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廣州510275]
淺析《裂縫》中的詩性智慧
⊙陳慧[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廣州510275]
維柯的《新科學》以歷史發(fā)展的眼光審視了民政世界的真理,提出了詩性智慧這一共同人性,揭示了人類原始智慧的詩性特征,強調(diào)了人的認知實踐功能,為18世紀的美學增添了超前發(fā)展的一頁。多麗絲·萊辛的《裂縫》展示的是一幅原始人類生活和發(fā)展的畫面,而這正是維柯對人類發(fā)展中神的時代做出的詮釋。《裂縫》中人類的智慧是詩性的,人類的思維是感性的。人們認識世界,在使用語言和工具方面都充滿了詩性智慧。這個時期屬于整個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兒童時期。
維柯詩性智慧《裂縫》
維柯(GiambattistaVico,1668-1744)是18世紀意大利重要的哲學家、歷史學家、美學家和社會學家。他出生于意大利南部城市那不勒斯,屬于意大利甚至歐洲的一個重要文化中心。當時的意大利受到文化經(jīng)濟衰退、外敵的入侵以及官政與宗教勾結(jié)壓迫三座大山的擠壓,學術(shù)氣氛一片死寂。正是在這樣的社會文化大背景當中,維柯以其對人類歷史發(fā)展根源的深刻視角,向歐洲流行的笛卡爾理性主義發(fā)難,批判笛卡爾“我思故我在”這一經(jīng)典唯心主義,指出思考不可能是身體存在的原因。維柯認為真理即實踐,事情只用通過行為才能明白其中的真相。他從人類發(fā)展的歷史出發(fā),從大量的希臘羅馬等史料當中總結(jié)出人是民政世界的創(chuàng)造者,所以應該由人類自己來解釋自己創(chuàng)造的民政世界。維柯強調(diào)認知與實踐的統(tǒng)一,重視語言學與哲學的結(jié)合,即歷史與理性的結(jié)合,開啟了以歷史發(fā)展的眼光來審視人的共同性和社會的本質(zhì),后來的黑格爾、馬克思等都受其影響,具有一定的唯物主義傾向。但是由于當時嚴重的宗教迫害,維柯的思想也不免存有局限性。他在《新科學》中肯定人實踐觀點的同時,一直小心翼翼地將基督教排除在其研究對象之外,謹小慎微地重復對諸異教民族的強調(diào)。維柯雖然對傳統(tǒng)的基督教宗教局限提出挑戰(zhàn),但是本身未能完全解脫宗教思想的束縛,最終還是肯定了基督教中神的絕對真理,認為自然世界不可理解,而唯有神具有解釋一切的特權(quán)。
雖然維柯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他提出的美學思想具有跨時代的意義。他同意埃及人對人發(fā)展階段的劃分方法,將人類的歷史分成:神的時代、英雄的時代和人的時代;三個時代螺旋上升發(fā)展。維柯喜歡用人的發(fā)育成長來形容這三個歷史時期。神的時代是指史前的原始文化,屬于兒童時期。英雄時代是當民政國家出現(xiàn)的時候,屬于人的青年時期。而人的時代是當人發(fā)展到以理性為基礎(chǔ)而建立民主正義社會的時候,屬于人的成人時期。每個時代都有相對應的語言風格、社會形式、政治結(jié)構(gòu)、法律規(guī)定、人性特點、風俗習慣等。而維柯認為在所有這些時期和要素當中,最主要的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就是一個人的共同性①——詩性智慧?!霸娦浴币辉~在拉丁詞源當中是創(chuàng)造的意思。詩性智慧也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智慧,具有豐富的想象力。維柯認為原始人只有感性思維而缺乏理性思維,原始人的思考是一種直覺式的,基于肉體的思考。維柯將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看作一組對立,當感性思維越強烈的時候,理性的成分就越羸弱。維柯歸納出感性思維運作的兩條規(guī)律:一是以己度物,即將陌生的世界與自己的身體或感受做比較,用隱喻的方式來闡釋世界。二是就近的類概念,即人的本性是喜歡一致性,人們傾向于將距離自己較近或用自己比較熟悉的事物來命名陌生的事物?;谶@兩條原則,維柯耗時二十余載,通過大量史料的研究證明他的假設(shè)——詩性智慧。原始人都是通過詩性智慧來思考的,他們的語言充滿隱喻,他們的思維雖然缺乏理性哲學的成分,但是感性想象和想象思考都異常豐富。
