸之氣。
編 輯 段春華 董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