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湯禮春
游泳往事
文|湯禮春
上世紀六十年代,武漢的游泳池還很少。于是,到了酷熱難耐的夏日,我們這些小伢就會蜂擁而至長江邊上去戲水。那時,長江的江面上便會浮滿人,遠遠望去,就像一串串隨波起伏的葫蘆瓜。
幾乎每年夏天,都會耳聞“某某街叫什么的小伢淹死了”這樣的事情,所以家長們在每天上班前,都會千叮嚀萬囑咐自家的小伢不要到江里去玩水,可小伢們總是當面承諾地很好,等家長一走,便歡天喜地、蹦蹦跳跳直奔長江而去。那時,家長們也都深知小伢們的詭計,于是下班后就會用指甲在自家小伢的赤膊上劃一下,如果出現(xiàn)白印,就說明去玩過水,便會將小伢們打一頓。但不管家長是打,是罵,還是嚇,小伢們還是耐不住那江水的誘惑,還是會偷偷跑到江里去玩。
那時水性好的大人或大小孩通常都會橫渡長江。他們有的從武昌橋頭下水,跟浪搏擊,搶水到江中心,然后順江水漂流而下,待漂了十幾里后,便拼力向左岸游去,游到漢口的濱江公園沙灘上岸。還有的人則是乘輪渡到江中心后,脫下汗衫長褲,將衣物裝在一個塑料袋中,縛在身后,然后一個接一個跳入江中,小伢們都戲稱這種場景為“下餃子”。
水性不好或初學水的小伢們僅是在長江邊或漢水邊玩玩而已。我們那一帶的小伢通常去的地方是現(xiàn)在武漢客運港的江邊,不過那時這里還只是一片雜草叢生、堆放雜物的小碼頭。小伙伴們會在離岸幾米的江水里亂撲騰,有時還相互打著水仗,但撲騰到水性較好后,他們就會離開岸邊去淌水了。所謂淌水,就是從江漢關(guān)附近下水,順著長江飄流幾里后到濱江公園再上岸。
那時的小伢們通常到十幾歲就能夠淌水了,但我天生膽小,偷偷到江邊游泳的次數(shù)并不多,所以到十幾歲時也只能勉強游個幾米遠。可一慣膽小的我卻在1968年15歲的那一年鬼使神差、大膽地淌了一次水。但幾個大浪打來,我嗆了水,慌張起來,幸虧旁邊的堂兄一路護衛(wèi)著我,在途中將我推上一條躉船,才使我得以獲救。但這件事卻成了我心中揮之不去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