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義山
(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 四川南充市 637009;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北京 100875)
元散曲不僅是中國古代詩歌三大體式之一,而且經明、清的演化發(fā)展,迄今更有復興之勢。一個又一個散曲研究和創(chuàng)作的地方組織不斷涌現(xiàn)就是明證,如 2005年山西黃河散曲社率先成立,2008年湖南瀟湘散曲社宣告誕生,2009年陜西省散曲學會隆重揭牌,5年間,從黃河兩岸到三湘大地,掀起了一個散曲創(chuàng)作和研究的熱潮,展望其發(fā)展趨勢,勢必影響全國。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論述湖南歷代的散曲創(chuàng)作,或可為散曲文學史的分地域研究和湖南文學史的分體研究提供一些參考,并可為當代的湖南散曲創(chuàng)作提供借鑒。
元代湖南籍作家,有馮子振(1257—1348)、趙巖和張鳴善三位,人數(shù)雖然不多,但質量卻堪稱上乘。其中最引人注目者為馮子振。子振字海粟,湖南湘鄉(xiāng)人,為元大德年間名宦,曾官集賢待制。其所作《居庸賦》,洋洋五千言,氣勢磅礴,獲元代鄭元祐、明代宋濂等人激賞;又作《梅花百詠》詩,元代釋明本、明代周履靖等人皆有唱和;其所作散曲〔鸚鵡曲〕,在當時就獲得了很高的贊評,貫云石為《陽春白雪》作序時贊其“豪辣灝爛,不斷古今”;鄧子晉序《太平樂府》時評其“辭壯而麗,不淫不傷”;楊維楨在《沈氏今樂府序》中將其與白、馬諸人共論,謂其“雄渾正大”,又在《周月湖今樂府序》中將其與滕玉霄并提,稱其“豪爽”;總之,其曲有豪放之風,此乃元人定評。海粟之〔鸚鵡曲〕,與他的《居庸賦》和《梅花百詠》詩一樣,都呈現(xiàn)出一種創(chuàng)作的高難度。他在該曲的序文中說:
白無咎有〔鸚鵡曲〕云:“儂家鸚鵡洲邊住?!庇嗳梢鷼q留上京,有北京伶婦御園秀之屬相從風雪中,恨此曲無續(xù)之者。……諸公舉酒,索余和之。以汴、吳、上都、天京風景試續(xù)之。白無咎之〔鸚鵡曲〕,原名〔黑漆弩〕,一時影響很大,和之者眾;如劉敏中、呂濟民等和曲至今猶存。但眾人所和,不過一二首而已,海粟則在諸同事慫恿下一展雄才,一下和了 42首,由此震驚曲壇。海粟之和作,繼白曲寫隱逸的主題,描繪了許多足不涉市的閑人形象,如樵父、耕父、農父、田父、漁父、園父等等,借他們的恬淡閑適,書寫了自己對于宦海的厭倦,并表現(xiàn)了志在田園山林的懷抱,一同加入了元代曲家嘆世歸隱的時代大合唱。此外,他的和作,還擴大了白無咎〔鸚鵡曲〕的寫作內容,由隱逸的閑適自在,寫到了宦海風波、時代感憤、懷古詠史、寫景記游、題詠贈答、懷鄉(xiāng)敘別等等,大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尤其在他的和曲中,還表現(xiàn)了一種對于元代曲家來說顯得極其可貴的憫農情懷,如他~〔鸚鵡曲〕《農父渴雨》把農父在稻苗抽穗時渴盼時雨的焦急心情很逼真地描寫出來,這不僅表現(xiàn)了作者關懷民生的深切之情,而且為以書寫曲家個人情懷和感憤為中心的曲壇吹進了一股帶有泥土氣息的田園新風,由此把詩歌中傳統(tǒng)的憫農主題引入了散曲的創(chuàng)作,與散曲中寫〔山坡羊〕《潼關懷古》的張養(yǎng)浩和寫〔端正好〕《上高監(jiān)司》的劉時中等人一道,為擴展散曲的表現(xiàn)領域,提高散曲的境界和品格做出了貢獻。
