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虎,陳寧生,胡桂勝,4,盧 陽,4
(1.成都理工大學,四川成都610059;2.中國科學院 山地災害與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四川成都610041;3.中國科學院 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huán)境研究所,四川 成都610041;4.中國科學院 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2011-08-07 T 23:40左右,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發(fā)生強降雨引發(fā)的特大泥石流災害??h城北面的羅家峪、三眼峪溝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沖向縣城,造成沿河房屋被沖毀,5 km長500 m寬的區(qū)域被夷為平地。泥石流堵塞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龍江形成堰塞湖。電力、交通、通訊中斷。截至8月17日16:00,泥石流致使1 270人遇難,474人失蹤,住院70人[1]。甘肅舟曲三眼峪溝流域系白龍江左岸一級支流,流域面積 25.75 km2,呈“瓢”狀(圖1)。溝谷總體上呈南北向展布,地勢北高南低,屬典型的高山峽谷地形。流域最高點陡石山海拔3 828 m,最低點入河口處僅1 340 m,相對高差選2 488 m。三眼峪溝主要由大峪溝和小峪溝2條支溝匯流而成,在峪門口又匯入了龍廟溝、硝水溝和板子腳溝,主溝長 6.8 km,溝床平均比降 24.1%[2]。據(jù)統(tǒng)計,自1823年至今的187年間,該溝先后發(fā)生12次較大規(guī)模泥石流,并對縣城造成危害,小規(guī)模的泥石流約每3~4年發(fā)生一次?!?.7”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害為該區(qū)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泥石流災害事件,其中三眼峪溝受災最嚴重(圖2,資料來源于國土資源部和國家測繪局)。筆者于8月11日趕到災區(qū)現(xiàn)場,通過對災害現(xiàn)場調(diào)查獲取了三眼峪溝相關(guān)資料,并根據(jù)這些資料分別對三眼峪溝及其支溝(大峪溝、小峪溝)的泥石流3大動力學特征參數(shù):流速、流量、沖擊力進行分析與計算。計算結(jié)果對舟曲三眼峪溝泥石流防治工程參數(shù)設計具有一定參考作用,對災區(qū)恢復重建具有重要意義。
由于測量泥石流動力學特征值是相當困難的,加上試驗測試技術(shù)和相關(guān)儀器還有不少難以突破的關(guān)鍵性問題,故迄今為止可以直接引用的資料還很少,大多數(shù)都是處在探討和試驗階段。又因受研究水平的限制,建立有實用價值的理論公式尚有困難,故現(xiàn)在多數(shù)計算采用經(jīng)驗和半經(jīng)驗公式,其參數(shù)往往根據(jù)觀測或?qū)嶒炠Y料確定[3]。
泥石流流速是決定泥石流動力學性質(zhì)的最重要參數(shù)之一[4]。目前泥石流流速計算公式為半經(jīng)驗或經(jīng)驗公式,概括起來一般分為稀性泥石流流速計算公式、黏性泥石流計算公式和泥石流中大石塊運動速度計算公式3類[3]。三眼峪溝泥石流按黏性泥石流(容重2.0 g/cm3)計算公式計算其流速。
1)東川泥石流改進公式[5]
式中:K為黏性泥石流流速系數(shù),用表1內(nèi)插;Hc為計算斷面的平均泥深,m;Ic為泥石流水力坡度,‰,一般可用溝床縱坡代替。
表1 黏性泥石流流速參數(shù)K值Tab.1 Parameter K of viscous debris flow velocity
式(1)計算值與實測流速對比,基本可用,誤差偏于安全。
2)甘肅武都地區(qū)黏性泥石流流速計算公式[6]
式中:Mc為泥石流溝床糙率系數(shù);其他符號同式(1)。
式(2)適用于中阻型泥石流,即流體中的土體顆粒粗大,漿體組成成分上以粉土居多,溝床比較粗糙,河床阻力較大。
3)通用公式[7]
式中:nc為黏性泥石流的溝床糙率;其他符號同式(1)。
式(3)是根據(jù)西藏古鄉(xiāng)溝、云南東川蔣家溝和甘肅武都火燒溝199次泥石流3 000多陣次觀測資料得出,資料來源于不同地區(qū)多種泥石流,其適用范圍寬,較為通用。
通過對大峪溝實地調(diào)查并選取3個實測斷面(圖3),計算流速與流量,計算結(jié)果如表2。
圖3 三眼峪大峪溝斷面Fig.3 Section of Dayu gully
斷面 1:Hc=(5 sin30+3 sin35)/2=2.11 m;溝道平均縱坡6°,縱坡比降Ic=0.105,黏性泥石流流速系數(shù)K=10,洪痕斷面面積S=91.56 m2,泥石流溝床糙率系數(shù)Mc=10.40,黏性泥石流的溝床糙率nc=0.100。