《裂縫》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多麗絲·萊辛2007年的作品。《格拉斯哥先驅(qū)報》指出這本小說寓意深刻,主題嚴肅,有可能會被認為是萊辛最好的作品之一。萊辛寫下《裂縫》的機緣是她在一篇科普文章中看到了一個有趣的觀點:人類先有女性后有男性。這一提法引發(fā)了萊辛對宇宙的再思考,引起了她對人原始狀態(tài)的好奇探索?!读芽p》通過一個羅馬圖書資料管理員的敘述和研究,描述了人類從只有女性的裂縫族發(fā)展出男性即噴射族到最后男女結(jié)合才能產(chǎn)生后代的過程。人類最原始的時候只有裂縫族。她們生活在海濱裂縫山的旁邊,隨著月亮的盈缺而懷孕生育。但是有一天某個裂縫人生出了一個長著管子和腫塊的怪物。裂縫人覺得這怪物異樣的部分極丑,不知所措。她們將這些怪物叫做噴射族。后來又有更多的怪物出生,她們將這些怪物扔到奪命石上去,任老鷹啄食。老鷹并沒有殺死所有的怪物,有些怪物還受老鷹的呵護而在低谷地區(qū)成長。他們大多通過喝鹿奶而生存下來,而老鷹則成了他們的盟友不斷地為他們送來男嬰。就這樣噴射族逐漸發(fā)展起來成為一個群體,而與此同時裂縫族卻逐漸發(fā)現(xiàn)自己失去了懷孕生子的能力。她們當中有一些先鋒人物從胸魚交配的身上得到啟示,便嘗試尋找噴射族進行模仿。此后,雖然裂縫族中的頑固派試圖毀滅所有的噴射族,但是歷史的發(fā)展不可逆轉(zhuǎn),裂縫族便與噴射族結(jié)合,繁衍后代,維持種族的延續(xù)性。《裂縫》充滿了對原始人類社會的種種假設(shè)和揣測,寓言意味十足,從中可以窺見原始人類的詩性智慧。
《裂縫》描寫的原始時期屬于維柯時代劃分中的神的時代。裂縫族和后來產(chǎn)生的噴射族是一種家族同盟的關(guān)系,并沒有出現(xiàn)英雄時代貴族統(tǒng)治和民政國家,更沒有人的時代以理性為基礎(chǔ)的共和民主政治。裂縫族和噴射族這個時代的人們形象思維十分豐富,而抽象思維卻非常貧乏,缺乏哲學理性思考的痕跡,屬于文明發(fā)展的兒童階段。他們的語言是詩性智慧的最好代表,表現(xiàn)出以己度物和就近類概念的認知原則。神的時代的語言是一種無聲或稍微發(fā)聲的符號語言。整個自然界便是神說話的內(nèi)容。各種神諭其實就是不同的自然符號或動作儀式的表達,其中充滿隱喻。雖然《裂縫》里很多的原始資料記載了裂縫族和噴射族說話的內(nèi)容,但是羅馬資料管理員時常提醒讀者記錄這些珍貴資料的歷史學家不太可能知道原始人在想什么,更不可能了解他們說話的內(nèi)容。他指出這些只不過是歷史學家加入了現(xiàn)代人的猜測和想象,并不能真實反映原始人的語言狀況。但是從其他史料中可以窺見原始人類在認識世界、使用語言和工具上所體現(xiàn)的神時代的詩性智慧。
在認識世界方面,裂縫族將裂縫山視為孕育自己的寶地。她們將山的形狀與自己的身體做類比,并將之稱為裂縫山。山上裂縫處生有紅花,經(jīng)過碾壓便會流出紅色的漿液,裂縫族將其想成是月經(jīng)的暗示,而又因為月亮的陰晴圓缺跟她們的懷孕繁殖期相關(guān),她們將殘月想象成月亮的另外一部分充盈了她們的子宮,延續(xù)她們的種族發(fā)展。月亮便是她們當中的自然神。由于她們生長在海濱,水性極好,身材肥碩,甚至在水中游泳比在陸地行動更靈活,她們愛水,甚至把自己想成是大海和魚的后代。以至于到后來發(fā)現(xiàn)沒有噴射族無法懷孕生育時,她們曾孤注一擲跳入海中期望海水能充盈她們空洞的子宮。偶然的機會,一個裂縫人看到了胸魚交配的情景,看到了它們透明身體里面液體從一條魚的管子進入另一條魚而產(chǎn)生了許多魚卵。她便聯(lián)想到噴射族也有管子,她回憶起之前將噴射族關(guān)壓起來當寵物一樣養(yǎng)育的時候有過玩弄管子而變硬噴射液體的事情。于是由于人對于一致性的喜好,根據(jù)就近類概念聯(lián)想到或許裂縫族也可以這樣跟噴射族結(jié)合而繁殖后代。這樣便出現(xiàn)了裂縫族的先鋒人物麥兒。
她翻過裂縫山,經(jīng)過奪命石抵達噴射族居住的低谷。起先噴射族的人對麥兒充滿恐懼,因為她正是曾經(jīng)虐待他們的那一族群,讓他們受盡苦難和折磨。但是他們都被一種莫名的沖動支配著。這種沖動正是一種強烈的共同性欲驅(qū)使他們與裂縫人麥兒接近。他們不知道為何會有這樣一種欲望,不知道這渾身的精力和活力與他們的管子和腫塊有關(guān)。他們也顧不得恐懼,單憑身體的肉欲指示行動。他們進行了群體的交配。他們在麥兒離開之后,極其渴望再次見到麥兒,期待她的到來。噴射族意識到他們無法繁育后代,而只有裂縫族有這一能力,她們的胸部一直都充滿了乳汁,可以喂養(yǎng)嬰兒。也正因為他們也嘗過裂縫族的乳汁,他們后來才想到可以用鹿奶來做替代品哺育嬰兒。當養(yǎng)育他們的老母鹿離開以后,更增添了他們對裂縫族的期盼。他們似乎已經(jīng)將裂縫族的特殊能力視為神力,期盼著與裂縫族這一神族的接近和繁育,便有了之后的裂縫族與噴射族的共生共衍。