縱觀海粟曲作,雖然所用曲牌較為單一,但其曲作內容較為豐富,再加上其才雄氣盛,且語言簡練圓熟,這使他成為了元代一流的曲家,不僅是馬致遠、貫云石等豪放派中的一員猛將,而且是得瀟湘靈秀孕育出來的第一位曲家,正是海粟的豪吟,開啟了湖湘大地的散曲創(chuàng)作,因此,就湖南散曲的發(fā)展而言,海粟無疑處于鼻祖的地位。今人王毅有《海粟集輯存》匯錄馮氏作品及歷代研究資料,為研究馮子振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元代湖南籍的另兩位曲家,趙巖和張鳴善,雖然存曲不多,在元代曲壇的地位也遠不能與馮海粟相提并論,但這兩位曲家也的確堪稱奇人。趙巖,據(jù)元人孔齊《至正直記》記載:“長沙趙巖,字魯瞻,居溧陽,冀公南仲丞相之裔也。遭遇魯王,嘗在大長公主宮中應旨,立賦八首七言律詩宮詞,公主賞賜甚盛。出門,凡金銀器皿,皆粉碎而分惠宮中從者及寒士。后遭饞,遂退居江南?!斦白砗?可頃刻賦詩百篇。”由此,不僅可見其即席揮毫的敏捷才情,而且可見其耿介豪爽、樂善好施的個性?!吨琳庇洝愤€記載他“嘗又于北門李氏園亭小飲,時有粉蝶十二枚戲舞亭前,座客請賦今樂府,即席成〔普天樂〕”。其曲即今存的〔喜春來帶普天樂〕,是一首很有趣的帶過曲:
琉璃殿暖香拂細,翡翠簾深卷燕遲,夕陽芳草小亭西。問細履,見十二個粉蝶兒飛。一個戀花心,一個挽春意。一個翩翩粉刺,一個亂點羅衣。一個略草飛,一個穿簾戲。一個趕過楊花西園里睡,一個與游人步步相隨。一個拍散晚煙,一個貪歡嫩蕊,那一個與祝英臺夢里為期。
此曲前 5句為〔喜春來〕,是對環(huán)境和時令景物的鋪敘,比較平直;后面的〔普天樂〕11句,看似羅嗦,實則句句出彩,生動有趣。尤其末句以梁?;适绿摻Y,曲趣盎然,耐人玩味。更值得注意的是這種于平鋪直敘中見新巧的體式。在詩中,此體最早有漢樂府中的《長安有狹斜行》,以及由此演化而來的南朝詩人的“三婦艷體”和唐代詩人韓愈的《南山詩》;在文中,有韓愈的《畫記》;在曲中,趙巖此體或為首創(chuàng),此后明代女曲家黃峨的〔罵玉郎帶過感皇恩采茶歌〕《仕女圖》亦仿此體,形成曲中巧體之一。趙巖以孤篇播名曲壇,的確是一個奇跡。
與趙巖相比,張鳴善(或作張明善)在曲壇則受到了較多的關注。張氏祖籍山西平陽,后遷于湖南,曾流寓揚州。鐘嗣成《錄鬼簿》在“方今才人相知者”中記載張鳴善曾創(chuàng)作有雜劇《煙花鬼》和《瑤琴怨》2種,可惜今皆不存?!度⑶肥沼兴男×?13首,套數(shù) 2篇。其小令最為選家們注目者,為〔雙調·水仙子〕《譏時》:
鋪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萬鐘,胡言亂語成時用。大綱來都是哄。說英雄誰是英雄?五眼雞岐山鳴鳳,兩頭蛇南陽臥龍,三腳貓渭水非熊。
作者一起筆便對位高權重者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接著將古代英雄全盤抹倒,表現(xiàn)了一肚皮的不合時宜,其憤激之情溢于言表。此曲首尾皆用鼎足對,痛快淋漓,豪氣逼人,其豪辣之風,比馮子振有過之而無不及。張鳴善的諷刺之作,還有一首〔雙調·落梅風〕《詠雪》:
漫天墜,撲地飛,白占許多田地!凍殺吳民都是你,難道是國家祥瑞!
據(jù)明代蔣一葵《堯山堂外記》卷七十六記載:“張士誠據(jù)蘇時,其弟士德攘奪民田,以廣園囿,侈肆宴樂,席間無張明善則弗樂。一日,雪大作,士德設盛宴,張女樂,邀明善詠雪,明善倚筆題云……,書畢,士德大愧,卒亦莫敢誰何?!兵Q善借詠雪巧妙地諷刺權豪強占民田,既切眼前景,又刺貪婪人,更書心中憤,真是大快人心。
張鳴善還有一些描寫隱逸、詠美贈妓和離別相思之作,雖然屬元散曲中的大宗題材,但鳴善寫來,有自己的特色和個性。其隱逸之作如〔雙調·水仙子〕,詠美怨別之作如〔越調·金蕉葉〕等,細細把玩,能體會到鳴善各類曲子有實感,無做作;有真情,無惡趣。他在曲壇的地位和影響雖不及馮子振,但其實際的成就,以及圓熟的技巧和豪放爽辣的個性,與馮氏當在伯仲之間。
要之,元代的湖南籍散曲作家雖然僅有三人,遠不如大都、山西、河北、河南、山東、浙江、江蘇等省份那樣群星燦爛,但卻均有自己的特色,有承載著時代精神的堪稱一流的傳世佳作,因而為湖南的散曲發(fā)展史贏得了一席之地。