斷面2:Hc=1.9 m;溝道平均縱坡6°,縱坡比降Ic=0.105,黏性泥石流流速系數(shù)K=10,洪痕斷面面積S=136.8 m2,泥石流溝床糙率系數(shù)Mc=16,黏性泥石流的溝床糙率nc=0.077。
斷面3:Hc=4.7 m;溝道平均縱坡5°,縱坡比降 Ic=0.087,流速系數(shù) K=5.6,洪痕斷面面積 S=133.01 m2,泥石流溝床糙率系數(shù)Mc=14,黏性泥石流的溝床糙率nc=0.050。
表2 大峪溝泥石流流速與流量計算Tab.2 Flow velocity and flow calculation of Dayu gully debris flow
通過對大峪溝3個斷面的計算,可以發(fā)現(xiàn)3個斷面計算所得到的泥石流流速、流量有較大的差別,其主要原因是野外采集到的基礎數(shù)據(jù)存在一定誤差(如野外采集到Hc,溝道平均縱坡等)。
通過對小峪溝實地調(diào)查并選取1個實測斷面(圖4),其流速與流量計算結(jié)果見表3。
小峪溝斷面:Hc=2 m;溝道平均縱坡8°,縱坡比降Ic=0.141,黏性泥石流流速系數(shù)K=10,洪痕斷面面積S=51 m2,泥石流溝床糙率系數(shù)Mc=16,黏性泥石流的溝床糙率nc=0.077。
圖4 三眼峪小峪溝斷面示意Fig.4 Section of Xiaoyu gully
表3 小峪溝泥石流流速與流量計算Tab.3 Flow velocity and flow calculation of Xiaoyu gully debris flow
通過對三眼峪溝口實地調(diào)查并選取1個實測斷面(圖5),其流速與流量計算結(jié)果如表4。通過計算可以發(fā)現(xiàn)三眼峪溝口流速與大、小峪溝斷面流速比較接近,但三眼峪溝口流量與大、小峪溝斷面流量之和存在一定的差別,其主要原因是在斷面野外測量時存在一定的誤差并且大、小峪溝在匯流三眼峪溝前存在一定的分流,這點也導致三眼峪溝口流量小于大、小峪溝斷面流量之和。
三眼峪溝口斷面:Hc=5.2 m;溝道平均縱坡3.5°,比降 Ic=0.061,流速系數(shù) K=5,洪痕斷面面積S=156.8 m2,泥石流溝床糙率系數(shù)Mc=14,黏性泥石流的溝床糙率nc=0.100。
表4 三眼峪溝口泥石流流速與流量計算Tab.4 Flow velocity and flow calculation of Sanyanyu gully debris flow
圖5 三眼峪溝口斷面1示意Fig.5 Section 1 of Sanyanyu gully
在缺乏大量實驗數(shù)據(jù)和實測數(shù)據(jù)的情況下,以堆積后的泥石流沖出物最大粒徑大體推求石塊運動速度的經(jīng)驗公式[8]為:
通過對三眼峪溝泥石流堆積區(qū)大塊石的實地測量(圖6、圖7)得到溝口堆積扇區(qū)堆積的最大顆粒直徑為7.5 m,從而計算得出泥石流中塊石流速為10.95 m/s。
式中:Vs為泥石流中大石塊的移動速度,m/s;dmax為泥石流堆積物中最大石塊的粒徑,m;α為全面考慮的摩擦系數(shù)(泥石流重度、石塊密度、石塊形狀系數(shù)、溝床比降等因素),3.5≤α≤4.5,平均取 4.0。
泥石流沖擊力由泥石流漿體動壓力和大塊石撞擊力兩部分組成,而造成結(jié)構(gòu)破壞的主要因素是大塊石的沖擊。泥石流的沖擊力既是泥石流危害度評估、建筑物抗泥石流強度評估的重要指標,也是設計各種泥石流防治工程是的重要參量,在實施泥石流防治工程時,最關(guān)鍵的問題是量化泥石流沖擊力,它直接關(guān)系到防治結(jié)構(gòu)的選用尺寸擬定和結(jié)構(gòu)設計等[9]。
目前泥石流整體沖壓力計算公式為半經(jīng)驗或經(jīng)驗公式,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鐵二院(成昆、東川兩線)公式[10]:
式中:δ為泥石流體整體沖擊壓力,Pa;γc為泥石流容重,g/cm3;g 為重力加速度,m/s2,取 9.8 m/s2;Vc為泥石流流速,m/s;α為建筑物受力面與泥石流沖擊力方向的夾角,(°);λ為建筑物形狀系數(shù),圓形建筑物λ=1.0,矩形建筑物λ=1.33,方形建筑物λ=1.47。把 γc=2.0 t/m3;Vc=8.79m/s;α =90°;λ =1.33代入到公式(5)中,得到泥石流整體沖壓力為2.1 ×104kPa。
對舟曲三眼峪溝進行了實地勘察,其堆積區(qū)大塊石分布見圖6。野外測量堆積區(qū)最大塊石尺寸為7.5 m ×7 m ×5.5 m,如圖7。針對泥石流攔擋壩這種情況,選取3種方法分別對舟曲三眼峪溝泥石流大塊石沖擊力進行計算,具體結(jié)算結(jié)果見表5。
表5 舟曲三眼峪溝泥石流大塊石沖擊力計算結(jié)果Tab.5 Calculation results of impact force of massive stone of debris flow
