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美劇和英文原聲電影越來越受到英語學習者和愛好者的青睞。先不說聽力和口語的進步程度如何,但有一點——西方特有的文化——給中國學習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絕望的主婦》是由美國廣播公司于2004年10月開始,在每周日晚九點播出的電視劇,到今年5月份已經播出了七季。故事背景設定在美國一個虛構的小鎮(zhèn)——美景鎮(zhèn),描繪了美景鎮(zhèn)紫藤巷的五位家庭主婦的婚后生活,每季的劇情也都有新的主線和主婦加入。該劇曾多次奪得美國單周收視排行榜冠軍,并橫掃美國各大頒獎典禮上的多個獎項。此劇的片名《Desperate Housewives》也很快形成一陣席卷全美的文化現(xiàn)象,帶動雜志報刊與脫口秀節(jié)目中的絕望、抓狂的主婦風潮,更在全球超過130個國家及地區(qū)播放。此劇也備受中國觀眾的喜愛。演員們清晰標準的美音,優(yōu)美且富有哲學意味的旁白都深深吸引了中國英語愛好者。有些院校甚至還把此劇作為教材使用,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非同一般。
本人從開始觀看此劇,深受吸引,同時也有很多感悟,深切體會到了西方特有的一些思想傳統(tǒng)、風俗習慣、行為方式、語言模式等,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在西方國家,如美國人的家中,經常舉辦各種各樣的派對。如常見的生日聚會、送別會、歡迎會、后院燒烤等,邀請朋友、鄰居到家中吃飯、喝酒、跳舞、閑聊、玩一些趣味游戲等。 在《絕望的主婦》第一季里Mary Alice 的葬禮后,鄰居們到死者家中悼念,安慰其親人,他們按照慣例,會帶上一些自己親手做的或者是買來的食物。如Lynette 帶了炸雞,Gabrielle 做了西班牙辣味炒飯,Bree 親手烘焙了精致可口的松餅,Susan帶了奶酪通心粉等,大家聚在一起一邊共享食物,一邊回憶跟死者生前的趣事。美國的派對文化,其實是體現(xiàn)了一種人與人之間積極溝通和交往的態(tài)度,代表了他們個性的一面。
在美劇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孩子早上騎著自行車送報紙,車子騎得很快,把卷成卷的報紙往住戶門口一扔就算送到了。其實很多美國孩子并不是因為家里經濟條件不好才去打工的,如送報、送奶、修剪草坪、打掃車庫、在餐館當招待等,他們是想掙更多的零花錢,同時也培養(yǎng)了自力更生的能力。如《絕望的主婦》中,John上高中時為Gabrielle家當園丁,Danny則在餐館當服務員。
在英美國家中,孩子一滿十八周歲,可以離開家獨自生活,從經濟上獨立,不再依賴父母。這讓我想起我大學時的外教離開中國回到英國后,一時沒有找到住的地方,就暫住父母家,父母還要求他付房租。這比起中國的一些“啃老族”,都三十多了,還處處依賴父母,真是有著天壤之別。在《絕望的主婦第一季中,John的父母找到Gabrielle ,請求她離開自己的兒子,Gabrielle說讓他們直接告訴自己的兒子,John的父母則說兒子已滿十八歲,從家里搬出去了。在第六季中,Susan從前夫Karl那里得到了一筆財產,當?shù)弥煞騇ike瀕臨破產時,提出要幫助他,但一口就遭到了Mike的拒絕。這讓我很難理解,夫妻之間的錢不是共同財產嗎?為什么不用呢?仔細一想,這還是從小受經濟要獨立觀念的影響,再加上Mike的自尊心很強,不愿意用Karl的錢,結果Mike最終破產了,一家從紫藤巷搬了出去。
在美劇中,我們往往發(fā)現(xiàn)美國的老年人極少和自己的兒女住在一起,要么在養(yǎng)老院,要么單獨居住,在經濟上和感情上都不依賴兒女。這是由美國發(fā)達的社會福利體系保障的,同時也反映出美國的獨立精神,但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人年老后的孤獨落寞。
在《絕望的主婦》中,當客人要離開時,主人最多送到門口,說再見,然后啪一聲關上門。這種場景在整個劇集以及英美電影中十分常見。然而在謙虛禮貌待客的中國,主人會再三相送,并一再囑咐路上小心之類的話。
美國存在嚴重的種族歧視?!督^望的主婦》中有很多地方都折射出一種包括對拉美、黑人、華人等種族的偏見。Applewhile一家是劇中唯一的黑人,Bree反對女兒和黑人兒子交往,劇中對這一黑人家庭的描寫充滿了陰暗色彩。無論是在《老友記》,還是在《絕望的主婦》中,都有白人對華人的歧視,《老友記》中Ross曾說在中國出差時坐了一輛十分破舊的公交車,車上還拉了兩只雞,弄得到處都是雞屎?!督^望的主婦》中出現(xiàn)的華人要么是女仆,要么是被囚禁和虐待的對象。
總之,反復觀看美劇不但是提高英語口語和聽力的好方法,而且還能讓我們對歐美文化有更為生動和具體的了解,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更好地發(fā)揚中華文化,并與西方進行交流。
1、屈文生,看《絕望的主婦》品美國文化,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7
2、付磊,從《絕望的主婦》看中美文化的差異和認同,考試周刊,2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