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鑫,李春雷,李丹陽
(1,2.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3.武漢體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技戰(zhàn)術分析
功能性測試(FMS)及對短跑技術的理論應用研究
胡 鑫1,李春雷2,李丹陽3
(1,2.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3.武漢體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錄像法和訪談法,分析FMS測試原理評價運動員身體的靈活性與穩(wěn)定性,并根據當前我國短跑運動員技術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找到二者的對應關系,進而從理論上分析、診斷短跑技術中存在問題的原因,為預防和減少運動員損傷和科學化的訓練以及短跑技術的完善和經濟性提供一定的合理化建議。
FMS;短跑技術;理論應用
我們對運動員的競技能力進行評價時,一般采用量化的標準,如時間、距離、力量等,很少注重動作的質量、動作的解剖特點,殊不知數量和質量二者存在一定的辯證關系:過多的追求數量會改變人體解剖學特點,進而導致動作質量下降,從而引起動作代償的發(fā)生,存在發(fā)生運動損傷的風險;對質量的追求短時間雖然會影響數量的提高,但從長遠看不但可以降低運動損傷,而且可以為達到競技體育的高峰奠定堅實的基礎。FMS是針對基礎體能的測試方法,目的是篩選體能發(fā)展的限制性因素,強調注重人體動作的質量,來提高訓練水平和競技能力。
1.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中國知網、北京體育大學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結合相關會議論文,為本文提供理論依據。
1.2 錄像法
觀察我國2009年第11屆全運會的短跑比賽和2008年奧運會的短跑項目的比賽錄像。
1.3 專家訪談法
通過訪問美國體能協會相關專家以及北京體育大學體能教研室的老師為本文提供理論基礎。
2.1 FMS概述
FMS是The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的簡稱,翻譯成漢語為功能性篩查。它采用人們長期使用的日常的身體活動姿勢蹲、跨、弓箭步、上肢伸展、踢以及另外兩種要求軀干穩(wěn)定并對軀干前后彎曲和左右旋轉的動作。這些動作形式按成本效率、時間效率、再生能力的方式進行安排,作為人體基本動作形式的典型動作。測試人員讓運動員做這7個動作,根據每個動作的要求和標準進行打分,評價運動員的基礎身體能力,找到其優(yōu)勢和不足。針對不足,教練員結合基礎體能測試結果對運動員已存在的損傷和潛在的損傷風險進行恢復和補償訓練,為運動員下一步的訓練打下堅實的基礎。該測試的本質是把運動員的基礎體能通過一定的動作特征量化,對其進行靈活性與穩(wěn)定性的評價,具體7個動作和目的分別如下。
2.2 FMS的評價方法
2.1.1 深蹲(圖1)運動員雙腳分開并大于肩寬,雙臂上舉,肘部伸展,然后身體緩慢下降成深蹲姿勢,要求腳跟不能離地,雙臂盡可能的把鋼條舉過頭頂,軀干與地面平行或垂直,股骨低于水平線,膝蓋不能超過腳尖。
通過此測試來反映運動員髖、膝、踝的靈活性以及軀干的伸展能力。
2.1.2 跳欄架(圖2)運動員雙腳并攏并置于欄架正下方,調整欄架高度與運動員的脛骨結節(jié)同高,運動員把欄架置于肩上,目視前方,單腳支撐,另一只腳慢慢地跨過欄架將腳跟與地面接觸后還原,然后交換腿。要求身體平衡,腳不觸欄架,髖、膝、踝成一條直線。
圖1 深蹲測試圖
圖2 跳欄架測試圖
圖3 直線弓箭步測試圖
圖4 肩部靈活性測試圖
圖5 仰臥前舉腿測試圖
圖6 俯臥撐測試圖
圖7 旋轉穩(wěn)定性測試圖
圖8 競技能力的金字塔模型
圖9 優(yōu)秀藝術體操運動員競技能力結構金字塔模型
通過此次測試來反映運動員髖、膝、踝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和身體兩側的靈活性。
