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麗
(渤海大學 外 國語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計算機輔助教學以其生動性、直觀性吸引了學生的注意,教師可以在計算機的輔助下高效率地開展教學活動。各學科都在根據各自的課程特點,改變了“一本教科書,一支粉筆打天下”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多媒體計算機運用于英語教學的實踐中,使得英語教學脫離了一只筆、一本書、一臺錄音機、一盤磁帶,教師講、學生背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全新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盡管,CA I已經以一種不可阻擋的勢頭進入了教育事業(yè)中,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取代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但是它是否能夠徹底取代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還需要我們 CA I進行更深的研究分析。
(一 )行為主義
“行為主義者認為,學習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lián)結?;炯僭O是:行為是學習者對環(huán)境刺激所作出的反應”[1]。他們把環(huán)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隨之的有機體行為看做是反應,認為所有行為都是習得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應用在學校教育實踐上,就是要求教師掌握塑造和矯正學生行為的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環(huán)境,盡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強化學生的合適行為,消除不合適行為。
(二 )建構主義
建構是關于人“如何理解”、“如何知道”的哲學觀和認識論。作為一種關于認識的哲學,它至少可以追溯到三百年前的意大利哲學家維科,經過 20世紀杜威、皮亞杰、維果斯基、奧斯貝爾、布魯納等人的推波助瀾,逐步完善成熟,并從哲學觀念運用到學習領域。建構主義的教學思想包括學習觀、學習方法、學習環(huán)境等方面的內容?!敖嬛髁x的學習觀認為: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人的知識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給予的,而是外界刺激與認識主體內部心理過程相互作用的結果。知識不是通過教師的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條件,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2]建構主義的學習方法提倡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說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灌輸者。學生是意義建構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shù)膶ο?。建構主義認為 ,“情景 ”、“協(xié)作 ”、“會話 ”、“意義建構 ”是學習環(huán)境中的四大要素。學習中的環(huán)境必須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協(xié)作應該貫穿于整個學習活動過程中,交流是協(xié)作過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環(huán)節(jié),意義建構是教學過程的最終目標。
計算機輔助教學 (Computer Assistant Instruction,簡稱CA I)是一種集聲音、文字、圖形、動畫、模擬、計算甚至電影等多種計算機技術于一體的現(xiàn)代化先進教學輔助系統(tǒng)。CA I以其圖像清晰、動態(tài)感強、信息量大、交互靈活等優(yōu)勢,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從而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一)CA I能夠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
CA I教學技術使教學手段趨向于全方位、多層次,所以教學內容生動形象、趣味盎然、引人入勝。CA I教學課件使得教學媒體的作用發(fā)生了轉變。由作為教師的講解的工具轉化為學生的認知工具。建構主義強調利用各種信息資源支持“學”而非支持“教”。教師可通過開發(fā)積件庫和完善資源庫來引導學生自學或協(xié)作學習。外語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主要在課堂,課堂又是教師和學生交流的主要場所。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適當?shù)厥褂猛队?、錄音、錄像等多種媒體,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加生動、直觀、形象和快捷,有效地促進教學的整體優(yōu)化??梢詫崿F(xiàn)文字、圖像和聲音等多種信息的同步輸出,具有較強的動態(tài)模擬功能和人機對話雙向交互的優(yōu)勢,使教學內容結合成一個完美的整體,達到傳統(tǒng)教學媒體無法實現(xiàn)的效果。
(二)CA I操作簡便,運行游戲化、交互性強
CA I的這些特點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程度,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正是提高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CA I教學課件要通過為學生提供多種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使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實現(xiàn)知識的意義建構。一方面,顯示屏上界面中艷麗的色彩、可愛的卡通形象、神奇的動畫等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喚起了所有學生的無意注意。另一方面,學生通過親手操作電腦完成學習任務,好奇心和成就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再一方面,悅耳的配音和背景音樂渲染出一種極為輕松愉悅的學習氣氛,讓學生自然地沉浸于學習的快樂之中。第四方面,通過這種方法教學使學生能取得優(yōu)良的成績,閱讀、朗誦、說話的能力不斷增強,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學生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多媒體教學應用于課堂教學,不僅能實現(xiàn)學生與機器之間的交互,還能實現(xiàn)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多向交流[4]。