在此,需要附帶論及的是,瀟湘靈秀不僅孕育了優(yōu)秀的作家,而且也為元代曲家歌詠自然山水提供了神奇浪漫的題材,滋養(yǎng)了曲家們的創(chuàng)作。就《全元散曲》所收,如盧摯、劉時中、貫云石、陳草庵、白樸、馬致遠、喬吉、張可久、趙善慶、孫周卿、鮮于必仁、沈和等著名曲家都曾作有歌詠湖南人文與自然景觀的散曲作品。就湖南自然山水而言,最為曲家們樂于歌詠的無過于“瀟湘八景”,一方面因為瀟湘風景的確秀麗宜人,另一方面也因為北宋名畫家宋迪《瀟湘八景》的山水畫,于是,“瀟湘八景”便成為元人樂于歌詠的題材。如馬致遠、鮮于必仁分別用〔雙調·壽陽曲〕8首和〔中呂·普天樂〕8首分詠瀟湘八景;沈和則用〔仙呂·賞花時〕南北合套的長篇套數(shù)詠瀟湘八景;曲家們用自己的如畫之筆,將一幅幅瀟湘美景展示于曲壇。
此外,大都歌妓王氏還用〔中呂·石榴花〕小令在書寫個人寂寞孤苦之情時巧妙地鑲嵌進瀟湘八景的題目瀟湘之景被王氏用作離情的陪襯,便在馬致遠、鮮于必仁等曲家的靜謐、閑適、清麗、絢爛、秀雅之外,更增添了一種凄美。除了瀟湘八景外,另如湘陰道、洞庭湖、桃源亭等亦不時在曲家筆下呈現(xiàn)出誘人的風姿。
就湖南人文而言,樂于為曲家歌詠者,則有屈原的自沉汨羅與賈誼的被貶長沙,還有傳說中的湘靈琴瑟等等。如:
楚懷王,忠臣跳入汨羅江。《離騷》讀罷空惆悵,日月同光。傷心來笑一場,笑你個三閭強。為甚不身心放?滄浪污你?你污滄浪?(貫云石〔雙調·殿前歡〕)
朝瀛洲暮艤湖濱,向衡麓尋詩,湘水尋春。澤國韌蘭,汀洲搴若,誰與招魂?空目斷蒼梧暮云,黯黃陵寶瑟凝塵。事態(tài)紛紛,千古長沙,幾度詞臣。(盧摯〔雙
調·折桂令〕《長沙懷古》)貫云石之曲單詠屈原,他對于屈原的人生價值觀的否定,是士階層理想不能實現(xiàn),轉而疏離社會和官場的憤激之情的流露和隱逸心態(tài)的表現(xiàn),代表了當時的一種時代潮流,不足為怪。盧摯之曲則將屈原、湘靈和賈誼合詠,表現(xiàn)了對于積淀厚重的湖湘文化的緬懷深情。
總之,瀟湘大地美麗的自然風光和厚重的人文積淀,亦為元散曲增添了奪目的光彩。
明代的湖南籍曲家,亦有三位,分別是李東陽(1447-1516)、孫斯億(1529-1590)和龍膺(1560-1618以后)。如果說馮子振是元代湖南散曲創(chuàng)作的揭幕人,李東陽則是明代湖南散曲創(chuàng)作的首倡者。其曲存有套數(shù) 2篇,一為南〔仙呂·桂枝香〕,一為南〔正宮·普天樂〕,內容皆為男女戀情相思,且多作閨音,風致清雅,然缺乏曲味。西涯的散曲創(chuàng)作,成就雖然不高,但其以朝廷重臣和文壇領袖的身份染指散曲創(chuàng)作,對于散曲一體經過明初的沉寂之后而在成化、弘治年間重新崛起,當有一定的推波助瀾作用,所以他的貢獻在于其創(chuàng)作行為本身,而不在其實際的成就。
孫斯億為湖南華容人,少負文名,好游歷,多著述,與嘉靖間大名士王世貞等多有交往。其散曲今存〔商調·集賢賓〕《壽康對山太史》套數(shù) 1篇??祵ι侥嗣鞔扒捌咦印币丝岛?陜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狀元,官至翰林院修撰。與王九思齊名,為明代正德、嘉靖間散曲鼎盛的重要作家?;鹿賱㈣獢?康海以鄉(xiāng)人遭受牽連被罷,因蒙受不白之冤,家居 30余年,耿介之士多有同情者??岛A畾q誕辰,曾有慶祝活動,相交者多有賀壽之作,孫之套曲乃其中之一。其薄功名、樂逍遙的主題雖然為元明失意曲家的老生常談,卻也算是發(fā)自內心的惺惺相惜:
休把這李青蓮當酒徒,休把這陶元亮當餓夫,休把這游宴侈責康樂,休把這功名簿笑杜甫。只一味恣疏狂,管什么海桑陵谷。賞東風花一圃,對南薰琴一曲。邀明月舞翠褥,嗅寒梅踏凍嶼。(〔后庭花〕)
相比之下,孫作較有曲味,不失為賀壽曲中的佳篇。
龍膺為湖南常德人,萬歷間進士,官至戶部郎中。與“公安三袁”友善。龍膺是明代湖南籍三位曲家中存曲最多的作家,今存小令 48首,套數(shù) 5篇,數(shù)量不少,但其所寫,無非個人出處經歷感受與交際應酬文字,曲中郁結著有志難展的苦悶情懷:
萬里一歸人,聽黃鸝傍逐臣,夕陽回首長安近。嘆江湖涸鱗,戀云霄紫宸,補天浴日非吾分。淚紛紛,不才多病,十載負君親。(南【商調·黃鶯兒】《南歸》二十首之一)
在仕途失意的困頓中,他也不時書寫淡泊功名而笑傲煙霞的隱逸情懷:
我輩自風流,謝浮名物外游,蘇公白傅真吾友。坐東坡竹樓,醉香山酒甌,此生已作煙霞叟。興悠悠,擁書萬卷,吾意老滄州。(南【商調·黃鶯兒】)