人類的歷史繼續(xù)前進。當電閃雷鳴產(chǎn)生的火花燃燒了森林,這時候的裂縫族和噴射族保存了火苗。他們嘗到了燒過的動物尸體逐漸懂得動物經(jīng)過火燒后可以變成另外一種味道這一類概念。于是有了進食前的燒煮過程。當時的地球環(huán)境或許在經(jīng)歷著一些氣候的變化,刮起了大風,人們將風比喻作“噪音”,“噪音”讓嬰兒哭泣不停,“噪音”讓人們搭建了草屋披上了各種外套。
自然的變化讓人們開始遷徙,從最原始的海濱遷入河邊低谷,再進入森林。裂縫族原本不愿離開她們的發(fā)源地,只有少數(shù)的裂縫人跟隨了好動的噴射族到遠離海濱裂縫山的地方去。噴射族厭倦了性游戲之后,他們嫌裂縫族抱怨太多,懷孕生育過于麻煩拖沓,總想離開裂縫族。即便裂縫族想方設(shè)法挽留小噴射人,不讓他們跟隨成年噴射人離去,但是到了一定年齡,小噴射族會明白自己是屬于哪一方的。就近的類概念再次起作用,讓小孩子認識自己與他人。噴射族開始跨越自身環(huán)境的界限去想象海對岸的狀況,思考著或許從一點出發(fā)不停地按著一個的方向走會回到原地。于是便有了男人們一次又一次的冒險。他們要用身體去體驗這個未知的世界,要身體力行地參與自然當中,以肉體感受一切。當他們在旅途中受了挫折,當他們意識到是該造嬰兒的時候而他們遠在他方,于是趕緊啟程又回到裂縫族的身邊。這時候他們看到裂縫族,感覺她們充滿溫暖和寬慰的情愫。此時,在噴射族眼里,不是具體某個裂縫人是自己的母親,而是任何一個裂縫人都像母親一樣,有一種母親般的溫暖和關(guān)愛。人類逐漸產(chǎn)生了感情,不但對外部世界有認識,同時也更多地發(fā)掘內(nèi)在的感受。
在語言使用方面,裂縫族和噴射族也呈現(xiàn)出詩性智慧。裂縫族將棲息的山地跟自己的軀體特征比較,將之命名為裂縫山。對于生出來的怪物,她們根據(jù)管子和腫塊的特點而將他們稱作噴射族。當裂縫人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跑到噴射族的地盤時,噴射族發(fā)現(xiàn)自己的語言是兒童的語言,聲音尖利,比如發(fā)出一些驚駭?shù)穆曇舻?。因為他們大多從嬰兒時期就被送到低谷,而裂縫人的語言則是相對比較成熟的語言。于是噴射族開始向裂縫人學習語言。裂縫族和噴射族都喜歡將人的名字與星際聯(lián)系起來。如麥兒的名字就是月亮的意思。噴射族覺得麥兒有神奇的魅力,將之視為女神。神時代的記載是口頭傳說性的流傳,歌曲方便傳唱,也便于記憶。羅馬圖書資料管理員整理的資料里也發(fā)現(xiàn)了原始人類的歌。“我們的人是多么少,我們的生命是多么容易消逝”,“我們是鷹之子,你是我們的父”,以及在噴射族探險途中傳下來的幾首諷刺性的歌,講述勇士們不得不停下來照看孩子的事。
在使用工具方面,原始人類也體現(xiàn)出詩性智慧。由于對事物的認識是感性的,他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工具的使用當中可以看出濃厚的隱喻色彩。比如裂縫人用魚骨當梳子來梳理長長的頭發(fā);噴射族用蘆葦造草屋,用大貝殼當容器,用小貝殼當?shù)蹲?;裂縫人用海草做繩子而噴射族則用樹皮的里層做繩子等。
《裂縫》描述的是一個神的時代人的生活場景。那時候的人們充滿詩性的智慧,用身體感覺來認識世界,語言是詩性的隱喻的,那時的法律其實是一種自然的規(guī)律,比如裂縫族根據(jù)月亮的周期而懷孕繁殖。人性是蒙昧的,殘酷和野蠻的。社會的變化是由于神的各種行為,即自然的變化而讓人不得不遵循。逐漸地,人們從一個分散的族群產(chǎn)生家長制,他們?nèi)匀怀绨葑匀?,但是自我意識和各種情感也逐漸產(chǎn)生,人們漸漸向英雄時代發(fā)展。
維柯提出的詩性智慧對美學研究至今具有重大意義。原始人的智慧是詩性的,人們的感性思維豐富而理性思維貧乏,這都是一種人的共同性。多麗絲·萊辛的《裂縫》以一個羅馬圖書資料員的視角,整理出原始人類的歷史畫面,與維柯的詩性智慧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裂縫族和噴射族在認識世界、使用語言和工具等方面都體現(xiàn)了史前原始人類的詩性智慧。
①共同性在維柯的研究中具有根基性的地位。因為維柯將其研究定在一個共同人性論的假設(shè)下,他認為人都有一些共同的東西,在語言方面就體現(xiàn)在“心頭詞典”。正因為這“心頭詞典”的存在才可能對語言的不同發(fā)音做出解釋以理解其共同的意思。