從表5計算結(jié)果來看,第1種方法計算結(jié)果較第2、3種方法偏差較大,故該計算結(jié)果不予采用。舟曲三眼峪溝泥石流堆積區(qū)大塊石沖擊力計算結(jié)果采用第2、3種方法計算結(jié)果的平均值即F=1.7×107kN。
通過上面的分析與計算,得出三眼峪溝口流速流量分別為 8.79,1 378.27 m3/s,泥石流中塊石的速度為10.95 m/s;三眼峪支溝大峪溝流速流量分別為 9.06,1 141.24 m3/s;三眼峪支溝小峪溝流速流量分別為 9.34,476.34 m3/s;三眼峪溝泥石流整體沖壓力為2.1×104kPa,大塊石沖擊力為1.7×107kN。
針對甘肅舟曲三眼峪溝泥石流災害提出如下具體防災減災建議:
1)開展泥石流溝谷判識與危險性評估,為泥石流防治與減災提供基礎,加強防控重點防控區(qū)的泥石流災害;
2)加強氣象預測預報,重點加強極端氣候條件下山地災害形成機理與區(qū)域分異規(guī)律研究,增強區(qū)域災害預警預報水平;
3)加強區(qū)域泥石流災害成災規(guī)律的研究,以山地災害形成機理研究為基礎,構(gòu)建與完善山地災害監(jiān)測預警、預報體系,提高防災、減災能力與水平,系統(tǒng)進行災害規(guī)劃推動監(jiān)測預警和資源信息共享系統(tǒng);
4)以科學選址、統(tǒng)籌規(guī)劃積極推進山區(qū)城鎮(zhèn)規(guī)劃與建設,讓避泥石流災害,減少損失。
[1]李旭麗.甘肅舟曲泥石流死亡人數(shù)上升到1254人[N/OL].新華網(wǎng),2010-08-17[2011-05-27].http://www.tibet.cn/sd2010/qznsl/zxxx/201008/t20100817_618148.htm.
[2]馬東濤,祁龍.三眼峪溝泥石流災害及其綜合治理[J].水土保持通報,1997,17(4):26-31.MA Dong-tao,QI Long.Study on comprehensive controlling of debris flow hazard in Sanyanyu Gully[J].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1997,17(4):26-31.
[3]吳積善,田連權(quán),康志成.泥石流及其綜合治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3:99-110.
[4]陳寧生,楊成林,李戰(zhàn)魯,等.泥石流彎道超高與流速計算關(guān)系的研究:以巴塘通戈頂溝地震次生泥石流為例[J].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09,41(3):165-171.CHEN Ning-sheng ,YANG Cheng-lin,LI Zhan-lu,et al.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lculation of debris flow velocity and its super elevation in bend[J].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Engineering Science,2009,41(3):165-171.
[5]費祥俊,舒安平.泥石流運動機制與災害防治[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1-100.
[6]朱亮璞.遙感圖像地質(zhì)解譯教程[M].北京:地質(zhì)出版社,1981:83-109.
[7]費祥俊,舒安平.泥石流運動機制與災害防治[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80-95.
[8]張倬元.工程地質(zhì)勘察[M].北京:地質(zhì)出版社,1981:8-20.
[9]何思明,吳永,沈均.泥石流大塊石沖擊力的簡化計算[J].自然災害學報,2009,18(5):51-56.HE Si-ming,WU Yong,SHEN Jun.Simplified calculation of impact force of massive stone in debris flow[J].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s,2009,18(5):51-56.
[10]周必凡,李德基,羅德富.泥石流防治指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1:78-102.
[11][日]水山.砂防ダムレニ對わゐ土石流衝擊力算定こユの問題點[M].日本:新砂防,昭和54年:112-114.
[12]章書成袁建模.泥石流沖擊力及其測試[C]//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集刊第4號:中國泥石流研究專輯.北京:科學出版社,1985:26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