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杰,谷登科
(1.河南中醫(yī)學院人文學院,河南鄭州450008;2.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立案庭,河南鄭州450018)
試論立案審查階段的法官自由裁量權
劉 杰1,谷登科2
(1.河南中醫(yī)學院人文學院,河南鄭州450008;2.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立案庭,河南鄭州450018)
法官自由裁量權作為司法權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在法學研究中還是在司法實務中,都是值得重視的法律問題。目前對立案法官的自由裁量權鮮有研究。圍繞立案審查階段的法官自由裁量權的概念、特征及如何規(guī)制,進行了一些淺顯的探討。
立案審查;自由裁量權;特征;規(guī)制
關于法官自由裁量權的概念,現行法律法規(guī)中沒有規(guī)定,學界也沒有達成一個統一的認識?!杜=蚍纱筠o典》的解釋是:“自由裁量權,指酌情作出決定的權力,并且這種決定在當時情況下應是正義、公正、正確、公平和合理的。法律常常授予法官以權力或責任,確保其在某種情況下可以行使自由裁量權。有時是根據情勢所需,有時則僅僅是在規(guī)定的限度內行使這種權力。”這種權力是法官在司法過程中所內生的固有權力,受制于法官的意志力。法官的自由裁量權應該隨著司法程序的啟動而產生,隨著案件審理結束而消失。在立案審查階段中,法官如何正確合理地行使自由裁量權,目前在我國法學界還是一個空白,筆者就此作出一些探討,以期為我國相關領域的司法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參考。
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的前提,是當法律出現模糊、不一致、不完全時,為了實現司法的目的和維護正義的需要,法官有一定的自主解釋法律、自由適用法律、酌情作出決定的空間,體現了一種法律實體規(guī)范與法官的主觀能動作用之間的關系。
立案審查階段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就是指法官在審查受理案件時,在堅持依法立案的同時,靈活掌握立案條件,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對具體案件的主管、管轄、告訴、案由進行審查,并決定是否受理案件的準司法判斷行為。可見,任何案件從審查到決定是否立案受理都離不開自由裁量權的行使。作為一種公權力,立案法官自由裁量權具有擴張性,又具有有限性,極易被濫用。人民法院不能什么都管,因此就需要對各種企圖進行涉訴程序的糾紛進行判斷,以決定其是否屬于法院受理案件的范圍,這個判斷無疑是由處于立案階段的法官作出的,是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的結果。但是,無論是理論界還是實務界,對立案審查階段的法官自由裁量權都缺乏相關研究,而現實生活中所謂“起訴難”、“濫訴”等問題的大量存在又確實說明實踐中這種權力的行使缺乏有效的規(guī)制。因此,在立案審查階段正確行使法官自由裁量權,對于公平合理地解決糾紛、實現司法公正和有限司法資源的合理分配、促進社會和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法官自由裁量權并非是法律所賦予的權力,而是伴隨法律賦予某人“法官”身份而產生的一種內生性權力屬性[1]。立案法官在審查案件過程中,必然要對證據進行審查和判斷,確認是否立案。在這一過程中,法官需要充分調動自己的客觀性知識和主觀性知識,彰顯自己的人格色彩和文化觀念。這種能動地判斷案件的權力,是一種法官角色固有的、內生的、天然的權力,是與法官地位相伴而生的。
法官自由裁量權是一種制度化的司法權力,體現了某種自由,但不是任意的不受約束的自由。它是法官正當司法權力的運用,是制約法官濫用權力的一種武器。立案審查的內容在《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中都作了明確規(guī)定,隨意增加所審查的內容,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對當事人訴權的過分限制;而擅自減少審查內容,又可能使一些不合格的案件進入審查程序,增加審判工作的負累和當事人的訟累,造成訴訟資源的浪費。因此,立案法官在立案審查時應嚴格按照法律規(guī)定的立案登記、立案審查、證據提交、受理及案件分流等環(huán)節(jié)逐一審查,其每一步驟和操作規(guī)范均應依法進行。
在立案階段,人民法院只對原告(或刑事自訴人)的起訴是否具備條件進行審查,其審查的只是訴狀中所記載的內容以及原告(或刑事自訴人)單方面向人民法院陳述的事實、出示的證據及訴訟理由等,一般不會涉及對方當事人。由于立案審查受理行為排除對方當事人的參與,封閉性過強,當事人的程序參與性嚴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自由裁量權被濫用。人民法院如何審查起訴,為什么受理,為什么不受理,都不公開原因。在審查中,當事人沒有發(fā)言的機會,只有裁判(待法院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后才能上訴,而上訴也是當事人不能直接參與的程序。更有甚者,某些法院內部規(guī)定,如集資糾紛、土地糾紛、職工下崗等“涉及面廣、敏感性強、社會關注”的案件暫不受理。而這些極容易導致立案法官自由裁量權被濫用,致使一些當事人告狀無門,久而久之,也會形成“告狀難”。