但他終不能擺脫功名的羈絆,所以最終放而不脫。他喜歡作南曲,北曲甚少,但南北曲曲體特征并不分明,又缺少藝術想象與創(chuàng)造,更缺乏曲之一體所特有的韻味,其成就有限。
明代湖南之外的曲家歌詠湖南人文與自然的曲作,比起元代,要大為減少,略可敘論者,有康海南〔仙呂·二犯月兒高〕《瀟湘八景》套數(shù)、梁辰魚南〔仙呂入雙調·玉抱肚〕《過湘江》小令與南〔越調·小桃紅〕《過湘江吊屈大夫》套數(shù)等作品。相比之下,梁作較有特色,其《過湘江》小令感吊湘君,《過湘江吊屈大夫》套數(shù)緬懷屈原,均表現(xiàn)出一種真切悠遠的挽吊情懷,饒有韻味。由于時代風會的變化,明代人或熱衷政治而追求仕宦,或疏離廟堂而崇尚俗世享樂,他們已不需要像元人那樣歌詠理想中的山水美景作為逃避現(xiàn)實的精神家園,所以明散曲中的寫景之作比之元散曲大為減少,歌詠瀟湘美景的作品亦不多見;即便像梁辰魚那樣對于瀟湘歷史人物如屈原的歌詠,也表現(xiàn)出與元人迥然不同的態(tài)度:
〔蠻牌令〕江燕語集危墻,神鴉舞送征航。千載游魂招不返,只落得淚彷徨。況凄凄鵑啼廟口,更青青竹映船窗。挹清風山高水長,碌碌浮生,甚愧行藏。
〔尾聲〕孤臣自分波心喪,襄王何事夢中忙?至今遺笑云雨高唐。(《過湘江吊屈大夫》)
梁曲中所表現(xiàn)的是對屈原的深情懷念,是對自己碌碌無為的愧悔,是對造成英雄遺恨的統(tǒng)治者的荒淫墮落的痛恨,這與元人對屈原以軀命殉理想的人格精神的否定大異其趣,從而回歸于傳統(tǒng)詩詞對于歷史英雄的崇敬與緬懷。表面上是對屈原態(tài)度的變化,但實質上卻表現(xiàn)了在新的時代環(huán)境中知識分子心態(tài)的復位,因此,這類作品也就呈現(xiàn)出新的時代特征。
總之,明代湖南籍三位曲家均未能進入曲壇主流,其成就遠不能與元代三位曲家相比;明代散曲中涉及瀟湘人文與自然的作品也大為減少;從總體上看,明代湖南散曲創(chuàng)作明顯處于一種衰落趨勢之中。
清代的湖南籍散曲作家共 8人,他們是黃周星(1611-1680)、陳鵬年(1663-1723)、黃湘南(1757-1785)、何紹基(1799-1873)、楊恩壽(1834-1891)、李元度(1821-1887)、易順鼎(1858-1920)、袁思古(1882-1942)。其中黃周星尚存異說,或謂湖南湘潭人,或謂江蘇南京人。單就作者人數(shù)而言,已超過元明兩代的總和,相比于明代,已有振起的跡象。在八位湖南籍曲家中,一向受到曲學界關注的有黃周星、楊恩壽和易順鼎等三人。
黃周星為明崇禎十三年(1640)進士,官戶部浙江主事,明亡不仕。曾撰有傳奇《人天樂》1種傳世,雜劇《惜花報》、《試官述懷》2種皆佚。其散曲存套數(shù) 7篇,多為寫景詠物之作,藝術上缺少創(chuàng)造,成就不高,學界少有關注。但其所著《制曲枝語》10條,倡“多發(fā)天然”、“雅俗共賞”,以及崇尚曲“趣”,則受到重視,常為學者引用。
楊恩壽字鶴儔,號坦園、蓬海,長沙人。同治九年(1870)舉人,光緒初官鹽運使。坦園所長在于戲曲,著有傳奇《再來人》、《桂枝香》、《桃花源》、《姽婳封》、《麻灘驛》、《理靈坡》等 6種,合刊為《坦園六種曲》。在曲論方面,坦園有《詞余叢話》和《續(xù)詞余叢話》2種,對于曲之宮調、曲牌、辭藻,以及戲曲故事淵源等,皆有所論述,其涉及到清中后期的一些資料,多為學者引用。坦園的散曲,今存小令 1首,套數(shù) 10篇。坦園之曲,多題詠之作,但其可貴之處,在于能借題發(fā)揮以指斥時弊。如他的南北〔雙調〕合套《題鐘馗擁妾踞坐小鬼唱曲圖》,便借鐘馗依仗特權而尋歡作樂,尖銳地揭露和諷刺現(xiàn)實社會中的濫官污吏。如套中數(shù)曲:
〔折桂令北〕記當初嫩年華短發(fā)飄蕭,摘句尋章,詩癖文妖。歷風檐燭盡三條,一道文光貫斗杓。試春官抽毫打稿,宴曲江曳帔揚鑣。準拿定上了云霄,辭了蓬蒿。一霎時紅杏綠衣,倒做了鳳泊鸞飄。
〔江兒水南〕古鬼堪為伴,山魈待解嘲。鬼乜斜幻出如花貌,赤發(fā)卷會訂金蘭好,藍面相可鼓同心調。一任那木客胡妖,虧的闖赴陰司,陪著老閻羅談笑。
