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難道”的成詞及其語法化

      2011-11-04 13:27:00王興才
      長江師范學院學報 2011年2期
      關鍵詞:復合詞言說副詞

      王興才

      (重慶三峽學院 文學與新聞學院,重慶 404100)

      “難道”的成詞及其語法化

      王興才

      (重慶三峽學院 文學與新聞學院,重慶 404100)

      副詞“難道”是由原本分立的兩個語言單位“難”與“道”,因句法位置的相鄰而線性地組合到一起,在雙音化大趨勢以及人們心理“組塊”的作用下,通過取消二者之間的語法邊界而逐漸融合并凝固成雙音節(jié)復合詞的。其詞義經(jīng)歷了由實而虛的演變過程,由最初的“難以言說”演變?yōu)椤罢f不定”的意義之后,“難道”便可引入一個具體而有疑問的命題,以此來表達說話人的某種主觀判斷或推測。后來在表判斷或推測的基礎上,詞義又得以進一步虛化。當“難道”引入的是說話人無疑而問的真值判斷時,“難道”就逐漸失去其具體的詞匯意義而演變成一個表反詰的語法標記。

      難道;線性組合;成詞;虛化;語法標記

      引言

      “難道”在現(xiàn)代漢語里是一個比較常用的復音虛詞,一些語文工具書說它是“副詞,加強反問語氣?!雹倏蓞㈤啞冬F(xiàn)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北京大學中文系1955、1957級語言班編《現(xiàn)代漢語虛詞例釋》等書“難道”條的解釋。太田辰夫(1958)認為,“難道”是表示“怎么會有這樣的事”之類意義的反詰副詞[1]。佐藤晴彥《“難道”小考》一文,曾針對《水滸傳》、《金瓶梅》、《紅樓夢》等著述中“難道”的使用情況進行過窮盡性描述與定量統(tǒng)計分析,以此來觀測明清時候“難道”一詞的用法及其演變[2]。國內(nèi)不少學者也曾撰文主張,在現(xiàn)代言語交際中,“難道”并非只限于反問句中使用,其也可用來表說話人對未然事件的一種測度或估量②可參閱蘇英霞《“難道”句都是反問句嗎》(載《語文研究》2000年第1期)、劉欽榮、黃芬香《“難道”問句辨析》(載《河南電大》1999年第2期)、袁勁《“難道”也用于測度疑問句》(載《咬文嚼字》2001年第8期)等文。。業(yè)界關于“難道”的這些研究,多側(cè)重于“難道”在語法特征、性質(zhì)功用等方面的描寫和闡釋,至于“難道”的成詞與虛化等問題,卻并未引起足夠的關注和重視?!半y道”究竟是怎樣凝結(jié)成一個復合詞的?促使其融合固化的原因以及詞化的具體途徑是什么?固化成詞后其詞義又是如何經(jīng)歷由實而虛的變化,最后才使“難道”演變?yōu)橐粋€語法標記而成為了近、現(xiàn)代漢語中用來表測度或反詰的語氣副詞?本文擬就這些問題,試作一番嘗試性探討。

      一 “難道”的固化及其語義的轉(zhuǎn)變

      蔣紹愚(2005)指出,“現(xiàn)代漢語是由近代漢語發(fā)展而來的。不研究近代漢語,現(xiàn)代漢語中的一些問題就說不清楚,或者只能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F(xiàn)代漢語的副詞‘難道’、連詞‘除非’,人人都會用,但這兩個詞是怎樣形成的?這些問題都必須聯(lián)系近代漢語才能解決?!盵3]漢語的每一個詞語都有其獨特的發(fā)展與演變歷史。現(xiàn)代副詞“難道”,由產(chǎn)生、形成到成熟和發(fā)展,其間經(jīng)歷了較為漫長的演進過程。這個過程具體表現(xiàn)為,由“難”與“道”兩個分立的語言單位進行不斷地融合,以及凝結(jié)固化后由實而虛的詞義演變與虛化。

      “難道”在未凝結(jié)成復合詞之前,本是由兩個分立的語言單位而組成的狀動式偏正短語,“難道”即表示“難以言說”,猶今之“難說”或“不容易說”。那么,“難道”這個狀動式偏正短語,究竟是怎樣凝結(jié)成一個復合詞的呢?王力(1980)曾經(jīng)指出,“仂語凝固化”是漢語構(gòu)詞法最主要的方式。即是說,現(xiàn)代漢語的許多復合詞,其成詞之前原本就是一個短語或句法結(jié)構(gòu)。而由短語或句法結(jié)構(gòu)逐漸變得凝固或變得十分緊湊而形成復合詞的過程,就是通常所說的詞匯化。簡單地說,詞匯化就是一種句法單位成詞的凝固化。當單音動詞“道”與用作狀語的“難”在線性順序上鄰接而又經(jīng)常在一起出現(xiàn),在漢語詞匯雙音化大背景下,語言的使用者就有可能把它們看成一個整體來加以處理,而不再對其結(jié)構(gòu)作具體的分析。從認知角度看,這樣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由心理“組塊(chunking)”所造成的重新分析過程。通過人們的重新分析,這樣的結(jié)構(gòu)就容易走上由句法層面單位向詞匯層面單位轉(zhuǎn)變的歷程,進而使“難”與“道”組合固化,最終演變成一個雙音節(jié)復合詞。董秀芳(2002)指出,“詞匯化的變化軌跡比語法化更難追尋,要深入考察句法和語義等多個方面才有可能搞清其演變的規(guī)則。”[4]“難道”的凝結(jié)成詞,理所當然也離不開句法與語義等多方面的影響和作用。在“難”與“道”因線性組合而形成的狀動式偏正短語中,“道”是詞義較為實在的言說類動詞,其言說的內(nèi)容可以放在動詞謂語之前,作句子的話題成分。如:

      (1)嗟我久離別,羨君看弟兄。歸心更難道,回首一傷情。(高適《別張少府》)

      (2)其中事即易道,不落其中事始終難道。(《五燈會元》卷七)

      以上例中的“道”是一個言說動詞,表示具體實在的“言說”意義。而言說的內(nèi)容往往被作為一個話題而放到了句首的位置。例(1)“歸心更難道”是說,歸心更難于用言語來表達;例(2)“不落其中事始終難道”意即:不了解和理解的事情,將永遠說不清楚。當然有關言說的內(nèi)容,也可以放在動詞“道”之后充當句子的賓語。我們看下面的例子:

      (3)非干厚情易歇。奈燕臺句老,難道離別。小徑吹衣,曾記故里風物。多少驚心舊事,第一是、侵階羅襪。(史達祖《萬年歡·春思》)

      (4)掙破莊周夢,兩翅架東風。三百座名園一采一個空。難道風流種,唬殺尋芳的蜜蜂。輕輕的飛動,把賣花人扇過橋東。(王和卿《醉中天·詠大蝴蝶》)

      “離別”在例(3)中已名詞化了,充當動詞“道”的賓語?!半y道離別”意即:難以道一聲“離別”;例(4)“風流種”是“難以言說”的內(nèi)容和對象。很顯然,這些例子中“道”表示具體的言說意義,而言談的內(nèi)容則由名詞或名詞性短語NP充任。我們知道,語言交際中人們最常運用的一種方法就是語用上的類推。所謂類推,簡單地說就是一個句法規(guī)則的擴展[5]。在類推的作用下,“道”動詞后不僅可以跟形容詞或形容詞短語AP,還可以跟動詞或動詞性短語VP。試看如下引例:

      (5)著意聽新聲,盡是司空自教成。今夜酒腸難道窄,多情,莫放紗籠蠟炬明。(辛棄疾《南鄉(xiāng)子》)

      (6)裊裊復盈盈,都是宜描上翠屏。語若流鶯聲似燕,丹靑,燕語鶯聲怎畫成?難道不關情,欲語還羞便似曾。(關漢卿《杜蕊娘智賞金線池》)

      例中的“難道”,其后分別跟上了AP或VP成分。“難道”之后所跟成分的性質(zhì),由此便發(fā)生并實現(xiàn)了由NP→AP→VP的轉(zhuǎn)化。這樣一來,AP或VP成分便不可能再分析成“難道”的賓語,而且AP或VP成分亦更非言談的內(nèi)容,因為“道”的“言說”意義在句中已明顯弱化。從“今夜酒腸難道窄”和“難道不關情”這兩個句子來看,AP或VP成分分別充當了整個述語的中心。而“難道+AP/NP”的句法結(jié)構(gòu),又容易引起并帶來人們的重新分析。當“難道”后跟AP或VP成分時,“道”已不再是句中的唯一動詞,而是與AP或VP一起組成連謂式結(jié)構(gòu),共同說明主語。由于“難道”所引出的內(nèi)容是人們關注的重心和句子的信息焦點,因而使得“難道”在整個述語中也就相應地處于了從屬或次要的地位。因此在人們看來,“難道”就容易被看作是AP或VP等謂動詞的修飾與限定成分。隨著“難道”更多地被放置在謂詞性詞語之前,其語法位置也就逐漸固定了下來。與此同時,“難”與“道”之間的搭配關系也越來越固定并變得日趨緊湊。在心理“組塊”因素影響及漢語韻律節(jié)奏的制約下,人們常常將其當作一個整體單位而加以看待。隨著“難道”使用頻率的增加,二者之間的語法分界到后來就變得更加模糊,以至于逐漸被淡化和取消。