2.1.3 直線弓箭步(圖3)運動員單腳置于一塊2×6m的木板上,雙手持鋼條于背后并與頭、腰椎、骶骨接觸,雙腳距離為脛骨長度,另一只腳在板上跨出一步,并把腳跟放于標記處,然后降低后腿的膝蓋至與木板接觸,要求兩腳在同一條直線上,并且腳尖指向運動方向,保持身體穩(wěn)定。
通過此次測試反映髖關節(jié)的靈活性、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核心的穩(wěn)定性以及股四頭肌的柔韌性。
2.1.4 肩部靈活性(圖4)運動員雙手握拳,拇指內扣,一側肩最大程度的內旋,一側外旋于背后,測試兩拳之間的距離與手長進行對比。一般來說兩拳之間的距離小于或等于手長最好。
通過次測試反映運動員雙肩的活動范圍、胸椎的伸展能力以及內旋肌與外旋肌的總和能力。
2.1.5 仰臥前舉腿(圖5)運動員雙手置于身體兩側仰臥,掌心向上,頭平躺在地面,膝蓋下墊2×6m的木板,運動員主動抬腿,測試髂骨結節(jié)上緣到膝關節(jié)的關節(jié)線,要求另一只腿與地面始終接觸。
通過此次測試反映運動員腘繩肌與比目魚肌的柔韌性、髂腰肌的屈伸能力和骨盆的穩(wěn)定性。
2.1.6 俯臥撐(圖6)運動員雙手分開與肩同寬,俯臥于地面上,男運動員的拇指與頭頂一條線,女運動員與下頜一條線,膝蓋伸展,運動員向上撐起身體。要求整個身體同時抬起。
通過此次測試反映運動員在矢狀面上的穩(wěn)定性和肩胛骨的穩(wěn)定性。
2.1.7 旋轉穩(wěn)定性(圖7)運動員四肢撐地,一側肩與軀干上方和髖關節(jié)成90度,大小腿成90度,踝關節(jié)背屈,放置2×6m的木板。要求雙手和雙膝都觸及木板,運動員彎曲肩部,同時伸展同一側髖和膝,抬起異側手和腿至與地面六英寸高,要求抬起的肘、手、膝與木板在一條線上,軀干與地面平行,隨后做同側手與腳。
通過此次測試反映運動員在上下肢同時運動時,軀干在多個面的穩(wěn)定性,進而反映運動員的核心穩(wěn)定能力。
FMS的評分標準分為0分、1分、2分、3分4個等級。如果運動員在沒有任何調整的情況下按要求完成動作,該名運動員將得到3分;如果運動員重復完成動作時,出現不穩(wěn)定或身體調整的現象得2分;如果運動員一或兩處出現和要求不一致的現象或完成動作比較困難,得1分。但是如果測試中出現疼痛現象,不管前面的動作表現如何,那么該名運動員得分為0,所以7個動作滿分為21分,及格線為13分。如果一名運動員得分在及格線以下,那么該名運動員不具備基礎的運動能力,即使他的技術水平或戰(zhàn)術等比較優(yōu)秀。表明在訓練的過程中該運動員發(fā)生運動損傷的幾率很大,也表明該名運動員很難完全挖掘自身的潛能,甚至可能造成過早的結束運動生涯,這種現象可以通過一個金字塔模型來分析(圖8)。
FMS測試的目的就是對功能性的動作質量進行評價,功能性動作質量是競技能力的基礎,是金字塔的塔基,如果塔底的基礎不夠堅實,那整個金字塔短時間內就會瓦解,反之會使整個金字塔越筑越高。
4.1 我國短跑項目運動員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短跑是田徑運動的基礎項目,屬于體能和技能相結合的體能主導類速度性競技項目,其專項體能是由專項速度、專項力量、專項柔韌、專項節(jié)奏和神經對肌肉的控制能力5個部分組成,專項技術主要是由起跑后的疾跑、途中加速跑和后程沖刺跑3部分組成,FMS是針對運動員基礎體能的一項功能性測試,三者存在著一個金字塔的關系(圖9),同時該金字塔也是優(yōu)秀短跑運動員的競技能力模型。
查閱文獻和觀察錄像發(fā)現,目前我國的短跑運動員在技術出現問題有:髖關節(jié)僵硬、活動范圍小、髖部周圍有關肌肉(特別是后部肌群)薄弱,缺乏積極有效的蹬伸和擺動意識;跑步的過程中出現重心起伏大,身體左右不平衡的現象;高頻率、小步長、身體過分緊張、肌肉用力不協調,能量供應效率低、動作費力、不經濟;損傷幾率普遍,尤其是踝關節(jié)扭傷、股后肌群拉傷、膝關節(jié)損傷、腰背肌損傷等現象。
4.2 短跑技術的問題在FMS中的理論表現形式
4.2.1 深蹲的理論測試分析深蹲測試要求運動員與該動作緊密相關的踝、膝、髖關節(jié)具備一定的伸展能力以及胸椎的伸展和肩部的靈活性。結合我國短跑運動員存在的問題和深蹲測試要求,在深蹲測試中,運動員總體上表現良好,但由于運動員髖關節(jié)等身體緊張,在測試中會出現上體前傾的現象。