〔雁兒落帶得勝令北〕今日個退冰衙暑氣消,說什么鬧幺么時局擾。那管他抱枯枝魑魅號,那管他踞城堞狐貍跳。但征歌吹殘碧玉簫,但索醉穩(wěn)睡風流覺。笥便便皤腹沒人嘲,意孜孜拍手臨風笑。朝朝,倚荷囊隱紗帽;宵宵,伴紅裝扇綠蕉。
作者狠揭鐘馗的老底,表面上指斥鐘馗忘記了自己驅邪的職責,只知道“伴紅裝扇綠蕉”,既不管“魑魅號”,也不管“狐貍跳”,但其筆鋒所向,卻是晚清腐朽黑暗的官場,是令人鄙惡的濫官污吏。此等曲子借題詠而寓諷意,既有一種沉郁之氣,又有一種豪辣恣縱之風。坦園還喜歡運用韻腳的重疊來增強曲的旋律美,使之更具有曲體的韻味。如南〔越調·黑麻令〕《送別》;有時,作者還將疊字排比與韻腳的重復結合起來,構成一種淋漓恣縱的曲體風格。如〔仙呂·賞花時〕《題林黛玉葬花圖》。
如果就整個清代散曲創(chuàng)作而言,楊恩壽與浙江的俞樾、江蘇的項馚蘭等人的散曲創(chuàng)作,代表著晚清散曲創(chuàng)作的一種衰頹趨勢,既很難見出南北曲的體式特征,也很難見出豪放與清麗的流派風格。
易順鼎字實甫,號哭庵,湖南龍陽(今漢壽)人。光緒三年(1877)舉人,曾分教兩湖書院,出為廣西右江道、廣東欽廉道。詩詞駢文俱工,與寧鄉(xiāng)程頌萬、湘鄉(xiāng)曾廣鈞號稱“湖南三詩人”。所著詩詞甚豐,曲有《南北曲》,存小令 7首,套數(shù) 2篇。其曲仍以題詠為主。他的兩首〔仙呂·一半兒〕《題〈聊齋志異〉》,表現(xiàn)了他的灼見:
涼燈顫雨夢回時,姑妄言之妄聽之,紙上墨花濃欲飛。境迷離,一半兒狐仙一半兒鬼。
靈談鬼笑任紛拏,筆妙偏從癢處抓,只字不曾饒過他。聽無嘩,一半兒譏嘲一半兒罵。
作者不認為此書是無聊地談狐說鬼,而認為蒲氏是筆挾感憤,“一半兒譏嘲一半兒罵”;所以他稱譽其“紙上墨花濃欲飛”、贊賞其“筆妙偏從癢處抓”。他算得上是蒲松齡的知音了。他作于 20歲生日的〔中呂·粉蝶兒〕套數(shù),頗能表現(xiàn)他的縱橫豪氣。他以宋玉、陸機等人自比,淋漓酣暢地抒發(fā)了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悶情懷。如套中〔醉春風〕等曲:
〔醉春風〕麒麟閣要推翻,鸚鵡洲拚踢倒,元龍樓上置身高。問英雄可也少,少?敲殘一百八蒲牢,吟完二十五楚騷,游遍萬千重蓬島。
〔迎仙客〕泉明酒,禹錫糕,秋到重陽秋又老。雨和風,正廝鬧,一事差豪,少個催租惱。
〔紅繡鞋〕新活計筆床茶灶,舊行窩禪榻書巢,愁來悔不一肩挑。江聲今夜棹,草色去年袍,盡留些雪泥爪。
〔普天樂〕想當初結客五陵豪,走馬千山道。曾過那唐陵漢寢,蜀壘秦濠。也曾上江樓吊六朝,也曾從海市窺三島。斜街兩度踏櫻桃,廝趕著好風光燕圍鶯繞。聽憑他鶴謗猿嘲,遮莫放風流白石,獨自吹簫。那推翻麒麟閣、踢倒鸚鵡洲、置身元龍樓的豪氣,真是不可一世!這豪氣,緣于身不逢時而懷才不遇的不幸命運,所以,盡管他南北浪游,“游遍萬千重蓬島”,“走馬千山道”,也終不能排憂解愁,不過把滿懷愁思播滿天涯而已。對這篇套曲,羊春秋先生在《散曲通論》中論述說:“真可謂滿紙風云氣,一腔閑懊惱,完全是才子的筆調,詩人的風騷?!辈⒄J為可以把易順鼎拿來作“晚清散曲的殿軍”。易順鼎所表現(xiàn)出來的沉雄豪邁之氣,在晚清的曲壇上是引人注目的。
籍貫為平江的李元度存曲雖僅 2篇套數(shù),曲壇一向也未加關注,但實有自己的特色。元度為道光二十三年(1843)舉人,以軍功升任知府,先后任云南、貴州按察使,遷布政司。或許因為多年的行伍生涯,其曲多豪放梗概之氣;或許又因為仕途的坎坷,曲中又多憤激沉郁之感。如〔中呂·粉蝶兒〕《散勇歸田留別諸好友》套之后四曲:
〔紅繡鞋〕笑我本散材沒用,惜當初誤玷宗工,患難多年抵死從。魚書情惓惓,鶚薦話重重,都只算槐柯一夢。
〔古鮑老〕算此去銅官浪涌,尚記得戰(zhàn)罷歸來萬舫空;算此去潯江帆送,尚記得劫火飛來兩岸紅。到今日飛鳥盡,走狗烹,難陪奉。更休說廣數(shù)奇翻相窮!怪只怪錯承矜寵,悔當初不早辦吟鞕歸鞚。
〔賣花聲〕煩寄語當朝元老須珍重,好辦取虛衷海量容,把蒼生劫數(shù)挽沙蟲?,h戈不用,金甌長鞏,便田間也愿獻幾首得賢臣頌。
〔啄木兒煞〕買歸棹,趁回風,指君山有約幽棲共。休道是急流退勇,勢不做發(fā)棠攘臂下車馮!