      前已述及,“難道”后面所跟的名詞或名詞性成分NP,是動詞“言說”的具體內(nèi)容。如果說這時“難道”還是因句法位置的鄰近而線性組合在一起的話,那么,隨著“難道”組合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當“難道”后面引出的是AP或VP成分,而“道”又不再表具體的言說意義時,“難道”就有了詞匯化的傾向,并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詞化。如例(5)“今夜酒腸難道窄”既可理解為“難以說清楚今夜的酒腸是窄的”,也可理解成說話人對“今夜酒腸”的主觀評價,意謂“今夜酒腸不會這么窄吧”;例(6)“難道不關情”既可理解為“難以說清楚不關情”,也可以理解成由“難道”引出的一個主觀判斷,意思是“該不會不關情吧”??梢?,將句中的“難道”不管是作短語意義理解,還是將其作為有所詞化的詞語義來理解,似乎皆可通。而且這兩種理解,句子都隱含著說話人對相關事件或命題的某種主觀判斷,或具有某種推測的語氣在里面。這說明“難道+AP/VP”的句法結(jié)構(gòu),既是促成“難道”的句法位置日益固定于謂動詞之前的基礎,又是“難道”被作為一個整體單位而賴以詞化并帶來意義可能發(fā)生轉(zhuǎn)變的前提。沈家煊(1999)曾經(jīng)指出,衍推義是“一種純邏輯推導義,它是句子固有的、穩(wěn)定不變的意義成分”[6]。由于“難道”在句中經(jīng)常被作為修飾成分而附于動詞VP之前,加上人們又常將其當作整體單位來加以處理,所以通過對句子的語義衍推(entailment),也就可能導致其作為短語意義的“難以言說”逐漸向“說不定”、“說不準”的詞匯意義進行過渡或演變。當“難道”具有了“說不定”、“說不準”這樣的認知意義時,“難道”就不再是一種位置緊鄰的線性組合,而是已經(jīng)凝結(jié)為雙音節(jié)復合詞了。這時候由“難道”所引出的命題,不僅是表示說話人主觀的判斷和評價,而且還因為“難道”表“說不定”的認知意義,使得“難道”與所引出的整個命題一起,共同表示說話人對未然事件的某種測度與估量,因此“難道”也就有了表推測語氣的功能和作用。

      (7)你丈夫想是真?zhèn)€不在他家了,必然還有個去處,難道不對小娘子說的。(《話本選集·沈小霞相會出師表》)

      (8)就是主人家呂公見我每夜進城,難道沒有些疑惑。(《話本選集·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以上例中的“難道”,是用“說不定”的意義來表示說話人主觀的估量和推測,并非表示說話人“對相關事件的評價難以用言語表達出來”。可見,當“難道”因衍推而獲得了“說不定”、“說不準”等意義以后,“難道”便通過逐漸取消語法邊界而正式形成為雙音節(jié)復合詞。具體地說,復合詞“難道”就是來自于“狀語+動詞”短語結(jié)構(gòu)的“難道”:由例(1)的“歸心更難道”→例(3)的“難道離別”→例(5)“今夜酒腸難道窄” →例(8)的“難道沒有些疑惑”,經(jīng)過“難道”的句法位置及整個意義的改變,“難道”到最后便已凝固成詞;從“難道”的“難以言說”到演變?yōu)檎J知義的過程,是一個詞匯化過程,也是“難道”不斷主觀化的過程:表示具體的動作→表示心理推測。伴隨著“難道”的凝固成詞,“難道”也經(jīng)歷著一定程度的語法化:“道”由開始的言說意義發(fā)展到后來的主觀認知義,“難道”也由“難以言說”這一具體實在的意義,虛化過渡到表估量與推測的“說不定”意義??梢姟半y道”的成詞過程,既包括了句法結(jié)構(gòu)的詞匯化,同時也發(fā)生了詞義由實而虛、由客觀到主觀的語法化轉(zhuǎn)變。

      二 “難道”與同類詞語的詞匯化差異

      為了更好地說明“難道”的成詞與虛化問題,我們把“難道”與同類的詞語放在一起來加以討論。漢語以“難X”式構(gòu)詞的可謂不少,比如“難為”、“難當”、“難免”、“難怪”、“難耐”、“難看”、“難受”、“難?!?、“難挨”、“難舍”、“難過”、“難得”、“難堪”、“難聽”、“難產(chǎn)”、“難纏”等①《漢語大詞典》列有它們的詞條和釋義,顯然是將這些“難X”處理為已經(jīng)凝固的雙音節(jié)復合詞的。,這些都是偏正短語因長期組合固化而形成的雙音節(jié)復合詞。我們這里只考察由“難”與言說類單音動詞組合構(gòu)詞的情況。漢語雙音詞的歷史源頭大多是理據(jù)性非常直觀的短語或句法結(jié)構(gòu),在發(fā)展過程中詞與詞之間逐漸變得模糊,理據(jù)性也就相應地弱化甚至消失了。這種理據(jù)的消失和弱化,會導致一個形式的句法范疇發(fā)生改變,從而使非詞形式變?yōu)橐粋€復合詞。由“難”修飾“言”、“說”、“道”、“講”而形成的“難言”、“難說”、“難道”、“難講”等短語形式,雖然線性組合的時間有先后的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最初它們都是表“難以言說”的意思,只要仔細體味一下“難X”在以下各引例中的意義,各自在句中的功能與用法并沒有什么兩樣,甚至它們可以相互替換而并不影響句子的表達。

