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然
(遼寧大學體育部,遼寧沈陽 110036)
籃球防守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確立及其原則
劉欣然
(遼寧大學體育部,遼寧沈陽 110036)
1.1 文獻資料法
查閱有關影響籃球防守技戰(zhàn)術、攻擊性防守因素的書籍,并查閱有關評價指標確定的書籍,初步確定了143個指標,作為制定籃球防守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
1.2 調查法
1.2.1 專家訪談法 根據(jù)制作的訪談問卷和初選的指標,第一輪咨詢我國籃球界的專家,對初步選定的143個評價指標進行分析、討論。由于指標過于繁瑣,且有重復和不準確的指標,遵循指標獨立性、簡約性等原則刪除并更改保留101個指標。第二論咨詢我國籃球界的專家時,對修改后的101個指標再次進行分析、討論,通過更改、刪除保留,初步建立了一個包含3個一級指標,13個二級指標,55個三級指標的綜合指標評價體系。
1.2.2 專家問卷調查法 根據(jù)本論文的研究需要,分別以專家學者、籃球教練為調查對象設計了2份問卷。第一份問卷的發(fā)放采取直接發(fā)放、郵寄等形式發(fā)放和收回。調查對象包括教授6名,副教授5名,高級教練3名。問卷1發(fā)放17份,收回15份,剔除無效問卷1份,得到有效問卷14份,回收率88.2%,有效率82.4%。第二份問卷是在第一份問卷的基礎上,根據(jù)資料分析和通過征詢專家意見,形成評定指標體系。然后按"Saaty1-9級標度表"請有關專家對每一指標關于其他指標兩兩判斷打分,形成判斷矩陣。調查對象包括教授6名,副教授7名,高級教練2名。問卷2發(fā)放17份,回收15份有效問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為88.2%。調查問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符合研究設計的標準和要求。
籃球防守質量的評價體系所選的指標應盡量是防守者自己積極主動出擊防守對方造成對方犯規(guī)、違例等的指標,盡量少選取由于進攻方發(fā)揮失常所導致的失誤、丟球、違例等模棱兩可的指標?,F(xiàn)在籃球的防守處在攻擊性防守階段,在評價球隊、隊員的防守質量時,應盡可能地把隊員防守的過程加入,避免在評價時忽略人的能力,能夠對現(xiàn)在的訓練和比賽中的防守提供一個客觀全面的評價。通過參考相關評價方面的文獻資料,得到籃球防守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原則:①整體性原則;②目標一致性原則;③可度量原則;④同層次指標相互獨立原則;⑤經濟性原則。
查閱中國知網中文期刊數(shù)據(jù)庫、中文碩博論文數(shù)據(jù)庫,北京體育大學圖書館、首都體育學院圖書館、國家圖書館等,從1984年到2008年有關籃球防守技戰(zhàn)術、層次分析法、指標體系的確定等方面的文章和論文,初步選擇143個評價指標作為籃球防守質量綜合評價體系的基礎。初選的143個指標涉及到籃球防守中個人防守技術、防守的基礎配合、全隊協(xié)同防守、防守意識、運動素質、對抗作風六個大方面。
3.1 初步建立籃球防守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評價對象確定以后,它本身必然有獨特的價值判斷目標。這種目標,一般是比較原則、概括的。必須對其要素加以分析,進行分解,實現(xiàn)微分化。分解時要遵循設計指標評價體系的原則,層層分解下去,直到分解成可測的指標為止。
3.2 確定綜合評評價指標體系
在回收完第一份專家問卷后,得到專家對評價指標體系中指標重要性大小的意見,在進行重要指標篩選。在篩選的時候,一般采用重要指標頻率篩選法。根據(jù)上述分析原理,經過對14份有效問卷進行統(tǒng)計處理,最后確定三級指標43項為重要性指標,從而得到了一個完整的籃球防守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該體系包含3個一級指標,13個二級指標,41個三級指標(表1)。
3.3 評價指標體系的評價細則及標準
建立的籃球防守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在指標的選取上分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運用體育統(tǒng)計中的正態(tài)分布來進行劃分。在對防守效果指標的標準制定時,是以兩屆奧運會比賽中的各項數(shù)據(jù)為依據(jù)進行劃分的。通過統(tǒng)計比賽和查閱官方數(shù)據(jù),最后所得三級指標的評價標準和細則(表1)。
3.3.1 個人防守(行動指標)、集體防守(行動指標) 在對“個人防守”和“集體防守”的三級指標進行打分時,請專家對每個三級指標按照A.整場比賽完全做到(1);B.大部分時間做到(0.8);C.部分時間做到(0.6);D.大部分時間做不到(0.4);E.幾乎做不到(0.2)進行標度。