若論其風格之沉雄豪放,詞氣之英邁老辣,元度是足可以與楊恩壽和易順鼎抗衡的。此外,如陳鵬年、黃湘南、何紹基、袁思古諸人,雖也各有佳作,但總不如上述三人有個性、有特色,故略而不論。縱觀清代湖南諸家散曲,雖未能臻于一流,但卻已凌越明代,差近元賢,有了顯著的進步。
湖南散曲的真正崛起,是以羊春秋先生(1922-2000)為代表的當代散曲創(chuàng)作。羊先生是學者型的詩人,也是詩人型的學者,曾先后任湖南師范大學和湘潭大學教授,在90年代初,曾擔任中國散曲研究會的首任會長。其學術著作甚豐,其中與散曲相關的《散曲通論》在學界有較大影響,此外還有《元人散曲選》、《元明清散曲三百首》等著作嘉惠學林。他的詩詞曲創(chuàng)作,有《迎旭軒韻文輯存》。在周成村先生主編的《湖湘古今散曲選》卷四所收當代散曲作家中,以收羊先生作品最多,凡小令 23首,套數(shù) 6篇。其題材內容十分豐富,時代氣息非常濃郁。比如,有對文革期間“四人幫”橫行的義憤和對其垮臺的歡呼(自度曲〔大快人心帶過普天同慶〕《斥白骨精》),有對污濁世風的憤慨與批判(〔南呂·一枝花〕《七十六歲放言述懷》),有對強權的嘈諷和對孺子牛精神的頌揚(〔南呂·一枝花〕《?;φZ》),有對人民反侵略戰(zhàn)爭取得勝利的禮贊(〔般涉調·哨遍〕《寫于抗日戰(zhàn)爭勝利五十周年》),有對軍民抗洪豪情的謳歌(〔正宮·端正好〕《長江軍民抗洪圖》),有對市政建設成績的歌頌(〔雙調·沉醉東風〕《參觀湘潭市治理三廢工程》),有自己守正履直和老驥壯心的真誠坦露(〔南呂·一枝花〕《甘服老》),有對數(shù)十年相濡以沫的愛妻的深情理解和由衷感激(〔雙調·新水令〕《金婚自嘲兼朝內》),有惺惺相惜的真摯友情的抒發(fā)(〔中呂·朱履曲〕《壽武陵曹菁丈》),有對屈原、李白等歷史人物人格精神的緬懷和崇敬(〔雙調·水仙子〕《吊屈原》、〔仙呂·一半兒〕《龍舟節(jié)懷古》),有對自然風光的深情贊美(〔中呂·陽春曲〕《春興》、〔雙調·清江引〕《金鞭溪》),還有對朋友創(chuàng)作的品題(〔中呂·賣花聲〕《邵燕祥先生匯寄三部雜文集》)等等。從這些作品中,你可以讀出作者的赤子情懷、正直精神、堅強意志和磊落心地。如:
〔尾聲〕單瓢陋巷,曲肱草堂,生來就是窮酸相。恥腰折五斗、眉摧萬貫,把副人心肝變作驢肺腸。便封妻蔭子何榮光?我寧可戴一頂雪虐霜饕的冬烘帽,著一襲酒污淚漬的中山裝,揮一柄遮日招風的破蒲扇,靸一雙沾泥帶水的舊鞋幫。苜蓿盤,齏鹽湯;魚鳥樂,琴書香;稚孫頑,老妻棒;親朋來,情話長;棋一局,酒三觴;耳根熱,醉態(tài)狂;天地窄,胸襟寬,煞強如屈死在黑蟻爭穴的舊官場。便孔圣人要我執(zhí)丹器立兩廂,玉皇爺要我揮巨筆寫天綱,咄咄,我也不改變這喬模樣!(〔南呂·一枝花〕《甘伏老》)
關漢卿曾經寫過著名的〔南呂·一枝花〕《不伏老》套數(shù),曲中表現(xiàn)了以玩世不恭的浪子習氣對抗渾渾濁世的疏放情懷,頹放的外表所掩飾的是一種老當益壯的倔強精神和頑強意志;羊曲題名《甘伏老》,篇中前半也有“呼牛喚馬何妨”、“只合聽蟬西樓,聽雨東廂”等自甘淡薄的語句,表面上看似乎是伏低伏老,把壯懷放下,但是,當我們讀到尾曲,作者那“恥腰折五斗、眉摧萬貫”的凜然,那面對孔子和玉皇爺?shù)氖箚尽耙膊桓淖冞@喬模樣”的傲岸,這才明白,所謂《甘伏老》者,實乃“不伏老”之反語也!所以“苜蓿盤,齏鹽湯;魚鳥樂,琴書香;稚孫頑,老妻棒;親朋來,情話長;棋一局,酒三觴;耳根熱,醉態(tài)狂”等描寫,亦表面之瀟灑放誕而已,內中所蘊藏的,依然是“不伏老”的頑強與堅韌,所以羊氏此曲,與關作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讀羊氏諸曲,不僅可以感受到壯懷的激勵,而且還可以領略到一種凌厲逼人的英風豪氣。如〔雙調·折桂令〕《采石磯懷李太白》二首:
酒仙便是詩仙,筆掃千軍,鯨吸百川。力士脫靴,太真捧硯,至尊設宴。為寒儒爭了顏面,給權貴打了氣焰。屈賈哀怨,陶謝酸寒,磊落如公,誰堪比肩?
謫仙國士無雙,氣奪曹劉,詩變齊梁。低首宣城,傾心汾陽,遺恨永王。一腔孤憤托佯狂,千秋大業(yè)煥文章。采石月朗,青山草芳,九華鶯飛,三楚鸞翔。
太白乃天縱奇才,曠古英豪,羊曲之凌厲豪爽,恰可傳太白神韻。
縱觀羊氏之作,可謂小令、套數(shù)兼擅,豪放、清麗皆備,雅趣、俗趣各得其宜。其語言錘煉得是那么精純,運用是那么圓熟,表達是那么自然,仿佛風行水上,云流碧空,不求奇觀,卻自呈妙趣。此老真曲中斫輪師、射雕手也。700年湖南散曲史上,深諳曲體三昧而如此圓熟老辣、涉筆成趣而成就卓犖者,羊氏一人而已!