[1]貝奈戴托·克羅齊.維柯的哲學[M].R.G.格林伍德,陶秀,王立志譯.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2]多麗絲·萊辛.裂縫[M].朱麗田,吳蘭香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
[3]韓震.西方維柯研究簡介[J].哲學動態(tài),1991,(01):41-44.
[4]黃力之.從維柯到康德:前馬克思時期的文化哲學[J].社會科學,2007,(11):122-134.
[5]姜建強.論維柯詩性語言學研究方法及意義[J].學習與探索,1992,(04):18-23.
[6]雷武鋒.論維柯的詩性創(chuàng)造觀[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03):87-91.
[7]雷武鋒.維柯的想象理論[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01):93-97.
[8]劉開會.人造社會——也談維柯和馬克思[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2,(05):27-34.
[9]劉小楓,陳少明主編.維柯與古今之爭[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8.
[10]劉淵,邱紫華.維柯“詩性思維”的美學啟示[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01):86-92.
[11]馬克·里拉.維柯:反現(xiàn)代性的創(chuàng)生[M].張小勇譯.北京:新星出版社,2008.
[12]孟慧英.維柯的英雄史詩論[J].民族文學研究,1997,(02):81-90,96.
[13]邱紫華.維柯《新科學》中的詩學理論[J].外國文學評論,2002,(01):143-148.
[14]申小龍.維柯:人類語言文化視界的開啟者——論維柯的符號學-文化語言學思想[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04):52-57.
[15]田祥斌,張頌.《裂縫》的象征意義和萊辛的女性主義意識[J].當代外國文學研究,2010,(01):89-94.
[16]田曉文.維柯歷史哲學述評[J].史學理論研究,1992,(04):103-109.
[17]涂波.劉勰與維柯:中西藝術(shù)想象論的比較[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03):129-132.
[18]維柯.新科學(上下冊)[M].朱光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19]吳曉明.維柯的歷史原則及其意義[J].哲學研究,1992,(02):52-60.
[20]徐國利,黃蕾.維柯論歷史學的科學性及歷史研究——兼論維柯史學思想的現(xiàn)當代意義[J].學術(shù)研究,2010,(02):122-128.
[21]曾清媛.維柯《新科學》的歷史哲學思想研究[J].江西師范大學外國哲學碩士論文,2007.
[22]張廣智.“天才的閃光”——維柯史學思想述論[J].史學史研究,1987,(04):3-14.
[23]張文良.維柯與日本當代哲學——以中村雄二郎的“場所哲學”為中心[J].哲學動態(tài),2009,(07):34-40.
[24]朱光潛.西方美學史[M].南京: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江蘇文藝出版社,2008.
[25]朱光潛.關(guān)于維柯《新科學》:《全書的結(jié)論》的說明和譯文[J].文藝理論研究,1983,(04):61-67.
[26]朱光潛.略談維柯對美學界的影響[J].文藝研究,1983,(05):75-78.
[27]朱光潛.維柯的《新科學》簡介[J].國外文學,1981,(04):11-14.
[28]朱光潛.維柯的美學思想[J].學術(shù)月刊,1962,(11):31-39.
[29]朱海剛.詩與哲學——從維柯、尼采與海德格爾的觀點看詩與哲學的關(guān)系[J].新美術(shù),2002,(04):35-39.
作者:陳慧,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文學。編輯:魏思思E-mail:sxmzxs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