      (9)四方涯面心是花樓寶殿,任地高低,堂舍比櫛,經(jīng)像寶物絕妙難言。(《入唐求法巡禮行記》)

      (10)馬上離愁三萬里,望昭陽、宮殿孤鴻沒,弦解語,恨難說。(辛棄疾《賀新郎》)

      (11)師云:“問著宗門中事,有什摩難道?恰問著。老僧鼻孔頭上漫漫,腳下底漫漫。教家喚作什摩?”(《祖堂集》卷十九)

      (12)我說這事難講么,你只不信哩。(《醒世姻緣傳》下)

      據(jù)研究表明,漢語歷史上一些表示言說意義的動詞,經(jīng)常發(fā)生從具體的言說義到抽象的認知義的語義變化。王鍈(1986)、江藍生(1988)、蔡鏡浩(1990)、朱慶之(1990)、王云路、方一新(1992)等都曾提到中古、近代漢語里所反映出來的一種語言現(xiàn)象,那就是諸如“謂、呼、言、云、道”之類的言說動詞,可以發(fā)展出“認為、以為”的意義[7]。又據(jù)李明(2003)的研究,漢語歷史上反復出現(xiàn)過由言說動詞向認知動詞的引申,這一引申遵循著“言說義>認為義>以為義”的路線,被認為是一種語義主觀化的變化[8]。前面已談及到,當言說類單音動詞“X”與“難”線性組合到一起,在具體的語境中不再表“難以言說”意義,而是表詞義有所虛化的“說不定”、“說不準”這樣的主觀認知義時,“難X”也就具有了詞匯方面的一些性質(zhì),盡管后來各自的詞匯化程度并不完全一樣。我們看以下的例子:

      (13)一個健全的法律制度,應該盡量減少人為因素實現(xiàn)的概率,否則難言公正。(《報刊精選》1994/09)

      (14)外貿(mào)公司積累無幾,有的甚至因政策性虧損而長期掛帳和罰息,更難言自身的發(fā)展。(《報刊精選》1994/12)

      (15)羽毛球世界兩強中國和韓國均保留了主力,年輕選手之間的較量難說金牌歸誰。(《人民日報》1993)

      (16)很難說那姑娘是否從遠處望見了他,是否看清了他穿上新衣的漂亮風度。(翻譯作品《悲慘世界》)

      (17)她想很難講他們種的花能上到花市去,說不定七長八短,顏色駁雜,肥瘦不一,到花市上擺了一天,也沒一枝出手,軍官們個個氣急敗壞。(趙琪《告別花都》)

      (18)很快這孤獨的野獸就要死了,很難講是老死的,還是因為應激反應折磨死的。(《讀者》200珍藏版)