4.2.2 跨欄架的理論測試分析跨欄架的測試要求運動員支撐腿踝、膝、髖具備一定的穩(wěn)定性和髖關節(jié)的伸展能力,同時跨欄腿要具備屈髖、屈膝以及踝關節(jié)的背屈能力,除此之外要求運動員具備整體的穩(wěn)定和平衡能力。我國短跑運動員在跑步的過程中重心起伏大,身體左右不平衡、髖關節(jié)緊張以及踝關節(jié)由于力量不夠導致損傷,在該項測試中運動員跨欄時會出現身體不平衡、腰部移動的現象。
4.2.3 直線弓箭步的理論測試分析直線弓箭步的測試對運動員支撐腿踝、膝、髖的穩(wěn)定性,髖關節(jié)的外展能力,踝關節(jié)的背屈能力以及股直肌的柔韌性要求比較高,同時具備保持身體平衡的能力。類似于跨欄架測試,我國短跑運動員由于核心的不穩(wěn)會出現身體失衡、柔韌性欠缺造成下蹲不充分和鋼條與軀干分離的現象,甚至會出現股后肌群疼痛等現象。
4.2.4 肩關節(jié)的理論柔韌性測試分析肩關節(jié)柔韌性的測試要求運動員的肩關節(jié)具有內收、內旋、外展和外旋的綜合能力,同時肩胛骨和胸椎具備一定的靈活性。我國短跑運動員由于項目特點,對肩關節(jié)的柔韌性要求不高,所以此項測試不甚理想,但平時對肩關節(jié)的沖擊不大,所以該項的補充測試不會讓運動員有疼痛或出現0分現象。
4.2.5 主動抬腿的理論測試分析主動抬腿測試主要對運動員腘繩肌的柔韌性、髂腰肌的伸展能力要求較高,另外和跨欄架測試類似對髖關節(jié)的靈活性也有診斷的功能。查閱文獻發(fā)現,中國優(yōu)秀百米運動員的步頻要比美國運動員快,但成績的差別主要在于步幅的大小,結合我國短跑運動員股后肌群薄弱、步長短的現象,在該項柔韌性測試中運動員的表現將不容樂觀,而且柔韌性的薄弱直接易造成股后肌群的損傷。
4.2.6 俯臥撐的理論測試分析俯臥撐測試要求運動員運動時軀干在矢狀面的穩(wěn)定性,尤其是力量從上肢傳遞到下肢的能力。在短跑項目中,要求運動員在跑步的過程中軀干保持穩(wěn)定才能使得能量轉移時動能的充分利用,減少受傷的幾率,提高能量的使用率和經濟性,減少運動損傷的發(fā)生。同時,由于運動員腰背肌的損傷等現象,在補充測試時運動員會出現腰痛,所以在下步的訓練以及基礎訓練階段要加強軀干穩(wěn)定、力量以及腰肌的力量訓練。
4.2.7 軀干穩(wěn)定性的理論測試分析軀干穩(wěn)定性測試要求運動員在上下肢進行不對稱活動時,軀干在矢狀面和額狀面的保持穩(wěn)定,這同俯臥撐測試中力量的傳遞原理一樣,穩(wěn)定的軀干能力防止動能的分散,降低損傷的發(fā)生。觀察博爾特的短跑錄像和運動軌跡可以發(fā)現,其身體平衡,重心穩(wěn)定,這樣不但使能量最優(yōu)化,而且還使得動作協調、有效,所以,加強運動員核心力量是我國短跑運動員做的第一步工作。
針對短跑項目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可通過FMS的基礎功能測試查找到原因:核心穩(wěn)定性薄弱、軀干的伸展和靈活性需要提高、柔韌性欠缺、踝關節(jié)力量差等,進而在基礎體能的基礎上發(fā)展短跑運動員的專項體能素質,為技術訓練的完善和經濟性以及運動損傷避免打下良好的基礎,構建穩(wěn)固的金字塔的模型。
[ 1 ] Bill Foran.高水平競技體能訓練[M].袁守龍,劉愛杰,譯.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10).
[ 2 ] 張晨光.對青少年短跑訓練技術與身體素質若干問題的探討[ 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5):154-155.
[ 3 ] 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
[ 4 ] 張軍.提高我國運動員百米成績的途徑研究[ J ].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4):47.
[ 5 ] 謝慧松.中外優(yōu)秀男子百米分段速度的研究[ 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3).
G80
A
1674-151X(2011)09-022-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9.010
投稿日期:2011-03-26
胡鑫(1984 ~),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