(三)計算機網絡能夠實現(xiàn)網絡教學資源共享
信息資源保存與共享,多信息通道的配合使用有利于改善信息的識記效果,CA I教學在反饋信息調控和學習交流方面,較其他電教手段更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傳統(tǒng)的講授法授課內容很難大容量、長期地保存。成功的多媒體教學課件是教學中的重要財富,它是教師之間交流學習的重要方式。通過計算機的處理加工,利用校園網絡甚至互聯(lián)網的快速通道,教師可以下載優(yōu)秀的教學課件,交流各自的教學體會,從而得到共同提高,真正做到共享教學資源,從而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另外,網上資源的豐富,促使 CA I能夠提高英語閱讀教學的效率。在英語教學中,閱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實踐證明網上閱讀資源豐富,可以極大地豐富和發(fā)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閱讀過程當中學生們可以相互切磋,并對所閱讀的文章進行交流,在網上發(fā)表閱讀心得,實現(xiàn)了學生之間的“網上會話交流”,有著無限的發(fā)展空間。
盡管計算機輔助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課堂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但是計算機輔助教學畢竟是作為一種教育形式出現(xiàn)的,它所發(fā)揮的作用與教學思想和教學理論是分不開的,所以在發(fā)展過程中也在不斷地完善,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缺陷:
(一)CA I教學仍作為一種刺激工具出現(xiàn)在教學中
傳統(tǒng)教學的理論基礎是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模式是:刺激→反應。在一定時期中,CA I的制作理論受行為主義的影響,過于強調其對視覺、聽覺的刺激作用,只注重發(fā)揮了其在聽覺、視覺等方面的優(yōu)勢,加大刺激強度,雖然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上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這樣的教學軟件只能使計算機作為一種刺激的工具。人們在運用 CA I教學時,常常過分依賴于軟件平臺,這必然減少人與人之間直接的交互活動。從人發(fā)展的角度、從多媒體自身的特性、從教與學的基本規(guī)律來看,多媒體應是一種新型教與學的手段,它必須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發(fā)揮最大的效用,無條件運用有可能妨礙人的發(fā)展。但在實際教學中,就存在 CA I運用的無條件的情況。如:為媒體而媒體、不恰當運用媒體、泛用媒體等等。
(二)CA I教學過分注重輔助教師
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在實施教學活動過程中,應該把學生看做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并且教師只是起到指導的作用,學生要通過這種指導,通過其自身的文化背景關系,進行意義建構而獲得知識,這種理論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
CA I課件的制作在傳統(tǒng)教學理論的影響下,設計思想基本上是圍繞如何“教”而展開,較少涉及學生如何“學”的問題[5]。所以,CA I的運用中,學生是被動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設計的課堂教學,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少,大部分時間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得不到很好地發(fā)揮,不利于素質教育的實施。
(三)教師對 CA I的認識和計算機應用水平還很不夠
教師使用計算機的意識還比較差,計算機應用水平也比較低,從而很難在自己的教學中真正使用多媒體來教學。要使 CA I真正深入到教學中去,實現(xiàn) CA I與各個學科課程的整合,關鍵是要提高教師對 CA I的認識和他們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從而真正實現(xiàn)建構主義所強調的教師的輔助作用以及CA I教學的輔助作用。
一個好的 CA I課件是好的內容與美的形式的統(tǒng)一,它既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又能使人賞心悅目,獲得美的享受,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所以能夠正確地把計算機多媒體應用到英語教學中,能夠充分利用其優(yōu)勢的同時,盡快得到應對、解決其劣勢的方法手段,才是更為重要的。隨著課程教學實驗的不斷深入進行,克服其劣勢的手段必然會應運而生,這需要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研究者的共同努力,最終必將提高教師使用現(xiàn)代技術的意識和現(xiàn)代教育觀念,必將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必將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而大大推動教育改革的進程。
[1]邊玉芳.教育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2]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3-18.
[3]劉知國.多媒體教學之我見[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2,(3):60-61.
[4]宋莉.CA I與英語教學 [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1998,(2):69-70.
[5]夏明高.基于建構主義:多媒體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科技信息,2009,(35):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