      以上的“難言”、“難說”、“難講”與前面所引的例(7)、(8)中的“難道”一樣,主要用來表示說話者對某一事件、命題的主觀評價和態(tài)度。其“言”、“說”、“講”的意義,并不是表示用言語具體地說出來。它們已不是嚴格意義的“言說”動詞,而是一個表主觀心理的認知動詞了。在“難X”演變?yōu)檎J知動詞而表示“說不定”的意義之后,“難X”往往所引進的是一個具體而有疑問的命題,主要用來表主觀的推測和估計。例(13)“難言公正”表示公正難以實現(xiàn),是說話人對未然事件所作的一種推斷;例(15)“難說金牌歸誰”意思是說,金牌到底歸誰沒有定準和把握;例(17)是說話人對“他們種的花能否上到花市去”作出的一種推測。余幾例不贅。我們認為,言說類動詞由具體的陳說意義虛化為反映說話人的主觀態(tài)度,包括了一個隱喻(metaphor)抽象化過程。由陳說義向認知義的轉(zhuǎn)變,符合人類由具體到抽象、由個別到一般的認知規(guī)律。言語與人的思維活動是緊密相連的,言說是具體的,而人的主觀態(tài)度是一種心理活動,意義是抽象的。從“言說”域(源域)投射到“推測”域(目標域),實現(xiàn)了“以身(口)到心(推測)”的隱喻。“難X”從狀動短語到認知動詞的演變,其實就是“難X”的不斷主觀化的過程。沈家煊指出,“主觀化是指語言為表現(xiàn)這種主觀性而采用相應的結(jié)構(gòu)形式或經(jīng)歷相應的演變過程”[9]?!半yX”作為狀動式偏正短語,具有明顯的具體動作,而且一般有施事主語,這個施事主語就是實施動作“說”的句中那個說話人;演變成認知動詞后,“難X”則表示一種心理活動,一般表達通過語境中的信息而得出推論,這種推論是說話人作出的一種主觀判斷。“難X”由短語到凝結(jié)成復合詞,符合客觀動詞到心理主觀的演變模式。就語感來看,“難X”詞化程度的等級似乎并不完全一樣?!半y道”已凝結(jié)成詞;“難說”、“難言”既像一個詞,又像一個短語;而“難講”則更像一個臨時組合的短語,這說明它們的詞匯化程度或者說詞匯化的等級并不是完全相同①董秀芳《“X說”的詞匯化》一文主張,“難說”不僅已凝結(jié)成詞,而且在具體語境中還有其副詞的用法。認為用作表示情態(tài)和表示傳信的用法是其主觀化的進一步發(fā)展,而且詞性上也從動詞變?yōu)楦痹~?!稘h語大詞典》分別立有“難道”“難言”“難說”詞條,而不列“難講”,說明其不是詞語。“難言”詞條下謂“不容易說、說不清楚”?!半y說”詞條下說其用法:“1.謂不易解說;2.說不定;3.難道,表反詰?!?。“難X”的詞匯化程度呈降序排列的趨勢:“難道”>“難說”>“難言”>“難講”(>讀作“高于”)。這也正好印證了董秀芳(2002)在其著述里的論斷,“漢語大部分雙音詞都是從短語演變而來的。在一些雙音詞的身上可能還帶著或深或淺的短語烙印,它們還處在由短語向詞的轉(zhuǎn)變過程中,尚未完全固化,因而難以與短語截然分開?!备M一步看,“難X”中的“言”、“說”、“講”本身就是意義具體的言說動詞;而“道”的本義是“道路”,其雖表“言說”意義,但已是由本義遠引申而來,其意義有所虛化;正因為如此,“道”更容易與其他語言單位組合而凝結(jié)固化,如漢語中有“知道”、“說道”、“報道”、“味道”、“霸道”等,當然“難道”也就比“難說”、“難言”、“難講”的詞化程度要高。而且由于“狀中式偏正短語中的狀語部分在句法結(jié)構(gòu)中處于附加語(adjunct)位置,其后動詞如果是及物動詞的話,那么賓語與動詞的關系是最密切的,而動詞與狀語的關系是較為疏遠的,這一點增加了狀中式短語粘合為詞的困難”[10],所以也就造成“難X”的詞匯化程度的差異以及部分的“難X”不容易徹底地詞匯化。

      我們的問題是,同樣都表示“難以言說”的“難言”、“難說”、“難講”和“難道”,它們后來都演變?yōu)椤罢f不定”、“說不準”的意義而表示推測,怎么“難道”就可以再進一步虛化為副詞而表推測、反詰語氣,“難言”、“難說”、“難講”則只是用以表推測而沒有虛化為一個反詰的語氣副詞呢?我們認為,這既跟“難X”的詞化程度的高低、等級有聯(lián)系,也跟語法化的“頻率原則”有關。實詞的使用頻率越高,就越容易虛化,虛化的結(jié)果又提高了使用頻率。從分布上來講,虛化的程度越高,分布的范圍也就越廣[11]。前文已說過,“難言”、“難說”、“難講”在表示推測時,雖已有詞匯化的傾向,不過它們詞匯化程度并不高,而在具體的運用中它們更多地還是用作實詞的意義。也就是說,“難言”、“難說”、“難講”雖有表推測的用法,但仍然保持原來實詞的特點,這就是語法化的“保持原則”。而“難道”自組合凝結(jié)開始,便沿著虛化的道路前行,即使由“難以言說”演變?yōu)楸硎菊J知動詞表示“說不定”的意義時,它也比“難言”、“難說”演變得更為純粹,既很少再用作實詞意義,又詞匯化程度相對較高。由于虛化的程度較高,分布的范圍也就越廣,因而它接著又以表推測的“說不定”的意義進一步用到無疑而問的反詰句中,最終演變成為一個表反詰的語法標記。

      三 “難道”的進一步虛化及語法標記的形成

      漢語中的虛詞一般是由實詞轉(zhuǎn)變而來的,復音虛詞的形成也與實詞的虛化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詞化后用作認知動詞具有“說不定”意義的“難道”,又是如何虛化為一個用在疑問句中表測度或反詰的語氣副詞呢?我們知道,詞匯語法化可以是一個詞組結(jié)構(gòu)演變成一個詞,也可以是一個實詞演變成一個虛詞;可以是一個具有實實在在詞匯意義的語言成分演變成一個較虛的語言成分,也可以是一個較虛的語言成分演變成一個更虛的語言成分。[12]“難道”由偏正詞組演變成復合詞,是由一個詞組結(jié)構(gòu)演變成一個詞,由復合詞演變?yōu)楦痹~則是由一個具體實實在在詞匯意義的語言成分演變成一個較虛的語言成分。語法化現(xiàn)象常常表現(xiàn)為一個連續(xù)的鏈而不是到達某個終點站。即使成為一種專用的虛詞后,這個虛詞仍可能進一步虛化。[13]經(jīng)過短語的詞匯化以及其意義的一定演變以后,“難道”又在“說不定”的意義上進一步虛化,最終被虛化為一個表反問的語法標記。

