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學江
一剪能解千秋事片紙可容世間情
□ 秦學江
“一剪能解千秋事,片紙可容世間情”是陜西省剪紙協(xié)會主席董栓多為剪紙愛好者雷志成題寫的共勉詞。之所以共勉,是因為民間剪紙藝術(shù)的傳承,需要的是一份執(zhí)著、一份擔當。
此時,眼前一幅別具一格的“花鳥字”吸引了我,“安全第一、預(yù)防為主”,這個應(yīng)該是響應(yīng)集團公司安全文化建設(shè)漫畫征集號召而創(chuàng)作的。幾只討喜的鳥兒與花枝“心手相連”,傳遞著情,傳遞著關(guān)愛,也表述著安全生產(chǎn)永恒的主題。
“雷哥,這幅作品你怎么用黑色紙,剪紙用黑色是不是不對???”看到《團結(jié)就是力量》這幅作品,我開始困惑,忙問道?!鞍?!你懂不懂藝術(shù),這叫新派剪紙,用的是版畫技法,你光說你是文化人,你整個一粗人!”憤而起身的雷哥,走進了臥室,轉(zhuǎn)瞬間拿出了一幅卷軸,手中還有些紅色本本。看來,雷哥要“亮寶”了。
趕快接過卷軸,急忙打開。一幅伯牙俞瑞與鐘子期在高山流水間鼓琴、聽琴結(jié)為兄弟之典故呈現(xiàn)于眼前,我仿佛置身其中,聽那回蕩于山間的琴音,怎一個好字了得。
“你啥時間鼓搗的這個,我怎么不知道?”未等我發(fā)話,看熱鬧的嫂子急了。“這是咱家的寶貝,讓你看見,你掛在客廳不就讓朋友順走了?”雷哥也急了。夫妻倆似乎準備掐架了,看來此地不能久留,急忙收起卷軸,整理好其余的幾幅作品,帶著一臉壞笑,我準備“打道回府”了。
“嘿!別走,別的可以拿走,《高山流水》給我留下!”有點回過味的雷志成撲向了我,攔住了去路。這時,我看到了他的手,這是怎樣的一雙手?手心的老繭已經(jīng)脫去了一層皮,紅色的疤痕也已不再新鮮。大拇指和食指間,有一道道劃痕顯現(xiàn)。不知為何,我的眼睛開始濕潤,不行,我得進一步了解他。雷志成,一個“民間剪紙能人”的傳說。
打開一本榮譽證書,內(nèi)頁中記錄著他在2010年7月參加“中國陜西渭南民間剪紙高級研討班作品展”三等獎的好成績。另外三本是會員證——渭南市及陜西省剪紙協(xié)會會員、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剪紙藝術(shù)委員會會員。
很久很久以前,還是8歲孩童的雷志成,在臘月年關(guān)的鞭炮聲中,坐在渭水富平老屋的門檻上,拿起了家中唯一的剪刀。他要為媽媽剪些窗花,不為別的,因為村里的大娘,給她媽媽的,是別人挑剩下的。他剪了一只喜鵲和一朵盛開的梅花。從此,他成了媽媽的驕傲,村里再沒有人小看雷家。
如今,那個他深愛的母親已經(jīng)離開了他。身為煤化工企業(yè)起重工,46歲的他依然愛好剪紙。他對我說:“剪紙不為別的,只為干活累了,拿起剪刀,忘卻心中的悲與喜。沒事時拿起剪刀,剪些龍兒、狗兒,送給做客的朋友,看著大家喜歡,我也高興,這就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了?!?/p>
(作者單位:陜西煤業(yè)化工集團公司渭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