前有羊春秋先生的成功引領,后有瀟湘散曲社的大力推動,湖南的散曲創(chuàng)作,已經出現(xiàn)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潮。根據(jù)《湖湘古今散曲選》卷四的收錄,在羊氏之后的當代曲家,足有 160多位,已超過元明清三代湖南籍散曲作家總和的 10余倍!作家人數(shù)的眾多,這還只能說明散曲創(chuàng)作在湖南的普及和興盛的程度,關鍵還在于作家們的確寫出了許多可頌可傳的佳篇妙詠。如緬懷革命先烈和歌頌當代偉人的:
山邊駐水邊駐天邊住,浮橋渡索橋渡危橋渡,險無數(shù)難無數(shù)情無數(shù),看如今百里步千里步萬里步。五星亮禹甸,踏出繁榮路。兀的不日光沐月光沐霞光沐?(宋幽蘭〔正宮·塞鴻秋〕《走老戰(zhàn)士走過之路》)
墳塋勾痛,碑林凝重,青山輝映千秋頌。仰長空,念英雄,男兒報國身軀奉,浩氣長留天地中。生,百姓崇;亡,百姓崇。(周宗瑾〔中呂·山坡羊〕《麓山憑吊》)
〔梁州〕峻嶺似的濃眉蘊透著剛柔,利劍似的目光容不得腐朽,刀刻似的臉孔不屑于作秀。敬賢禮士,嫉惡如仇;交邦結友,洋洋風度。神采,風流,堪列周公后。強國計,富民籌,南北東西常奔走,鞠躬盡瘁的孺子牛。(周成村〔南呂·一枝花〕《致朱镕基總理》)
抒發(fā)愛國情懷和歌頌祖國建設成就的:
登涯遠眺,心潮逐浪高。國恨怎生消?茫茫東海,豈止一個劉公島!北洋船何以杳?水師魂何以招?望著這殘盔破甲舊征袍,兀誰能不仰天長嘯,把自家的牙兒咯咯咬!(呂榮健 南〔仙呂入雙調·朝天歌〕)
神舟五六雙圓夢,嫦娥繞月終圓夢,太空行走千年夢,登臨月闕今非夢。游霄漢也么哥,游霄漢也么哥,九州笑舞歌圓夢。(佘壽彭〔正宮·叨叨令〕《贊神七探空壯舉成功》)
批判貪官污吏和諷刺不良世風的:
〔十二月帶堯民歌·么〕說什么文明風尚,說什么打假掃黃。瞧他那德性把妻兒拋將一旁,管他娘獨守空房。上海灘購得別墅豪華敞亮,金屋兒藏嬌喜氣洋洋。夢悠悠呼云喚雨到高唐,美滋滋倒鳳顛鸞賽襄王,說不盡風流韻事效隋煬,道不完的桃色新聞滿西廂。骯臟,不臟白不臟,今兒個的貪官們都是一球樣。(李旦初〔中呂·粉蝶兒〕《阿丫外傳》)
人的海,車的河,往往來來似著魔。粗心誤踏鐵門檻,一栽掉進美人窩。笑的笑,歌的歌,瘋瘋癲癲是卡啦喔呵。看那廂,紅燈泯滅迪斯科。老朽摟妖媚,伢兒擁富婆。流口水,送秋波,眉眼觸,耳斯磨??礋狒[的牙齒笑掉幾谷羅。笑罷復哆嗦。靚女羅裙短,窮漢破衫多。陰陽虛實不調和,行不得也哥哥。(黃琳
〔自度曲·哆嗦曲〕《張老漢誤闖娛樂城》)
抒發(fā)相思深情的:
前緣未遂,今生重覓,鐘情暗把芳心寄。太癡迷,恨別離,山盟海誓君當憶。莫負多愁多病體。悲,只為你;歡,只為你。(王文娟〔中呂·山坡羊〕《相思》)
多情因恐云纏住,不敢攀高處。懷中紅錦書,夢里相思句。但憑好風吹送去。(黃琳〔雙調·江兒水〕
《過大圍山望故人莊未訪》)
寫老壯情懷的:
無煩無惱,常歡常笑,老來幻作青春貌。種葡萄,釣波濤,玉簫一管東籬調。春來春去鴻雁渺。心,永不老;情,永不老。(丁才生〔中呂·山坡羊〕《自題》)
敘女兒家心事的:
背地里都講他不是貨,閑著玩著不找正活。這彩禮也不知來路明么?錯犯過,牢坐過,毒吸過。娘也,這親事不提了好啵!(毛欣法〔中呂·紅繡鞋〕《辭嫁》)順著編者按姓氏筆畫編排的順序一氣誦讀下來,另如丁時祺〔仙呂·一半兒〕《記車禍失眼》調侃傷病磨難,王毅〔南呂·一枝花〕《代菩薩言》以寓言體諷刺腐朽官僚,方向〔越調·憑欄人〕《今日農家》寫鄉(xiāng)村新貌,龍國棟〔越調·小桃紅〕《湘江風光帶元宵》寫長沙元宵的美麗夜色,馮炎圭〔越調·小桃紅〕《鳳凰古城》寫小城風景,伍先芳〔中呂·醉高歌過紅繡鞋〕《無題》寫相思情懷,伏家芬〔雙調·殿前歡〕《重讀羊春秋迎旭軒集》寫對前輩學人的仰慕,呂榮健〔中呂·謁金門〕《遠眺三峽大壩》寫祖國建設的成就、南〔黃鐘·風木聲〕《詠中國女排》寫愛國情懷,劉文芳〔正宮·醉太平〕《貪官自嘲》、劉弼諧〔越調·小桃紅〕《剪彩》嘲諷貪官,劉怡剛南〔南呂·一剪梅〕《瀟湘走筆》寫瀟湘勝跡,安菊梅〔仙呂·賞花時〕《環(huán)保人人有責》呼吁珍愛自然,杜修岳〔正宮·叨叨令〕《參觀張公廟新農村