所謂價值取向性,是指法官的自由裁量并非形式邏輯的操作,而是一種價值判斷。它是以已經成為法律之基礎的內在價值判斷為其依據。由于法官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完全憑借法官個人的判斷認識和經驗,各個法官的價值觀不同,認知能力、經驗、態(tài)度和價值觀以及對法律規(guī)范的理解不同,可能造成不同法官對同一案件審查和要適用的法律作出不同的判斷,即出現“同案不同立”的情況[2]。法官在案件審查中有了自己的利益,或者是出于歧視或偏袒,法官自由裁量權就有可能成為以權謀私、枉法裁判的工具。在司法實踐中,立案審查階段法官自由裁量權被濫用的情況主要體現在立案環(huán)節(jié)亂駁回、亂立案,隨意爭奪案件管轄。立案是案件進入審查程序的“第一關”,除了刑事公訴案件等部分是登記立案外,其他案件均應經過法院立案庭的審查立案。由此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就顯現出來了。有些法官或因法律知識欠缺、認識水平不高,或因個人利害關系,往往出現一些不該立案的案件立案了,該立案的案件卻沒有立案。
我國目前的立案工作采用的是審查立案制,即案件能否受理需要立案庭法官審核判斷,相對于立案登記制的來者不拒,等于是給立案設立了一個門檻,將不符合受理條件的案件擋在司法程序之外,這一做法符合我國的法治現狀。然而立案作為案件審判程序的啟動步驟,對當事人的權益有著直接影響,因此,在賦予法官自由裁量權的同時,為保護當事人的權益,防止自由裁量權的濫用,勢必要對其進行規(guī)制。
立法是司法的基礎和前提,民事訴訟法立法的不完善,立案受理方面司法解釋的相對滯后,是立案法官擁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并導致其可能不合理使用該權力的基礎性或根本性原因。因此我們應該首先從立法層面適度限制和規(guī)范自由裁量權的任意行使。其次針對民事訴訟法對起訴條件的要求明顯過高、對起訴證據的規(guī)定過于原則、立案法官在審查起訴證據問題的操作上存在不規(guī)范的現象,以及在審查立案過程中,當事人缺少最低限度的程序參與。應該制定相關的立案審查基準或規(guī)則,盡量使法官的立案審查自由裁量權可以在一個相對精確的范圍內行使,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和更大的透明度。
在立案審查過程中,法官既然享有自由裁量的權力,那么也應設置相應的責任,這種責任應由法官個人來承擔,才具有一定的約束力和控制力。現在全國法院盛行的法官考核機制,包括對立案庭法官的考核即是應用這一制度的一個反映。特別是對于法院裁定不予受理的案件,應當要求立案法官必須充分說明理由,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立立案執(zhí)法檔案。
在立案庭設置展板列舉與立案相關的法條規(guī)定,公布案件管轄范圍、起訴條件和手續(xù)、訴訟收費標準和減、緩、免交訴訟費條件、立案流程示意圖等。對不屬于法院主管或受案法院管轄的案件,向當事人行使釋明權,并盡可能提供訴訟引導,使其找到正確的解決問題的途徑。
對于法律沒有明確規(guī)定而在一定地域范圍內有普遍性的立案問題,建議由省院明確統一立案標準,避免同類案件在不同地區(qū)處理結果不一致的情況發(fā)生。
在行使自由裁量權的過程中,法官素質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裁量結果的公正。如果法官的良心沒有放正,良知被物質和利益所收買,結果可想而知。所以,法官的道德素質、價值取向、善惡標準將直接影響著自由裁量權的正確行使。另外,我國的法治建設還很不完善,法官的專業(yè)素質有待提高,尤其是在比較落后的基層法院,法官的專業(yè)素質令人堪憂。就立案庭法官而言,更要加大力度提高法官的道德、專業(yè)等整體素質,加強“司法良心”的教育,逐步強化法官的正義感和使命感,激發(fā)人性中的“善”性,培養(yǎng)法官公正無私的品格。合法合理地對社會利益與法律目的進行比較,對公平正義的價值進行正確判斷,在保障司法救濟渠道的暢通與追求訴求保護的有效性之間求得平衡。
綜上所述,立案階段法官自由裁量權是客觀存在的,有其存在的理論基礎和現實需要。在司法實踐中,完善法官的自由裁量權,發(fā)揮其應有的積極作用,不僅可以彌補法律空白,填補法律漏洞,解決生活中的突發(fā)事件,同時也進一步推動了司法建設和法治社會的完善。
[1]許富仁.論法官自由裁量權的本質特征[J].學術交流,2004,(5).
[2]黃宏生.論法官自由裁量權及其運行原則[J].福建論壇,2009,(11).
Filing Review Stage of the Discretion of the Judges
LIU Jie1,GU Deng-ke2
(1.School of Humanities,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450008,China;2.Register court,Henan Province Higher People’s Court,Zhengzhou450018,China)
Judicial Discre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judicial power no matter in legal research or in judicial practice.However,there is little researeh in this fielel.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cept features of judicial discretion,and how to regulate.
Filing Review;Discretion;Features;Regulation
D917
A
1008—4444(2011)03—0118—03
2011-03-12
劉 杰(1981—),女,河南鄭州人,河南中醫(yī)學院人文學院教師,碩士。
(責任編輯:宋孝忠)