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茂明 陳 義
大棚窩子姜是閬中市2008年新探索出來的一種生姜種植方式,通過幾年的不斷探索總結,現(xiàn)已成為我市生姜生產(chǎn)上高產(chǎn)、高效成功的亮點,正在我市不斷擴大種植面積?,F(xiàn)將其特點及種植技術簡介如下:
1.種植密度大 窩子姜主要是通過控制生姜根莖橫向生長,使其縱向生長,從而達到姜塊“白、嫩、脆、長”的特點。筆者通過幾年的探索認為,姜窩以直徑12cm、窩深40cm左右,姜窩與姜窩之間以26.7cm×26.7cm最佳,畝植密度達到9000窩左右,比常規(guī)大田栽植每畝可多栽4000株以上。
2.產(chǎn)量高 大棚窩子姜由于孔徑的限制以及高密度種植,因此以收優(yōu)質(zhì)嫩姜為主,7月底至8月上旬每畝可收窩子嫩姜4500~6000kg,比常規(guī)方式增產(chǎn)90%以。
3.效益好 由于大棚窩子嫩姜比常規(guī)種植早上市35天,加上姜塊“白、嫩、脆、長”等特點,是市民腌泡、素炒之佳品,在市場上十分搶手,價格高,平均畝產(chǎn)值在1.5萬元左右。
4.投入大 一是姜種投入大:窩子姜每畝用姜種一般在900kg左右,比常規(guī)種植方式多用種1倍;二是勞動力投入大:窩子姜要求翻地深度0.4m以上,用勞力較多,同時盡管打窩工具有所改進,采用汽油打窩機,由于采取邊打窩、邊放姜種、邊覆土、邊施肥、邊覆膜,工序較多,進度緩慢,需投入大量勞動力;三是用肥較多:主要以氮肥為主,比常規(guī)栽培多用80%左右。以上平均每畝成本(不計算當年建大棚的成本)達7500元左右(比常規(guī)種植方式多60%左右)。
5.技術含量較高 在建棚、土壤培肥、打窩栽植及田間管理等方面要求特別嚴格,技術性強。
6.可以連作2~3年 由于大棚窩子姜栽植時間早,7~8月即可收獲嫩姜。而7~8月份正是我市氣溫高、雨水多、土壤濕度大、姜瘟大發(fā)生時期,所以大棚窩子姜能很好地躲過這一病害。如果采取科學施肥、嚴格姜種選擇、藥物處理等措施,大棚窩子姜是能夠連作2~3年,連年可獲得較高產(chǎn)量。
7.茬口銜接緊,土壤利用率高 由于大棚窩子姜采用雙膜覆蓋,增溫、保溫效果好,播栽期比常規(guī)栽培早30~60天,可以大大縮短冬茬空閑時間,不僅可使生姜生育進程提前,也可使生姜收獲后及時種上早秋菜,充分利用秋季光熱資源。大棚窩子姜采用高密植栽培,密度比常規(guī)栽培高1倍左右,也就是說種植1畝大棚窩子姜,相當于種了2畝常規(guī)姜,大大提高了對田間土壤的利用率。
8.病害較輕 一是大棚窩子姜栽植、收獲早,可以躲過姜瘟等病害的發(fā)生;二是窩子姜根莖處于較深的土壤環(huán)境(打窩深度達40cm),即使外界氣溫高達30℃以上,姜窩內(nèi)的溫度也相對較為恒定,不會超過30℃,使根莖生長的土壤環(huán)境不會形成高溫高濕,從而使病菌不致于大發(fā)生或病害表現(xiàn)較輕。
9.抗旱、保濕效果好 窩子姜翻地較深,一般都在40cm以上,只要整地時土壤墑情好,加上栽后土壤表面再覆膜,大棚窩子姜在苗期都不會因土壤水分不足而影響姜苗生長。
1.土壤培肥 一般大棚窩子姜選擇地勢平坦、背風、土壤深厚肥沃、排灌條件較好的兩季田。水稻收獲后立即排干田水,然后深翻46.7~50cm以炕土。于春節(jié)前及建大棚前按4m開好窄廂深溝,大棚按8m寬,長度不超過35m建立標準化大棚。即1個大棚內(nèi)有2個廂面,大棚四周按溝深50cm、溝寬40cm開好圍溝,做到雨注田內(nèi)無積水。春節(jié)過后,按每畝施200kg腐熟菜枯,高含鉀的助商肥 120kg(N∶P∶K=16∶6∶21)、硫酸鋅2kg、硼肥1.5kg,全田撒施,實行底肥一道清。然后用30cm深的旋耕機將土層旋細,并整平廂面。土壤過干時可適當噴撒水分,使土壤保持濕潤。
2.催芽播種 大棚窩子姜一般選擇姜辣味較重的竹根姜,畝備姜種900kg左右。首先將姜種曬1~2天,然后選擇姜塊正常、無病蟲危害狀、頂芽好的姜塊作種。接著用龍克菌、益微菌等藥劑浸種10~20分鐘;然后用稻草或豬牛墊圈物覆蓋保溫保濕催芽,催芽時以姜堆溫度不超過25℃為宜。在我市1月下旬至2月上旬催芽,3月上旬即可下地栽植。栽姜時主要選擇頂芽較好的姜塊作種,實行邊打窩(窩間距為26.7cm×26.7cm為宜)、邊放帶芽姜塊(頂芽可向下倒立放置)、邊覆土(一是覆土以蓋嚴姜塊為宜;二是覆土時可同時放適量防止地下害蟲的辛硫磷等藥物)。最后全田全層覆蓋好較厚的地膜(超膜較薄容易破損),地膜四周及膜間相接處要用細土壓嚴實,以防風揭膜和雨、冷風侵入姜窩。
3.田間管理 一是適時破膜引苗。當姜苗頂膜時要及時破膜引苗,以防晴天燒爛苗尖,但不能全部揭膜。當氣溫穩(wěn)定在15℃以上、姜苗普遍有1~2個分枝出膜時,才可全部揭去地膜。二是防蟲。大棚窩子姜病害較輕,以防蟲為主,破膜、揭膜時要普遍用敵百蟲、敵敵畏等藥物全田防治害蟲2次,以防害蟲咬斷姜苗。三是除草。揭膜后要人工全部清除1次雜草,不能用任何除草劑。四是姜窩填土。揭膜后待姜苗普遍有2~3個分枝出窩時即可將表層細而肥沃的土壤將姜窩填平(填土時土壤一定要整細,要利用表層肥土)。五是控制大棚溫度。5月份我市氣溫不斷上升,當晴天大棚內(nèi)溫度超過30℃時就應敞開大棚四周以降低棚內(nèi)溫度,晚上可封閉大棚四周,確保白天棚內(nèi)溫度不超過30℃,晚上不低于15℃,以利姜苗正常生長。六是適時收挖嫩姜。大棚窩子姜以收嫩姜效益最佳,當姜窩平均有7個以上分枝時,可根據(jù)市場行情及時收挖上市。
(通聯(lián):四川省閬中市農(nóng)牧業(yè)局63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