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清華
建筑的優(yōu)美是通過若干空間構成元素來營造一種立體的、調動多方位感官的共鳴,然而這些元素又不是孤立存在于建筑中,它們彼此依賴,相互交融。為了更加準確地了解建筑空間,研究其各種要素的屬性及其關系,我們將其分成點狀、線狀、面狀、形體、質感和光影六部分進行分析。
幾何學中點的概念:“一個空間中的點用于描述給定空間中一種特別的對象,在空間中有類似于體積,面積,長度,或其他高維類似物。點成線,線成面,面成體,點是幾何中最基本的組成部分?!?/p>
空間中存在一個點,此點形成的氣場使得周圍的空間不斷向點的中心聚集,這個場所便具有了向心力和凝聚力。如山西平遙古城,在堡寨的空間中心建有市樓,不僅在軍事上起到對內鎮(zhèn)壓群眾、對外抵御入侵的能力,而且在堡寨空間規(guī)劃中作為中心場成為民眾的心理依靠??臻g中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點,那么它們之間就產生了吸引力:兩個點暗示了一條線,三個不共線的點暗示了一個面等等。
以北京故宮為例,由天安門到神武門這一系列“點狀”建筑相連得出了一條嚴整的中軸線,這條中軸線象征了官式建筑群中封建政權至高無上、震懾天下的特點。
幾何學上將線定義為“一個點任意移動所構成的圖形”,而線達到一定寬度則會出現(xiàn)面,達到一定粗度則會出現(xiàn)體,可見線與點、面、體的密切關系。
橫向或縱向排列一組窗戶便形成了“行”,暗示了直線型的光帶,給人以平和、安定之感;加拿大多倫多ABSOLUTE超高層國際競賽中中標的“夢露大廈”設計由不同的曲線型切面旋轉疊合而成,自由而靈活、柔軟而浪漫,體現(xiàn)了由曲線到曲面的升華;而斜線或由于透視而產生的“斜線”,以及如拋物線等流線型的線狀則給人以速度的動感,產生更加復雜的性格特點。
幾何學中定義:“面的形成可以是點的密集,也可以由線的移動而構成面的形狀?!彼悦嬉部梢愿鶕?jù)線的種類以及線與線的數(shù)理關系分成幾何形面、有機形面和不規(guī)則面。
幾何形——由直線、曲線組成,具有明確的數(shù)理關系(方形、圓形、三角形),這是最簡單的一種面。諸如蘇州博物館,貝聿銘把蘇州傳統(tǒng)的坡頂景觀濃縮并抽象成若干幾何圖形的拼接,既具現(xiàn)代感,又不失傳統(tǒng)韻味。
有機形——雖不具有明確的數(shù)理關系,但具有樸素的視覺特征,使人產生秩序感。坐落于巴塞羅那帕塞奧·德格拉西亞街角的米拉公寓,凹凸不平的墻面,高低錯落的屋脊,如蛇似海的造型無不彰顯設計師高迪極具浪漫情懷的藝術創(chuàng)新精神。
不規(guī)則形——徒手形,是指有意識故意造出的人為形態(tài),不規(guī)則形在計劃下完成。例如伍重設計的悉尼歌劇院,三組巨大的白色殼體建筑彼此依靠又呈現(xiàn)著不同的尺度空間,在承載各種復雜功能的基礎上展現(xiàn)了設計師富于動感的創(chuàng)作靈感。
建筑藝術與其他藝術形式的最大區(qū)別就在于它集可見、可觸、可感于一身,有實在載體并與人類生產生活密切相關。
幾何體通常有正方體、長方體、球體、錐體等簡單形體,它們根據(jù)其自身的特點表現(xiàn)出不同的性格。例如埃及金字塔,錐形外觀單純而直接,給人以鋪天蓋地的敬仰與崇拜之感。拓撲幾何形追求形體上的前衛(wèi)、復雜、動感和活力。西班牙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正是一朵奇葩,為了擺脫“國際式”建筑呆板乏味的形式,也為了吸引更多藝術愛好者以達到振興當?shù)芈糜萎a業(yè)的目的,它以優(yōu)美的造型、特異的結構和嶄新的材料讓死氣沉沉的城市從此開始熱情地舞蹈。
建筑空間的創(chuàng)造在技術上就是結構、材料等物理方面的結合,結構實現(xiàn)了形體,材料豐富了質感。粗獷的石材、樸素的磚塊、明亮的玻璃、堅硬的鋼鐵……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豐富多彩的建筑材料,使建筑產生更多特有的機理效果。西方古典建筑以石材展現(xiàn)了沉重、粗獷的表情,中國傳統(tǒng)建筑磚木結構和裝飾表達了浪漫、輕盈的表情,現(xiàn)代建筑采用玻璃和鋼筋混凝土產生了具有現(xiàn)代感的多樣風采。比較Infinity Chapel和朗香教堂,我們可以得出截然不同的兩種感受。
由于光具有第四維——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特性,它便可以產生具有戲劇性變化的建筑空間,甚至可以讓一座建筑在一天之中出現(xiàn)多種視覺效果。
光可以明確建筑的形體,使其凹凸有致,空間立體而有深度。光還可以使材質產生體積感,并使其顏色變得豐富而飽滿。而在安藤忠雄設計的光之教堂中,光再現(xiàn)它神奇的妙筆,將建筑與光完全糅合成一個整體,教堂沒有光束就難以表達那份宗教的神秘感和純凈感,而光又模糊了建筑的邊緣,似乎那種自然光的透露就屬于建筑本身,屬于每一位虔誠的教徒,屬于連接天堂與人間的階梯。
沒有空間的建筑是雕塑。本文初步探討了建筑空間構成要素在建筑設計表達與理解方面的應用,而建筑設計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我們只能從其基本的要素出發(fā),在實際的建筑設計中綜合考慮各種條件,權衡它們產生的影響,從而創(chuàng)造出適宜人類生活、滿足心理需求、融合自然環(huán)境的最佳建筑作品。
[1]濮蘇衛(wèi),蔡東艷.建筑空間構成設計[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2]揚·蓋爾,何人可.交往與空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2.
[3]程大錦,劉叢紅.建筑:形式、空間和秩序[M].第2版.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5.
[4]彭一剛.建筑空間組合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8.
[5]朱 曄.談空間形象與建筑創(chuàng)新[J].山西建筑,2010,36(16):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