》寫鄉(xiāng)村新貌,李旦初〔商調·集賢賓〕《烏紗商號》揭斥官場腐敗,李公才〔仙呂·后庭花〕《思慈母》寫母愛深情,李棟良〔雙調·沉醉東風〕《健身樂》寫老年人晨練場景,楊玉保〔中呂·山坡羊〕《賽龍舟吊屈原》寫水鄉(xiāng)民俗活動之熱鬧,楊斌文〔正宮·叨叨令〕《昆明訪鑄華兄嫂》寫叔嫂親情,楊德湘〔中呂·十二月過堯民歌〕《抒懷》寫新春歡樂情懷,肖燕懷〔雙調·殿前歡〕《曲友相聚歡宴有感》寫曲友相逢的歡快,肖麗嫻〔正宮·鸚鵡曲〕《贊袁隆平院士》寫對科學家杰出貢獻的禮贊,何季雄〔仙呂·一半兒〕《自題當年結婚照》寫夫妻伉儷深情,何紹連〔南呂·一枝花〕《登杜甫江閣感懷》記游懷古,張茂云〔南呂·罵玉郎帶采茶歌〕《盼歸》寫相思情懷,張問群〔雁兒落帶得勝令〕《觀“木石緣”》寄寓的弦外之音,張雪明〔南呂·干荷葉〕《兩歲宣雅》寫幼兒稚趣,張會恩〔雙調·十棒鼓〕《補牙》調侃病魔的折騰,張安文〔中呂·賣花聲〕《寄語春風》寫懷人心曲,陳仲魁〔雙調·雁兒落帶得勝令〕《老娘》寫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樂趣,陳中寅〔仙呂·一半兒〕《各地院校紛紛升格》批判教育腐敗,陳維昌〔自度曲〕《游子歸》寫游子歸來的激動心情,周成村〔般涉調·耍孩兒〕《山村婚慶》寫鄉(xiāng)間婚嫁的民俗風情、〔自度曲〕《夢闌記》寫雅懷俗世的感觸,胡靜怡〔雙調·夜行船〕《山里人家》歌頌山鄉(xiāng)巨變,洪亞力〔雙調·駐馬聽〕《老公初學拉二胡》打趣家人,姜書閣〔越調·天凈沙〕《青海草原牧歌》書草原觀感,郭軍民〔中呂·普天樂〕《童年記事》憶兒時生活,黃琳〔雙調·播海令〕《重游大圍山有懷芋齋先生》、〔雙調·楚天遙〕《大圍山上詠春花》等寫思念衷情,黃志祥〔仙呂·后庭花〕《思念振田戰(zhàn)友》寫戰(zhàn)友情深,曹前明〔越調·小桃紅〕《贊網(wǎng)友陌生魚》寫網(wǎng)友佳趣,龔開荒〔正宮·叨叨令〕《詩人莫把虛名買》諷刺花錢買名的荒唐,常秀英〔雙調·折桂令〕《思愁》寫念夫深情,蔡君淑〔仙呂·一半兒〕《晚晴》寫老兩口生活情趣,滕士林〔中呂·滿庭芳〕《青楓峽山居有感》感慨金錢至上的沒落世風……凡此等等,真是絢爛奪目,美不勝收!讓人如進百花園,如游山陰道,如觀瀟湘景,若論其涉題之廣泛,內容之豐富,情感之真摯,心地之善良,氣度之超邁,情趣之高雅,以致曲格之尊奉,語言之得體,技巧之熟練,不僅可以俯視前賢,而且無愧于當代!的確已開出新境界,取得新成就,攀上新高峰。在傳統(tǒng)詩詞的創(chuàng)作中,人們總以為今不如古,然而,湖南當代的散曲創(chuàng)作,卻打破了這一神話!不但不是今不如古,反而是今勝于古的!這不僅是湖南曲壇朋友們的驕傲,也是中國當今曲壇的自豪!
縱觀湖南古今散曲的發(fā)展歷程,雖然在元代沒有北京、山西、浙江、山東、河南、河北那樣繁榮,在明清也沒有江蘇、浙江、山東、陜西、四川那樣發(fā)達,但在當今,卻可以與山西、陜西鼎足而三,南北呼應,一起引領著當下中國的散曲創(chuàng)作,其成就和影響是不容低估的。要在一篇短文中僅用一部分篇幅來一一評說湖南當代一百多位散曲作家的創(chuàng)作,誠非易事,況且,許多作家的名篇佳什也還未能全部寓目,許多作家的得意之作也還在不斷涌現(xiàn),因此,如現(xiàn)在加以評說,總不免有失偏頗,似乎也還為時過早。但有一點我是堅信不疑的:如果將來有人寫湖南當代文學史,那么,湖南當代的散曲創(chuàng)作,無疑是應當大書一章的!
〔1〕隋樹森.全元散曲〔M〕.中華書局,1989.
〔2〕謝伯陽.全明散曲〔M〕.齊魯書社,1994.
〔3〕謝伯陽,凌景埏.全清散曲(增補本)〔M〕.齊魯書社,2006.
〔4〕王文才.元曲紀事〔M〕.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
〔5〕王毅.海粟集輯存〔M〕.岳麓書社,1990.
〔6〕羊春秋.散曲通論〔M〕.岳麓書社,1992.
〔7〕周成村等.湖湘古今散曲選〔M〕.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