      實詞的虛化以意義為依據(jù),以句法地位的固定為途徑。一個詞或一個詞組或者某種語言成分,如果經(jīng)常處于句法結(jié)構(gòu)中謂語的前面,它極有可能發(fā)展成為一個副詞,而且必須是能夠且經(jīng)常處于謂語的前面這種句法位置,才有演變?yōu)楦痹~的可能性。如果說,將例(7)、(8)的“難道”可以當作是一個認知動詞而表推測或估量語氣的話,那么當“難道”放到VP之前,并且VP前還有其他副詞時,“難道”不僅固化為詞,而且更成為了一個表推測或反問的語氣副詞?!半y道”除了表推測語氣以外,較多地還是用來表示反詰語氣。比如:

      (19)難道真?zhèn)€誦了經(jīng),便不饑寒?只是誦了經(jīng)成了仙道,便不饑寒了也。([元]范康《陳季卿誤上竹葉舟·第一折》)

      (20)相公,這個不妨事,你只跟著長老去,若是他不淹死,難道獨獨淹死了你?([元]李好古《沙門島張生煮海》)

      許多學者對現(xiàn)代漢語疑問句的疑問程度進行過研究,如呂叔湘(1956)、黃國營(1986)、邵敬敏(1996)等,呂先生把疑問語氣分為詢問、測度、反詰三類。從疑問程度看,這三類可以構(gòu)成一個序列:詢問全疑,測度半疑、反詰無疑。如果換一個角度,從否定程度方面來看這三類,那么,反詰、測度、詢問也同樣構(gòu)成一個否定/肯定序列:[14]

      ?

      可見,詢問、測度、反詰等幾種句式都是用來表主觀的判斷和評價。其各自在表示事物或命題的否定、肯定方面,具有相通相似的地方。只不過就是各自對事物或命題的否定、肯定,程度有所差別和不同而已?!半y道”原指對某事難以相信,就是說,“難道”從最早出現(xiàn)時起,就有對所述之事表示否定的意思。前已說明,“難道”由對事物的否定,很容易演變?yōu)檎J知意義來表示測度。由測度→反詰也只是由語氣不完全否定(或肯定)到語氣完全否定(或肯定)的轉(zhuǎn)變。測度句與反詰句的主要差別在于,測度句是躊躇難定,屬于有疑發(fā)問;反詰句是無疑而問,純屬于假問。測度句只是一種估計,表示肯定與否定兩種可能,反詰句的語義是句子形式的反面?!稘h語語法修辭詞典》說反詰句,“是一種無疑而問的問句。是用‘問’的形式表示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字面上是肯定的,意思是否定,字面上是否定的,意思是肯定?!盵15]郭繼懋(1997)曾概括出使用反詰句的三個語義語用條件:[16]

      條件一:發(fā)生一個行為——X,說話人認為X不對或不合理。

      條件二:存在一個預設——Y,它是說話人認為明顯為真的一個命題。

      條件三:說話人認為X與Y具有如下的邏輯關系:

      a.如果Y真,那么X不合乎情理。b.X只在Y的否定命題為真時才合乎情理。

      前已論及,“難道”固化成詞后,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認知動詞而表“說不定”、“說不準”的詞義。其主要作用在于,表說話人主觀的推測或態(tài)度的模棱兩可。既是表揣測,當然介于肯定與否定兩可之間,其答案應包括肯定與否定這兩種可能性。我們回頭看例(7)和例(8)兩個句子?!半y道”由“難以言說”虛化為“說不定”以后,例(7)“難道不對小娘子說”所表示的意思是,對于“你丈夫真?zhèn)€不在他家了,必然還有個去處”這件事情,既可能對小娘子說了,也可能沒對小娘子說。在說話者看來是有疑而問。假如說話人知道這件事情已經(jīng)“對小娘子說了”,那么“難道不對小娘子說”就是加強反問語氣。例(8)“難道沒有些疑惑”所表示的意思是,“主人家呂公見我每夜進城”,也許對我疑惑過,也許對我沒疑惑過。在“我”看來這兩種可能性都有。假如“我”已經(jīng)知道主人家呂公疑惑過我,那么“難道沒有些疑惑”就是強調(diào)反詰語氣。可見,測度問要變成反詰問,明顯存在著一個說話人認為明顯為真的預設。我們試將例(7)、(8)變?yōu)榉丛憜?,其反詰的三個條件圖解如下:

      例(7):條件一:(X)你丈夫不在他家,說話人認為不合情理;條件二:(Y)他去了別處,要對小娘子說;條件三:a.如果對小娘子說了他去了別處,那么還在他家就不合情理;b.只有沒對你說去了別處,你丈夫一定還在他家。例(8)條件一:(X)主人家呂公讓我每夜進城,說話人認為不合乎情理;條件二:(Y)主人家呂公對我有疑惑;條件三:(a)如果對我有疑惑,那么主人家呂公不會讓我每夜進城;(b)只有對我沒疑惑,主人家呂公才會讓我每夜進城。根據(jù)以上的分析,在說話人認為預設Y明顯為真的條件下,“難道”句所引出的命題是預設Y的否定命題。這時的“難道”句就是一個反詰問句,“難道”就不再是表測度,而是一個反詰副詞,用來加強反問語氣。

      (7)’你丈夫想是真?zhèn)€不在他家了,必然還有個去處,難道不對小娘子說的?