3.3.2 防守效果(效果指標) ①干擾投籃次數(shù)的標準(按干擾投籃次數(shù)占總投籃的比例劃分):A、81.3%以上(1分) B、(73.8% -81.3%)(0.8分)C、(54.6% -73.8%)(0.6分)D、(45.3% -54.6%)(0.4分)E、45.3%以下,大于0 (0.2分)進行標度。②防守失位犯規(guī)的標準(按防守失位犯規(guī)占總犯規(guī)的比例劃分):A、12.5%以下(1分)B、(12.5%-18.7%)(0.8分)C、(18.7% -29.6%)(0.6分)D、(29.6%-39.7%)(0.4分)E、39.7%以上(0.2分)進行標度。③防守移動慢犯規(guī)的標準(按防守移動慢犯規(guī)占總犯規(guī)的比例劃分):A、10.8%以下(1分)B、(10.8% -17.3%)(0.8分)C、(17.3% -26.5%)(0.6分)D、(26.5% -34.6%)(0.4分) E、34.6%以上(0.2分)進行標度。④防守明顯漏洞的標準(按進攻隊員離防守隊員1m以外投籃占對方總投籃次數(shù)的比例劃分):A、15.6%以下(1分)B、(15.6% -25.8%)(0.8分)C、(25.8% -34.1%)(0.6分)D、(34.1% -38.5%) (0.4分)E、38.5%以上(0.2分)進行標度。⑤破壞對方基礎配合的標準(按破壞對方的基礎配合次數(shù)占對方進攻基礎配合次數(shù)的比例劃分):A、43.4%以上(1分)B、(36.7% -43.4%)(0.8分)C、(23.8% -36.7%)(0.6分)D、(13.7%-23.8%)(0.4分)E、13.7%以下,大于0(0.2分)進行標度。⑥防守緊逼造成對方進攻犯規(guī)的標準(按防守緊逼造成對方進攻犯規(guī)的次數(shù)占對方總犯規(guī)次數(shù)的比例劃分):A、7.5%以上(1分)B、(6.3% -7.5%)(0.8分)C、(5.4% -6.3%)(0.6分)D、(2.3%-5.4%)(0.4分)E、2.3%以下,大于0(0.2分)進行標度。⑦防守緊逼造成對方進攻失誤的標準(按防守緊逼造成對方進攻失誤的次數(shù)占對方總失誤總次數(shù)的比例劃分):A、16.3%以上(1分)B、(14.2% -16.3%).(0.8分)C、(11.8% -14.2%)(0.6分)D、(9.7%-11.8%)(0.4分)E、9.7%以下,大于0(0.2分)進行標度。⑧搶斷次數(shù)(按搶斷次數(shù)占對方總失誤次數(shù)的比例劃分): A、48.9%以上(1分)B、(38.5% -48.9%)(0.8分)C、(27.3% -38.5%)(0.6分)D、(20.4% -27.3%)(0.4分) E、20.4%以下,大于0(0.2分)進行標度。⑨封蓋次數(shù)標準(按封蓋次數(shù)占對方出手次數(shù)的比例劃分):A、3.6%以上(1分)B、(3.3% -3.6%)(0.8分)C、(2.5% -3.3%)(0.6分)D、(1.4% -2.5%)(0.4分)E、1.4%以下,大于0(0.2分)進行標度。⑩防守籃板球獲得次數(shù)的標準(按防守籃板球站對手進攻次數(shù)的比例劃分):A、28.2%以上(1分)B、(23.6% -28.2%)(0.8分)C、(17.5% -23.6%)(0.6分)D、(13.4% -17.5%)(0.4分)E、13.4%以下,大于0(0.2分)進行標度。○11對手助攻的次數(shù)的標準(按對手助攻得分占其總得分的比例劃分):A、18.5%以下(1分)B、(18.5%-24.7%)(0.8分)C、(24.7% -35.6%)(0.6分)D、(35.6%-42.1%)(0.4分)E、42.1%以上(0.2分)進行標度?!?2對手總得分的標準(按比賽勝負劃分):A、對手輸球(1分)B、對手贏球(0分)。
表1 防守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3.4 籃球防守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使用方法說明
使用該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評價時,將Ci指標按照評價表中所述的評價細則對“個人防守”、“集體防守”每個指標按照A整場比賽完全做到(1分)B、大部分時間做到(0.8分)C、部分時間做到(0.6分)D、大部分做不到(0.4分)E、幾乎做不到(0.2分)進行標度;對“防守效果”按照給出的評價標準按A、(1分)B、(0.8分)C、(0.6分)D、(0.4分)E、(0.2分)進行標度。注:在對“對方總得分”指標標度時,按照A、對手輸球(1分)B、對手贏球(0分)的標準打分。將所得的標度系數(shù)乘以該欄對應指標權重分值K(表2),將所得的所有結果相加,就可以等到對一個球隊比賽中的防守質量的綜合評價的分數(shù)。
評分的公式:
其中:Ki為Ci的指標權重。公式前段為:全隊上場人數(shù)(個人防守)總得分的平均值,后段為:集體防守和防守效果的得分值。注:為了方便運算,把原來各指標的權重乘以100,相應得F的總分為100分。
表2 指標權重分值K表
責任編輯:劉紅霞
?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