      (8)’就是主人家呂公見我每夜進城,難道沒有些疑惑?

      “難道”一詞最早見于宋金文獻①佐藤晴彥《“難道”小考》:“自宋代‘難道’一詞出現(xiàn)直到元代的情況,以及‘難道……不成’一詞出現(xiàn)的時間等,都有待進一步探討?!?,而真正被作為一個表推測或反詰語氣的副詞來使用,當是在宋金之后的元代。例不贅舉。研究表明,漢語史上表反詰的語法標記,曾經(jīng)歷了由“豈”→“不成、莫不成、終不成、總不成、莫不……”→“難道”的歷時替換過程。馮春田《近代漢語語法研究》說:“詞匯替代(包括語法詞的替換),應該有其詞性、意義或語法作用方面的共同性或相似性,否則就沒有替換的基礎。以此為前提,語言的時代也是因素之一,即甲詞替換為乙詞,則乙詞相對甲詞而言,一般來說是在當時語言的系統(tǒng)中是新的或較為新的語言成分,發(fā)展了的語言系統(tǒng)往往是以當時較新的語言成分替代舊的語言系統(tǒng)中的語言成分?!盵17]我們知道,“不成”在宋代已經(jīng)是一個較為常用的反詰副詞?!半y道”凝結(jié)成詞后,元明兩代便出現(xiàn)了“難道”、“不成”同時運用與此消彼長的局面,它們不僅都可以用作反詰副詞,而且也出現(xiàn)了兩者共用于同一句法格式“難道……不成”之中。

      (21)是適間尊神豐姿態(tài)度,語笑雍容,宛然是生人一般,難道見了氏兒這般容貌,全不動情?(《醒世恒言》卷十三)

      (22)難道他家陪的東西也留下他的不成?(《金瓶梅詞話》第七回)

      (23)你說你會過目成誦,難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紅樓夢》第二十三回)

      (24)據(jù)計老叔說將起來,難道晁老叔為人果然如此?(《醒世姻緣傳》上)

      在“難道……不成”句法格式中,雖然“不成”仍可表反詰語氣,但“不成”已不再是反詰副詞而是放在句末的語氣助詞了。當言語表達中人們更多地使用“難道……”、“難道……么”、“難道……嗎”這樣的句法格式時,“不成”的語法功能和地位便在清代徹底被“難道”所取代。經(jīng)過語言自身的調(diào)整和選擇,“難道”就進入近、現(xiàn)代漢語的虛詞系統(tǒng),以至于發(fā)展到今天成為了人們常用來表反詰語氣的語法標記。

      這里順帶說一下“難道”的語用情況。第一,用“難道”表示反詰語氣,也可不用句末語氣詞“么”或“嗎”,而只是句末使用“?”標記,如上引例(21)、(24);第二,在主謂結(jié)構(gòu)中,副詞“難道”既可以用在主語后邊,也可以用到主語前邊?!澳汶y道還不知道?”與“難道你還不知道?”的語義似乎相同;上引例(24)“難道晁老叔為人果然如此”,也可以說成是“晁老叔為人難道果然如此”。不過我們認為,位序的不同,轄域也有所不同?!半y道”出現(xiàn)在主語前,其轄域較廣;出現(xiàn)在主語后,其轄域較窄。第三,在表達中也可用“難道說”來表示反詰語氣,其“說”不復有“言說”的意義,詞義已虛化而成為一個羨余成分;這也更進一步說明,“難道”已成為了純粹的反詰標記。

      (25)難道說娘的腸筋和自己的腸筋,是連著的?(畢淑敏《墻上不可掛刀》)

      (26)他走進宿舍看到自己臥室里黑烏烏的,有點奇怪了,難道說戚寶珍出去了嗎?(周而復《上海的早晨》)

      四 結(jié)語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難道”從狀動短語到認知動詞再到推測副詞最后到反詰副詞的演變,其實就是“難道”的不斷主觀化的過程,而主觀化的過程,實質(zhì)就是“難道”語法化過程的加深。副詞“難道”的形成正是“以身喻心”詞義隱喻引申和主觀化的結(jié)果。我們把“難道”由短語凝結(jié)固化成復合詞到最后演變成語法標記的軌跡,可以圖示于后:

      狀動式偏正短語“難道”→詞匯化(主觀化)→認知動詞“難道”→語法化(主觀化)→推測副詞“難道”→反詰副詞“難道”→語法標記。

      沈家煊(1998)指出,“弄清語法標記形成的歷史過程還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要弄清楚詞義虛化的機制,也就是虛化是如何在日常語言使用的過程中引發(fā)實現(xiàn)的,也就是要弄清楚實際使用的環(huán)境和使用者的認知心理如何影響詞義的變化?!盵18]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不僅要了解“難道”如何由短語凝結(jié)形成復合詞的詞匯化過程,也要懂得“難道”怎樣由認知動詞向語氣副詞演進虛化的語法化軌跡,而且更應該弄清“難道”固化成詞的句法句義因素以及詞義虛化的動因和機制。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對副詞“難道”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這也是本文將“難道”的成詞及其語法化作為考察和研究對象的原因所在。

      [1][日]太田辰夫.中國語歷史文法[M].蔣紹愚,徐昌華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282-283.

      [2][日]佐藤晴彥.“難道”小考[A].日本近、現(xiàn)代漢語研究論文選[C].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3.42-51.

      [3]蔣紹愚.近代漢語研究綱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10.

      [4]董秀芳.詞匯化:漢語雙音詞的衍生和發(fā)展[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37.

      [5]石毓智,李 訥.漢語語法化的歷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397.

      [6]沈家煊.不對稱和標記論[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65.

      [7]董秀芳.“X說”的詞匯化[J].語言科學,2003,(2):55.

      [8]李 明.試談言說動詞向認知動詞的引申[A].吳福祥,洪波.語法化與語法研究(一)[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365.

      [9]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4):268.

      [10]董秀芳.詞匯化:漢語雙音詞的衍生和發(fā)展[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27、154

      [11]沈家煊.語法化綜觀[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4,(4):20.

      [12]孫朝奮.《虛化論》評介[J].國外語言學,1994,(4).

      [13]劉丹青.話題標記走向何處?——兼談廣義歷時語法化的三個領域[A].沈家煊,吳福祥,李宗江.語法化與語法研究(三)[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14]楊永龍.近代漢語反詰副詞“不成”的來源及虛化過程[J].語言研究,2000,(1):116.

      [15]張滌花,胡裕樹,張 斌,林祥楣.漢語語法修辭詞典[Z].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

      [16]郭繼懋.反問句的語義語用特點[J].中國語文,1997,(2).

      [17]馮春田.近代漢語語法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449.

      [18]沈家煊.實詞虛化的機制[J].當代語言學,1998,(3).

      [責任編輯:何 來]

      The Formation of“難道”and Its Grammaticalization

      WANG Xing-cai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Chongqing 404100,China)

      The adverb“難道”was originally two independent language units“難”and“道”.Because of their neighboring syntactical positions,they were linearly combined to form a fixed disyllabic compound.As its meaning underwent an evolutionary process from a notional word to a functional word,from the original meaning“difficult to say”to“not sure”,the word“難道” began to take on a specific and interrogative proposition to express the speaker’s certain subjective judgment or supposition,on the basis of which the word further became a functional word.When the word is used to express the speaker’s real value judgment of a doubtless question,it began to lose its concrete lexical meaning and evolved into a grammatical marker indicating rhetorical question.

      難道;linear combination;functionalize;grammatical marker

      H136.1

      A

      1674-3652(2011)02-0041-08

      2011-01-18

      王興才(1964- ),男,重慶開縣人,重慶三峽學院文學院教授,主要從事漢語語法、詞匯及歷史語言學研究。

      猜你喜歡
      復合詞言說副詞
      The Wheels on the Bus
      含有“心”一詞蒙古語復合詞的語義
      阿來《云中記》的死亡言說及其反思
      阿來研究(2021年2期)2022-01-18 05:36:12
      “行走”與“再現(xiàn)”——論梅卓散文的言說姿態(tài)和藏族風情
      阿來研究(2021年2期)2022-01-18 05:36:10
      副詞“好容易”及其詞匯化成因
      師生之間無法言說的梗
      學生天地(2018年25期)2018-10-22 05:31:02
      南昌方言“X 人”式復合詞考察
      論名詞補充式復合詞的界定
      副詞和副詞詞組
      言說他者還是言說自我——從波伏瓦在中國譯介中的一場論爭談起
      运城市| 湘潭县| 会宁县| 绥德县| 西乌珠穆沁旗| 博乐市| 乡宁县| 桦川县| 长子县| 武强县| 六安市| 安新县| 清河县| 息烽县| 东至县| 五大连池市| 吴桥县| 洛川县| 静宁县| 革吉县| 大丰市| 姚安县| 资中县| 贵港市| 宝应县| 固阳县| 绥宁县| 阆中市| 西城区| 杨浦区| 广南县| 翁牛特旗| 察隅县| 昭通市| 连山| 南宁市| 美姑县| 嵩明县| 河西区| 苍南县| 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